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019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10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docx

《中国现代文学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史.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代文学史.docx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课程代码0537

第一章

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本章概述

●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社团(1、2节)(2—4章)

●1927-1937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3、4节)(5—10章)

●1937-1949抗战文学,解放区文学(5、6节)(11—12章)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

1917--1920

●知识要点

●1、文学革命的背景: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青年》

●2、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

●胡适陈独秀周作人

●李大钊易卜生

●3、文学革命的内容与成就

●4、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派的论争

●一、文学革命的背景:

(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1、诗界革命:

黄遵宪“我手写我口”

●2、小说界革命:

梁启超,小说的社会作用

●3、文界革命:

梁启超,报章体

●4、白话文运动:

裘廷梁

●5、白话谴责小说

(二)新文化运动

●1、口号:

科学与民主(赛先生和德先生)

●2、阵地:

《新青年》

●二、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

(一)胡适

●1、《文学改良刍议》

●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

●2、《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3、《易卜生主义》介绍了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思想和个性主义。

●4、《谈新诗》主张“诗体的大解放”

(二)陈独秀

●1、《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三大主义”,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2、《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三)周作人

●1、《人的文学》“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2、《平民文学》“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

●(四)李大钊

●《什么是新文学》是一个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

●(五)其他倡导者

●1、钱玄同在文学革命中提出小说、戏剧为文学正宗的主张,斥桐城派、文选派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2、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

增多诗体,重造新韵,分段,使用标点符号等。

●3、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

●(六)易卜生

●1918年5月《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了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敌》等剧本,刊登了胡适的长篇文章《易卜生主义》。

●(七)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

●现实主义是文学主潮

●浪漫主义也是这时期一股强大的文学思潮

●现代主义文学还只有部分的引进和介绍

●三、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派的论争

●1、林纾(琴南):

《致蔡鹤卿书》《荆生》《妖梦》

●蔡元培《答林君琴南函》“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2、双簧戏:

钱玄同、刘半农

●一、名词解释

●1、“诗界革命”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是要求诗歌以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诗境,反对拟古复古。

倡导者有梁启超、谭嗣同、夏曾佑、黄遵宪等。

尤其是黄遵宪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诗歌创作理念。

●2、“小说界革命”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改变小说是“小道”、“闲书”的传统观念。

倡导者主要有梁启超等,直接推动了白话谴责小说的兴起。

●3、双簧戏(信):

1918年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编者写了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对王敬轩的信逐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总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这一举动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斗争。

●二、简答题

●1、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其中的一些主张虽然并非首创,但是经过胡适的吸收融会,达到了新的高度。

尤其是“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旗帜鲜明,目标明确,对建设中国现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比之晚清白话文运动主要着眼于把白话作为向群众宣传的语言工具,以及在古诗文的框架内添加一些俗字俗语,是大为进步,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主张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重大影响。

●2、分析评价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胡适的理论文章虽然也涉及到文学的内容方面,但基本倾向是文学的形式改良。

陈独秀则从政治革命、伦理道德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关系论述文学革命的必要性、必然性,态度异常坚决。

陈独秀是当之无愧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将和急先锋。

●3、分析评价周作人的《人的文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的重要文章。

他把“人的文学”定义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这种“人道主义”并非是慈善主义,而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他以这种理论来反对违反人性的礼法制度和兽性的遗留,把违反人性和人道主义的旧文学作为“非人的文学”加以排斥。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与胡适的提倡白话文的文学主张一起构成了新文学运动的两个中心理论,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发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4、简析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

●现实主义是文学主潮,文学革命倡导者们,多数是社会、思想改革的有志之士。

他们的文学思想,倾向于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苦难的现实主义。

在文学创作上,鲁迅以及新潮社的小说,《新青年》的诗,主要也都是现实主义的。

●浪漫主义也是这时期一股强大的文学思潮,代表人物是郭沫若,他的文学思想与创作都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现代主义文学还只有部分的引进和介绍,并被一些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作家吸收其某些因素于创作中,还没有产生纯粹的现代派作品。

●五、论述题

●一、分析评价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成就、历史意义和存在的某些偏颇。

●1、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2、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是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内容。

胡适不仅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等文章提出系统理论主张,还进行创作尝试。

出版了第一本白话诗集《尝试集》和现代最早的白话新剧《终身大事》。

●4、提倡民主与科学,宣扬人性的解放也是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内容。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这些文章从思想内容方面推动了文学的革新。

●5、介绍、翻译外国文学也是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

介绍、翻译的较多的是现实主义文学,俄国文学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对中国新文学有很大影响。

另外浪漫主义文学也受到重视。

●6、文学革命在创作上取得重大成就。

鲁迅的小说、郭沫若的新诗,《新青年》上的白话新诗,《新潮》上的白话新小说等都产生了巨大反响。

●7、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是文学观念、文学的思想内容、文学的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命。

文学革命批判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并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出现了新的主题、新的题材、新的人物。

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革新,特别是以白话代替文言,使白话文学立于正宗地位。

文学革命批判旧传统的革命精神,面向世界文学、勇于吸收的开放意识,冲破旧框框的自由创造精神,对新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也存在某些缺失。

倡导者在对待古代文学方面否定过多,而对外国文学则多加肯定,缺乏批判分析。

●第二节

●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本节要点:

●1、文学研究会

●2、创造社

●3、新月社

●4、语丝社

●5、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新思潮

●一、新文学社团的涌现

●1、文学研究会

(1)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2)成立时间:

1921年1月

●(3)地点:

北京

●(4)

●发起人:

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朱希祖、耿济之、蒋百里、瞿世英等。

●主要成员有:

朱自清、俞平伯、冰心、庐隐、鲁彦、老舍、丰子恺

●(5)文学刊物:

《小说月报》(沈雁冰主编)《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

●(6)文学贡献:

●一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反对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念(因此也被称为“为人生派”);

●二大力介绍外国文学,特别关注“被损害民族文学”;

●三推动写实主义的“平民文学”创作。

●2、创造社:

(1)成立时间:

1921年6月。

1925年“五卅”以后是创造社后期。

(2)地点:

日本东京。

●(3)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穆木天、郑伯奇等。

●(4)文学刊物:

《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文化批判》

●(5)文学主张:

●前期提倡“自我表现”的文艺本质观、“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价值观、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观和“文艺是天才的创造物”的作家观。

●后期具有文艺与政治紧密结合的特点,转向对革命文学的倡导和宣传。

●(6)文学贡献:

(前期创造社)

●一是捍卫文学自身的独立品格;

●二是开启并推动了“向内转”的艺术方向;

●三是加速了新文学的现代化步伐。

●3、新月诗派:

(1)成立时间:

1923年

(2)地点:

北京

●(3)主要成员:

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林徽因、胡适、陈源、梁实秋

●(4)文学刊物:

《现代评论》、《晨报副刊·诗镌》、《新月》。

●(5)文学主张:

“新格律诗派”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带有明显的唯美主义倾向。

●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

●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张。

即音乐的美(指音节)、绘画的美(指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4、语丝社:

(1)成立时间:

1924年

(2)地点:

北京

●(3)主要成员:

鲁迅、周作人、孙伏园、刘半农、钱玄同、林语堂、冯文炳等。

●(4)文学刊物:

《语丝》周刊。

●(5)文学贡献:

以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著称,形成“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

●5、湖畔诗社

(1)成立时间:

1922年

(2)地点:

杭州

●(3)主要成员:

汪静之、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

●(4)文学主张:

该社团以专心致志写情诗而著名。

●6、春柳社:

(1)成立时间:

1907年

(2)地点:

日本东京

●(3)主要成员:

曾孝谷、李叔同、陆镜若、吴我尊、欧阳予倩等

●(4)文学主张: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话剧团体,曾排演过《黑奴吁天录》,在留日学生中引起过很大反响。

●二、其他社团

●1、未名社:

(1)主要成员:

鲁迅、韦素园、台静农。

(2)文学主张:

着重于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

●2、莽原社——狂飙社

(1)莽原社主要成员:

鲁迅、高长虹。

(2)后高长虹从莽原社分裂出去,又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