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商丘一高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
审题人: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
《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
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
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
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
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
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
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
这是世界茶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
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在釜中煮沸而饮。
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羽还研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
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的艺术品。
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义。
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
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的散茶。
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
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
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节,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两饼的赏赐。
平民饮的散茶,宋代称之为“草茶”。
冲泡散茶,虽然自古就有,但正式风行于元末明初。
当时战争消耗大量的生产力,那些过度奢侈、徒耗民力的龙团凤饼,显然为民众负担不起。
明初洪武间,正式停止了让民间供奉饼茶,改为散茶,日久便成为风气。
散茶的兴盛也与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有关系。
他们人生的价值取向是“清”。
《尚书•尧典》上就有“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的教诲。
其后清介、清心、清白、清名、清廉等等,许许多多带有“清”字的价值判断为他们所向往。
那么日夜相伴的茶水怎么能是浑浊不堪的呢?
从宋代开始,文人饮茶如无特殊的目的,便很少加其他佐料了。
宋代的饼茶也努力向清澈无色靠拢,而散茶只要茶叶的品质好、采摘及时、加工得法,“清”是完全有保障的。
到了明代,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已经形成。
有人说它是“清虚之物”,把品饮茶的嗜好称之为“清尚”,人们把它看作纯洁的象征。
它宜于和人世间摆脱了名缰利锁的“清高”者相匹配。
因为茶是至洁之物,所以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
明代罗察说:
“山堂夜坐,汲泉煮茗。
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浇激,此时幽气,故难于俗人言矣。
”明代特别是明中叶以后有些文人雅士以“茶人”自称,在园林之内建立茶室。
文震亨说:
“构一斗室,相旁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这是在与少数几个知心朋友品饮时所需要的氛围,它充满了清趣。
有人甚至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
从这里本来可以进一步迈进“茶道”之门,但此论终是电光石火,稍纵即逝,没有人认真执行过。
(节选自《茶的演变与风格》,作者王学泰,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茶最早不是作为饮料而是作为菜肴存在,里面会加其他佐料。
直到宋代开始,文人饮茶如无特
殊的目的,便很少加其他佐料了。
B.散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流行的时间比饼茶晚;饼茶原本是大众化的茶,到了宋代才变得很
昂贵。
C.元末明初风行散茶的原因,一是饼茶过度奢侈、徒耗民力,成为民众的负担;二是文人士大夫
这个时期才开始有了“清”的审美价值取向。
D.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是为
了和至洁的茶匹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饮茶经历过“俗”到“雅”阶段,直至现今,有些地方普通老百姓饮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这种
俗的状态。
B.因为文人士大夫视茶为“清虚之物”,所以品饮茶的嗜好被称之为“清尚”之举,和士大夫追
求摆脱人世间名缰利锁的“清高”相一致。
C.器具和环境都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陆羽研制的像艺术品一样的茶具、“相旁山斋”
的茶室等。
D.宋代的一般平民百姓多饮用称之为“草茶”的散茶,而贵族官员则以饮官家监制的饼茶为主,
饼茶往往因其选料严格而价格昂贵,往往被皇家垄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茶的“雅化”体现为茶的制作方法、烹煮和品饮过程中的器具的
细致考究,这使得饮茶就多了一重艺术的意义。
B.宋代士大夫所饮的茶饼和散茶都能做到向清澈无色靠拢,这种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到明
代已经形成。
C.茶并不是一早就作为“至清之物”出现的。
茶的种类、饮茶的方式、饮茶的风格在历史中都经
过了一些变化。
D.茶道在中国没有出现,和要求过高有关。
有人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而这些要求不
易于实行。
(2)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鲍勃·迪伦:
迷人之谜
柏琳
鲍勃·迪伦是谁?
1985年,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采访鲍勃·迪伦时这样描述他:
桂冠诗人,身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无数的矛盾集合体。
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
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钉在十字架上,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
1941年5月24日,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
少年时他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
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
1959年,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
同年,他读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也读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
他说:
“我完全爱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凯鲁亚克、金斯堡、柯索、费林格提……他们对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
”也许是受到某种感召,这个少年在刚满20岁时从大学辍学,孤身一人来到纽约,即将开始一段美国民谣的传奇。
去纽约之前,他给自己起了“迪伦”的艺名。
1962年,他发行处女专辑《鲍勃·迪伦》。
1963年,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答案在风中飘》成为20世纪中下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
1964年,《时代变了》发行,被认为是迪伦的“抗议专辑”。
他的朋友艾伦·金斯堡在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号啕大哭,“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
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
”《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这些表达对核武器军备赛的担忧,以及有关贫困、种族歧视、监狱、沙文主义、战争、反思原教旨主义等内容的歌曲,迪伦只花了20个月就全部写完了。
此后,他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刻意要与60年代轰轰烈烈的反叛文化运动保持距离,他说:
“我不想再为任何人写歌,不想成为什么代言人,我只想从我的内在出发来创作音乐。
”1964年另一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一面》中,已经不见抗议歌曲的影子。
“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当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时,他这样回答。
他走了另一个极端——1965年的新港音乐节上,鲍勃·迪伦给民谣音乐插上了电。
1965年美国迎来了抗议运动的高潮,迪伦却带上一把电吉他,给一个彷徨的时代诊断了病症: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你孑然一身,你无家可归,你默默无闻,像一颗滚石。
”这首收录在专辑《重返61号公路》里的摇滚乐,叫做《像一块滚石》,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为500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
当时,迪伦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脱逃的懦夫,也被视为民谣的叛徒。
但对迪伦来说,这首歌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更意味着一场挣脱——从一个“抗议歌手”的躯壳逃往自己灵魂深处。
此时,他的兴趣转移到了诗歌和小说上,因为这不受歌词长度限制。
他呆在纽约的公寓里,埋首大堆书籍,陷入了疯狂的诗歌阅读中,读兰波也读布莱希特,喜欢艾略特,还曾为爱伦·坡的《钟》谱上吉他曲。
“我就这样训练自己的思维,丢掉不好的习惯,并学着让自己沉静下来。
我读了整本的拜伦的《唐璜》,从开始到结束都集中精神,同时还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
”
70年代末,当嬉皮士文化与政治风潮过去后,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
1996年鲍勃·迪伦正式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垮掉的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艾伦·金斯堡在推荐信中写道:
“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
”
迪伦的文学传统是深厚的。
2000年,曾被誉为“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评论家”的克里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伦演出后台问他最近读什么书,迪伦脱口而出:
莎士比亚。
瑞克斯后来撰写了《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80年代至今,迪伦逐渐减少了发行唱片的数量,他全身心爱上了巡回演出,重新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
怀旧者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
事实上,这才是伟大文学的源头所在——无论是西方的《荷马史诗》还是东方的《诗经》,文学最初是用来歌唱的。
歌唱者本就是诗人,而诗人鲍勃·迪伦的灵魂,也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2016年10月15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诺奖历史上,曾数次把奖项授予“非文学”人士,最出名的当属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1950年)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而2015年的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记者,并非作家。
但是,把文学奖颁给一个歌手,却是头一次。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予鲍勃·迪伦的颁奖辞是:
“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
②鲍勃·迪伦的传记作者戴维·道尔顿称他为“最多变的灵魂”,但迪伦认为:
“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
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
”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战之后,“垮掉的一代”风靡美国,这对年轻的迪伦有很深刻的影响。
这种挑战体面的传
统价值标准的思想或许催促着迪伦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寻找属于自己的传奇。
B.作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艾伦·金斯堡在思想上与迪伦产生了高度共鸣,非常
肯定迪伦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C.摇滚乐《像一块滚石》是迪伦的代表作,它体现了歌手对自身灵魂的探索,使迪伦迅速成为
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D.音乐与文学对于迪伦来说,具有相通性,都意义非凡,两者的价值与魅力在他身上得到了圆
融体现。
5.作者为什么称鲍勃·迪伦是“迷人之谜”?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6.鲍勃·迪伦几次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陪爸看场电影
崔立
那一段日子,何来真的是太忙了!
一早,爸打来电话时,何来已经到了工地上,在给一帮工人安排今天的活儿。
正说到关键处,何来接了电话,说:
“爸,等我有空了再说吧,好吗……”
中午,爸打来电话时,何来坐在工地上的一处水泥台阶上吃盒饭。
阳光洒在何来身上,暖融融的。
何来边吃着饭,边在看图纸,想着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何来接了电话,说,爸,我现在忙着呢,等我忙完再说好吗?
……
爸是从千里之外的老家给何来打来电话的,爸想儿子了,何来也想爸。
可爸打来电话时,何来多半都在忙着。
何来是个建设者,要建设这座城市核心位置的一个商业中心,未来,这里会被叫作万同天地。
何来说,爸,等这里建成了,我把您从老家接到这里,好好参观下。
何来还说,爸,我听说这里还有电影院呢,到时我带你来看电影,好吗?
爸兴奋的声音,说,好,好。
何来能深深地想象到,电话那端爸激动而快乐的表情。
那一天,来得似乎是有点迟,似乎又不迟。
上午,何来带着爸,出现在了已落成的万同天地。
万同天地很大,分割成南、北两块商业区,边走,何来边给爸做着介绍,万同天地复制的是上海新天地,他们的开发商,其实也就是上海新天地的开发商……
爸,您当心前面的台阶!
走着路,何来看到了不远处的一个高低平台,忙叫了一声。
爸说,好。
爸回过头,朝何来满是疼爱地看了一眼。
走了几步,不远处是一家饮料铺,何来说,爸,我给您点杯鲜榨果汁吧,您看看想喝点什么?
爸摇摇手,不要。
何来说,爸,没事的,我还从来没给您买过果汁呢。
爸很坚定地摇头。
何来只能作罢了。
电影院是在商场的6楼。
何来带着爸,围着万同天地转了好大一个圈儿。
进到商场的一楼,何来和爸,站在自动楼梯上,一层一层往上,爸还没站过自动楼梯,站起来还真有些慌张,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被它吞噬一样。
何来吃吃地笑着,说,爸,没关系的,您看那楼梯与楼梯之间是不是有条缝,那缝啊,往上就分成一个个楼梯了,您只要不站在这缝上就没问题。
何来还说,爸,您看,到上一层的时候,因为楼梯是滚动进去的,您就要快点走上去了。
尽管何来说得很清楚,爸站得还是很不自然,在楼梯到上一层的时候,何来拉了爸一把,爸才安全地走出了楼梯。
电影院就在眼前,何来和爸到了售票口。
一个美丽的女服务生问,您要看什么电影?
何来说,有什么推荐吗?
女服务生说,港产搞笑片,最近看的人挺多,看吗?
何来说,好,就这个了,两张票。
何来看向爸,爸微微点着头。
这还是爸第一次看电影吧?
检票口的灯光有些暗,何来把两张票递上去。
检票员说,两个人?
何来说,是啊。
检票员很狐疑地看了眼何来,又看了眼何来身边的爸。
何来看了一眼爸的衣服,又看了一眼暗淡的灯光,想,还好这灯有些暗,不然爸的这身装束,不知道能不能被允许进这电影院呢。
何来也暗暗责怪自己,怎么没想过给爸买一身新衣服呢,自己想得也太不周到了。
坐在电影院里,冷气打得很低,有些凉意。
何来看了眼身旁的爸,低声说,爸,你冷吗?
爸摇摇头,示意不冷。
这电影一如它宣传的一样,主人公和小舅因不同目的来到香港,展开了一段阴差阳错、啼笑皆非的旅程,最终两人获得友谊并懂得了人生真谛。
很精彩,里面一个个搞笑的环节很有连贯性,那些啼笑皆非的情节让人感觉笑得停不下来。
影院里,好几次,引发观影的人一阵笑声。
不知怎么地,何来却是始终也笑不出来。
电影散场,一个个观影的人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向场外走去。
整个电影院的世界,仿佛一下子就空了。
何来的世界,其实早就空了,空荡荡的。
何来还坐在座位上,爸也还坐在座位上,没有站起来。
电影的大屏幕上,一个个演职人员的名字很快播完了。
真的散场了吗?
何来看向爸,想说,爸,我们是不是也该走了?
这次,爸没有回应何来,何来也看不见爸。
何来的眼前,早已是模糊了一片。
今天,是爸去世后的“三七”。
何来请了一天假,专门陪爸来看场电影。
(有删改)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从“何来真的是太忙了”写起,为后文爸爸反复来电话而被“忙”打断、无法倾诉
自己的思念、病情作了铺垫。
B.第三段中“阳光洒在何来身上,暖融融的”,写出了何来作为一个穷困潦倒、胸无大志的农民
工的真实心态:
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容易满足。
C.乘坐自动楼梯一段,通过对父亲的言语、动作、神态、心理等刻画,主要表现出父子两个人由
于经历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差异。
D.从小说设置的情节可以看得出,爸爸从来没喝过果汁、没接触过自动楼梯、没看过电影,这让
读者读来特别感到心酸。
E.电影非常搞笑,然而满场的笑声只是烘托出何来始终也笑不出来;影散人去,空荡荡的电影院
同样写出了何来的内心。
8.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
9.请结合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对小说主旨作简要探究。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赵鼎字元稹,解州闻喜人。
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义百家之书。
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
累官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
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
“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
”已而京师失守,二帝北行。
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
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擢右司谏。
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首府廨。
鼎曰:
“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命鼎鞫德。
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上曰:
“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
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
”中丞范宗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曰:
“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
”遂迁侍御史。
鼎上疏言:
“顷张浚出使川陕,国势百倍于今。
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
今臣无浚之功而当其任,速去朝廷,其能免于纷纷乎?
”又言:
“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以行。
臣日侍宸衷,所陈已艰难,况在千里之外乎?
”时人士皆惜其去,台谏有留行者。
会边报沓至,鼎每陈用兵大计,及朝辞,上曰:
“卿岂可远去,当遂相卿。
”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制下,朝士相庆。
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
桧知之,令本军月具存亡申。
鼎遣人语其子汾曰:
“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
”遗言属其子归葬,遂不食而死,时绍兴十七年也。
天下闻而悲之。
(《宋史·赵鼎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以行
B.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以行
C.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以行
D.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以行
11.下列对文中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
且分为三甲:
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
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
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于京师长安设立。
C.除权,古代用来表示官职任免的术语,指除去旧职,授予新职,在这里指让赵鼎暂时代理
户部员外郎。
D.宸衷,皇帝的心意。
宸,北极星(北辰)的所在、星天之枢。
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
王位、帝王的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鼎忠君爱国,反对割地求和,金人掳获徽钦二帝后,准备立张邦昌为帝,赵鼎拒绝书写
文书,躲进太学。
B.赵鼎正直敢言,参加进士考试时批评章惇误国,王德擅杀韩世忠手下将领,他直接将其抓
捕和审讯。
C.赵鼎深得高宗信任,他的建议基本被采纳实行。
皇上力排众议,把他从谏官直接破格提拔
为侍御史。
D.赵鼎晚景凄凉,被贬到吉阳之后,门人故吏均不敢与他来往。
当他得知秦桧有意置自己于
死地时,为不牵连家人,绝食而死。
13.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累官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
(5分)
(2)会边报沓至,鼎每陈用兵大计,及朝辞。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
塞上曲
耿湋
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
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
懒说疆场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
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
1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技巧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的意思是写自己少小长在边塞,早已习惯了戎马
生活,从质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哀伤情绪。
B.尾联“塞鸿过尽残阳里”描写了一幅夕阳西下,塞外的鸿雁已经纷纷飞走,消失在遥远的
天际的夕阳鸿雁秋景图,意境辽远开阔,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
C.诗歌尾联以景作结,借助“塞鸿”“残阳”“暮角声”等意象,营造了凄凉的意境,凸显
长年战乱后的荒凉,也表现出诗人的伤感。
D.诗歌以边塞为题材,比较真切地描写出了在纷乱的时代背景下的个人遭际,不但是这一时
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饱含诗人个人情感。
E.全诗有叙事,有抒情,有景物描绘,意境优美恬静,于平淡质朴中,凸显长年战乱后的荒
凉,展示了诗人戍边的感受。
15.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请简要概括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屈原的《离骚》中以美女自比,写诗人因品德高尚被众小人嫉妒,他们肆意对诗人造谣中
伤的句子是“,”。
(2)苏轼在《赤壁赋》一文中描写乘坐的小船就像一片叶子任其飘荡在浩渺的江面上的句子是
“,。
”
(3)《氓》中女主人翁追叙自己早起晚睡的婚后生活的一句诗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王老师是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七名博士生。
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接受教诲
的机会更多一些。
②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
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③岁末钱荒,互联网巨头们却趁火打劫,于12月下旬相继推出新的理财产品,分食流动性资
金,这对于原本资金紧张的银行间市场简直是雪上加霜。
④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再次想起8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
危授命,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⑤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对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由
“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⑥实施“阶梯电价”本应是大快人心的改革之举,可问卷调查表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这项
改革,所以改革还应慎重。
A.①②④B.①⑤⑥C.①③⑤D.③④⑥
18.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也好、家长也罢,都应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只有适度的教育管理才
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B.诚信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教育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
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C.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
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D.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
塑所欠缺的。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二病”是一种当代社会的流行病。
① “中二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中二病”指的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为是的思想、行动和价值观。
② 随着这个词在网络上的广泛运用,“中二病”现在主要指那些自我意识过盛、狂妄, ③ 觉得不被理解、自觉不幸的人, ④ 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