地籍管理试题分章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3941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籍管理试题分章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籍管理试题分章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籍管理试题分章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地籍管理试题分章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地籍管理试题分章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籍管理试题分章节.docx

《地籍管理试题分章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籍管理试题分章节.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籍管理试题分章节.docx

地籍管理试题分章节

本文由29商业源码网提供,XX!

!

试题集

第一章地籍与地籍管理

名词解释:

 1、地籍:

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册。

2、税收地籍:

税收地籍是各国早期建立的为课税服务的登记簿册。

3、产权地籍:

产权地籍亦称法律地籍,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合法权利、鼓励土地交易、防止土地投机和保护土地买卖双方的权益而建立的土地产权登记的簿册。

4、多用途地籍:

多用途地籍,亦称现代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

其目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产权登记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各项土地利用和土地保护,为全面、科学地管理土地提供信息服务。

5、初始地籍:

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县以上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图册。

6、日常地籍:

日常地籍也称变更地籍,是指在初始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及其分布和利用、使用情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数,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7、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简答题:

1、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维护和巩固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

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加强土地用途管制;

为社会提供地籍信息服务;

为土地管理服务。

2、地籍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地籍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

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

3、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现阶段我国地籍管理内容为:

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

地籍管理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各项内容也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相互联系和衔接的。

其中,土地调查是基础;土地登记、统计是土地调查的后续工作,是巩固土地调查成果并保持其现势性的必要措施。

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成果是地籍档案的基本来源,而地籍档案又是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成果的归宿,并为开展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提供查考和依据。

地籍信息系统为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工作环境和简捷的工作程序,从而保证地籍管理工作具有高效率和高质量。

第二章土地制度概述

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名词解释: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基本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利用状况和权属状况。

侧重数量,亦称土地资源数量调查。

2、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指采用不小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简称土地详查)基础图件比例尺的现势性强的遥感资料制作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及相同比例尺、最新测绘的地形图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底图,参考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的图件、数据等有关资料,查清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分布、数量、面积和土地所有权状况,在此基础上建设或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对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全面的更新调查

3、土地分类系统:

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就叫土地分类系统或土地分类体系。

4、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

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又叫土地评价分类系统,它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如依据土地的生产力水平、土地质量、土地生产潜力等进行分类。

5、手簿:

手簿即外业调查手簿,是土地调查过程中所使用的调查项目表格,内容包括地类名称、地类代码、权属名称、权属代码、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类的名称和代码,以及补测地物的附图等等。

6、基本农田:

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简答题:

1、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

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为建设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制度服务;

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全面管理土地服务。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任务: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最基本、最首要的目的是摸清国家土地资源家底,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土地资源家底包括土地的数量、分布、类型、权属和利用状况等;

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为土地登记、土地纟计、土地分等定级和建立土地档案服务;

了解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根据目前我国土地管理及土地登记、统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查清调查区域内村、农、林、牧、渔场、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区范围界线;

查清调查区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量算出各地类面积并汇总调查区域内的总面积及各地类面积;

编制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对调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做出科学的评价,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及设想。

3、简述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

(1)1984年由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将全国土地分为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地方可根据需要设置三级类。

(2)1993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了《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将城镇土地分为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3)2001年8月国土资源部发出了新的《土地分类》的通知,颁布了《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在原有两个土地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市场经济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需要及我国土地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进行了城乡土地统一分类,将全国的土地分为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71个三级类。

(4)2002年的过渡分类……………….(略)

全面实施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的必要条件是全面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村庄地籍调查。

目前,我国城镇和村庄地籍调查工作尚未完成,要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分类就不可能一步到位。

因此,需要过渡。

(5)二调分类,即2007年8月国家……….(略)

4、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外业工作内容是什么?

外业调绘土地的利用现状,一般以航片或卫片和地形图为底图进行该项工作。

调绘前应该的准备好调查区有关的航片或卫片、地形图、权属证明、其它专业图件及有关说明资料;准备好野外作业需要的工具(如立体镜、放大镜、调绘夹、测量仪器、皮尺和图板)、表、册、外业记录簿;室内初步判读航片,制定调绘路线。

外业调绘是将实地作业范围内的土地状况全部调查清楚,并正确标绘在航片或卫片蒙片上。

内容包括:

地类调绘;

线状地物的调绘;

境界和权属界线的调绘;

零星地类调绘;

外业补测;

飞地的调绘;

填写外业调查手簿。

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内容有哪些?

(1)利用遥感等先进技术,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和面积,掌握耕地、园地、林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用地、开发园区、房地产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2)逐地块调查全国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

(3)调查全国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对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登记、造册;

(4)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市(地)、县四级的集影象、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

(5)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第三章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名词解释:

 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就是对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的信息持续收集调查,开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

2、遥感动态监测:

遥感动态监测是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的一种方法。

指以遥感手段为技术依托,对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实施宏观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实地发生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分析。

3、基本监测图:

 基本监测图是指在监测区内,按县级行政辖区、地(市)行政辖区范围以及其他特定区域分幅,标注有关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特征等要素的遥感影像图以及动态遥感监测图等。

简答题:

 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方法有哪些?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目前由变更调查、遥感监测、统计报表制度、专项调查及土地信息系统等构成。

变更调查及遥感监测是目前的主要手段。

2、如何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变化信息是指在确定的时间段内,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位置、范围、大小和类型。

确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利用目视解译法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是指对两个时相的融合图像进行目视判断,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2)变化信息直接提取法,指对两个时相的遥感图像进行点对点的直接运算,经变化特征的发现、分类处理,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3)影像分类比较法,指对两个时相的分别进行分类,比较分类结果,获取变化信息。

3、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工作方法?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工作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对多时相、多源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并作纠正配准融合等预处理,然后利用处理结果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和人工判读目视解译,得到各时相的土地分类结果,比较分类结果便可发现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2)直接利用多时相、多源数据来寻求变化,通过图像处理和影像判读来确定变化属性及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对无变化区域作业分类时作业人员的工作量,有效提高了监测精度。

4、影像融合有哪三种主要方法?

目前的影像融合方法主要有三种:

(1)基于像元的融合,如光谱不扭曲加权融合;

(2)基于特征的融合,如小波多尺度特征融合;(3)基于判决水平的融合,如基于土地覆盖类型的融合。

5、外业核查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外业核查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1)实地检查确认遥感内业判读的变化图斑;

(2)实地调查影像上识别或定位不准的小图斑边界线;(3)实地量测影像上量测精度不足的线状地物宽度;(4)对影像上有云影遮盖的范围做补充调查;(5)实地收集监测区内与真正变化图斑相对应的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为变化信息分类后处理及精度评价提供依据。

第四章地籍调查

名词解释:

 

1、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是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以图、簿、册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2、初始地籍调查:

初始地籍调查是指初始土地登记前对登记区的第一次普遍调查。

3、变更地籍调查:

变更地籍调查是指变更土地登记前对变更宗地的调查。

4、宗地:

被界址线所封闭,具有独立使用权或几个使用者共有权的自然地块。

5、街坊图:

为了便于地籍调查工作的实施,利于管理调查成果资料,将整个调查城镇划分成为一些地籍街坊,统一编街坊号,并绘制成图,即为街坊图。

6、地籍图:

地籍图是经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后绘制的包含有各级行政界线,测量控制点,区、街道、街坊编号和宗地编号,宗地界址点及界址线,街道名称、门牌号码,单位名称,河流、湖泊及其名称,地类号,宗地面积等信息的图纸,地籍图是地籍调查的重要成果之一。

7、宗地图:

宗地图是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它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界址线及相邻宗地关系的真切记录。

简答题:

 1、我国现行的地籍调查应包括哪些内容?

地籍调查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1)土地权属调查:

通过对宗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的界线的调查,在现场标定宗地界址位置,绘制宗地草图,调查土地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提供工作草图和依据;

(2)地籍测量:

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界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2、土地权属调查的意义和内容?

(1)意义:

土地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重要环节,是地籍测量的前提和基础。

鉴于地籍测量是在土地权属调查基础上,在权属调查明确界址点、线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权属调查对于整个地籍调查来讲是核心工作。

(2)内容:

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其权利所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3、地籍调查的目的和类型?

地籍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核实宗地的权属和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通过地籍测量获得宗地界址点的平面位置、宗地形状及其面积的准确数据,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属证书奠定基础;为完善地籍管理服务,做好技术准备,提供法律凭证。

地籍调查的类型:

根据调查时期和任务的不同,地籍调查可分为两大类,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按调查区域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农村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

第五章土地条件调查

名词解释:

 

1、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通量,简称照度,单位为勒克斯(lx)。

2、降水量:

降水量是指从大气中降落的水分在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的情况下,在地面上形成的水层厚度,以毫米(mm)为单位。

3、积温:

作物生长发育不仅要求一定的起始温度,而且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内还要求达到一定的温度累积,累积温度的总和称为积温。

4、土地自然条件调查:

土地自然条件调查是指综合调查研究土地的自然条件构成要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及水文地质、植被等。

5、土地经济条件调查:

土地经济条件调查可分为城市土地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和农用土地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城市土地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规划、繁华程度、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农用土地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耕作制度、土地经济效果指标、土地经济分析指标、土地经济效果分析指标等。

简答题:

1、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条件调查?

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进行土地条件调查的目的主要有:

为制定各项计划、规划和土地政策提供重要基础资料;为综合农用区划和农业生产服务;为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为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为城乡土地分等定级、土地估价、土地税收提供可靠资料;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土地条件调查的基本内容由土地自然条件调查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两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资源、植被等自然条件的调查,后者主要包括城乡土地的区位、交通、投入产出等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

2、土地自然条件调查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有什么影响?

气候条件调查中的日辐射、雨量等因素影响城市建设中居民居住环境、绿地、城市工业区分布、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地形条件调查中坡度、海拔高度、坡向等因素影响项目选址、规划布局、环境保护、道路网、给排水工程、用地标高、城市景观;地质条件调查中土质、风化层、冲沟、地基承载力影响工程地质、防震设计标准、工程造价等;水文条件则影响城市规划布局、项目选址、污水处理;生物条件影响城市项目选址、环境保护、风景规划、郊区农副业。

3、概述土壤调查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土壤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土壤类型、土壤剖面特征、土壤酸碱度、土壤侵蚀等。

调查方法为:

收集土壤普查资料,包括土壤图、土壤志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分析资料;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作一些补充性调查,主要通过挖掘、观察土壤剖面、取样分析以及走访当地群众等方法进行;归纳、整理上述土壤调查资料,编绘土地条件调查所要求的土壤条件调查地图,撰写调查成果报告。

第六章土地登记

名词解释:

1、土地登记:

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对土地的坐落、面积、用途、等级、价格、权利等项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的一项制度。

2、初始土地登记:

是指土地登记机关在一定时间内,对所辖区域或者特定区域的全部土地进行普遍登记。

也称土地总登记。

3、变更土地登记:

是指在初始土地登记后,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以及他项权利拥有者因土地权属、土地用途等事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土地登记。

4、注销土地登记:

是指经登记的土地权利因法定或约定原因消灭,或者因自然及人为原因使土地灭失,从而使土地权利失去效力,由土地权利人向土地登记机关申请注销该权利的登记。

5、土地权利设定登记:

是在初始土地登记以后对一宗土地上新确认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进行的土地登记。

6、土地权利变更登记:

是指在初始土地登记后,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以及他项权利拥有者因土地权属、土地用途等事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土地登记。

简答题:

1、土地登记的性质?

土地登记是国家用以确立或认定土地权利人对土地权利的法律措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同时,它又是按规定用途,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地的有效措施,是对国家税收实现的一个保证,也是保护土地合法的使用权买卖、变更等的法律保证。

2、土地登记的主要法律依据?

土地登记是通过一系列法律措施来实现的。

即通过国家法律承认的各种权益,由代表政府管理土地的部门严格依法审核后,依照法律程序并记载入案的一项工作。

现阶段我国与土地登记有关的法律主要有《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相关的行政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国务院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有关土地登记的主要文件有《土地登记规则》、《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暂行办法》。

3、土地登记的基本种类?

土地登记种类的划分,可以按照登记的时间、对象、内容、目的、效力等进行。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是从时间及内容上进行的划分,分为初始土地登记与变更土地登记两种类型。

4、我国现行土地登记的对象及主要内容?

我国现行土地登记的对象是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

内容主要包括:

土地权属性质与来源;土地权利主体所涉及的土地权利人;土地权利客体所及的土地坐落、界址、用途(地类)、等级、价格、图号、地号等。

对于出让土地使用权还包括使用期限。

5、权属审核的步骤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权属审核是土地登记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文件资料和地籍调查结果进行审核,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土地登记机关的审核意见,决定对申请登记的土地权利和权利变动事项,是否准予登记的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

对土地登记申请人的审核;

对宗地自然状况的审核;

对土地权属状况的审核。

6、初始土地登记形成哪些主要文件?

根据《土地登记规则》规定,初始土地登记形成的主要文件有:

土地登记申请书,土地权属证明文件、材料;

土地登记收件单;

地籍调查表,地籍图;

审批表,土地登记复查审批表;

土地登记卡(簿);

土地登记归户卡(册);

土地证书,土地证书签收簿。

7、变更土地登记的特点及类型?

1)变更土地登记与初始土地登记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分散的、个别的登记;

经常的、及时的登记;

一宗地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申请者;

申请人直接依法申请。

2)根据《土地登记规则》规定,变更土地登记分为四种类型:

土地权利设定登记

土地权利变更登记

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注销土地登记

第七章土地统计

名词解释:

1、土地统计:

土地统计是以数据、图形为主要形式,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及动态变化等进行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全过程。

2、总体单位:

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也就是统计调查中的基本单位,即调查单位。

3、土地统计指标体系:

土地统计指标体系指一系列有联系的土地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

4、价值指标:

根据事物的社会属性,采用货币计量单位的指标称为价值量指标。

5、土地统计设计:

为实现土地统计的研究任务,根据土地的性质和特点,考虑土地统计的地域性及不同地区土地利用情况,以及整个地区的土地管理工作、环境保护、城市建设规划的协调发展而进行的土地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土地统计资料的收集、汇总、整理、分析研究、统计预测,以及土地统计资料的提供应用、保管、公布等工作的总称。

6、土地统计整理:

根据土地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对土地统计调查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出反映土地资源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或者对已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整理。

7、土地统计分析:

以统计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土地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说明土地利用、使用和开发管理的情况,揭示土地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并提出土地资源与社会发展矛盾的解决方法。

简答题:

1、土地统计的含义及特点?

(1)土地统计包括三个含义,即土地统计资料、土地统计工作、土地统计科学。

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作用。

(2)特点包括:

数量的地域性;统计数据、图件与实地的一致性;总面积的稳定性;质量的相对性

2、土地统计的指标体系?

土地统计指标体系以土地分类构成说明分布状况及数量、开发利用及价值,并说明土地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

3、土地统计的对象及主要任务?

(1)土地统计的对象主要有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土地分布、土地权属及利用状况。

(2)土地统计的任务是:

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时、准确的掌握土地资源的构成、利用现状和动态变化;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为加强土地管理提供可靠的资料。

4、我国现行土地统计制度的基本内容?

我国的现行的土地统计制度,是依照国家《统计法》、《土地法》和其他的有关行政规定制定的,包括初始和日常的土地统计制度以及土地报表制度。

5、基层土地统计与国家土地统计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基层土地统计是国家土地统计的基础,而国家土地统计是对全国各地土地统计信息的汇总与整理。

县级土地统计是国家土地统计的基础,也是基层土地统计的归宿。

所以,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的统计工作,是国家土地统计和基层土地统计结合的桥梁。

地籍档案管理

名词解释:

 1、地籍档案:

地籍档案是指在地籍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价值的文字、图表、磁带、磁盘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2、地籍档案统计:

地籍档案统计是指以表册、数字的形式,反映地籍档案及地籍档案工作的有关情况。

建立和健全地籍档案统计制度可以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地籍档案和地籍档案工作情况,研究它们的规律性,以便对地籍档案实行科学管理。

3、地籍档案保管期限:

地籍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保存、长期保存、短期保存三种、凡是有重要凭证和长久查考、利用价值的作为永久保存;凡在16年——50年内具有查考、利用、凭证作用的为长期保存;凡在15年内具有查考、利用、凭证作用的为短期保存。

简答题:

1、地籍档案的概念及内涵?

地籍档案是指在地籍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价值的文字、图表、磁带、磁盘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其内涵包括4个方面内容:

(1)地籍档案是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事业单位地籍管理专业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

(2)地籍档案由地籍文件材料有条件地转化而来;(3)地籍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4)地籍档案是地籍管理活动的原始记录。

 

2、地籍档案的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地籍档案工作的任务是以地籍档案为工作对象而进行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目、归纳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各项活动的总称。

即从事地籍档案管理的各项活动。

地籍档案的内容就其工作性质可分为地籍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地籍档案馆室工作、地籍档案的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

 

3、地籍档案收集和整理的内容?

地籍档案的收集指综合档案室对地籍部门及个人手中分散的地籍文件材料进行归档和接收,它是地籍档案工作的起点。

收集工作中,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要明确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