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187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7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录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附录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附录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附录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附录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附录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docx

《附录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录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附录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docx

附录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附录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

数学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

第一条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与学校关于研究生培养的有关指示精神,经数学学科学位分委员会讨论决定,特制定《数学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

第二条数学学科博士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

(一)博士学位专业课程要求:

凡博士学位申请者,其课程学习必须达到培养方案对博士学位专业课程的特定要求。

(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至少一次国际会议或有境外访学经历。

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出境访学后,须向导师提交会议或访学的学术总结报告,并报学院教学办公室备案。

(三)学术报告:

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听取不少于15场次的学术报告会,每学期结束时填报“博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总结表”,并提交学院教学办公室备案。

(四)开题报告评审:

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除了取得必要的课程学分之外,需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并在学术上做出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

学生应在取得博士生资格一年内提交开题报告并通过审查委员会的答辩,审查委员会至少由三位博士生导师组成。

第三条数学学科博士生学制、学分及科研成果要求

(一)通过资格考试取得博士生资格的硕博连读生,总学制为5-6年。

在申请博士学位前,申请人所修总学分不得低于45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11学分),其中MA06**课程不低于4学分。

(二)对于已取得硕士学位,通过我校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博士生,学制为3-4年。

在申请博士学位前,申请人所修总学分不得低于10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6学分),其中MA06**课程不低于4学分。

(三)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以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内)、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国外或国内专业性权威期刊(由本学位分委员会认定)上发表(或被接受发表)至少2篇(其中至少1篇属于英文SCI或者EI检索源期刊)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

(四)研究生在本学科高水平专业期刊(由学位分委员会认定)上以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内)、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被接受发表)1篇(文章必须在SCI1区或2区杂志上发表或接收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视同满足条件(三)。

(五)若期刊要求作者按姓名拼音字母排序,作者均等同于排名第一,且同一篇文章不能用于二位学生申请学位。

(六)对个别未按期发表学术论文的博士生,经2名院士和答辩委员会推荐且学位分委员认定其博士论文特别优秀者,可申请博士学位。

(七)关于研究生延期,须由个人提出申请,导师签字,学位分委员会审核通过,不通过者,必须结业离校。

(八)博士生资格考试

数学学科在读硕士生需通过博士资格考试、面试、选定导师,才可转为博士研究生。

博士资格考试需在入学二年内通过。

博士资格考试按基础数学、数学物理、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计算数学、生物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七个研究方向命题,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和导师要求,至少通过两个科目的考试。

考试要求:

基础数学:

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三选二;

数学物理:

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三选二;

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计算数学四选一);

运筹学与控制论:

应用数学+(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计算数学四选一);

计算数学:

计算数学+(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应用数学四选一);

生物数学:

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四选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三选二。

备注:

博士资格考试科目的要求、范围等,详见数学学院博士资格考试介绍。

第四条数学学科硕士生申请学位时,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一)两年修满41学分;

(二)修满35学分,且以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内)、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在本学位分委员会认定的期刊上发表(或被接受发表)至少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

第五条本要求与指南自2010级博士生、硕士生施行。

数学类(打*的为博士生要求发表论文期刊)

序号

刊名

主办单位

1

*数学学报

中国数学会

2

*数学年刊·A辑

复旦大学

3

*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

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4

*应用数学学报

中国数学会

5

数学研究与评论

大连理工大学

6

*计算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7

*数学进展

中国数学会

8

控制理论与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9

*系统科学与数学

中国数学会、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10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浙江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

11

*数学物理学报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2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南京大学

13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14

*运筹学杂志

中国运筹学会

15

数学杂志

武汉大学、湖北省数学学会、武汉数学会

16

数理统计与管理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17

*应用概率统计

中国数学会、概率统计学会

18

应用数学

华中科技大学

19

*计算物理

中国核学会

20

数学季刊

河南大学

21

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系

22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3

*生物数学学报

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学会

24

偏微分方程

郑州大学数学研究所

25

逼近论及其应用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26

代数集刊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院

27

*组合年刊

南开组合数学研究中心

28

微分方程年刊

福州大学

29

军事运筹学

中国军事运筹学会

30

军事系统工程

中国军事系统工程学会

31

东北数学

吉林大学

32

数学研究

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33

人类工效学

中国人类工效学会

34

*中国科学

中国科学院

35

*数学前沿

Springer

3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7

*运筹与管理

中国运筹学会

物理、天文一级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

第一条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与《学校关于研究生培养的有关指示精神,经物理天文学科学位分委员会讨论决定,制定《物理天文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

第二条物理天文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

(一)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博士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应有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经历,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入其他国际研究机构访学、合作研究、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等。

博士生完成国际化学术交流活动后,应及时向院系教学办公室提交有关证明材料。

(二)学术交流:

博士生做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必须参加至少一次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并有论文在该会议上以口头报告或墙报形式参加学术交流。

(三)博士专业课程要求:

凡申请博士学位者,课程学习必须达到本学科培养方案要求。

(四)年度进展和博士资格考试:

博士研究生需在第二年度(6月30日之前)开始,逐年向学院提交《博士生工作年度进展报告》(见附件一),经导师签字同意,学位点组织对研究进展报告进行审查,并提出考核意见。

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转为硕士研究生。

学院鼓励各学科点组织博士生资格考试,具体要求由各学科点自行制定。

(五)开题报告评审:

博士生开始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期间,必须就学位论文题目与研究方案进行论证并做开题报告。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但一般应于取得博士资格后的第三学期完成,最迟应于第四学期完成。

各博士点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家5人(其中教授不少于3人),组成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听取博士研究生的汇报,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议审查。

(六)物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2-3年。

(七)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若没有文章发表(或被接收发表),需取得总学分不低于43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和学科专业课程不低于36学分,方可认为符合硕士学位标准。

第三条物理天文学科博士生科研成果要求

(一)博士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以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内)、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在SCI、EI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或接收发表)与博士毕业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至少2篇,其中必须有1篇是英文期刊收录论文。

(二)博士生若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PhysicalReviewLetters》、《TheAstrophysicalJournalSupplement》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的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1篇,由学位分委员会另案讨论,可认定符合博士学位发表论文要求。

(三)对参加大型国际合作组的博士生,以第一作者(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撰写合作者内部工作报告(Note)1篇,等同于1篇SCI论文;对从事高技术领域研究的博士研究生撰写SCI、EI收录的会议文章,等同于1篇SCI、EI文章。

(四)博士生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排名在前五名之内)或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排名在前三名之内)1项,等同于1篇SCI论文。

(五)博士生获得1项已授权的发明专利(排名第一,导师署名不计在内)1项,等同于发表1篇EI论文。

(六)其它特殊情况,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并到学位分委员会现场陈述理由,经学位分委员会会议(到会的学位分委员会人数必须达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不记名投票,若得到学位分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人数赞成方可认定为符合博士学位毕业条件,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批。

第四条物理天文学科硕士生科研成果要求

(一)硕士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若取得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并以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内)、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在SCI、EI等国际核心期刊或国内专业性权威期刊上(见附件二)发表(或接收发表)与硕士毕业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至少1篇,可认定符合硕士学位标准要求。

(二)研究生获得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排名在前三名之内),等同于1篇SCI论文。

(三)研究生取得1项已授权的发明专利(排名第一,导师署名不计在内,且专利申请已被正式公开或取得专利授权证书),等同于发表1篇EI论文。

(四)其它特殊情况,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经学位分委员会会议(到会的学位分委员会人数必须达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不记名投票,若获得到会委员的三分之二赞成方可认定为符合硕士学位毕业条件。

第五条本次博士学位标准的修订为新增要求,与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校学位字〔2009〕173号)中的要求不一致的,以此新修订标准为准,其它要求仍继续实行。

第六条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同样适用于此标准。

第七条本次修订的学位标准自2010级研究生施行。

国内期刊参考目录

序号

刊名

主办单位

1

NuclearScienceandTechniques

中国核学会,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2

半导体技术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电子工业部半导体情报网

3

半导体学报

中国电子学会,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4

北京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

5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6

波谱学杂志

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7

材料研究学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8

传感器技术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四十九研究所

9

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英文版)

中国科学院,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10

低温物理学报

中国物理学会低温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科技大学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