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224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附件1: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课题申报指南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八月

一、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1

课题1:

重点流域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2

课题2:

重点流域饮用水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处理特性研究4

课题3:

饮用水卫生基准与水质标准制定技术研究6

二、放射性污染原水的强化净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8

三、城镇水务产业发展和行业监管支撑平台示范研究与建设项目10

一、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

(一)指南说明

本项目针对我国饮用水管理技术的薄弱环节开展系统研究。

“十一五”期间,本项目从水质科学基础方法论入手,初步构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饮用水管理技术体系,为全面提升我国饮用水管理水平奠定了重要的科技基础。

“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十一五”研究成果,并增加了供水管理机制与模式等若干新的研究内容,加强了对研究成果产出及应用的要求,着眼于完善饮用水管理技术体系,为逐步强化政府的行业监管能力,以及提升供水企业的管理能力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项目按研究任务分解,下设3个课题:

1、重点流域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2、重点流域饮用水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处理特性研究;

3、饮用水卫生基准与水质标准制定技术研究。

本项目以课题为单位进行申报。

 

(二)指南内容

课题1:

重点流域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1.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重点流域水源污染严重与水源地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结合重点流域不同类型水源地水质风险特征的研究,提出我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指标体系,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建议值,制定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技术指南和不达标水源地水质浓度控制技术指南,为我国集中式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饮用水源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2.主要研究内容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技术研究。

根据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以及典型水源地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结合流域污染源分布、污染控制水平和常规处理工艺水质净化能力,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及其标准限值的确定方法,开展湖库型水源地营养状态评价技术研究,完善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与保护研究。

针对不同类型饮用水源地(河流、湖库、地下水),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评估技术研究,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与保护的指标体系,形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设技术指南,提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指导意见,并在重点流域开展应用示范。

(3)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管理技术研究。

在“十一五”污染源识别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污染特征的水源地,研究水源地特征污染物从各级保护区(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到取水口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水源地准保护区特征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建立水质不达标水源地的污染控制技术指南,并开展应用示范。

3.考核指标

(1)修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提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特征指标限值,形成标准报批稿。

(2)编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由环境保护部颁布),在辽河流域(1个水库型集中式水源地和1个地下水型集中式水源地)和太湖流域(1个湖泊型集中式水源地和1个河流型集中式水源地)开展规范化建设技术应用示范。

(3)编制《饮用水源地特征污染物控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由环境保护部颁布),在不少于15个地级以上城市不同类型集中式水源地示范应用,并提出水源地水质保护与改善的技术方案。

4.实施年限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

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15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1500万元。

课题2:

重点流域饮用水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处理特性研究

1.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工业污染排放强度大、水质风险基础数据缺乏等问题,选择重点流域典型城镇开展饮用水源污染物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研究,明确典型净水工艺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析配水系统中特征水质指标变化规律,为有针对性地改进水厂净化工艺、完善饮用水相关水质标准以及加强水质安全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2.主要研究内容

(1)重点流域典型城镇饮用水水源污染特征解析。

根据我国农药、化学品生产和消费特点以及国际研究热点,编制水质污染状况调查方案,通过筛选选择包括《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6项指标在内的200项水质指标,对重点流域典型城镇和其他代表性区域公共供水厂水源水开展污染物监测,阐明主要污染物的流域和区域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2)典型净水工艺对饮用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评价。

结合水源水质监测,在重点流域选择代表性水厂,全流程评价水厂处理工艺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及各种水处理副产物在水厂处理工艺过程中的产生规律,结合模拟实验研究,提出针对典型污染物的控制技术措施,为水厂设施改造和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典型城镇供水管网配水系统水质稳定性评价。

选择重点流域的典型城镇开展管网水、二次供水及龙头水水质监测,研究管网水水质下降规律及其与材料、消毒剂、停留时间之间的关系,分析主要水质指标在输配系统中的消长规律,提出龙头水采样与水质监测评价方法,为输配系统的水质安全保障与管理提供科学基础。

3.考核指标

(1)编制《重点流域典型城镇饮用水水质评估报告》。

调查评估范围包括松花江、长江、淮河、太湖、巢湖、滇池、辽河等重点流域相关城镇典型公共供水厂的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水。

(2)编制《重点流域典型城镇净水工艺特征污染物的可处理性评估报告》,水厂不少于100个,特征污染物不少于30种,并提出水质改善建议。

(3)编制《重点流域典型城镇供水管网水质稳定性调查报告》,调查范围应不少于20个典型城镇,涵盖不同类型水源、管网、管材的输配系统。

提出龙头水采样与水质监测评价方法的建议。

(4)建立“重点流域典性城镇饮用水污染物基础数据库”1套。

数据库应包括水源、出厂水、管网水和龙头水的水质调查结果以及水厂的水源、规模、净水工艺、净水药剂、消毒剂等基础信息。

4.实施年限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

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2800万元。

课题3:

饮用水卫生基准与水质标准制定技术研究

1.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制定中存在的水质指标针对性不强、污染物毒性等基础数据缺乏的问题,在充分参考国际上标准制定技术路线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制定方法体系,开展基础数据估算、水质风险评价和卫生基准研究,提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修订建议方案以及支撑其实施的配套措施。

2.主要研究内容

(1)饮用水污染物人体暴露的基础数据调查与估算。

调查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居民饮用水摄入途径和摄入量,研究各地区典型污染物经饮用水摄取对人群总暴露量的贡献,积累水质标准制定所需各项基本数据;开展新兴污染物毒性评价研究,补充我国饮用水特征污染物毒性数据,完善毒性评价技术体系。

(2)饮用水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基于我国主要流域饮用水调查数据,在病原微生物、重金属、新型大宗农药、新型消毒副产物、微量化学品和特殊污染物等类别中,选取10种不同类别的高暴露污染物,针对不同机构发表的毒理学研究数据开展统合毒性分析,基于多途径累计暴露方法和毒性评价方法进行风险定量,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饮用水污染物卫生基准限值。

(3)饮用水水质标准制定方法研究。

系统研究并建立以成本-风险削减定量分析为基础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制定方法,并针对上述10种高暴露污染物,开展水质标准限值研究,提出水质指标的增删以及标准限值变更建议;针对我国区域地理环境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差异大等问题,探索建立国家-地方两级标准的可行性。

3.考核指标

(1)编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技术细则》(征求意见稿,建议由卫生部颁布)。

(2)编制《饮用水中新兴污染物毒性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建议由卫生部颁布)。

(3)提交修订《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建议报告,提出不少于10种水质指标限值的修订建议。

(4)编制不少于10种高暴露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估报告书。

4.实施年限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

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1800万元。

 

二、放射性污染原水的强化净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

(一)指南说明

我国部分城市饮用水源放射性核素污染问题突出,但目前尚缺乏对放射性污染水体处理技术的系统研究和工程应用。

本课题在对若干个典型水源开展放射性污染调查的情况下,研制以放射性核素去除为目标的新型化学药剂及其适配反应器,开发适应集中式市政水厂需求的放射性核素强化去除关键技术和适用工艺,为有效解决我国城市饮用水源放射性核素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本项目下设1个课题,以课题为单位进行申报。

(二)指南内容

1.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饮用水源天然、人为放射性核素污染问题,选择若干典型水源开展放射性污染调查,明确不同区域放射性核素污染的主要存在形态;研制以放射性核素去除为目标的新型化学药剂及其适配反应器,突破适应集中式市政水厂供水规模需求的放射性核素强化去除关键技术,制定放射性核素与氟、砷等共存污染物同时去除的应用工艺;通过规模化中试研究,初步形成针对放射性核素污染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

2.主要研究内容

(1)低放射性沾染水源水厂强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以持续性放射性核素污染水为水源的集中供水厂,以去除典型放射性核素(如铀、铯、锶等)为目标,研制适用于集中式水厂处理工艺的混凝剂、络合剂与吸附剂等高效水处理药剂,研发与高效水处理药剂适配的反应器,形成针对典型核素污染的强化去除关键技术,并进行应用示范。

(2)小型放射性核素净化工艺与成套设备研发。

针对不同种类与浓度水平的放射性核素,确定混凝剂与吸附剂组成与配比优化方法,结合氟、砷等共存污染物去除需求,建立实现水质综合达标的技术系统与应用工艺,开发以混凝-沉淀-吸附-膜过滤为主体的放射性核素应急净化技术;探索膜浓缩液、废弃吸附剂等物质的安全处置技术,提出放射性核素最终安全处理的技术方案;根据原水水质特征和供水规模,进行净化设备的模块化、成套化设计,并研制出相应的样机。

(3)典型放射性核素污染水源化学特征与净化技术集成研究。

选择若干潜在的具有天然及人为放射性核素污染风险的典型区域开展饮用水源水质调查,对水中放射性核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明确放射性核素的存在形态、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并明确共存污染物,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典型区域放射性核素污染状况分析报告;结合调研分析国内外饮用水放射性核素污染净化处理技术,以及本课题研究与应用示范成果,确定不同类型放射性核素污染源的去除技术策略,编制饮用水放射性核素污染净化处理技术指南。

3.考核指标

(1)编制《我国典型区域饮用水源放射性核素污染状况分析报告》和《饮用水放射性核素污染净化处理技术指南》各1部。

(2)开发铀、铯、锶等3种以上放射性核素(以去除为目标)的专用水处理药剂,去污因数和浓缩倍数均大于500,并进行应用示范,满足出厂水水质达标要求。

(3)研制达到中试或小型工程应用规模的样机3套,实现对放射性污染原水的有效净化,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样机水处理规模不小于50m3/d。

(5)申请发明专利3-5项。

4.实施年限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

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1500万元,配套经费不低于1000万元。

 

三、城镇水务产业发展和行业监管支撑平台示范研究与建设项目

(一)指南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