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303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docx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文言文阅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docx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为学篇

牛角挂书

密①以薄鞯②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

道,按辔③蹑其后,曰:

“何书生勤如此?

”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

“《项

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

“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④。

”玄感

遂倾心结纳。

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选自《新唐书•李密传》)

【注释】

3.“牛角挂书”讲述了李密勤奋读书的故事,你能说出四个意思相近的成语吗?

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④给以书,遂成大学⑤(选自《西京杂记》)

【注释】

①逮:

及。

②穿壁:

在墙上凿洞。

③文不识:

姓文名不识。

④资:

借。

⑤大学:

大学问家。

【习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匡衡勤学而无烛()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遂成大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偷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

容。

王充求学

王充①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

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②。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选自范晔《后汉书?

王充传》)

【注释】

1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学者。

年青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

后来回乡教书,曾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着书,终于完成了不朽之作《论衡》。

②班彪:

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

班固的父亲。

《汉书》是他草创的。

【习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一见辄能诵忆()

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要求补出省略成分。

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车胤①囊②萤夜读

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

曾祖浚,吴会稽太守。

父育,郡主簿。

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于童幼之中,谓胤父曰:

“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

”胤家贫,不常得油。

遇夏月,乃以练③为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勤学不倦。

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

(选自《晋书•车胤传》)

【注释】

①车胤(约333〜约401)字武子,东晋南平郡江安县西辛里(今湖北公安

曾埠头乡)人。

②囊(nong):

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白绢

"用袋子装"。

③练:

【习题】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太守王胡之名知人(

乃以练为囊

勤学不倦(

时人誉之

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遇夏月,乃以练为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3.“囊萤映雪”胤“囊萤”的故事,起来吗?

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本文选取了车

历史上不乏这类故事,你用斜线能把下列故事和主人公联系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

①諠:

遗忘。

【习题】

1.

呼而问之(以此戒之(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孟子辍然中止(

其母引刀裂其织(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填在横线上。

(1)失:

②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B•以此戒之C.多作自能见之D•自是之后

引锥刺股

苏秦①乃洛阳人,学纵横②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

潦倒而归。

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

苏秦乃叹曰:

“此皆秦

之罪也!

”乃发愤读书,曰:

“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注释】

①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乘轩里人。

拜纵横家始祖鬼谷子为师,学习纵横之学,擅长合纵之术,曾任纵约长,六国丞相。

②纵,联合各国以抗秦,称“合纵”;横,秦国与各国分别结好,称“连横”。

【习题】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书十上而不为用.()嫂不为炊()

父母不以为子()引锥自刺其股()

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

3•读了这则短文,你有什么启示?

文言文阅读德行篇

子罕以不贪为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①受。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本文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②

【注释】

①弗:

不②《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习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⑴献诸子罕(诸:

⑵子罕弗受(弗:

⑶故敢献之(故:

2•翻译下面的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3.学了本文后,谈一谈你对宝的认识?

程门立雪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

“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②,时与游酢侍立③不去,颐既觉,贝U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

杨时传》

【注释】

①属(zhu>撰写。

②瞑坐:

打瞌睡。

③酢zub,侍立:

恭敬地站在一旁。

【习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见:

[⑵其归也(其:

⑶颐既觉(觉:

2.翻译下面的话。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3.学了本文后,谈一谈你从中学到了哪些道理?

过庭之训①

陈亢问于伯鱼曰:

“子②亦有异闻③乎?

对曰:

“未也。

尝独立,鲤④趋而过庭。

曰:

’学《诗》乎?

’对曰:

’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礼乎?

’对曰:

‘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

“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⑤)其子也。

”本文选自《论语一季氏》

【注释】

1过庭之训:

孔鲤过庭受训的故事已经成为父训的代名词。

孔子从做人的

根本入手,通过学诗学礼让儿子来掌握做人的道理,后世称为“诗礼传家”

2子:

指孔子。

3异闻:

这里指不同于对其它学生所讲的内容。

4鲤:

孔子的儿子孔鲤。

5远:

音yuon,不亲近,不偏爱。

【习题】

1.孔子(前551年一前479年),名,字,鲁国(今中国

山东省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的家和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意思。

⑴尝独立(独立:

⑵对曰:

’未也’(出:

3•翻译下面的话。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4.《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和整理孔子言行的书。

请写出两句《论语》中的孔子名言。

七步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②。

应声便为诗曰:

“煮豆持作羹,漉菽③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本文选自《世说新

语•文学》①

【注释】

①《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

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②文帝:

魏文帝曹丕,曹操的儿子,逼迫汉献帝让位,自立为帝。

东阿王:

曹植,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天资聪敏。

是当时杰出的诗人,曹操几乎要立他为太子。

曹丕登帝位后,他很受压迫。

一再贬爵徙封,后封为东阿王。

大法:

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

③漉(Iu),过滤,菽(shu),豆类的总称。

【习题】

1.填空。

《》是中国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编着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

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2.在我国的古典长篇名著《三国演义》中,将曹植的《七步诗》简化为四句,你能默写下来吗?

3.翻译下面的话。

帝深有惭色。

4.《七步诗》这篇诗歌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请谈谈你的看法。

诸葛亮《诫子书》①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②。

年与时驰③,意与日去④,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⑤,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注释】

①《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②淫(yn)慢:

过度的享乐与松懈。

慢:

怠惰。

励精:

振奋精神。

励:

奋勉,振奋。

险躁:

暴躁、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

治通冶,陶冶性情。

③驰:

消失、逝去。

④日:

时间。

⑤多不接世:

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习题】

1.本文的主要内容?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

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②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④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本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

①齐国的一位富商。

②食(s):

拿饭给人吃③蒙袂(m百)、辑屦(j①。

蒙袂辑屦:

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

④贸贸:

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

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

【习题】

1.解释划线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

(斯:

)②从而谢焉。

(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孝亲与尊师

文一:

人初生时,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父母乳哺之、怀抱之。

有疾,则为延医诊治。

及年稍长,又使入学。

其劳苦如此,为子女者,岂可忘其恩乎?

文二:

余儿行路中,遇先生。

鞠躬行礼,正立路旁。

先生有命,儿敬听之。

先生有问,又敬答之。

俟先生去,然后行。

人皆称为知礼。

【注释】

①选自《女子国文教科书(初小)》第四册②选自民国《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第四册

【习题】

1•文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文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到以上两点,请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文言文阅读说理篇

画龙点睛

张僧繇①于金陵②安乐寺③,画四龙于壁,不点眼睛。

每曰:

“点之则飞去。

”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