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内容复习摘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950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内容复习摘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心理学内容复习摘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心理学内容复习摘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心理学内容复习摘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心理学内容复习摘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内容复习摘要.docx

《心理学内容复习摘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内容复习摘要.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内容复习摘要.docx

心理学内容复习摘要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1--13章)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

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

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

○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

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

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

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5,医学心理学:

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

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7,社会心理学:

是系统的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8,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

1,学科分类中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类。

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及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2,人又是社会的实体,人的心理的发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此外心理学还研究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这些心理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总之,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所以心理学处在中间位置,因而叫做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

9,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一)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观察法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

1,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2,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观察法的缺陷:

1,在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按严格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

2,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结果难以精确分析。

3,由于未对条件加以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的研究对象,而要研究的对象却没有出现。

4,观察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影响。

(二)心理测验法。

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心理测量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

测验的信度和测验的效度。

1,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

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

我们对智力或性格了解的越深入,那么相应的量表就会说完善。

另一面在编制心理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三)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

这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联系,并可以进行反复的验证;但是缺点是主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景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使人们在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情景中进行的。

它消除了实验室实验的缺点,但是由于条件控制的不够严格,因而难以得到精密的实验结果。

实验法是包含着一系列的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其中有些变量是由试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叫自变量和独立变量。

还有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

(四)个案法。

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10,现代心理学的历史背景事件:

1,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

2,唯理论-著名代表是法国哲学家让内?

笛卡儿。

3,经验主义起源于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经验主义先驱)和洛克(奠基人)。

4,英国经验主义形成联想主义,代表人物是詹姆士?

穆勒、约翰?

穆勒、培因。

5,近代哲学思潮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实验生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实验方法的直接来源。

6,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

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看成是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11,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

『构造主义』--奠基人是德国冯特。

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并把经验分为感觉、意想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

研究方法强调内省法。

『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的詹姆士。

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

主张研究意识,他们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推动向实际生活的发展。

『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行为主义特点: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

一种组织的意义。

认为:

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

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他们重视心理学实验,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

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

『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的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

重视研究成年人的异常行为分析。

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12,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2,行为主义研究

3,心理分析研究

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一书。

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13,中国心理学的发展?

1,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始于1917年,标志就是北京大学首次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

2,1920年,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建立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

3,1921年,中华心理学会在南京成立。

4,1980年,中国心理学会被正式接纳加入世界心理学联合会。

附录:

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3,无意识-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4,双盲控制-在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到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脑的进化:

1,神经系统的发生:

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变形虫)——没有专门的神经系统、感受器官和效应器官。

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水螅,海蜇,水母)――有了专门接受刺激的特殊细胞,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同时出现了协调身体的神经系统,组成了网状神经系统。

水螅已经具有了高等动物的反射弧的雏形,这也是神经系统的最初形态。

2,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蚯蚓-出现了神经节,头部神经节发达,称为发头现象。

发头现象的出现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蚯蚓的神经系统是链索状的,称为链状神经系统。

昆虫-形成了三个大的神经节:

头部、胸部和腹部。

它们的神经系统称为节状神经系统。

3,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的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柱骨,称脊椎。

脊椎动物是管状神经系统且其神经组织是空心的。

管状神经系统的前端膨大部分形成脑泡(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小脑)。

爬行动物出现了大脑皮层。

4,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哺乳动物-(啮齿类、食肉类、灵长类)。

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沟回,脑的各部位的机能也日趋分化。

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

2,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得进化:

1,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脑指数

2,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皮层指数

3,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脑的功能区

3,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元——1891年,瓦尔岱耶提出。

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有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胞体:

最外是细胞膜,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

细胞质有神经原纤维、尼氏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其中神经原纤维和尼氏体是神经元特有的结构。

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

轴突——较长,包含平行排列的神经原纤维。

轴突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去,到达与它联系的各种细胞。

神经元按突起的数目分为:

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

按功能分为:

内导神经(感觉神经)、外导神经(运动神经)、中间神经。

2,胶质细胞——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

1,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了线路,并恢复受损的细胞;2,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3,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间过多的神经递质。

4,神经冲动的传递

1,神经冲动的电传导——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2,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细胞间传导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

最简单的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