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语文初三上期末.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7032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大语文初三上期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大语文初三上期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大语文初三上期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大语文初三上期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大语文初三上期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大语文初三上期末.docx

《学大语文初三上期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大语文初三上期末.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大语文初三上期末.docx

学大语文初三上期末

学大教育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8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江山如此多娇,。

《泌园春·雪》

酒困路长惟欲睡,            。

(苏轼《浣溪沙》)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出师表》)

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两空全对为一分,错一空不得分)

(2)默写陆游《游山西村》的首联和颔联。

(4分)

 

2、参照下面这段话加横线的句子的内容与句式,续写一句话。

(不超过30个字)(4分)

大的东西会变小,小的东西会变大,“大”与“小”常常在某种条件下向对方转化。

举例来说,大的损失会因补救及时而减小,小的成绩会因继续努力而变大。

“多”与“少”也是如此,              ,                    。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

(1)—

(2)题。

(6分)

(1)《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的主题。

全书的高潮部分是;全书的低潮部分是。

(每空各一分)

(2)《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修成正果,最后悟空被如来佛封为______________(3分)

 

4、语文综合性学习。

(18分)

为满足贫困学生求职的渴望,让更多的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组策划了向贫困地区学校捐赠爱心图书的“映山红行动”。

作为初三的学生,我们也可以把过去度过的课外书籍捐献出来。

交通闭塞、偏远落后的山村小学里,还有孩子们那渴望的眼神。

遥远的路途,难走的山路并没能阻止住孩子们求职的欲望。

然而捉襟见肘的教育资源却让他们很难看到教科书以外的书籍,接收不了更好的教育。

A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飞翔,这对于那些渴求知识却因贫困读不上几本好书的孩子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B

为了让他们能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继续升学深造;

为了让山区学子能够成为开阔眼界、丰富他们各方面的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地投入到捐书赠书活动中来。

一本书不算少,百册书不算多。

请整理自己的书架,把那些凝聚着人类知识,曾给予你丰富营养的书籍作为一份珍贵的礼物送给需要它的孩子吧!

(1)这份捐赠图书活动的倡议书中,有几处地方语言不够顺畅,请你予以修改。

(4分)

A句划线部分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该将改为;

B句划线部分包括三个小分,语序应作调整。

可调整为:

(只填序号)

(2)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你认为在班级里应开展哪些工作?

请写出步骤。

(6分)

(3)捐赠活动拟在一所山村小学进行,要求你代表捐赠者做简短致辞,你的致辞应该怎样写?

(不少于40字)(5分)

 

(4)某山村小学的大门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居深山胸怀奋飞志”,请你补写出下联。

(3分)

上联:

居深山胸怀奋飞志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梧桐树(20分)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

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

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

我以为树亦如此。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乐见新桐初乳的光景。

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

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

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

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

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

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

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

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

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

样子真凄惨呢!

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

我想起了古人的诗: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

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落花也曾令人悲哀。

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

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

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

“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

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

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

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

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

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这样想来也就释然了。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5.文章第①段说: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

请简要概括。

(4分)

6.文章的第③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

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5分)

7.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

(5分)

8.本文结尾处,作者借“梧桐树”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

请你用自己的话作简要的阐述。

(6分)

二、输不丢人,怕才丢人(20分)

(1)电影《梅兰芳》中有个十三燕,是个曾名重一时的“伶界大王”。

后来,梅兰芳迅速崛起,大有取而代之之势。

他与梅兰芳唱对台戏时渐落下风。

眼见败势已成,他却没有选择逃避。

即使面对空旷的戏台,他仍然一丝不苟地坚持唱完最后一场,并且在临死前留下一句掷地有声的话: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所以,尽管十三燕是个失败的人物,但其精神却令人敬佩的,因为他道出了一个做人的基本真理,而且自己就是实践这一道理的榜样。

(2)大千世界,我们不论干什么,只要与人对阵,参与竞争,都会有输赢,见高低,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

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而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几年你得势占优,再过几年,你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所以,输不丢人。

如果害怕丢人,那就永远不要参与竞争。

(3)楚汉之争,项羽的最后悲剧,就在于他怕丢面子,怕面对江东父老的指责。

还是杜牧的《题乌江亭》写得好: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如果项羽能够包羞忍耻东渡乌江,那么鹿死谁手就是个未知数;如果项羽能够忍受打击卷土重来,或许历史将被重新改写。

(4)“初生牛犊不怕虎”。

虽然结局并不美妙,不会因为不怕就能克敌制胜,创造奇迹,但不怕虎的精神却是历来被人赞颂的。

看《动物世界》,常见这样的镜头,一大群野牛被一只狮子追着跑。

我就想,这么多野牛要是团结起来,就是踩也把狮子踩死了,可就是因为怕,总是被狮子欺负,甚至成为狮子的牺牲品。

与野牛相比,人是有理智的,可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反而怕得更多。

野牛不过怕丢掉性命而已,人还要怕丢面子,怕名声不好,怕被人议论,怕遭人嫉妒,前怕狼后怕虎;结果是做工作唯唯诺诺,干事业窝窝囊囊,害怕丢人却偏偏丢人,不想丢人却处处丢人。

(5)人,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既然出来打天下,既然要与人争高低,输赢都是正常的。

奥运会百米赛场上,无论谁输给博尔特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游泳池里,败在菲尔普斯手下,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不管你落下多少距离,谁也不会笑话你。

而你如果因为害怕而退赛,因害怕而战战兢兢,畏畏缩缩,不战自败,那就丢人丢大了。

在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赛场上,我们看到许多非洲国家的乒乓球运动员,水平连我们的业余选手都不如,仍然面无惧色与世界一流高手过招,观众同样报以热烈的掌声,就是对他们“不怕精神”的鼓励。

输球之后,他们照样大大方方地和对手握手拥抱,向观众致谢。

体育竞赛如此,行行业业也都应该如此,尤其作为一名军人,只要不怕强手,敢于“亮剑”,奋力拼搏,自强不息,我们就可能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即便输了,也是虽败犹荣。

(6)“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诚哉斯言!

9、请在下列段落序号间用“//”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4分)

答:

(1)

(2)(3)(4)(5)(6)

中心论点:

10、第

(1)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4分)

11、第

(2)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说说它在文段中的作用。

(4分)

12、参照下面的提示,请补写出第(4)段的论证提纲。

(4分)

答:

举野牛的例子论证“怕”会输得丢人的道理

13、根据你对第(5)段中“体育竞赛如此,各行各业都应该如此”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

(4分)

 

(三)古文阅读(9分)

齐桓公出猎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

“是为何谷?

”对曰:

“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

“何故?

”对曰:

“以臣名之。

”桓公曰:

“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

” 对曰:

“臣请陈之:

臣故畜牝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

‘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

“公诚愚矣!

夫何为而与之?

”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

管仲正襟再拜曰:

“此夷吾②之过也。

使尧在上,皋陶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若有见暴④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

请退而修政。

[注]①牝(pìn)牛:

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皋陶:

人名,法官。

舜的臣子。

④见暴:

即被强行夺了马驹。

14.解释下列加点词。

(3分)

(1)以臣名之 (   )  

(2)臣故畜牝牛 (   )

(3)公诚愚矣 (  )   

15.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2分) 

使尧在上,皋陶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17.作者借“齐桓公出猎”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2分)

(四)古诗赏析(8分)

夏日西斋书事

宋•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8、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

                                                       

19、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

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

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6分)

 

三、写作(55分)

20、题目:

请以“的记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实情感。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品行,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学大教育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

(1)①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②日高人渴漫思茶。

③无丝竹之乱耳④亲小人,远贤臣⑤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游山西村》(陆游·宋)首联与颔联: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每空1分,有错别字、增漏现象均不得分)

2.多的麻烦会因处理得当而减少,少的经验会因积累探索而增多。

3.

(1)官逼民反;梁山英雄(或梁山泊)排座次;魂聚蓼儿(洼)

(2)斗战胜佛

4.

(1)A“飞翔”改为“遨游”;B调整为:

③②①(A句2分,B句2分)

(2)例如:

①向班级学生发出献爱心图书倡议书。

②学生捐赠图书。

③分类整理图书,并书写爱心寄语。

(每点1分,共3分,答案不限于此)

(3)略(只要是代表捐赠者,紧扣主题,语言流畅,符合字数要求即可,每少10字扣1分,共4分)

(4))示例:

下联:

读好书踏上锦绣途。

(围绕学校或读书的主题和对联要求即可,可作宽对,2分)

二、阅读(55分)

(一)5.①新桐初乳(或者“春尽夏初,梧桐生叶”)②绿树成阴(或“夏季时分,绿树成阴”)③梧桐叶落(或“秋冬时节,梧桐叶落”)(每点1分,共3分)

6.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2分)。

这样写既为下文写“眼看见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蓄势(1分),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作铺垫(1分)。

7.发现“新乳”、“绿叶成阴”时亲切、欣喜(1分),看见“梧桐叶落”时无奈、伤感(1分),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平静、释然(2分)。

8.拥有梧桐的人未必能理解和欣赏它,自然和艺术也是这样。

(2分)形式的拥有并不是真正的拥有;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

(3分)(如只照抄“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给2分)

(二)输不丢人,怕才丢人(20分)

9.①//②③④⑤//⑥(2分);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2分)

10.①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引出论题并揭示论点(答引出论点亦可)。

(每点2分)

11.第②段主要采用道理论证,有力论证了“输不丢人”的观点。

(方法、作用各2分)

12.指出“不怕”的精神历来被人赞颂;由牛及人进一步论证“怕”才丢人的道理。

(每空2分,共4分)

13.示例:

抗日名将戴安澜率师远征,所部陷入日军重围,但将军不畏强敌,浴血奋战,最终壮烈牺牲。

其精神彪炳史册,令人敬仰。

(指明人物1分,围绕论点叙事3分)

(三)(15分)

4、

(1)命名    

(2)养   (3)确实(或:

真)   (共3分)

15、B(2分)

16、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

(共2分,意对即可

17、作者的用意在劝诫治为政者应善于听取老百姓的意见,下大气力解决司法公正问题,治理好国家。

【参考译文】齐桓公外出打猎,因为追赶一头鹿进入山谷之中。

看到一个老者就问他说:

“这叫什么山谷?

”回答说:

“叫愚人谷。

”桓公说: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回答说:

“因为是用我的名字来命名的。

”桓公说:

“现在看你的形态举止,不是愚人啊,为什么用你的名来命名呢?

”回答说:

“请让我告诉你:

我从前养了一头母牛,它生了一只小牛,小牛长大了,我卖掉小牛买了小马驹。

有年轻人说:

‘牛不能生马。

’于是牵着马驹离去了。

邻居们听说了,都认为我愚蠢,所以这个山谷就叫愚人谷了。

”桓公说:

“你的确愚蠢啊!

你为什么把马驹给他呢?

”桓公就回宫了。

第二天上朝,把这件事告诉管仲,管仲正了正衣襟拜了两拜说:

“这是我的过错啊。

如果是尧做君主,皋陶做法官,怎么会有人无端地夺人马驹呢?

如果有别人像这位老者这样被抢夺,也一定会不答应。

老者知道打官司断案不公正,所以就给他了。

请让我回去修明政治。

18、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情。

(2分)(意对即可)

19、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含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

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愉快和超脱。

(2分)(意对即可)

 

三、写作(55分)

20.参见陕西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