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导学案5 黄河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393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导学案5 黄河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导学案5 黄河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导学案5 黄河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导学案5 黄河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导学案5 黄河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导学案5 黄河颂.docx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导学案5 黄河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导学案5 黄河颂.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导学案5 黄河颂.docx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导学案5黄河颂

5黄河颂

【导学目标】

1.通过拓展学习,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2.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3.正确理解诗文内容,把握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

4.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5.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6. 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导学重点】

目标3、4(遨游知识的海洋,感受求知的快乐)

【导学难点】

目标5、6

【导学方法】

自主学习、分组合作、集体探究讨论;重视运用感悟、联想的学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导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将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在地理上黄河可做军事屏障,因此,我们作为华夏儿女更应该赞扬歌颂这条母亲河。

今天,我们一起怀着对她的崇敬之情来学习未光然的赞歌《黄河颂》。

二、知识链接

1、中国第二长河------黄河 

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天上”应当是指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了。

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许多支流,经过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2、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3、写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

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三、基础知识

4、字音认读, 给划线字注音:

狂澜()    屏障()     哺育()       体魄()

山巅( )澎湃(  ) 劈开( )浊流()

5、 字形辨识 组词

障()    浊()       哺()   湃()

蟑()   蚀()        捕()  拜() 

6、 词语补注 

滋长:

              哺育:

摇篮:

              浩浩荡荡:

四、整体感悟

7、首先听录音范读,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再听老师作朗诵方法指导。

8、自己轻声试读,再 大声朗读。

9、请几位同学朗诵,请全班同学点评。

10、再分组表演朗诵。

相互讨论,集体点评。

11、自由发言,谈谈朗诵后对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伟大品格的感悟。

五、合作探索

12、梳理作者思路,并能概括大意。

 序曲  →  主题  → 尾声

                 

13、这首诗歌主要是歌颂黄河,在歌颂黄河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翻的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是哪个字所统领的?

表现黄河的什么特点?

答:

14、赞颂黄河的部分能分几个层次?

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答:

 

1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述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需要表达什么情感?

答:

 

16、颂歌的首尾层是呼应的,但两段文字的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答:

 

17、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

黄河!

”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

 

18、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为什么?

答:

 

19、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答:

 

20、如何理解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21、诗人写黄河的意图及历史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你认为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

具有什么精神?

答:

 

六、拓展延伸                                         

 22、黄河自古以来都是诗人深情吟诵的对象。

请你至少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2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

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人物:

评论:

24、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习?

答:

 

25、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你的问题有几个?

答:

 

颂扬:

自己创作或收集有关黄河的诗歌或短文!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配套试卷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很娴熟地就靠上了岸,这对他来说只是雕虫小技而已。

B.微笑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微笑是一片柔嫩的绿草,给大地无限生机。

C.由于缺乏烹饪技巧,他做的土豆丝不仅外形上焦黑一片,而且口感上也味同嚼蜡。

D.公安人员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了作案人的线索。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父亲已经走了,但那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时时在我心头回响。

B.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漂泊》,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20多年的毛里求斯籍华裔作者之手。

C.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D.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电报、电话、广播等传统信息手段相比,具有独特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句子默写

3.默写。

(1)赵师秀的《约客》中,表现作者久候不至的无聊心情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2)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欢喜。

_________,__________。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

(3)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

《木兰诗》

(4)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木兰诗》)

(5)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字词书写

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qǔdì(______)了。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pīlì(______),全体都震悚起来。

(3)当时大家都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bùyǐwéirán(_________)。

(4)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dàtíngguǎngzhòng(_______)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评卷人

得分

四、语言表达

5.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人们都爱夏天,爱他的绿树成阴,爱他的荷花映日,爱他的热情似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五、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解释加点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______)

(2)大有所益(______)

(3)肃遂拜蒙母(______)

7.解释句子。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时间顺序,先写孙权劝学。

B.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的特点。

C.本文极简略且剪裁得当,以精炼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惊人长进。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①,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②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③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注】①陇上:

田边的高地。

陇,同“垄”,田埂。

②曷:

何,怎么。

③策:

通“册”,泛指书卷。

9.翻译句子。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10.用三个/断句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1.这篇短文所表现出的王冕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现代文阅读

松鼠不敢下水。

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

它们的瓜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12.概括说说选文第一段体现松鼠的特点错误的一项是()。

A.过水方式巧B.反映慢C.跑跳轻快D.叫声奇特

13.根据第一段,符合文意的选项是()

A.列举山鼠例子,突出山鼠的动作敏捷,轻快的特点

B.把松鼠和山鼠、黄鼠狼作比较,突出松鼠警觉性高,叫声响亮,体现松鼠的乖巧

C.描写黄鼠狼,表现他们破坏农作物的特点。

D.松鼠的散发的气味恶臭,会让人很难受。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