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6.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7901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6.docx

《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6.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6.docx

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6

娄底市2014-2015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

150分时量:

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一种,自然界到处是人类的弟兄。

看到流逝的江水,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看到再生的小草,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在寂静的山林里,会平息烦()的心情;面对暴风雨,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单是一个秋天,就会带给人们许多不同的感受:

它的()然而至,会使人联想到生命的代序;它的成熟,会令人感到喜悦和满足;它的()瑟,会让人觉得寂寞和悲伤。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返燥cào悄qiāo潇B.返躁zào悄qiǎo萧

C.反躁cào悄qiǎo萧D.反燥zào悄qiāo潇

2.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A.人接触自然时,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的原因,是因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这种天然的联系。

B.由于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人与自然之间存在某种天然的联系。

C.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这种天然的联系,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

D.当人在接触自然的时候,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这种天然的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悟。

毛主席故居,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土木结构,湖南山乡常见的“凹”字型建筑。

屋前的左下方是毛主席小时候游泳的清水塘,和南岸塘相毗邻,绿波荡漾。

房屋的右上方是一条山谷,谷中是毛主席家的水田。

我正隔着水塘眺望故居,天空忽然飘起了细雨,在水塘里溅起了一片小珍珠。

我看得很真切,故居一侧排队等候参观的长龙,依旧井然有序,一丝未乱,更没有一个人撤出来。

我毫不犹豫地顶着细雨沿着水塘边的小路走过去,加入到那条长龙里。

队伍缓慢地向前移动。

我终于走进了故居。

继续向里走去就是卧室了,过了毛主席父母的卧室便是毛主席的卧室。

这里摆着一张陈旧的木床,床上面撑着质料很差的很粗糙的蚊帐。

往下毛主席兄弟的卧室也是一样的。

3.下列诗句中,与“在水塘里溅起了一片小珍珠”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C.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4.在段末尾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置身这样的环境,你能不感受到这户农家生活的艰难与简朴?

B.你不难想象出毛主席在劳动之余挑灯夜读、刻苦学习的情形。

C.一个伟人的出现,不仅需要伟大的思想,还需要伟大的实践。

D.我边思忖着,边从打谷场旁的出口处走出来,转到清水塘边。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阅江楼记

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

“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

“此朕德绥威服,覃①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②之勤,必曰:

“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民,益思有()安()。

触类而思,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③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

逢掖④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⑤。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①覃(tán):

延伸。

②馌(yè):

给在田间劳作的农夫送饭。

③旋踵:

脚后跟转一转,瞬息间。

④逢掖:

逢,大;古代读书人穿的袖子宽大的衣服。

⑤勒诸贞珉:

勒,刻;诸,之于;贞珉,碑石。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我皇帝逮:

B.番舶接迹而来庭庭:

庭院、院子

C.往往倚之为天堑堑:

壕沟

D.皆略而不陈,惧亵也亵:

轻慢、不庄重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A.之则焉B.于以乎

C.于则也D.之以之

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

A.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

B.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

C.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

D.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写到皇帝在登楼时的种种“遐思”,表面上似在赞扬“一统之君”,实际上是在讽刺皇帝不关心国事民疾,只为观赏胜景而登临,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思。

B.全文从山川王气写起,以偏于一隅的南朝相比,说明只有雄伟霸业的大明王朝才显金陵君王霸气,歌颂了朱元璋开国定鼎之功,也奠定了文章的豪纵宏博之气。

C.作者以前朝临春、结绮、齐云、落星等华丽、高峻的供统治者享乐的楼阁,灰飞烟灭于历史的尘烟之中这样国亡楼毁的历史教训,巧妙地达到了“以史为鉴”的目的。

D.文章省略了一些风光景物的描写,主要叙写明太祖建阅江楼的旨意,即励精图治,是为了歌颂明太祖一统江山的宏伟业绩和贤明圣德,这是文章应制的性质所决定的。

9.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4分)

译文:

(2)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3分)

译文:

(3)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

(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8分)

日射

李商隐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1)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写的是,风格趋于。

(2分)

(2)试从多个角度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6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心念旧恩。

(曹操《短歌行》)

(2)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3)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4)野哭千家闻战伐,。

(杜甫《阁夜》)

(5),川泽纡其骇瞩。

(王勃《滕王阁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26岁的博士生石嫣是中国公费派往美国务农,学习CSA的第一人。

回来后,《青年周末》记者问她:

你带回了什么?

石嫣想了想:

我好像没带回什么东西。

青年周末:

什么是CSA?

石嫣:

CSA是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SupportedAgriculture)的简写,是消除食品不安全问题的一种新型农产品贸易形式,让农场和社区间建立一种联系,农民寻找愿意预定他们农产品的社区成员,直接把菜送到社区居民家,大家吃有机绿色健康菜。

美国于1986年引入这种农业经营模式。

当初,美国人富兰克林带着问题考察东方农耕:

美国不到百年就穷尽了地力,中国农耕历经四千余年土壤依旧肥沃,且养活了数倍于美国的人口。

他写下《四千年农夫:

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一书,认为东方农耕是可持续的、最优秀的农业。

青年周末:

实地体验CSA需要做些什么?

石嫣:

CSA提倡的是生态有机农业,基本上是人工或者只借助小型机械进行有机耕作,多数农活需要人亲力亲为,劳动强度大。

青年周末:

作为一个农业经济博士生,你不了解农业耕作?

石嫣:

我学的是农业经济,并没有接触多少农耕技能方面的东西,大学课程也没有硬性要求。

可以说,大部分学农的大学生都没有亲身实践的经验。

青年周末:

CSA和中国目前搞的无公害、绿色订单农业差不多吧?

石嫣:

不一样。

目前国内的做法基本上是,有人在做这个生态农业,然后消费者随时给他电话,他随时给你蔬菜,你当场交费;或者你来农场,随时买,随时交费。

但CSA强调消费者和农民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

消费者定我的蔬菜,要在这一年的秋后,把下一年你要的蔬菜钱交给农民。

农民在种地前,已经把这一年的收益获取了,他种地时是没有经济风险的。

我呆的明尼苏达州农场,今年共有33个消费者定了农场的蔬菜,每个消费者在去年秋天支付了460美元,用来购买今年收获季中20周的收成。

青年周末:

用什么保证农民一定会尽力提供给社区居民所需要的足够好和新鲜的蔬菜?

石嫣:

我们从春到秋都在努力地进行有机耕作,精心呵护各种蔬菜瓜果的生长。

每周提供给我们的客户足够份额的蔬菜。

周三采摘、清洗、装箱,周四运送到指定位置,保证一个4-5口的家庭一周有新鲜健康的蔬菜。

青年周末:

全凭自觉?

石嫣:

靠彼此的信任!

客户离农场都很近,最远的客户车程都不超过30分钟,有的客户每周会自己来农场取菜。

他们可以随时来看所吃的食物是否安全,还与农场主人成为亲密的朋友。

青年周末:

据说美国农场有十几万个,CSA却只有两千多。

在美国,这种农业经营模式并不算主流,你觉得自己在美国当了半年农民就能在中国搞起来吗?

石嫣:

我从美国经验得出,做CSA要从小做起。

后来做好了,也要规模适度。

需要你提供份额蔬菜的客户多了,你会无暇顾及他的感受,CSA赖以存活的信任就会削弱,所以大对于CSA未必好。

我觉得,在中国城郊或者中小城市是比较好做这个项目的。

中国人均耕地不多,比较适合人工有机耕种。

不过,我觉得中国的消费者可能更多地会衡量所获取的价值,会怀疑一个农民在他那面积不大的地里如何种出不同种类的蔬菜以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不管怎样,我都要试一试。

青年周末:

你能预计自己会碰到的困难吗?

石嫣:

今天,大多数人更愿意买便宜的食品。

生态有机农业的产品价格相对贵些。

但是,人们可以去买贵的衣服鞋子,为什么对食物如此吝啬呢?

面对频发的食品安全危机,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也想做一点实事,希望能通过CSA的实践,建立城乡的良性的互动。

善待农民,重建信任,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和生命。

(选自《青年周末》,记者邓艳玲)

12.石嫣说“我好像没带回什么东西”,根据文意,她其实带回了和。

(4分)

13.下列有关“CSA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CSA模式是一种消除食品不安全问题的社区支持农业经营模式。

B.CSA模式推行生产者全部使用人工操作的生态可持续种植方式。

C.CSA模式强调消费者和农民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并相互信任。

D.CSA的规模要适度,在中国,应多选择在城郊或中小城市发展。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CSA模式的农场在采摘水果和蔬菜的当天便能送货上门,这样可以确保消费者享用到新鲜安全的蔬菜水果,也可与客户成为朋友,建立城乡的良性互动。

B.被采访者石嫣作为一个农业经济博士生,对农业经济农耕技能原本就很熟悉,作为中国派往美国务农的第一人,她对各种农活亲力亲为,并获得了很多经验。

C.对农场经营者来说,CSA模式使他们拥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在蔬菜成熟甚至种植之前就可以进行预售,环保健康,并且共同承担风险,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D.目前,在中国实行这种CSA模式有一定的困难,尽管客户与农民之间有信任,但仍有消费者过多地衡量他获取的价值,怀疑面积不大的地里能种出各种蔬菜。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麦香

叶青才

这是人间四月天,这是草莓吐出酸酸甜甜气息的流翠时节。

我回乡看望一位老人,一位老了还能闻见麦香的庄稼人。

他是我的尊长,也是最关心我的人之一;他是那块麦地的主人,同时也是一棵熬过冬天的麦子。

我径直到他的麦地里,就像熟悉那棵苦丁茶那样,一眼就看见了他。

我好久没有置身麦地了,好久没有闻见过这么浓郁的麦香。

这味儿像槐花里掺进了蜜,像玫瑰里拌入了糖,还有点淡酒的余味。

是的,麦粒成熟之后,渗入点水,发胀,抽芽,便是熬糖做酒的原料了。

然而现在麦子正青,才抽穗扬花,这只能是麦花香。

在麦花香里,我细细打量着这位教我割麦的人。

他满头银丝,胡须也渐白了。

身子骨似乎依然坚实,只是笑起来,没有了管风的牙,没有了细细的皱纹。

他的纹路粗了,深了,长了,像地边的沟道,纵横牵连,总想寻个出处奔去。

人一老,这沟道就流淌着岁月的回声,你没法将它阻住,也没法把它拽回。

我想到我不要多久也会是这个样子,岁月的回声满耳,光阴的脚步匆匆,我会停留在哪一截道上呢,抑或在哪一块地边呢?

他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荣伯了。

你看他劳作的姿势虽然保留了过去一直有的那种利索和老到,但是明显力度不够,虚实交杂中虚的成分多了。

剪除枯老的茶株,砍掉高高的茶桩,这样的活儿要是搁在前几年,荣伯是一抹不挡手的。

他眼疾手快,手到心到,剪出的新茶棵像刚刚修剪的平头,齐崭崭,平覆覆,精神抖擞地立在麦地边上,衬托出四月特有的生机和活力。

眼下,他似乎不愿在我面前显老,他动作的幅度很大却藏不住虚张的声势,吃力而现出连贯的破绽。

那些他亲手种出的麦子,倒是一片青葱,仿佛荣伯的青春都让麦子给偷盗去了,这种活力与肤色的转移,直让我觉得一个

人原来也不过是一棵麦子,一棵曾经锋芒毕露的麦子,走过了嗞嗞拔节的日子,走过了飞絮扬花的岁月,随后就走进了他枯萎与衰残的暮年。

在乡下时,我也收割过麦子,并且手指被麦秸秆割破,眼睛被麦芒刺中,我却在那种潜在的伤害中闻到了麦香,那股成熟的带着馒头和挂面香味的气息,它一点点渗透到我的鼻孔里、肺腑里乃至梦幻里,而我青涩的汗味和冒冒失失的语言气息,反倒自个儿一点都不觉察,只有身边的大人,比如荣伯,才准确地把住了我突突的腕脉,并且通过镰刀和锄头将我那些蒲公英一般的欲念摁下去,让我接近麦茬和犁头草,接近土地上最切实的部分。

现在想来,麦花香里那些醉人的芬芳和诱人的味道都不过是四月天落下的槐荚与桑椹,它们其实结不了什么果实,虽然不乏甘甜,却只能徒增味觉的依赖和幻觉的空乏。

真正的麦香总是与镰刀在一起,与即将到来的梅雨在一起。

不久,荣伯新剪的茶棵又将长出青幽幽的茶叶来,把大片萎黄的麦子衬托得分外衰老。

然而,整个村子在这时才激动起来,就像荣伯在黎明俯身于麦地一样,天空晴朗而高远,大地芬芳而宽阔。

当青春的梦幻醒来,我发现,一个距离大地最近的人就是一把镰刀或扁担,一声动情的呼喝就是一阵麦浪或槐风。

时节正值端午,太阳正在背脊之上,村庄正在麦香之中,而我正在麦粒之外。

那时,成熟的麦子香气四溢,倘若旁边有梅子,它会落入梅香;旁边有李子,它会融进李馥。

熟麦的香味曾经把我的乡居整个地淹没了。

荣伯揉开一穗麦朵,在掌心,他细细地吹掉麦芒和麦壳,让一堆鼓胀的新麦裸露在五月的太阳下。

他拈起其中一粒,放入嘴里,然后嚼起来,这时候,我看见天空蓝得有些承受不住,而荣伯眯缝的眼睛却成了两穴幸福的陷阱。

一个能被麦香陶醉的人,他的幸福简单得很,也悠远得很,他的祝愿有时就是他

的遗憾,他的挽留同时也是他在送行。

他不知道有很多东西都是留不住的,像滑溜的

时光、逃跑的庄稼以及跟欲望一起私奔的人,像他手把手教了16年割麦技术的那个瘦小的身影,到底还是在五月的麦芒直视下溜之大吉……

一转眼30年,时光快得就如一地麦子从四月走进五月,从花香进入谷香。

老了的荣伯面对我的到来,只能欢喜地连声说:

你回来了,回来了!

你看今年的麦子……他哪里知道,我原本就没打算看望这一地青青麦子,我不过是在麦地里寻找他罢了,就像那年我回去寻找当年我爬过的一棵青桐树,结果却找到了一条我从来没有放在心上的幽幽小路。

是麦香帮了我的忙,让我找回了镰刀与麦茬旁边的自己,还有这位将庆幸和失望发酵在一起的荣伯。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3期)

15.作者为什么会觉得荣伯的青春都让麦子给偷盗去了呢?

(5分)

16.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处的句子。

(6分)

17.作者说.“他的祝愿有时就是他的遗憾,他的挽留同时也是他在送行”,你怎么理

解(4分)

18.文章以“麦香”为题,表达了什么主旨?

请作探究。

(6分)

六、语言表达题(12分,每小题6分)

19.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颇受关注和热议的原因,从下面这则消息也可见一斑。

请就此写一则新闻短评。

(120字左右)(6分)

《平凡的世界》少平少安引热议 文学作品中经典形象盘点(节选)

人民网北京3月26日电(记者许心怡)由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昨日收官。

该剧自开播以来,关注度极高。

相比时下充斥电视荧屏的三角恋爱、豪门争宠、女人心计等热门商业元素,经典文学巨著改编的影视剧才称得上是“精心”、“静心”和“净心”之作。

今天,我们为您盘点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文学形象。

少平是黄土高原上一个贫困家庭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代表。

他身上有这个农村家庭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抹不掉的痕迹,他朴实善良、诚实忠厚、吃苦能干,他会为家里的收成而辍学,会为不相识的少女而慷慨……同时,他也有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新思想,虽然没有机会上大学,但他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因为他坚信,走出双水村,一定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少安是这部小说里最令人心疼的角色。

从少年到中年,几乎前半辈子就没离开过双水村,也许后半辈子也不会了,如他的名字一样安安定定,安土重迁。

作者在书里不止一次用相同的话描述少安:

“他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向前走去。

”这就是他孙少安,黄土高原的儿子。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

(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2)孟子曰: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

生矣。

”(《孟子·离娄上》)

上面两则材料中孔子、孟子因何而乐?

请就其中—则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一个年轻人拜船工为师学划船,船工要求他先学会游泳。

年轻人问为什么,船工说:

“如果你不会游泳,那么你在划船时就会担心自己失足落水,而一旦有了这个担忧,就难于专心致志地划船了。

年轻人说:

“我不会游泳,学划船时就会心怀忧虑,小心翼翼,不敢犯错,这样不是会学得更认真更快吗?

请根据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娄底市2014-2015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

2.C(A句子杂糅,B因果倒置,并列成分语序不当,不合逻辑,D缺主语)

3.C(与例句皆用了比喻。

艾萧,即艾篙,臭草。

这里比喻奸佞小人。

椒兰,申椒和兰草,

皆为芳香植物,这里比喻贤德之士。

可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也可联系《离骚》之“香草”来解题。

4.A(其余各项均不能呼应前文。

5.B【解析】庭:

朝觐,朝贡。

联系后文“蛮琛联肩而入贡”对应位置的“贡”就容易推断了。

6.D

7.B【解析】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

8.A【解析】文章确实是赞扬“一统之君”,当然也有弦外之音,即为皇帝敲响警钟,暗寓皇帝要处处关心国事民疾,而不应只为观赏胜景而登临。

文章暗寓箴规讽谏之意,但不是讽刺,是一篇颇有分寸的得体的应制之作。

9.

(1)(4分)【译文】即使一次娱乐、一次巡游,也想到可以被天下后世效法。

【解析】虽……亦……:

即使……也……,全句为不相应假设关系。

(1分)豫:

娱乐。

(1分)法:

效法。

(1分)为:

表被动,被动句式。

(1分)

(2)(3分)【译文】这难道不是天地神灵有意安排,用来等待那一统天下的君王,从而展现出千秋万代的奇伟壮观的景色吗?

【解析】岂……欤:

难道……吗,全句为反问句。

(1分)俟:

等待。

(1分)开:

展现。

(1分)

(3)(3分)【译文】这是我用恩德安抚、凭威力降服,恩泽传布到国内外才达到的。

【解析】此……也:

判断句式。

(1分)德绥威服:

用恩德安抚、凭威力降服。

(1分)及,到,达到。

(1分)

10.

(1)空闺少妇的怨情(闺怨)婉约(婉曲)

(2)李诗借助于环境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思。

(2分)一、二句描写春景。

映射于纱窗上的明媚阳光、撼响门扉的风及院子里盛开的红蔷薇花,都表明季节已进入春光逝去的初夏,只是在那位闺中少妇无意识地搓弄手中罗帕的动作中,微微透露那么一点儿百无聊赖的幽怨气息。

三、四句描写重门掩闭,回廊四合,女主人公仍置身于空寂的庭园中,除了笼架上栖息的绿毛鹦鹉,别无伴侣。

(联系诗歌具体分析2分)人事的孤寂寥落与自然风光的生趣盎然,构成奇异而鲜明的对比(反衬)。

(1分)通篇色彩鲜丽而情味凄冷,以丽笔写哀思,读者不难窥测主人公面对韶华流逝伤感寂寞的心理。

这种“尽在不言中”的表现手法,正体现了诗人婉曲达意的独特风格。

(1分)

11.

(1)契阔谈

(2)呕哑嘲哳难为听(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夷歌数处起渔樵(5)山原旷其盈视

12.CSA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理念

13.B解析:

“全部”错,原文为“基本上是人工或者只借助小型机械进行有机耕作”。

14.C解析:

A,“当天”不准确,原文有“周三采摘、清洗、装箱,周四运送到指定位置”等语。

B,对“农耕技能原本就很熟悉”错,原文有“并没有接触多少农耕技能方面的东西”等语。

D,中国“客户与农民之间有信任”为外加信息,从原文意思也难以推断出这一点。

15.(5分)

(1)置身麦田中,青葱而充满活力的麦子与荣伯的苍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作者形成了“活力与肤色转移”的错觉;(2分)

(2)荣伯用辛勤的劳作换取了麦子的生机,自己却因为劳作而日益衰老;(2分)(3)作者对荣伯的付出不理解,为其感到惋惜。

(1分)

16.(6分)

(1)作者连用“拈”“放”“嚼”三个动词,以细节描写突出荣伯细微却又自然的动作(动作描写),表现了荣伯对于麦子丰收的不动声色的满足和喜悦;(3分)

(2)接下来作者移情于“天”,借“天”说人,表现荣伯的幸福是巨大的、深沉的。

在此基础上,将荣伯的“眼睛”比做“幸福的陷阱”,说明荣伯愿意深陷其中,心甘情愿地付出。

(3分)

17.(4分)答案 这句话道出了现实与期盼的矛盾,荣伯期待年轻人能够坚守村庄,用心耕耘,但又不得不目睹年轻人的离开,词句中满是无奈和辛酸。

18.(6分)答案 麦香既指麦子的香气,更象征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土地上的方式或文明。

(2分)作者告诫自己,不管文明如何进步,岁月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要忘本,更不要忘记那些脚踏实地、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生活态度。

同时也表达了农业文明随着时代变化而受到冲击的感叹与无奈。

(4分。

大意相同即可)

19、(6分)【答案提示】

要着眼于以下两点理由(2分),结合少平或少安的形象特点加以阐述(4分)。

①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所塑造的文学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