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常考练习题及答案资本主义部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916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12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常考练习题及答案资本主义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政治经济学常考练习题及答案资本主义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政治经济学常考练习题及答案资本主义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政治经济学常考练习题及答案资本主义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政治经济学常考练习题及答案资本主义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常考练习题及答案资本主义部分.docx

《政治经济学常考练习题及答案资本主义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常考练习题及答案资本主义部分.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常考练习题及答案资本主义部分.docx

政治经济学常考练习题及答案资本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常考练习题及答案(资本主义部分)1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名词解释

  生产方式:

指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生产力:

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是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构成的。

生产力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人类的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

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也叫社会生产关系。

  它包括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生产关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3)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

指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是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形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经济范畴:

指揭示社会生产关系本质的概念,或者说反映了经济现象中最一般、最本质的东西的概念。

经济范畴作为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一般具有历史的、暂时的性质。

  经济规律:

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一定的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类:

(1)一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2)几个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几个社会共有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3)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广义的政治经济学:

是研究人类各个社会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和消费规律的科学,恩格斯称之为广义政治经济学。

  

(二)填空题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

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3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4社会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

 7生产关系是人们一切社会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它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8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或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9社会经济制度性质是由该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

  

(三)判断题(下列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1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并决定其性质。

  答:

此观点不正确。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的总和。

  构成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由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由此决定的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关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一定的社会形态,特别是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初期,往往还存在某些先前的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的残余。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往往还存在封建生产关系的残余。

这些封建生产关系的残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排挤、所代替。

  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也不是单一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存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且还存在一些从属的、起补充作用的其他生产关系形式。

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是由该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

例如,正由于公有制生产关系在我国现阶段占主导地位,才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总之,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但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却是由该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各种经济规律都不会因为社会形态的更替而消失。

  答:

此观点不正确。

  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只要存在着这种经济条件,它就必然存在并在经济生活中发生作用。

人们不能创造、消灭经济规律,这就是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这里的经济条件,主要是指社会生产关系,它是由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性质所决定的。

有什么样的社会生产关系,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规律。

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一些经济规律会失去其效力,退出历史舞台,而另一些经济规律会产生和发生作用。

只有少数经济规律由于它表现人类各个社会经济形态中经济发展过程的某些共同本质,或者表现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的某种经济现象的某种共同性质,所以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或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

这样,经济规律就可以分为特有的经济规律和共有的经济规律。

  特有的经济规律是反映某一特定社会形态经济现象的某一特殊本质的经济规律。

它只在某一特定的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随着这种特定社会形态被另一种社会形态所代替,这种特有的经济规律也就会相应地退出历史舞台,让位于另一种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例如,剩余价值规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经济规律,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剩余价值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

而当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制度以后,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就失去效力,退出历史舞台。

相应的,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了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如按劳分配规律等。

  共有的经济规律就是指那些不只在一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

它包括两种情况:

(1)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都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在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等。

由于共有经济规律表现了人类各个社会经济形态中经济发展过程的某些共同本质,或者表现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的某种经济现象的某种共同性质,所以,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或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

  

3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而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

此观点不正确。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来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每一种生产关系,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只有生产力的发展受到生产关系的束缚时,才会提出变革生产关系的内在要求。

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当它适应生产力性质时,就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当它不适应生产力性质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不能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而得出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结论。

  变革生产关系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取决于变革后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性质。

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变革,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超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不仅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会阻碍、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已为实践所证明。

  

4经济活动是人们有意识的自觉的行动,因此经济发展过程是受人、而不是受经济规律支配的。

  答:

此观点不正确。

  尽管经济活动是人们有意识的自觉的行动,但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

人们的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面进行的,而这种生产关系又是由一定的生产力所决定的。

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因为一定的生产力是一种既定的力量,是以往活动的产物。

人们既然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当然也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关系,因而也就不能自由地选择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条件。

而只要存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就必然存在一定的经济规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可以用自己自觉的行动影响经济发展过程,但既不能改造和消灭经济规律,也不能制定或创造经济规律。

不仅如此,人们的各项经济活动归根到底是受一定的经济规律支配,而不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随意行事的。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经济规律作为一种强制的力量制约着人们的行动,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消灭、改变经济规律,也不能制定、创造经济规律。

但人们能够认识经济规律,并能够自觉地利用它来为自己谋福利。

人们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得越正确,行动就越自由,就越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影响经济过程。

所谓自觉运用经济规律,是指人们在充分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自觉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从而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四)简答题

1简述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

  

(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内部的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其中生产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2)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

生产的社会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从而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

2)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只是生产过程的结果。

3)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与结构。

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和结构,是由生产的发展水平和生产结构决定的。

4)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方式。

  (3)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1)分配方式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2)交换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3)消费影响到劳动力的再生产、产品的实现和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生产必须以社会消费需求及其变化为导向。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包括在生产力之中,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技术。

这里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技术是把自然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

自然科学是劳动人民在同自然界作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各种生产知识的结晶,它来源于生产,又反作用于生产,并极大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生产过程中被应用,能够变成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巨大物质力量,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是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体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

1)科学技术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的途径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培养出大量的专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2)通过发明、创新的途径改变生产力中物的因素,革新生产工具,创造先进的生产设备,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提供新的原材料和能源,推动生产现代化的发展。

  (3)在当代,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也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4)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所证明,生产力越向前发展,国民经济越走向现代化,科技进步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所作的贡献,就越表现为第一位的要素。

科学技术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5)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也是我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资源紧缺的严重困难,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才能赶超发达国家,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

  (6)科技进步有赖于人的素质的提高,而提高人的素质靠教育。

因此,要真正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实践上就必须贯彻落实好党中央所提出的“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方针。

  

3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