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心得体会.docx
《地理教师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师心得体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教师心得体会
地理教师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这次地理教师远程培训,在这段时间通过网络培训平台,学习网络课程,参与在线交流研讨,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这是适应教育开展形势的新要求,是对教师提升教学工作能力、提高业务素质的关爱和期待。
这是为广阔教师雪中送炭,我受益匪浅。
我会不断提高学识层次,优化知识和结构能力,增长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
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首先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应当要热爱地理学科,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要对学生有爱心、耐心、信心,这样才会想方设法地探索各种教法、学法,设计更合理的教学流程,让学生乐学、善学。
到达教学的目的。
才会将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教育观念尽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自己的地理课堂充满活力、充满实效。
其次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己,新课标与旧教材相比,无论是从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变化比拟大。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探索不同的教法和学法。
活到老,学到老,否那么,就会落伍了。
只有学习,在理论上才会有所提高;知识上才会有所丰收,教学技艺上才会有所增长。
通过培训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反思过去自己的初中地理教学,有许多缺点。
如:
教学方式方法古板僵化,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较少;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的动手动脑练习较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不高;对学困生的关心较少……今后,我会不断地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补充学科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方法,熟悉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学以致用,与时俱进,把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并做到多学多思多改,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
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好教师。
第三,培训让我明白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地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的重要出发点,改变了以往片面注重结果,关心结论的做法,对学生在探索、体验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与肯定。
1、在业务方面:
要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
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
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3、积极参加上级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积极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学历层次,进一步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进一步掌握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手段,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
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
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5、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
社会在开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增强爱岗敬业的责任感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荣耀感,促进教师依法执教,互相尊重,平等地对待学生和家长,廉洁自律,为人师表,团结协作,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是加强师德修养的主要任务,也是研修活动的核心内容。
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
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这次远程研修中,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和,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畅所欲言,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这次远程研修让我更加深刻地的意识到自己才疏学浅,对新课程模块教学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对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地提高。
远程研修让我明白要想进步就必须和同行们交流,要想提高必须有专家的指导和引领。
知识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需要不断地总结,能力需要不断地锻炼。
有付出必定有收获。
在远程研修过程中,我们始终坚守战地,写作业,发评论,参加在线研讨,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始终保持高涨的研修热情和不懈地追求知识的精神。
这次远程研修直面新课程,直击初中地理新课程中的问题与困惑,切合教学实际,给我们指引了课改的方向。
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和课程专家们对新课程的解读,让我们深受启发、大开眼界,引起我们深层次的反思。
这次基于网络的研修,打破了传统的研修模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新颖神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高效的网络研修平台,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交流空间。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百花齐发,倾情表达,互助共勉,共同探讨课改的真谛。
此外,课程工程组、课程团队、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时刻我们的学习动态,并进行适时引导,不断地给予精神鼓励,使我们倍感温馨。
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在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模块教学方法上得到了突破。
这次远程培训,为我们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为我们的开展营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改变了我们原先的传统研修模式,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开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短暂的远程研修结束了,但我们的使命还没有完成,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一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提问,如何讲解,如何鼓励,如何学生合作学习,我谈一下自己的感悟、
如何设问,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作为现代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时候,应该反复自问:
这一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提问是多余的,哪些设问需进一步改良。
第一,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扣学生的"最近开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展示知识的内在,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第三,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便于学生操作,有层次性,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面广。
第四,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提供知识获得的科学途径和策略,有助于学生促进知识间的迁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各层次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第五,教师的提出的"问题"还能促使学生有方案学习,并合理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方法,让学生正确评价学习的态度,方法,过程,结果,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经验,并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缺乏,促使学生评价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
第六,教师提问时要注意师生之间屡次质疑,交流,评价,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参与程度,交往环境,思维状态,情绪反映,生成状态等,对于学生对问题思考引发新的有效问题进行及时的再利用。
新课程需要老师"少讲"、新课程需要老师怎样"少讲"呢?
首先我们要将功夫放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上,在吃透"两头"的根底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讲","讲什么"和"怎么讲"这三个问题、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
"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的"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课程下有着很多的教学模式,比拟"三三六"教学模式,"诱思探究教学",实际上也就是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他们的课堂很活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答复,效果也很好、这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课堂上较强的驾奴能力、到达有效的合作学习
(一)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二)精心选择合作内容。
(三)加强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教材强调知识的根底性,重在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新课改的一大特点。
正因为如此,教材中许多根底知识、根本原理或根本规律的表达十分简洁,有些是点到为止;然而在教材的“案例”和“问题研究”中的要求却有较高难度。
这种缺少必要知识的铺垫,不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更给学生的分析、讨论、探究带来较大困难;同时对教师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是否适当补充和拓宽,带来一定的困惑。
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备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新课改对备课的要求更高更严,备好课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先决条件。
我们必须刻苦钻研教材与教参,在备教材和过程的同时,更要备学生和教法。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种种弊端,课堂教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首先应努力让学生热爱地理这门课,有学习地理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把握教材,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在地理课上灵活巧妙地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和气氛,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由“要他们学”变为“他们要学,乐意去学”。
在地理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求知,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者、主导者,应巧妙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真正表达“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机,充分思考问题的时机,引导学生不受学科间框框的约束,完全可以超越课本,延伸课本。
教师更应该的是学生的反响,应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抓住某一亮点并进行鼓励。
传统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或者说相对无视学生的“学”。
教学大纲是“教”的纲目,是“教”的素材,教学过程是“教”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根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
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因此,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当然,新课程也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整合。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甄别轻开展、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情感、重“打击”轻鼓励、重定量轻定性、重他评轻自评、重共性轻个性,并且还过于强调标准化,过分强调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统一性,这些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全面开展。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开展;注重鼓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其中,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尤其值得重视。
定量的评价往往用“分数”来表达,但“分数”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与干扰,有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分数的假象会掩盖一些容易无视的倾向。
而定性评价就是教师通过观察与分析,用恰当的语词对学生的学习作描述性的评定。
相比之下,这种评价比打个分数的评价难度要大得多。
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定性评价,除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以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学生教学参与度的评价;对学生质疑求异活泼度的评价;对学生探究水平的评价等等。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除了要求学习必修模块中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章节和地理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以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快速取得丰富的网络资源的习惯与能力,引导学生注意地理学习重点的改变,侧重对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注意教师自身角色的转换,尽力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充分认识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技术手段并高度重视学校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等等。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有限时间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新课程还有待我们探索实践,任重道远,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吧!
3.26至4.30我参加了国家实施的“国培方案(20xx)——初中地理骨干教师远程培训”。
本次培训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网络培训,这解决了因空间、时间带来一些问题,我们可选择适宜的时间在工作之余参加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我很感兴趣,也非常愿意参加,所以希望以后能多这样培训。
通过这短短不到四十天的学习,我既有观念上的转变,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能的提高。
我收获的不仅仅有知识,更有精神上的收获与充实。
每一位专家们精彩的讲演,都洗刷着我倦怠的心灵,他们结合自己丰富的地理教学经验,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讲解,使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受益匪浅。
在这次培训中,我还结识了我们福建五班的学员——一批一线优秀教师。
通过和他们面对面的交流,我从他们身上更看到了教师们无私奉献和敬业的精神。
我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身的差距,他们扎实的教学根本功,勤奋好学的精神,高超的信息技术水平让我这非地理专业的人深感钦佩。
通过这次学习和实践,使我教学根底理论得到了提升,更新了教育的理念,更使我深深的到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这次培训首先让我感觉到我们这个地理专业的培训很人性化,因为员建立了班级群,把学员应知应懂的都放在了群共享里,并不厌其烦的指导新进入群的学员如何操作,答复学员提出的任何问题,为有如此真诚热心的老师而骄傲和自豪!
培训期间,我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学习每一个模块的知识,从教学目标到课程讲稿,到视频课程,再到资料链接等,认真完成每一个模块上的作业和讨论题目,积极参与网上的讨论,自己发表新话题和回复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参与热情非常高涨,学习劲头之高,超过以前任何一次培训。
特别是讨论局部,以往面对面的交流大家都不愿发言,即使讨论也是流于形式。
而这次采用的方式,让老师们可以畅所欲言地交流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困惑。
很多问题得到大家积极响应,讨论非常热烈,老师们说得很实在,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通过这次培训我还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学无止境,不断地充实自己,寻找、享受当一名农村教师的幸福感。
懂得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这次聆听专家的讲座,领略专家们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耳目一新,百听不厌,使我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观念,使我懂得了备一堂课教师不仅要备课程、备设计,还要备学生、备情境、备自己。
上好一堂课,评价一堂课,不仅要看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的学,看学生的活动,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有序,是否团结协作,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看学生的教学反响,是否效果良好。
还要做好教学反思,只有做好教学反思,才能促进专业成长。
有些活动课的设计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或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距离太大;还有些活动课的设计中思考阅读的内容较多,落实到笔头的内容太少(我们在教学时可把教材中的一些习题完成就可以了);个别章节没有充分考虑一线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在使用起来有些困难(如西双版纳的图很多,比拟杂乱)
此次的教材培训对一线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了教材中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但我们认为同时也存在一些缺乏之处:
如沈老师是郑州市人,在培训时只能结合自己的地域特征进行释疑。
我们在实际教学时只能是借鉴,不能照搬;又如参加的人数少,全省有许多一线教师,但参加培训的教师比例太小,影响了整体素质的提高。
随后的活动中,我们听了长春市第48中学的教师的2节公开课,以及吉林大学欧伟老师的关于有效教学的讲座。
1、在硬件教学上我们的差距又拉大了,人家在使用新的换代产品的投影设备,手中持着电子笔在大屏幕上随心所欲地控制着教学节奏。
2、在挖掘教材深度和广度上,能拓宽教材内容所涉猎的知识体系,并发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3、在控制教学过程的能力上,给人一种轻车熟路之感,做到了"一条主线,突出重点,学者轻松,听者愉快"。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
两节公开课,第一节课可谓是一节生动活泼的一课,第二节就不那么顺利了,一开始就出现了机器故障,老师没能及时处理好,草草讲过,等到别人处理好后才进入正题,给全体成员发放的"南人与北人"的资料也就是教师草草读过,并没有发挥真正作用,对教材挖掘的深度够,然而在对学生参与教学上没有到位,课堂气氛不活,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虽然动用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虽然深刻挖掘了教材内容,虽然变换了多种教学手段,有说有唱有欣赏,但就是没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教学过程中角色的互换是多么的重要。
2、没有多媒体,我们只用粉笔+黑板,运用科学了,师生情感融合了,教学激发出来了,学生都要讲话了,那你的这节课也一定能折射出光茫。
3、有了多媒体,我们必须得会用,"好剑要落英雄手",那也得对教材深入挖掘,处理教材结构。
4、大胆裁舍教材不合理内容,补充新的资源,置换教材信息,对每一章每一节内容都要有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教学设计。
5、高中地理乃至大学地理对初中地理内容有一种前瞻性和辐射作用,学习系统的地理对教材资源的和创生是很有利的,而且这种随着社会开展和教材,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教师要不断学习,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的学习更为重要。
最后是欧伟老师的讲座,听完后也同样具有新的感悟。
不再多叙。
以上是我这次培训的纪实性材料,也是一种感想和心得,这样的学习时机不多,上级和学校给我这样的学习时机,我得珍惜,也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体会他们的良苦用心,以后的路还很长,我必执着进取,永不言败。
10月31日、11月1日,大连市地理教师进行了为期2天的学习培训,聆听了大家之言,专家教诲,受益匪浅。
对于今后教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现把收获总结如下。
地理素养包括:
学生对地理的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方法、视角、观念等掌握的多少、熟练程度,以及运用其描述、比拟地理事物和现象,阐释地理和影响,论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敏感度、科学逻辑性和思维逻辑性。
误区:
传统地理素养培养以大量的地理知识为依托,对"学过的"内容的再现和运用能力。
这种思路导致老师以"掌握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地理素养,而学生以"学过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地理素养。
表达在地理学习过程以从老师处获得多少知识为主要目的,相对而言,学生的自主学习被轻视了。
结果,如果都是"好学生",地理素养的上下更多地取决于老师"讲的多少",而与学生自身的能力差异关系较弱。
1、在知识与方法之间,课改更强调方法,追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3、在学习目标上,重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不知识量和知识系统,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终极目标。
5、不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大量采用案例学习的方式,许多传统被认为是必学的知识,现在成为学习的材料。
6、降低对知识深、广度的要求,强调可以归纳和分析出来的内容。
7、大量删除一些知识(如大气垂直分层、城市区位因素)。
1、过多知识而无视能力和观念培养。
2、将教材内容机械化。
3、大量超标扩展知识内容。
4、对一些自然地理内容无谓加深。
5、对一些人文地理内容僵化处理。
6、缺乏对逻辑思维的培养。
7、答题模板限制学生的思考。
8、大量做题,学生越做越疑惑。
1、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课标为依据,在课标规定的内容范围内重新构建知识结构,形成概念图,课标之外的内容不必加量,程度也不必加深。
可将初中和高中(必修)标准综合,逐"标准"要求达成方法目标和行为目标。
将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解、细化,并与相关"标准"内容结合,形成每课的教学目标且予以落实。
2、用教材教,用好教材
理解教材的功能,用教材教,跳出教材掌握(如案例类内容),对有争议的内容,按教材讲,但要理解其实质,而非机械记其结论(如人口增长类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一些表述、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以参照教材。
可适当补充实际材料或热点问题,关键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材料本身。
充分利用教材关于能力、观念培养的内容。
3、强化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注重培养地理观念(如整体性和差异性、典型性和过渡性等),地理视角(如时间视角、空间视角、运动变化的视角、比拟的视角、的视角等),推理、判断、迁移的能力,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