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899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

项目性质:

新建

项目依据: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8〕11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甘肃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5—2030)、《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项目范围:

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凉州区、石羊河林业总场

项目规模:

保护湿地面积87767hm2、恢复重建湿地面积13165hm2。

主要完成人工造林15200hm2,其中水源涵养林4800hm2、护岸林1600hm2、库区防护林带1400hm2、防风固沙林7400hm2;封山育林(草)10600hm2,退耕还林(草)3000hm2,退牧还(草)3500hm2

项目投资:

总投资10743.4万元,全部由国家投资

项目效益:

项目的实施,将使**市的湿地保护和管理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重要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使全社会提高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转化为保护湿地的自觉行动;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拓展发展前景的养殖、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对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项目建设期限:

2009—2020年。

分二期,一期为2009—2015年,二期为2016—2020年

项目主管单位:

市人民政府

项目实施单位:

项目负责人:

XX(**市林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湿地不仅给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显著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在调节径流、蓄洪防火、控制污染、调节气候、减少土壤侵蚀、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湿地不仅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地。

自然湿地还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许多野生生物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安然生存和繁衍。

湿地以其特有的美学、教育、文化、精神等功能,产生了宗教、民俗、音乐等独特文化。

因此,湿地被称为:

“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我国于1992年7月31日正式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家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并将我国湿地保护合理利用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湿地的保护和恢复,认真履行《湿地公约》,为了加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国家有关部门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湿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市一些重要湿地区域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由于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已经导致了湿地的严重萎缩和生态退化。

由此导致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并直接威胁到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冰川、湿地萎缩导致的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因此,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有限的物力和财力,在一些重要地区抢救性实施保护和恢复工程,尽快改变局部的生态环境,缓解由于湿地退化导致的生态问题,全面提升湿地保护能力。

本项目的实施,对进一步维护本地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充分发挥湿地涵养水源的功能,持续均衡地向下游供水,促进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是保障区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

**市是中国北方抗御沙漠化的前沿阵地,是保护欧亚大陆桥畅通无阻的生态要塞。

所属石羊河流域,尤其是处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夹缝的民勤绿洲,就像一把“楔子”卡在两大沙漠之间,阻击着它们的合拢,捍卫着河西走廊的生态安全。

民勤绿洲的存亡关系河西走廊的安危,一旦民勤绿洲消失,两大沙漠汇合,河西走廊将被阻断并迅速消失,河西不保,必将危及全国,一旦狭长的河西走廊被拦腰斩断,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亚欧大陆桥将名不副实,内地与新疆只能隔沙相望,古丝绸之路也将不复存在……这将意味着,“戈壁上的一串珍珠”河西走廊将从地图上永远消失,南下沙化的速度将迅速加快,沙尘暴更加肆虐,**、金昌将最先受害,兰州甚至华北将深受影响,整个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生态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水是生命之源,维护**绿洲的繁荣昌盛首要的任务就是保护石羊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其湿地保护与恢复直接关系着**绿洲的兴盛衰败。

(二)项目建设是保障**绿洲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石羊河流域源头的祁连山冰川湿地及水源涵养林是中部绿洲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主要水源供给区,北部防风固沙林是防治沙漠南侵,保障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绿色屏障。

目前,高山冰川湿地保护与恢复、水源涵养林建设保护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项目建设旨在通过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建立北部生态绿色屏障,保护绿洲。

此举在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项目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风沙侵袭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等原因,**市湿地资源萎缩和退化,直接导致绿洲土地沙化严重,农业生产条件和居民生活环境恶劣,致使该市成为西部较贫穷的地区之一。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境内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广大农民群众的贫困局面,天祝县仍为国扶贫困县,古浪县也为省级贫困县,与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着很大差距。

项目实施,旨在通过湿地资源的保护与恢复,保护水源,防沙治沙,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四)项目建设是树立全国防沙治沙样板的需要

目前,石羊河流域生态重点治理正处于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有流域内各级党政领导和群众的大力支持,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当地生态环境有一个彻底的改观,尤其是在防沙治沙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国庆期间视察民勤时指出“要将民勤的生态问题上升到国家意志,把民勤建成全国防沙治沙示范样板”。

多年来,民勤县的治沙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总体来看生态状况还比较脆弱,风沙危害并没有彻底根治,仍然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是落实总理指示精神、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县和节水模范县的迫切需要,解决了水这个制约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民勤、河西乃至全国的干旱、荒漠化问题将不再是一个难题,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民勤的沙化土地治理好了,既为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积累了工作经验,又为全国防沙治沙树立了样板。

第三章基本概况

一、自然概况

(一)项目区位置

**市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地理位置介于东径101°49′-104°43′,北纬36°09′-38°27′,东连兰州,西接金昌,北出内蒙古,南依青海省。

总面积3323804.8hm2。

(二)地质、地貌及气候概况

**市在自然地理上属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地理景观交汇地带。

除天祝县部分地区属黄河支流金强河、带通河流域外,其余均为内陆河石羊河流域。

境内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海拔1200-5254米。

全境可分为南部祁连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区、北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四大地貌单元。

**市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气候特点是:

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多风且多干热风、风沙危害严重。

全境自南向北大致划分为南部祁连山高寒半干旱半湿润区、中部走廊平原温凉干旱区、北部温暖干旱区三个气候区,年降水量110—600mm,年平均气温5—10℃,年蒸发量700—2600mm,干旱指数1—25。

(三)水文及水资源状况

**市被祁连山冷龙岭--牛头山--雷公山--乌鞘岭—毛毛山分成两个流域,岭脊以东、以南属黄河流域,较大的河流有金强河、石门河、大通河,均汇入黄河,本市利用有限。

岭脊以西、以北属石羊河流域,有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大景河。

**市石羊河流域属区六条山水河流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9.773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45亿立方米。

石羊河流域山区河流的径流补给主要是降雨,因此径流的年内分配与降水年内分配基本一致,主汛期7—9月占49.6%,枯季10月至翌年3月占18.49%。

地表年径流总量年际变化不大,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性,其总量基本稳定,但有下降趋势。

下游民勤盆地地表水源主要来自于中游的退水、余水和上游的洪水。

红崖山断面来水,上世纪五十年代平均年径流为4.6亿m3,现状锐减为不足1.0亿m3。

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多年动态总体特征是地下水位持续性下降。

近20年实测资料对比表明:

**南盆地地下水位平均下降6—7m,下降速率0.31m/a;民勤盆地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0—12m,下降速率0.57m/a,最大下降幅度15—16m。

(四)植被资源

**市生态地域复杂,植被多样,在植被地理规律和种属地理分布上分异明显,境内平川和山地的植被区系各不相同。

平原荒漠区主要以旱中生、旱生、超旱生植物为主。

南部山地植物主要以阴生、湿生、寒生、寒旱生、中生、旱生植物为主。

荒漠低山丘陵以旱生、超旱生植物为主,种类较为贫乏。

森林植被包括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油松、山杨、红桦、沙枣、胡杨等,主要分布在祁连山中山带及荒漠河流沿岸;灌丛植被有杜鹃、高山柳、金露梅、柽柳、白刺、梭梭等广泛分布于山区和平原;草原植被由中温型的旱生丛生禾草、寒温型的寒旱生丛生禾草、中温型旱生、丛生禾草—旱生半灌木组成,主要分布于中低山带、中山带和高山带;荒漠植被则广泛分布于中山走廊及北山地区;草甸植被分布于平原和山区;在积水沼泽和土壤过湿环境中分布沼泽植被。

因水热条件的关系,植被在水平分布上自东南向西北,大体为森林、灌丛、草原及荒漠四个植被带。

垂直带谱极其明显:

海拔4000—4500m为高山垫状植被带;3800—4000m为高山草甸植被带;3200—3800m为高山灌丛草甸带,有高山柳、鬼箭锦鸡儿、金露梅等灌木林生长;山地森林草原带一般分布在2800—3200m,但就分布部位而言,阴坡比阳坡要高出200—300m,阴坡主要树种为青海云杉,阳坡有零星祁连圆柏分布。

这些山地及其植被对径流形成、调蓄河道水量、涵养水源有重要作用。

海拔2300—2800m为山地干草原植被带;2000—2300m为草原化荒漠带,对山地径流的汇集和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

(五)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据统计,**市森林总面积为50.53万hm2,其中:

农田防护林3.57万hm2,水源涵养林24.29万hm2、防风固沙林19.23万hm2、其他林3.4万hm2、森林木覆盖率为12.06%。

祁连山森林具有林相整齐、郁闭度大、生长快、阴阳坡分界明显、天然更新良好等特点,树种主要为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油松、红桦、山杨、锦鸡儿、金露梅、高山柳等。

祁连山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维护流域生态平衡和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被誉为“天然水库”和“生命之源”。

中下游的森林除农田林网外主要以灌木林为主,主要分布在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与荒漠过渡带。

树种主要以旱生的柽柳、梭梭、白刺、珍珠猪毛菜等为主,并与红砂、禾本科草类、蒿类伴生,灌木主体高度20—250cm,综合盖度为30—65%。

这些灌木林对阻挡风沙、减弱沙尘暴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