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国防教育教案.docx
《初中国防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国防教育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国防教育教案
初中国防教育教案
七年级国防教育教案
保守军事秘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保密常识,提高对保密工作的认识。
2、学习保密法规,履行保密义务。
3、了解如何对待军事秘密,并认识到保守军事秘密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1、军事秘密的含义。
2、克服“无密可保”的思想,树立“有密必保”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秘密,同样,作为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也有很多秘密,例如军事秘密,引出军事秘密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
1、我们自己心底的秘密只有自己知道,告诉别人那就不叫秘密了,军事秘密同样如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军事秘密呢?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说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军事秘密。
(2)了解军事秘密的具体含义及其表现方式。
3、了解我国我军的保密法规,并能说出全军保密工作的依据。
4、中学生应如何增强保密工作?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如有不会,全班讨论。
教师具体讲解。
指导学生阅读小资料,讲解并进一步了解军事秘密的等级。
四、总结
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
五、作业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军事秘密?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国家秘密以及保守国家秘密的重要性,同时也知道了怎样保守国家秘密,学习了与保守国家秘密有关的一些法规。
同学们提高了认识,爱国情绪进一步提高。
本节课教学效果不错,作业情况很好,在作业中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解放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的过程与作战方针;挺进大别山的过程与意义;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过程与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挺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难点: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的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资料、图片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抗日战争是1945年结束的。
在这年的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停战诏书》,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至此,中国人民8年的抗日战争取得完全的胜利。
一时间,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抗战胜利后,久经列强侵略和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满以为从此便可以获得自由和民主,过上太太平平的生活了,但中国人民的这一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同学们知不知道都有谁击碎了中国人民的这一希望呢?
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和美国为了各自的目的,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新授:
播放有关“战略大决战”的视频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思考:
解放战争可划分为几个阶段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同学回答
师总结: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内战爆发后,经历了战略防御阶段(粉碎敌人发动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进攻阶段(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向西威胁到重镇——武汉,向东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当时的中国经济的中心——上海),第三个阶段:
战略决战阶段。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回答:
1、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2、人民解放军是怎样分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采用了什么方针?
(粉碎重点进攻的著名战役和作战方针)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分组交流答案并让同学回答
师:
两年来,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200多万人。
进行战略决战时机成熟,于是领导了三次大战学生自学课文并解决问题(学生在书上做标记)
A.东北——辽沈战役——1948年9月至11月——东北解放军主力、林彪罗荣桓——“关门打狗”——歼敌47万人——解放东北全境。
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主力——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猛虎掏心”——歼敌55万人——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分而取之”(或叫“瓮中捉鳖”)——歼敌52万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学生练习并完成表格
项目名称起止时间作战部队和指挥员作战特点和作用歼敌数目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组织小组探讨: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从五个层面进行启发:
第一层面:
力量对比[如表格所列数字,这是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的];
第二层面:
军队士气
第三层面:
政权性质、国家职能[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第四层面:
战争指挥者的素质
四、作业列举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大决战时期的几大战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更好的了解了放战争时期的中国解放军,知道了解放军为解放国家而做的英勇斗争。
生化武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化武器概念。
2、了解生物武器的概念及生物战剂分类。
3、掌握生物武器的危害与特点。
4、了解化学武器的概念及化学战剂分类。
5、掌握化学武器的杀伤破坏力及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生化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
2、生化武器的危害与特点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提问大家是否听过731部队。
简要介绍731部队,展示731部队遗址及罪恶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引出本节课内容。
2、讲授新课阅读课本,了解生化武器概念。
阅读课本,了解生物武器的概念及生物战剂的分类。
概念:
生物战剂分类:
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真菌、毒素
生物武器的危害与特点“传染致病性强、污染范围广、危害作用时间长、危害对象仅限于生物、生产容易、价廉、无立即致命作用”。
阅读课本找到以下问题:
化学武器的概念及化学战剂分类
概念:
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刺激性毒剂
化学武器的杀伤破坏力及特点杀伤范围广、杀伤途径多、作用持续时间长、种类多、只杀伤人员和生物、研制经费低易于生产、装备,受地形、气象条件影响较大
学习了以上知识,你有哪些想法?
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可以从作用、危害等方面来讨论。
老师最后总结。
四、总结
生化武器对生物及人杀伤性很大,对生物和人的危害很大,不易控制其破坏能力。
国际上都禁止使用生化武器,同学们从小应树立反对使用生化武器的观念。
我国的领土与主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领土、领海、领空的概念。
2、了解国家主权的概念及意义。
3、知道我国的疆域范围以及关于疆域的历史问题。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情操。
二、重点难点
国家主权;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由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再到台湾问题,引出领土和主权的问题。
2、讲授新课
学生回忆在小学学过的有关国防教育的课程,引出初中国防教育课程。
学生运用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说出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领海、领空范围,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结合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说出我国疆域的形成过程,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解决了大部分边界领土问题,并且坚决抵制了外国军队的入侵,保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中国以维护主权、热爱和平的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决不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也绝不容许别国侵犯我国的神圣领土。
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教师总结
我们从小就要树立热爱祖国的观念,维护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破坏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作斗争。
五、作业
以《怎样维护国家的领土与主权》为题写一篇短文,下节课相互交流。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讲解,同学们能很好的理解本节课内容,知道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是神圣而不容侵犯的。
作业效果很好,同学们的领土和主权意识明显提高。
侦查与情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侦查概念。
2、知道侦查的基本原则。
3、知道侦查的手段。
4、了解情报的概念以及提炼有价值的情报必须抓好的三个环节。
5、了解情报和战争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侦查的基本原则和手段。
2、提炼有价值的情报必须抓好的三个环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在有关战争的电视、电影中经常见到做侦查和情报工作的场景。
大家想一下,侦查和情报对己方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的学习一下侦查和情报。
2、阅读课本37——38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侦查?
侦查的目的是什么?
侦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侦察的手段学生自学,总结。
4、阅读课本41页——43页内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是情报?
提炼有价值的情报需要抓好哪几个环节?
具体要怎样做?
想一想:
假设我国与某国交战,你是一个侦察兵,你需要搜集哪些情报?
怎样搜集?
小组之间相互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看看哪位同学是最好的侦察员。
总结学生自己说说学到的知识,老师做最后补充。
五、作业无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对军事战略问题又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知道了侦察和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同学们对侦察和情报工作有了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知道了在侦察和情报工作中使用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各种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很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很好。
第一课:
人民防空的任务与作用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现代战争危险的存在,增强国防观念
2.了解人民防空的概念和任务,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信号的特征
3.了解什么是三防,认识现代高技术战争空袭的特点和破坏的严重性
二、教学重点:
1.结合国际、国内形式,进行国防教育
2.明确普及防空知识的意义
3.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特征
三、教学难点:
人民防空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事例和道理说明课题内容,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引言:
人类几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残酷的战争史集团、国家、民族、宗教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矛盾不断,战争也不断发生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两伊战争,美国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美、英对伊拉克的倒萨战争前南斯拉夫的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与阿尔巴尼亚人之间的战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过战争吗?
发生过,而且不止一次如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苏边境珍宝岛保卫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是不是就不可能有战争了呢?
我说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世上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是不变的规律如中国和越南,中国帮他抗击美国侵略,胜利后,他们却想在亚洲称王称霸,在中越边境挑起事端,引发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更重要的是宝岛台湾还没有回归,虽然我们提出了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但台湾岛内的台独份子非常嚣张,采用极端卑劣的手法分裂祖国领土一旦台湾宣布独立,大陆对台湾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因为每一个中国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去做割裂祖国中国塑胶生产厂
领土有损中华民族利益的千古罪人
现代战争大多以空袭开始,空袭手段多,武器性能好,空袭强度高,准确性高如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倒萨战争,太空有侦察卫星、空中有侦察飞机为其侦察,有预警飞机为其导航,并对伊拉克实施电子干扰,使伊拉克指挥系统瘫痪用B-52.F-117A、F-111等轰炸机,各种舰载攻击机,攻击直升机发起空袭使用了远程精确制导的战斧导弹、集束炸弹、钻地炸弹、高爆子母弹、电磁脉冲炸弹等仅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使伊拉克沦陷了这也说明今后高科技战争中,空袭不仅作为战争的作战样式之一,而是成为战争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防空袭的重要性
我国各届政府领导都对防空工作给予高度重视,1996年10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7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
“国家开展人民防空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学们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要接受人民防空教育,学好防护技能在突发战争时,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使自己免受战争伤害
一、人民防空的任务
人民防空:
(简称人防)是人民群众为对付空中袭击所采取的有组织的防御措施(外国称民防),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
防空袭警报:
预备警报:
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
紧急警报:
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
解除警报:
鸣3分钟
人民防空的基本任务:
在遭受敌人空袭时,保护广大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消除空袭后果,保持社会安定,配合军队坚守作战
人民防空的具体任务:
包括战时和平时
战时:
适时发放防空警报;及时组织人民群众疏散、掩蔽;向群众通报遭受袭击情况并指导进行防护和自救、互救;组织人防专业队开展抢救、抢修工作,消除空袭后果,协助有关部门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配合城市防卫作战
平时:
结合城市建设,修建人防工程;同有关部门拟定城市建设规划;建立人防通信、警报系统;制定防空袭预案,进行疏散地域建设;整组和训练人防专业队伍,使其在工业事故和自然灾害中发挥骨干作用,以锻炼提高战时救护和抢修能力;对公民进行人民防空教育,使其增强国防观念,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人民防空的作用
1.人民防空是保存战争潜力的有利措施
现代战争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破坏性巨大因此,在战争中只有有效地保存战争潜力,才能争取主动,持久抗敌如中国的抗日战争,当时的日本工业发达,武器装备精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但中国人口多,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复杂,具有较大的战争潜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鬼,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战争潜力的大小,决定了战争能否持久,而人民防空能最大限度地保存人力物力,是保存战争潜力的有力措施
人民防空的具体工作,由中央、各省、地区、市、县、区人民防空办公室(人防办)负责
2.人民防空可以增强城市的要塞作用
城市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集中,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保卫好城市,也就是保存了战争潜力所以,城市是人民防空的重点,国家提供了一定的工程保障和物资储备,是反空袭的要塞
3.人民防空对延缓和制约战争的爆发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
一个国家人防工作的好坏,是敌人发动战争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人防工程完备、警报系统先进、防空组织严密、人民防空素质高等,这都对延缓和制约战争的爆发起一定的威慑作用
三、普及防空教育的意义
1.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
通过防空教育,使同学们了解了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高科技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人民的危害一旦国家面临战争威胁时,就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爱国热情,担负起建设、保卫祖国的责任
2.增强防护意识,提高防护素质
三防:
防核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
通过学习,能使同学们懂得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性能及特点,学会防护动作,能制作简易防护器材,会使用人防工程掩蔽,一旦受伤的自救互救技能等不仅提高了个人素质,在平时的突发灾害中进行防护,较好地保存自己如非典时期
3.拓宽知识面,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防空知识是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有鲜明的思想性、丰富的知识性、充分的实践性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加强个人修养,拓宽知识面,锻炼应变应急能力,提高身心素质
第二课:
核武器极其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目的:
1、了解核武器的基本概念。
2、对核爆炸的方式和外观景象有明确了解。
3、掌握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重点: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难点: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方法与手段:
直观、形象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言: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上空扔下了一种当时非常神秘的武器,造成24.5万人死伤,20万人失踪。
广岛人为此修了纪念碑,并在每年的8月6日举行悼念活动。
这种武器是什么呢?
噢!
是原子弹。
原子弹是核武器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讲《核武器及其杀伤破坏做用》。
一、核武器
1、什么是核武器
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统称核武器。
原子弹的引爆装臵起爆后,使核装料迅速达到临界状态,中子撞击重原子核,一个氢弹的引爆装臵起爆后,发生裂变链式反应,产生高温、高压,氘化锂在高温、高压和中子作用下,锂即产生氚,随之氘氚迅速聚合,放出高能中子和巨大能量,引起比原子弹更为猛烈的爆炸。
由于聚变反应须在极高温度下才能进行,氢弹也叫做热核武器。
不管是裂变反应还是聚变反应,在核反应的瞬间都能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武器可用导弹、火箭、火炮、飞机等运载工具发射、投掷,也可制成地雷使用。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TNT(炸药)当量来表示。
1当量=1吨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核武器按当量大小可分为百吨级、千吨级、万吨级、十万吨级、百万吨级、千万吨级等。
2、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三种:
空中爆炸;地面(水面)爆炸;地下(水下)爆炸。
空中爆炸:
闪光→→火球→→颜色逐渐变暗,从地面吸起一股尘柱,尘柱越升越高,和烟云结合在一起,形成蘑菇状烟云。
地面爆炸:
闪光→→半球形火球→→颜色逐渐变暗,烟云和尘柱一起由地面升到空中,形成蘑菇状烟云。
地下爆炸:
看不到闪光和火球,尘柱呈粗大发散状,并有很深的弹坑,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强烈的地震感。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五种:
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污染。
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之内产生杀伤破坏作用,又叫瞬间杀伤破坏因素。
放射性沾染危害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1、光辐射
⑴、光辐射:
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指核爆炸的闪光以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光和热。
辐射出来的光比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要强千万倍。
火球中心温度可达几千万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的多。
它以光速直线传播,作用时间只有8~15秒钟。
⑵、光辐射的杀伤破坏作用:
光辐射能烧伤无防护人员的眼底和皮肤;吸入灼热空气可导致呼吸道烧伤;使易燃物体起火燃烧形成大面积火灾区。
2、冲击波
⑴、冲击波:
是核爆炸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
作用时间只有几十秒,比声速快,使空气压强突然升高形成超压,使空气迅速流动形成动压。
⑵、冲击波的杀伤破坏作用:
在超压的挤压作用下,使人体内脏损伤,耳膜破裂。
动压可把人员抛出一定距离,引起脑损伤、骨折。
在超压动压作用下,使建筑物倒塌和物体的抛出,还会对人员造成间接伤害。
3、早期核辐射⑴、早期核辐射:
是指在核爆炸最初几十秒钟内放射出来的γ射线和中子流。
它与X光相似,以光速直线传播,穿透力强。
⑵、早期核辐射的杀伤破坏作用:
早期核辐射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体,穿透人体破坏组织细胞,当射线照射身体,杀死细胞到达一定成都时,人就会得放射病。
表现为头痛、恶心、失眠、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白血球减少、脱发等症状。
还会使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放射性,同样对人员造成伤害。
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暴光、化学药品失效,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4、核电磁脉冲⑴、核电磁脉冲:
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作用半径可达几千公里,作用时间极短。
27中防空知识教案~7~⑵、核电磁脉冲的破坏作用:
对人、畜没有杀伤作用,但对通信器材、电气设备有破坏作用,可造成电脑硬盘及电子元件毁坏,使系统不能工作。
5、放射性沾染
(1)放射性沾染:
在核爆炸的蘑菇状烟云中,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它和地面尘土混合在一起,造成对人员、空气、地面、物资等污染的现象,叫放射性沾染。
作用时间长,可达几小时,甚至几个月。
(2)放射性沾染的杀伤破坏作用:
与早期核辐射的伤害作用基本相同,靠射线伤人,不仅有体外照射,灼伤皮肤,还可从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体内照射。
对物体没有破坏作用,它使污染的物体带放射线,影响使用。
核武器对人员、物体的杀伤破坏,往往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暴露在离爆心一定范围内的人员,既有烧伤,又有内脏、肌肉、骨骼的损伤,还有放射性损伤,形成复合伤。
物体被烧毁、挤压、摔碎等。
(观看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录象)
三、资料介绍
核武器还包括:
电磁脉冲弹:
它是利用核爆炸能量来加速核电磁脉冲效应的一种核弹。
它产生的电磁波可烧毁电子设备,可造成大范围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瘫痪,在未来的“电子战”中将会大显身手。
伽玛射线弹:
它爆炸后尽管各种效应不大,也不会使人立刻死去,但能造成放射性沾染,迫使敌人离开。
所以它比氢弹、中子弹更高级,更有威慑力。
感生辐射弹:
是一种加强放射性沾染的核武器,主要利用中子产生感生放射性物质,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上造成放射性沾染,达到阻碍敌军和杀伤敌军的目的。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冲击波弹:
它是一种小型氢弹,采用了慢化吸收中子技术,减少了中子活化削弱辐射的作用,其爆炸后,部队可迅速进入爆炸区投入战斗。
红汞核弹:
它用红汞(氧化汞锑)作为中子源,由于不用原子弹作为中子源,所以体积和重量大大减少,一般小型的红汞核弹只有一个棒球大小,但当量可达万吨。
三项弹:
用中心的原子弹和外部铀-238反射层共同激发中间的热核材料聚变,以得到大于氢弹的效力。
四、我国核实验情况简介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成为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96年7月29日,进行了第45次核爆,当量仅为1-5千吨。
同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
莱芜战役纪念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莱芜战役纪念馆的建设目的
2、了解莱芜战役过程
3、莱芜纪念馆的整体布局
4、莱芜战役纪念馆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莱芜战役纪念馆的建设目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多媒体展示莱芜战役纪念馆图片,引出莱芜战役纪念馆。
展览馆设有5个展厅,展板面积700多平方米,馆名为粟裕题写。
全景画高17米,周长120米,地面塑形1100平方米,模拟音响、模拟自然光,设有电动旋转看台,融“声、光、电、形”于一体,采取真空幻象,严格的视觉透视和局部夸张等手法,造成视觉上的逼真,能在有限的空间里给人造成无限的遐想。
站在旋转看台上能使你仿佛置身于革命炮火连天、硝烟滚滚的战火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和惊心动魄之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目前,这样规模的全景画馆世界上只有十几座,我国有4座。
近年来,连续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级旅游区(点)。
2、讲授新课
(1)介绍莱芜战役纪念馆的建设目的,和地理位置。
(2)简要介绍莱芜战役过程。
(3)学生阅读本课剩余内容,
回答以下问题。
1、纪念馆的平面布局如何?
在纸上画出。
2、什么建筑被全国政协列为100个重点纪念碑之一?
3、展览馆如何展示战役全过程的?
全景画馆有什么特点?
四、总结
莱芜战役是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由陈毅元帅,粟裕将军、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