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808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docx

《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docx

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学案8 魅力独特的书画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与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点一 独特的汉字书写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西安半坡遗址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都发现了有简单刻画符号的陶器,这种刻画符号是中国古文字的萌芽。

(2)商朝出现的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

(3)甲骨文以后,汉字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

[归纳总结]

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演变趋势

(1)过程:

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2)趋势:

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历史认识]

文字能够把信息传播到遥远的地方,扩大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在政治上,文字使大规模的行政统治成为可能,法律政令、官僚系统都可以有效地组织起来。

在经济上,文字促进了社会生产和经济交往,商品经济因此获得较大发展。

在文化上,人类的精神遗产得以保存和延续,文明因此而得到持续性的发展。

2.书法艺术

(1)秦汉:

书法艺术开始走向繁荣。

著名的代表作有秦朝的泰山、琅玡、会稽三大刻石和汉代的《熹平石经》。

“草圣”张芝,被后世称为草书的创始者。

(2)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①三国曹魏的钟繇,代表作《宣示表》。

②“书圣”王羲之把行书推进到成熟的高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北魏遗留下来的书法名作有《龙门二十品》。

(3)唐代:

书法艺术的繁盛时期

①书法家及作品: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②特点:

颜书宽绰、丰厚、雄秀,柳书笔法锐利,筋骨显露,人称“颜筋柳骨”。

(4)宋元明清时期,书法向多样性发展

①代表:

“北宋四大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的赵孟,明清的祝允明、文徴明、董其昌、郑板桥等。

②特点:

追求个性解放,自由挥洒,气象万千。

[归纳总结]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两个重要阶段: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探究点 隶书、行书、楷书和草书的书写特点

思考

观察上面几幅书法作品,分析从左至右分别是什么字体?

概括每种字体的特点。

答案 第一幅:

行书。

特点:

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兼有楷书和草书的优点,雅俗共赏是其艺术个性;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第二幅:

隶书。

特点:

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蚕头燕尾。

第三幅:

楷书。

特点:

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第四幅:

草书。

特点: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奔放跃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成为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

魏晋南北朝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楷书特征得到完善,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行书书体完全成熟,涌现出了钟繇、王羲之等大书法家。

隋唐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繁盛时期。

这一时期楷书步入盛世,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盛唐的张旭、怀素是草书大家。

宋元明清时期,书法艺术向多样化发展。

著名的书法家有北宋四大家(苏、黄、米、蔡),元代的赵孟,明清时期的文徴明、郑板桥等。

这些书法家的共同特点是诗文、书画兼通,又大都追求个性解放,书法艺术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知识点二 写意传神国画魂

1.原始社会:

起源

(1)岩画和彩陶画是主要画种。

(2)代表作:

《鹳鱼石斧图》。

2.战国时期:

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代表作:

《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帛画。

3.魏晋南北朝:

全面繁荣

(1)东晋顾恺之最为著名,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2)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等绘画理论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深远。

4.隋唐五代:

璀璨繁盛,画家辈出,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各有千秋

(1)人物画:

最负盛名的人物画家是尉迟乙僧和阎立本以及“画圣”吴道子。

①阎立本的代表作有《秦府十八学士图》《步辇图》。

②吴道子的画被称为“吴带当风”,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等。

(2)山水画:

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最为有名。

(3)动物画:

唐朝曹霸和韩幹以擅长画马知名,薛稷善画鹤、韩滉善画牛。

(4)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

5.宋元明清:

达到新高度

(1)宋代

①人物画家李公麟发展了“白描”画法。

②风俗画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最为著名。

③花鸟画家宋徽宗,画鹰独步一时。

(2)元朝:

赵孟擅长画马,传世有《秋郊饮马图》。

(3)明清:

董其昌擅长山水画,徐渭创写意花卉,唐寅善画仕女人物,郑板桥善画兰竹。

郑板桥与同时的金农等七位画家,合称“扬州八怪”。

[重点精讲]

宋代文人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画家更加注重意境。

(2)北宋绘画:

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

(3)南宋绘画:

文人画构图不追求对称,墨色恬淡。

[关键点拨]

明清时期,政治思想专制、社会动荡不安及商品经济发展,在商品经济和文化发达的江浙地区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

伴随着明清小说的发展,产生了由百姓自己创作的富有实用性的绘画艺术形式。

[重点精讲]

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绘画的演变深刻地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

元明清时期,以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风格看,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4)从绘画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

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归纳总结]

中国绘画演变的特点

(1)画的用材由多样化到单一化。

(2)绘画理论逐步成熟。

(3)由以人物画为主,逐渐以风俗画、写意画为主。

(4)各时期均有著名的画家及杰作。

(5)画的题材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

探究点 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材料一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

“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此之,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

材料二 进入元代,文人画进入兴盛时期。

文人画在艺术上提倡“高雅”“平淡天真”“天真幽淡”,理论上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等。

这一时期诗文印信也逐步正式进入画面。

不但成为布局的组成部分,而且更直接地抒发作者的心声。

诗、书、画、印始成一体,诗画相联,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情贯注于画意之中,相辅相成,这也标志着文人画形式的完善。

思考

根据材料,概括文人画的特点。

答案 材料一反映了文人画具有文学性、哲学性和抒情性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文人画在艺术上、理论上的主张,从表现形式上则呈现出诗、书、画、印一体的特点。

课堂小结

1.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

“秦始皇的功绩就是使中华社会有了统一的视觉语言。

”这个统一的视觉语言是(  )

A.《秦律》B.半两钱

C.小篆D.长城

答案 C

解析 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视觉语言”主要是指文字。

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

2.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书体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这种书体是(  )

A.篆书B.隶书

C.行书D.楷书

答案 C

解析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3.汉字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请按照汉字演变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书体(  )

A.①②③④⑤B.④③⑤①②

C.①②④③⑤D.④③①⑤②

答案 D

解析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历程,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⑤是楷书要晚于①隶书。

4.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堪称绝世珍品的古画,专家对它的评价是“以形写神,注重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这幅画应是(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C.马远的《山径春行图》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答案 A

解析 顾恺之绘画的特点就是“以形写神,注重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5.《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

下列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

A.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兰竹石图》

B.进京赶考的年轻人行色匆匆

C.小孩吟诵孟浩然的诗句

D.众人聚在一起欣赏《兰亭序》的摹本

答案 A

解析 《兰竹石图》是清代郑板桥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张择端的作品,因此A项不可能出现在该画中。

6.下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答案 A

[基础达标]

1.结合下图信息,“图画文字”的准确含义是(  )

A.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B.因为“书画同源”,故汉字可以用图画表示出来

C.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

D.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答案 C

解析 中国的原始文字都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也说明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C正确。

A、B不正确,D是指“图画文字”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2.泰山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下图“五岳独尊”石刻所示的书法艺术为(  )

A.楷书B.隶书

C.行书D.草书

答案 A

解析 观察“五岳独尊”字体,可以看出具有规范雄伟、结构严谨的特点,符合楷书的风格。

3.下图汉字字体分别是(  )

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

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答案 B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

第四幅图是楷书,排除A、D两项;第二幅图是草书,排除C项。

4.坐落于马鞍山采石风景区内的“林散之艺术馆”,陈列着林散之先生的部分书法作品,如图所示的作品属于何种字体(  )

A.楷书B.行书C.隶书D.草书

答案 D

解析 此图作品中字体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与草书的特点相符。

5.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  )

A.绘画艺术B.戏剧表演

C.舞蹈艺术D.书法艺术

答案 D

解析 由歌曲的名字《龙文》以及“一横”“一竖”“一撇”“一勾”“一点”等歌词可判断这种艺术形式是书法艺术。

6.魏晋时期,凸显个性的绘画艺术作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时代发展变化的影响

B.士人群体的出现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居民群体的需要

答案 B

解析 C、D两项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特点。

魏晋时期,绘画艺术追求个性化特征的原因主要是士人阶层的出现,故选B。

7.宋朝时士大夫追求风雅,热衷收藏。

下列物品中可能被其收藏或喜爱的是(  )

A.王冕的《墨梅图》B.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C.赵孟的《千字文》D.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答案 B

解析 《墨梅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