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1227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docx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docx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一、制定《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解《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不能不对制定《音乐课程标准》的国内外教育背景有所认识和了解。

因为不认识了解国内外的教育背景,就不会知道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是什么,也不会知道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在哪里。

所以,在阐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前,有必要对国内外的教育背景做个简单地回顾。

20世纪下半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支把全民教育作为该组织的优先任务。

到20世纪70年代,更提出了“教育机会均等”、“终身学习”和“走向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思想。

此后,这种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教育观念、教育政策、教育实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壮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致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在这种条件下,各国都把教育事业看成具有战略意义的头等大事予以优先发展。

于是,改革传统的教育机制也就势在必行。

在我国,面对传统教育机制中应试教育的桎楛,必须全面推进并实施素质教育。

为此,我国的教育改革矛头直接指向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弊端。

例如:

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并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式的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和机械性的技能训练;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机制等。

改革这一切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身体健康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音乐教育方面,诸如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柯达伊教学体系、奥尔夫教学体系等对世界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被很多国家所采用。

我们国家也有明显的表现。

比如国家在教育方针上肯定了美育的地位,制定了《音乐课程标准》等一系列有关音乐教育的政策性文件,《音乐课程标准》是在广泛研究、借鉴国外音乐教育实践经验和深入研究、整理我国音乐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完成的。

因此,她具有很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实际操作价值,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实践工作的理论依据。

二、音乐课程的价值

(一)、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音乐课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古到今,有无数先哲在他们的社会实践中认识到艺术的根本价值,进而深刻地论述了人的修养离不开艺术的熏陶。

孔子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意思是说:

人的修养由诗开始,以礼为依据,由音乐来完成。

希腊古代哲学家柏拉图说:

“很难找出一种比从长期的经验中所发现的更好的东西,那就是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

”在柏拉图的理想中,一个完善的人不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广博而深透的智力,还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不可或缺的审美能力。

我们曾经经历过“唱好一首歌就等于上好一堂政治课”的时代:

歌曲如《学习雷锋好榜样》《我爱北京天安门》《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等。

尽管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把音乐教育的根本价值异化为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的。

这次教育改革,在音乐教育方面,就是要重新认识音乐教育的本质,发挥音乐教育的本质作用,改革以往片面理解音乐教育价值与目标的错误认识及音乐非艺术化的倾向。

而欲达到这种教育境界,就必须从认识上到实践上坚持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二)、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

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互相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四)、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学生放松精神,减少拘束感。

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变换学生座位,教师站到学生中去讲课。

还可打破传统课堂学生站着回答教师问题的形式,使他们感到轻松,与教师产生默契,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

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之后,他们就会加倍地去学、去感受,不断地调整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即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记得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课标也指出: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由此可见,音乐兴趣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动力。

是学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催化剂。

所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就成为了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

俗话说: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在音乐教学一开始,通过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欣赏课是低年级中比较抽象难上好的,在上二年级《动物狂欢节》一课时,我们就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

首先老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引导学生进入教师设计的场景:

“同学们,从教室开往森林王国的汽车马上就要出发了。

”让同学们随着音乐律动进入教室,这时掀开用幕布遮住的画满了绿树、鲜花的黑板,上面还贴上各种小动物,制造出强烈的森林气氛,这时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美丽、神奇的大森林,许多动物在迎接他们,还有漂亮的“蝴蝶姐姐”翩翩起舞的飞出,高唱着欢迎同学们的到来。

同学们充满了好奇心,马上就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听辨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虽然没有看见真实的动物,但他们能通过图片和音乐感受各种动物的形象。

这样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的需要,刺激了同学们的求知欲。

不仅为教学的下一个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趣,给他美的体验。

(二)将音乐知识生动趣味化。

音乐教学必须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装扮起来,创造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教学气氛和情境。

这样,学生必然会欢跃,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的世界里。

他们的表现欲望会被激发出来。

如把顿音号比喻成指啄食的鸡嘴:

“顿音号、象鸡嘴,应该唱得短又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

“重音号,象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把渐强号比喻成喇叭,左边小来右边大;把渐弱号比喻成宝剑,右边小来左边大;把休止符比作“某某同学没赶上车”,要给他留座位(即空出与音符相应的时值)。

在音乐教学中,趣味性比科学性更重要,因此,要避免严肃刻板地讲述,要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传授知识,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

通过上述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三)提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唯有让他们真正的动起来,才是有效课堂。

尤其是音乐课这样实践性很强的课堂,更要有学生全员参与。

实际的情况是所有孩子都喜欢音乐,但绝大多数由于缺乏锻炼、缺乏演唱技巧而羞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这时音乐教师更应是熟谙学生心理的心理老师。

学生实践的方法可就地取材,花样百出,只要学生高兴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

要改变音乐课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的满堂灌现象,关键是要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提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如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处理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演唱,然后引导他们讨论“小雨的声音是怎样的?

”“种子得到雨露的浇灌后心情怎样?

我们应该怎样来表达种子的心情?

”“怎样唱更好听?

”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自由探索。

讨论结束后再让他们根据讨论结果来演唱歌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来表演,如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分角色演唱、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唱等等。

通过自由表演,将学生置于音乐美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学习--实践--创造--实践--再创造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更快的发展。

通过设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学习中动手、动脑、动口。

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培养了学生的直观性思维、外延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而要引导学生自由地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

 (四)、小组合作,搭建学生交流平台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不仅充分钻研教材,而且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都有好胜、好奇、好动的特点,并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将他们表面的兴趣激发为一种内心的动力。

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创新的重要前提。

教学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引导者,又是参与者,同时又是学习者。

教师不能充当权威者的角色,否则,学生很难有发言权,更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每一课教学完歌曲后我们让学生自由组合,三、五人一个小组,学生可以随意离开座位,相互讨论和创编演唱曲目,教师巡回在各个小组之间,既当他们的参谋,又当他们的合作者。

我们对同学们的要求只有一个:

不要千篇一律,越有创意越好。

当每个小组表演结束,教师都要带领其他组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都非常活跃,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各个小组的表演不尽相同、各具特色,说、唱、跳、奏形式多样,他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合作、创造、表演的乐趣。

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在音乐的陶冶中同学们学会了创造,学会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自我。

   (五)、鼓励评价,增强学生自信

   在音乐教学中,要经常注意观察学生,尽量发现每位同学的优点,并给予高度评价。

特别是让学生独唱或独奏表演时,不要给他们提过多的要求,让他们放下包袱,排除心理障碍,只要他们参与表演就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音乐课中,经常会听到学生的掌声,那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热情的鼓励和赞扬。

许多同学在这样友好、愉快的氛围中,心情舒畅,更加自信了。

他们在音乐课中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一点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树立信心,为今后的学习和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新课程音乐标准下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是老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之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而预先制定的教学方案。

这种方案,通常都用教学计划的形式表现出来。

也就是用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的形式表现出来。

其中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都是一种阶段性的教学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宏观指导的价值,对制定课时教学计划有指导作用,对实施教学没有直接的关系。

而课时计划是一种即时性的教学设计,它担负着实现宏观目标的责任,有担负着实施教学的具体责任。

因此,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制定课时教学计划。

2、课时教学设计的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包括:

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素材、安排教学程序、优选教学方法和确定教学评价的相关事宜等内容。

(1)、确定教学目标:

指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宏观目标要求,还要根据学期计划、单元计划的阶段性目标要求,更要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设计。

比如:

同是《雪绒花》这首歌,如果将教学目标指向学唱歌曲,设计教学的时候就会在怎样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怎样解决其中的演唱技能问题上下功夫;如果教学目标指向运用《雪绒花》这首歌表演音乐剧上,那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会在如何引导学生表演音乐剧的问题上下功夫。

(2)选择教学素材:

指教科书中提供的教学曲面、音响音像资料、音乐知识技能、相关音乐文化内容等,做详细的收集、整理和补充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筛选。

对重点内容必须在时间上予以保证。

对备用内容则视时间的可能作为机动,有时间则用,没时间则不用,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所取舍。

(3)安排教学程序:

指在透彻地研究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了理清教学思路,将选定的教学素材按照科学的逻辑程序予以排列。

这种排列不应该程式化,更不应该机械的沿用那种“五步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复习巩固、留作业”的五个教学步骤。

按照《音乐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是怎样的?

选定的教学内容有哪些素材是学生已知的,可以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有哪些素材是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当的,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去解决;有哪些素材可以作为铺垫内容,使其逐步延伸到主要教学活动之中、主要教学内容的素材如何呈现,呈现在教学活动的什么时间部位,又如何形成教学的高潮;如何结束这节课?

是收拢式的结束呢?

还是开放式的结束?

概括起来说,这个过程大致上经过了导入、主题展开、深入拓展和评价验收四个阶段。

(4)、优选教学方法:

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

也就是选择适合老师的最好教法和适合学生的最好学法,尤其是学生的学法。

当然,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同时,每一种教学方法又都是既有优势又有劣势的。

因此。

如何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时间的长短来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来说就十分重要了。

特别是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式地学习,更应该是老师优选教学方法时的主要选择对象。

其实,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没有特定的,最主要是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营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站在学生朋友、引导者的角度去和学生共同体验、共同感受,在此过程中给学生以鼓励,以点拔,改变课堂沉闷的空气,转变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这样教者教得自在,学生也学得称心。

教学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5)确定教学评价的相关事宜

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问题,其中包括了要对那些内容进行评价、评价的具体标准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评价等一系列问题。

通常评价内容会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参与音乐审美活动的能力水平,创造性的表现程度等内容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在进行设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相互交融的状态,往往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错,此起彼伏,逐步优化,直至理想。

五、中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模式

1、参与和体验。

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体验音乐的内在美,这是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但是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听音乐进教室”,好多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学就从没有变化过。

这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体验,而是图热闹。

怎样才能应用好这一模式?

要点是:

学生的参与要与音乐的乐思相结合,体验要建立在参与理解的基础上。

教师在选择这一模式时要认真设计,使学生通过动脑后才能获得体验。

2、情景和陶冶。

通过创设一种氛围,把学生的思维带进预设的情景中,使学生更有效方便的理解音乐,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主要借助音乐剧、图片、音响、影视道具、课件等。

选择这种模式切忌过分,应用的手段不可过多,不可喧宾夺主,因为一切的手段都是服务于音乐。

3、示范和模仿。

在学习音乐技能课上经常用到的方式。

如范唱、范奏,主要是教师的示范。

教师高水平的范唱更能打动孩子们的心。

4、行为辅助。

例一:

用手势领唱《小星星》时,教师伸五个指头为简谱5,伸一个指头为1。

这样小学生对简谱有了形象感。

例二:

低龄儿童在学习五线谱时可用各种颜色使指法、音位、琴键对应。

例三:

钢琴学习中指尖触键练习可用儿歌的形式,“十个指头亲兄弟,头对头来作游戏,你顶我来我顶你,看看谁最有力气。

5、探索和创新。

例一:

在学习音的属性时,教师若是作理论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难理解。

可让学生敲击三角铁,分辨余音的长短,可知道音值;让学生用不同的劲击鼓,可知道音的强弱即音强;打击几个大小不同的木鱼根据其音的高低即知音高;金属乐器、木只乐器、面皮乐器发声的不同可以知道音色。

6、引导和发现。

音乐中存在着一些奇妙的现象,如果我们只局限在音乐的表象上,缺少对音乐的对比分析就很难发现音乐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譬如同样的一首乐曲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演唱所体验的音乐效果也大大不同。

二声部训练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可以利用“朋友歌”的方式设计练习,不但减少了二声部的难度,更让学生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丰富的音乐体验。

《小星星》作第一声部,《划小船》作第二声部。

11︱55︱66︱5—‖

53︱3—︱42︱2—‖

7、自学和指导。

适合于中学生,教师列出学习提纲、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唱、跳、奏。

自学并不是放任,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要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

例如在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搜集作者的生平资料,以及这首乐曲的不同演奏形式、不同乐器演奏的光盘和音带。

学生在搜集过程的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

流行音乐和摇滚乐一直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禁区,其实这些音乐中也包含着人性化的东西,虽然它们对情感的宣泄过于直接,但联系学生的审美层次,这种音乐的确可以打动孩子们的心。

一味的禁止只会抹杀学生心灵深处对音乐的兴趣。

8、传授和接受。

这是教学过程中用的最多的一种模式,优点是信息量大、教师的主导地位强。

9、启发式。

关键在于设问,主要形式有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问而不答。

师问:

“这首歌好听吗”,生答:

“好听”。

师:

“大点声”,生:

“好听”。

这种不需要学生思考就能回答的设问是毫无意义的。

10、讨论。

与当前的学习小组结合,要体现同学们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讨论要选择一位主持人,但主持人不能固定。

11、音乐的拓展。

一堂课主要解决的内容是让学生唱会歌曲,一切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刺激学生的注意力。

当然会唱歌曲并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学生首先必须学会歌曲。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更深层次,这就是音乐的拓展。

音乐课的拓展内容应该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相联系,拓展后最终要回到音乐中。

六、当前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音乐是启迪儿童心灵、开发儿童智力的“金钥匙”,一堂音乐课的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学效果的好坏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应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不只是当作认知体来研究。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学,有目的地学,有方法地学,有创造性地学,使他们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真正“会学”。

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其基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方面的基本知识。

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是围绕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把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笔者认为,音乐教学除了要使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的知识以外,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智力发展和能力提升,帮助他们陶冶情操,提高“情商”,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为了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有所适应。

它不能象一般知识课的教学方法一样,非常严肃地讲解,或者单纯使用灌输性方式“填鸭式”教学,也不能象民间艺人一样,仅仅采用一句一句地口传心授的方法,当然也不能象专业音乐学校那样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更不能说简单地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了。

而应以科学的教学法用于不同程度的教育对象,包括幼儿园孩子、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等。

既要遵照循序渐进的规律性、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又要随时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接受得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

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看,常用的教学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

即感知体验类、实践类、语言交流类和探索类四种。

在感知体验类中有:

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等;在实践类中有:

练习法、模仿法、律动法、创造性活动法等;在语言交流类中有:

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指导阅读法等;探索研究类中有:

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发现法等。

(一)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感受、情感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包括:

1.欣赏法

欣赏法是以感受体验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一定的教材内容及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情操,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态度、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鉴赏能力。

欣赏法的特点是通过教学中的音乐活动,使学生产生出积极的情感反应。

如在音乐教学中组织欣赏活动的方法大致包括:

一是引起学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二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三是组织与指导学生参与体验、分析、评价等实践活动,以使学生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进一步升华;四是注意欣赏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个性、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除了借助于音乐作品进行聆听、联想、想象、模仿、分析、比较外,还应适当地利用诗歌、舞蹈、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或艺术作品进行辅助性活动,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觉愉快地学习,促其形成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求知欲望。

2.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直观教具等,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及深化学习内容的方法。

音乐教学中的演示手段,大致有四种:

一是实际音响聆听、动作的观察,包括人声、乐器声的演唱、演奏(唱片、录音、录像、电影)等。

其特点是能突破时空界限,使静态的乐谱变成动态的音响、图象、使抽象的概念、理论具体化。

二是教师的示范,包括范唱、范奏、律动以及演唱、演奏等技术动作的分解等。

三是利用学生演唱、演奏后的录音录像的方式,及时反馈信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析,以有效地提高水平。

四是利用实物、模型、图表、图画等演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如让学生自己制做各种乐器,然后再结合音响进行演示,这是一种学习了解乐器性能及乐队编制的好办法。

实践证明,演示法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率,体现音乐教学特点。

这四种方法中尤以前三种更为常用。

3.参观法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而直接获得知识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打破课堂和书本的约束,使教学与生活联系紧密,扩大学生视野,从现实社会生活中获得感受、接受教育。

音乐教学的参观可以包括:

组织学生听音乐会、参加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乐器博物馆、参观乐器制造工厂、访问民间艺人、采集乡土音乐等等。

组织参观要目的明确、精心准备。

事先要向学生讲明目的、要求,介绍有关内容和知识,参观中要提醒学生悉心聆听、观察,适当记录,搜集资料,事后要进行讨论,总结收获。

(二)、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

①练习法:

如教师提出要点进行必要的示范;或由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