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332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7-2018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75小题,计170分)。

1. 干旱、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 发展水平B. 生活特点C. 发展方向D. 发展条件

2. 有关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 区域是主观随意划分的

C. 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D. 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

3. 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总是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中,其根本原因是

A. 纬度差异巨大B. 空间距离遥远

C. 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D. 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A. 草地减少——过度开垦B. 耕地增加——草地退化

C. 荒漠扩大——水土流失D. 森林减少——矿山开采

5. 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河流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河口海岸线后退 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④通航能力下降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6. 运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与人工监测相比的优点是

①获取资料快②受地面限制少③获取信息量大④监测范围广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7. 关于遥感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遥感是人们利用肉眼对地面事物进行感知

B. 遥感是人们利用一定技术装备,对遥远的宇宙事物进行感知

C. 遥感的关键装置是航空器或卫星

D. 遥感技术能监测洪涝灾害的发展变化,便于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

8. 3S技术具有海量、多时空大数据的特点,在城市智慧管理和对大众的智能服务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列选项中地理信息技术做不到的是

A. 统计城市的经济增量B. 监测高铁与桥坝形变

C. 监测农作物长势情况D. 监测城市的地表下沉

9. 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 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 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 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10. 下列土地退化类型与发生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 水土流失—内蒙古高原B. 沙漠化—华北平原

C. 红漠化—南方低山丘陵D. 石漠化—长江中下游平原

11. 黄土高原曾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使得

①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②耕地面积减小 ③粮食产量持续减少 ④水土流失加剧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A. 旱作农业区——减少用水数量

B. 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C. 干旱地区——改革耕作和灌溉技术

D. 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

13. 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

A. 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持、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B. 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C. 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D. 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4. 图中A、B两地区虽然位于回归线附近,但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

两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共同原因有

①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②受东南信风影响 ③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④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 ⑤地形以盆地为主

A. ①③⑤B. ③④⑤C. ②③④D. ①②④

15. 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

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①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 ②稳定全球气候,减缓全球变暖步伐 ③减缓水循环运动,维持热带地区的水资源储量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

16. 南美洲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热带原始森林,该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土壤肥沃

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③④

17. 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18. 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 过度的迁移农业B. 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C. 人口增长和贫困D. 商业性伐木和开辟大型农场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 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保护海岸

C. 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D. 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20. 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①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大 ②诱发河流凌汛现象 ③结冰期延长 ④河道淤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21.新华网最近刊文称,“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

下列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

①放下压力:

累不累取决于心态    ②放下懒惰:

奋斗改变命运

③放下狭隘:

心宽,天地自然宽    ④放下烦恼:

快乐其实很简单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22.“随着自然科学领域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恩格斯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具体科学揭示的是具体领域的规律,而哲学揭示的是普遍的规律

C.具体学科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哲学产生于自然科学

23.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指出: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这句话表明哲学社会科学

①能够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②能够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具体方法 

③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④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4.一位著名的画家说,画画和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一样,都需要哲学思辨,“黑与白,直线与斜线,点与面……绘画中蕴含了很多对比和冲突;不懂辩证法的画家,是创造不出好的作品的。

”这是因为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推动艺术的发展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④哲学不是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5.“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绿色”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是在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这说明五大发展理念: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②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终极真理 

③直接推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④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6.恩格斯说: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不能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意识的来源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27.2016年10月中科院朱敏团队发现了一种4.23亿年前的古老鱼类化石——长吻麒麟鱼。

对它的研究揭示了脊椎动物“颌”的演化之谜,将人类颌骨的起源一直追溯到最原始的有颌脊椎动物——原颌盾皮鱼类中。

科学家的新发现进一步证明了

①物质依赖于人类认识的发现

②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2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①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

②物质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③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29.“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的哲理。

A.运动是物质区别于主观意识的唯一特性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一主体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30.“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

“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

”布朗立即寄去了25生丁。

不久,他收到回信:

“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

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千米。

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

”布朗顿时目瞪口呆。

据此回答”,布朗之所以目瞪口呆,从哲学上分析是因为广告商

A.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B.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肯定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31.三月的江南,阴雨霏霏。

这在画家眼中,是一幅幅朦胧的水墨画,而在音乐家心中,就是一首首缠绵的丝竹乐曲。

材料说明

A.意识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B.意识括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C.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D.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32.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龙的形象、龙的观念。

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A.意识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观念

B.意识可以凭借人们的主观想象而产生

C.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

D.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以特殊形式出现的反映

33.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三十多个由各种兽类哺育成长的婴孩,其中狼孩最多。

他们虽然为人所生,但是由于生活在动物群体中,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可能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所以虽然客观存在作用于他们的头脑,但是并没有形成人的意识。

上述事实充分表明

A.人脑并非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B.意识并非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只有正常的大脑才能产生意识

D.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34.英国有句著名的谚语“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说明了

A.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

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35.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已渐渐的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且不断更新换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将人工智能写入其中。

关于人工智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工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

③人工智能集合了人类智慧与电脑优势

④人工智能具有独立的意识

A.①②B.②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