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标准护理计划精选4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7282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标准护理计划精选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儿科标准护理计划精选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儿科标准护理计划精选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儿科标准护理计划精选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儿科标准护理计划精选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标准护理计划精选4篇.docx

《儿科标准护理计划精选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标准护理计划精选4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标准护理计划精选4篇.docx

儿科标准护理计划精选4篇

儿科标准护理计划(精选4篇)

儿科标准护理计划一:

烧伤患儿标准护理计划

伤是由热力、化学物品、电流、放射线或有害气体以及烟雾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损伤,它是一种常见的和多发的严重创伤。

由于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及自己不能消除致伤原因等因素,在同样条件下,同样面积的烧伤,小儿损伤程度比成人严重得多。

其临床特点为病程长,消耗大、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

(1)皮肤完整性受损;

(2)有感染的危险;(3)体液不足;(4)潜在并发症-低效性呼吸型态;(5)疼痛;(6)营养不足;(7)自我形象紊乱/自尊紊乱。

皮肤完整性受损

[相关因素]烧伤。

[主要表现]

皮肤呈现发红、水泡或焦炭状。

剧烈疼痛。

[护理目标]

烧伤得到及时治疗,未进一步受损

皮肤恢复完整。

[护理措施]

评估、处理并记录皮肤损伤情况(面积、深度、渗出、变化)。

皮损处理要点;

保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持续受压,按时换药。

出现渗液、疼痛时,及时告诉医师。

关节处皮损者,需严格限制局部活动。

使用烧伤专用无菌敷料或非粘连的敷料保护烧护伤部位,防止粘连。

面部烧伤使用软膏外敷,并暴露创面。

防止烧伤区域再次受伤;

定时按序协助患儿变换体位,按摩各骨突处。

内衣裤、鞋袜选择宽松、平整、干燥、清洁、无渣。

衣裤、褥垫保持柔软、平整、干燥、清洁、无渣。

指导家长正确使用便器。

皮肤瘙痒者,积极用药止痒,禁止用手抓搔。

遵医嘱清除和松解坏死组织、渗出液、焦痂。

遵医嘱局部使用抗生素,换药期间去掉局部软膏是要特别注意防止去掉新生皮肤。

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

保持四肢处于功能位置,防止畸形愈合与挛缩。

[重点评价]烧伤创面愈合的程度。

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

皮肤完整性受损。

损伤呼吸道粘膜。

存在死皮。

进食少,创面渗液多,机体抵抗力下降。

[主要表现]

患儿高热不退。

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

伤口分泌物多,且有臭味。

[护理目标]

患儿未发生感染。

伤口愈合理想。

[护理措施]

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清洁,定期空气消毒,必要时每天消毒。

对烧伤面积较大的患儿,有条件者尽可能安排其住单间。

严密观察创面变化,随时记录创面色泽、水肿情况,渗血、渗液多少,有无臭味,有无痂下积液(脓),定期作创面细菌培养。

接触患儿时戴口罩和无菌手套。

必要时对患儿进行保护性隔离,限制探视。

剪掉伤口周围的毛发,减少污染。

Ⅱ0烧伤有水泡者应保持水泡完整,以形成自然屏障,影响活动或污染的水泡需行手术引流。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遵医嘱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以减少体液丢失,并保护伤口免受细菌侵入。

大面积烧伤患儿使用无菌的床单、被套污染后及时更换。

做好基础护理、婴幼儿会阴部护理每天2-3次,口腔护理每天2-3次,剪指甲每周1-2次。

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注意营养摄入,加强饮食管理,预防肠道感染。

认真做好切痂植皮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重点评价]

监测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

患儿烧伤创面及全身是否有感染迹象。

体液不足

[相关因素]

烧伤创面液体渗出。

疼痛引起进食减少。

应激性溃疡而导致大出血。

[主要表现]

皮肤弹性差,口渴,尿量减少。

血压下降。

[护理目标]

患儿维持正常体液量。

血压、尿量正常。

[护理措施]

观察患儿皮肤有无干燥、脱水,皮肤弹性好坏及有无口渴情况,哭时有无眼泪。

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

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注意有无黑便,胃管内引流出胃液的颜色、量、性质。

监测、记录尿量及尿比重:

一般要求儿童20ml/h,婴儿10ml/h,每小时低于此标准者,一般需加速补液,超过则要减慢输液速度及减少输液量。

观察、记录患儿精神状态和周围循环情况。

遵医嘱输入白蛋白和利尿剂,补充液体,减轻水肿。

遵医嘱静脉补液、输血浆,补充电解质,注意输入速度。

预防性使用h2受体阻滞剂,以减少胃出血的可能。

[重点评价]

监测血压、尿量、尿比重。

体液不足的症状/体征改善的程度。

四.潜在并发症-低效性呼吸型态

头/颈烧伤。

呼吸道粘膜烧伤。

严重浮肿。

[主要表现]

呼吸困难、紫绀、三凹征明显。

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护理目标]

患儿维护有效的呼吸方式。

动脉血气正常。

[护理措施]

观察、记录患儿有无呼吸困难、呼吸短促、咳嗽、紫绀是否使用辅助呼吸机。

抬高床头,让患儿处于半卧位,以利用肺扩张和呼吸。

给予氧气吸入。

指导年长患儿做深慢呼吸运动。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行超声雾化,以消炎,去痰,温湿化呼吸道粘膜。

备好抢救药品与器械,作好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准备。

[重点评价]

患儿缺氧症状改善的程度。

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是否正常。

五、疼痛

[烧伤]

[主要表现]疼痛难以忍受,婴儿啼哭不止。

[护理目标]疼痛减轻或可以耐受,情绪稳定,安静。

[护理措施]

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剂。

协助患儿采取舒适的体位,避免创面受压,定时翻身,必要时使用翻身床。

诊疗、护理、换药尽量集中进行,以减少患儿的不适感。

分散患儿注意力,婴幼儿可将喜爱的玩具及食品带入病房。

对年长患儿,应了解其思想动态,与患儿一同游戏,交流,鼓励患儿战胜疾病。

换药时,注意动作轻柔而敏捷,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重点评价]疼痛减轻的程度。

六、营养不足

[相关因素]

食欲差,胃肠道吸收差。

持续高代谢状态。

烧伤创面丢失血浆蛋白。

(1751字)

牵引是应用力学的作用与反作用原理,缓解软组织的紧张和挛缩,使骨折或脱位整复,预防和矫正畸形,多用于肢体或脊柱的损伤。

常见护理问包括:

①疼痛;②躯体移动障碍;③皮肤受损;④潜在并发症--牵引失败;⑤知识缺乏。

一疼痛

[相关因素]

1骨折。

2骨内针(皮肤疼痛)固定。

3肌肉痉挛。

[主要表现]

1婴幼儿啼哭不止,拒食。

2年长患儿主诉疼痛。

[护理目标]患儿主诉疼痛减轻,表现为安静、舒适。

[护理措施]

1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或止痛剂,并观察药效。

2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和引起疼痛的因素:

教会患儿放松术。

转移注意力(看书、游戏、听音乐、讲故事等)。

必要时热敷或冷敷止痛。

保持舒适的体位。

抚摸或按摩皮肤。

3向患儿/家长解释牵引可以减轻肌肉痉挛,有利于逐渐减轻疼痛。

4做好年长患儿心理护理及理解工作,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重点评价]

1患儿疼痛是否减轻。

2患儿的活动方式是否加剧疼痛。

二躯体移动障碍

[相关因素]

1肢体骨折。

2与牵引和外伤有关的活动受限。

[主要表现]

1患儿不能独立进行躯体活动,强制性约束。

2日常生活需要人照顾。

[护理目标]

1患儿在限定的范围内保持最佳的活动能力。

2患儿保持满意的肌力。

[护理措施]

1在限定范围内鼓励患儿独立活动。

2指导患儿使用辅助装置(头上吊架和床侧栏)。

3为患儿制定锻炼计划,教会患儿进行患肢末端的等长和等张锻炼。

4帮助患儿复位,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5指导患儿和家长如何避免不活动的并发症,教会患儿和家长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措施。

6协助患儿进行生活护理以及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如进食、洗漱、大小便等。

7将用物放在年长患儿伸手可及之处,如书、毛巾、零食等。

[重点评价]患儿是否保持良好的肌力,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是否增强。

三皮肤受损

[相关因素]

1制动。

2长期卧床。

3牵引装置。

[主要表现]

1表皮受损,皮肤发红或擦伤、抓伤。

2皮肤全层受损。

[护理目标]

1皮肤完整无破损。

2已有皮肤破损处无感染。

[护理措施]

1牵引前先用肥皂水清洁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减少皮肤感染机会。

2皮肤破损处护理:

观察、记录皮肤破损的程度。

每在清洁牵引肢体使皮肤干爽,必要时可移开牵引的脚鞘护套。

牵引针穿过的部位每班用75%酒精或络合碘消毒。

让患儿和家长了解肢体制动的重要性,并教会家长正确护理牵引针的方法。

观察牵引针是否松动及移动,若有移位,严格消毒恢复到正常位置。

3牵引时用保护垫放在腿下及骨突处,减轻皮肤压迫,避免皮肤受损。

4保持床单位干燥、无褶,必要时用预防性的减压床垫。

5牵引针不要从有伤口、皮疹、擦破处穿过,以免发生骨感染,增加患儿痛苦。

[重点评价]

1皮肤破损处是否有感染迹象。

2是否存在促使皮肤破损的危险因素。

四潜在并发症--牵引失败

[相关因素]

1不合适的牵引姿势。

2患儿缺乏自制力。

[主要表现]

1骨折末端对合不良。

2牵引针移位。

[护理目标]

1保持有效的牵引效能。

2患儿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护理措施]

1保持患肢末端处于功能位牵引,勿净牵引装置任意移开,即使改变姿势时,也不要放松。

2观察乳胶海绵是否移动、乳胶有无压迫,能过足背皮肤或足底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末端血运。

3按规定的重量持续牵引,牵引时重量不要垂在地上、床上,不可过度摇动,避免碰撞。

4保证有效牵引,被褥不可放在牵引绳上。

5用布郎架牵引时,骶尾部要垫气圈、棉垫。

6向患儿和家长讲解肢体制动的重要性,以取得合作。

7注意牵引针的位置及护理,发现牵引针移位的体征时,及时报告医师。

(1385字)

小儿肺炎是指各种不同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以及过敏等引起的肺部炎症。

临床上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肺部罗音。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

①低效性呼吸型态;

②体温升高;

③心输出量减少(合并心衰患儿);

④潜在并发症--窒息。

①低效性呼吸型态

护理目标:

患儿能及时清除痰液。

患儿呼吸平稳,呼吸音清晰。

护理措施:

评估患儿低效呼吸的程度,如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有无缺氧表现,如鼻翼煽动、点头呼吸、紫绀、三凹征。

保持室内的整洁和空气新鲜、流通。

冬天每天开窗通风3-4次,每次15-20分钟。

保持室内相对温度18-22℃湿度50%-60%;空气干燥时,可在室内喷洒水,以维持湿度。

遵医嘱留晨痰标本行培养及药敏,以指导临床用药。

保持呼吸道通畅:

指导并示范使患儿能有效的咳嗽:

年长儿可取坐位或半卧位,咳痰之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进行一次深吸气,再用力进行咳嗽,将深部的痰排出。

勤更换体位,协助翻身拍背排痰。

拍背方法:

用叩背器或手握成空拳自病人背部由下而上、由外至内均匀用力地叩击,使粘附于器官上的痰液脱落,经咳嗽后排出。

保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以降低分泌物的粘稠度。

遵医嘱超声雾化,每天2次。

对咳嗽无力、痰液较多的患儿,应积极采用吸引器吸痰。

遵医嘱使用止咳祛痰剂。

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严密观察呼吸,如发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加重,如气促、口唇紫绀加重、三凹征明显,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准备好抢救用物,如吸痰器、开口器、舌钳、气管切开包等。

②体温升高

护理措施:

病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及空气新鲜。

每4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并做好记录。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可少食多餐,鼓励患儿多饮水。

必要时遵医嘱静肪输液,以保证入量。

卧床休息,限制患儿活动量,减少消耗。

保持衣着被盖适中;大量出汗时及时更换内衣,并注意保暖。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如醇浴、冷敷、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等,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做好记录。

(3180字)

支气管哮喘是在支气管高反应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咳和带有哮鸣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

①低效性呼吸型态;②清理呼吸道低效;③体液不足;④舒适的改变;⑤知识缺乏(家长)。

低效性呼吸型态

相关因素

支气管痉挛。

平滑肌水肿。

主要表现

刺激性干咳,呼气性呼吸困难,哮鸣音。

烦躁不安。

护理目标

呼吸平稳,无咳嗽。

患儿能够进行有效呼吸。

护理措施

卧床休息。

将患儿置于坐位或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

评估并记录患儿呼吸型态,包括频率、深浅度、节律、紫绀等。

鼓励患儿作深而慢的呼吸运动。

遵医嘱给药,并观察药效及副作用。

哮喘发作时,守护并安慰患儿,做好患儿心理护理及家长的安抚工作。

必要时吸氧,氧气注意湿化和温化。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温湿度适宜。

禁止家属在室内吸烟。

患儿活动或哮喘发作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10.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哮喘发作,同时告知患儿及家属有发作先兆(如呼吸不畅、喉发痒、咳嗽等)应及时报告医师。

重点评价呼吸频率、节律、呼吸哮鸣音等改善的程度。

清理呼吸道低效

相关因素

支气管痉挛、水肿。

分泌物聚集、纤毛运动受损和咳嗽无力。

主要表现

呼气性呼吸困难、哮鸣音。

大量白色粘稠痰、刺激性咳嗽。

护理目标

患儿能有效地咳出呼吸道分泌物。

呼吸音正常或呼吸改善。

患儿的肺功能在常范围内。

护理措施

评估患儿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节律,每4小时1次。

评估痰量及其颜色和粘稠度。

遵医嘱予以雾化吸入,鼓励患儿作有效咳,协助拍背将痰液咳出。

痰液较多、咳嗽无力者,应随时准备吸痰。

遵医嘱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指导制定用药方案。

遵医嘱给予低流量吸氧,加强呼吸道湿化与温化。

除需限制入量外,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每天100ml/kg),以降低分泌物粘稠度。

重点评价

呼吸是否逐渐平稳。

痰液粘稠是否改善,痰液是否易咳出。

病人能否自行排痰。

体液不足

相关因素

呼吸困难,呼吸增快,由肺蒸发水分增加。

疲劳所致摄入量减少。

主要表现

呼吸道干燥、痰多而粘稠,不易咳出。

口唇干燥。

尿少(每小时少于30ml)。

护理目标

患儿不出现脱水现象。

保持粘膜湿润,尿量大于每小时30ml.

护理措施

鼓励患儿多饮水及进食所喜爱的各种饮料,饮水量每天为1000-1500ml或100ml/kg.

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维持液体的出入平衡。

遵医嘱予以静脉补液。

重点评价

皮肤弹性是否正常。

尿量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有无脱水征及脱水改善的程度。

舒适的改变

相关因素哮喘发作时呼气性呼吸困难。

主要表现

张口呼吸。

出汗。

烦躁不安。

护理目标患儿无不适减轻。

护理措施

使患儿保持舒适的体位,如坐位或半坐卧位。

当患儿陈述不适时,应积极地尽力为患儿解除不适,并鼓励他们将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作好心理护理,多陪伴、关心、体贴患儿,尽量满足患儿的合理要求。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有害的气味及强光的刺激,使患儿安静,必要时遵医嘱予以镇静剂。

遵医嘱用解痉药,并观察疗效。

重点评价

精神状态是否好转及好转的程度。

哮喘症状是否缓解。

知识缺乏(家长)

相关因素

小儿初患支气管哮喘,家长对疾病知识不够了解。

缺乏医学信息向家属介绍人患儿的饮食要求,禁食诱发哮喘食物。

做好出院指导,使家长了解避免患儿复发的重要意义。

患儿应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多做户外活动,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支气管哮喘与某些过敏源有关,家长尽可能使患儿避开过敏源,如不吃易诱发哮喘的食物,家中饲养宠物,户外活动避免与花粉、动物毛屑接触等。

为患儿安排一个舒适的居室,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清洁,室内不放置花草,不宜铺地毯。

定期预防接种,以预防传染病。

气候变化应及时添减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在传染病流行时,少去或不去人多的场所,如电影院、商店等。

重点评价家长对本病了解的程度,家长是否掌握了家庭护理要点。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标准护理计划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改变,临床表现轻型患儿一般无明显症状,心电图可见早搏或t波降低等改变;心肌受累明显时,患儿常诉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头晕及乏力等;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发亮,四肢湿冷及末梢发绀等,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

①活动无耐力;②舒适的改变:

胸闷、胸痛;③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④家属及患儿知识缺乏。

活动无耐力

相关因素

与心肌受损、心搏出量减少有关。

氧的供需失调。

主要表现

1.心率增加、虚弱、疲乏。

护理目标患儿活动耐力增加,气促、虚弱、疲乏改善或消失。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患儿活动前的心肺状态,评估患儿的活动水平,观察记录活动反应。

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急性期间卧床休息,一般休息至体温稳定3-4周后;有心衰者,休息应不少于6个月,待心衰控制、心脏恢复正常大小,再逐步增加活动量,以不出现心悸,气促为宜。

有效给氧,氧浓度30%-50%,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制定患儿恢复活动原则:

(1)锻炼从卧床逐渐过渡到坐或站立10分钟至20分钟。

深呼吸练习,每天3次。

坐在椅子上30分钟,每天3次。

房间内行走1-2分钟,每天3次。

在大厅内行走25步,然后逐渐增加,蓄积力量小跑返回。

重点评价

患儿活动量是否增加。

患儿气促、紫绀是否减轻。

舒适的改变:

胸闷、胸痛

相关因素

与心肌缺血有关。

与心肌炎有关。

主要表现胸闷、胸痛。

护理目标

患儿主诉舒适感增加。

患儿胸闷、胸痛减轻或消失。

护理措施

保持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新鲜。

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尽量不打扰患儿睡眠;烦躁不安者给予少量镇静剂。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面色、脉搏、血压等,患儿出现胸部不适等异常时,应及时处理。

遵医嘱静脉滴注护心药物,如果糖二磷酸钠、护心通、大剂量维生素c等。

遵医嘱吸氧。

分散患儿注意力,安慰患儿,消除其紧张情绪,鼓励患儿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重点评价

患儿舒适感是否增加。

患儿胸闷、胸痛是否减轻或消失。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相关因素

心肌损害。

心脏扩大。

主要表现

心率增快:

>180次/分。

呼吸增快:

>60次/分。

突然极度烦躁不安,紫绀,面色苍白。

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肝脏进行性增大。

尿量减少或无尿。

护理目标住院期间患儿不发生心力衰竭。

护理措施

评估患儿疲乏、苍白、出汗等情况。

严密观察心率、呼吸及病情变化,若出现心慌、气急紫绀、肝大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急性期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尽量保持患儿安静,避免不良刺激;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

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总量。

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必要时予开塞露通便。

重点评价患儿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力衰竭。

家属及患儿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

家属和患儿对疾病的有关知识了解不足。

对治疗方案及护理知识缺乏了解。

主要表现

患儿家属希望知道本病的有关知识,常向医务人员打听。

患儿家长对本病知识缺乏,对医务人员寄予极大希望。

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治疗与护理。

护理目标

家属和患儿对疾病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

能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措施

向患儿及家长介绍有关此病常识,并告之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的重要性。

向家长讲述疾病的过程及治疗方案,鼓励说出内心焦虑的原因,适当参与患儿的生活护理。

同情关心患儿,安慰家属,精心护理,消除疑虑。

交待患儿的治愈需要相对长的时间,让家属有心理准备,树立治愈的信心。

重点评价

家属和患儿是否了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

家属是否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