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安全规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674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安全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安全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安全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安全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安全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安全规程.docx

《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安全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安全规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安全规程.docx

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安全规程

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安全规程

GB16543-199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炼铁厂高炉喷吹烟煤系统中煤粉爆炸的预防与防护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炼铁厂高炉喷吹烟煤以及烟煤与无烟煤混合喷吹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造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与验收,以及操作、维护、检修及管理。

无烟煤喷吹系统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5577-1995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T15604-1995粉尘防爆术语

  GB/T15605-1995粉尘爆炸泄压指南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8-92火灾和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设计规范

  劳动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烟煤粉pulverizedbituminouscoal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高于10%,能在气流中悬浮的煤颗粒的集合体(简称煤粉)。

3.2高炉喷煤系统thesystemofbituminouscoalinjectionintoblastfurnace

  从原煤仓原煤和干燥介质进入磨煤机,至煤粉与载送介质喷入高炉为止的系统。

3.3煤粉制备系统thesystemofpulverizedcoalpreparation

  从原煤仓、加热炉及其供气系统开始至煤粉仓为止的将原煤干燥磨制成煤粉并进行收集和储存的系统(简称制粉系统)。

3.4煤粉输送系统thesystemofpulverizedcoalconveying

  从制粉系统煤粉仓之后的仓式泵开始至喷吹系统之前的布袋收粉器为止的系统(简称输粉系统)。

3.5煤粉喷吹系统thesystemofpulverizedcoalinjection

  从喷吹系统的煤粉仓开始至喷枪为止的将煤粉随载送介质喷入高炉的系统(简称喷吹系统)。

3.6干燥介质dryer

  制粉系统中同时用作干燥和载送煤粉的惰化气体。

3.7载送介质carrier

  输粉、喷吹系统中用作载送煤粉的气体。

3.8煤粉仓pulverizedcoalcollectiontank

  用于在常压下暂存煤粉的容器。

3.9储煤罐pulverizedcoalstoringtank

  喷吹系统中用以在常压下接受从煤粉仓放入的定量煤粉并在加压条件下将其放入喷吹罐内的压力容器。

3.10喷吹罐coalinjectingtank

  工作压力高于常压的用于喷吹煤粉的压力容器。

 

3.11混合器mixer

  用于气、粉混合的装置。

3.12流化器fluidistor

  使容器内煤粉流态化的装置。

3.13单管路喷吹工艺injectionusingsinglepipe

  喷吹罐出口只设一条(或两条)喷吹管,喷吹管末端设有多头分配器的喷吹工艺。

3.14阀门安全位置thesafepositionofvalue

  各阀门开度置于可防止系统升温、升压、增氧、积粉和热风倒灌的位置。

4一般规定

4.1高炉喷煤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生产的第一负责人,应熟知该系统的功能要求和火灾爆炸危险性。

4.2高炉喷煤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a)规模和布局,应满足其服务的高炉或高炉群的要求。

  b)能将原煤加工成煤粉,并能按设计的流量。

在稀相或浓相条件下连续将煤粉输送至煤粉仓、喷吹罐、高炉。

  c)能长期连续正常运转,并使意外的紧急停车减少到最低限度。

  d)配有满足安全要求的监测手段、控制设备和装置,保证系统能正常运行和重复地安全启动或停车。

4.3设计、生产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控制下列危险因索,

  a)原煤仓内原煤自燃,向磨煤机输入已燃原煤。

  b)原煤给料不畅或中断,导致系统内温度骤升。

  c)系统发生煤粉自燃:

  ——煤粉容器、管道内存在死角;

  ——带负荷的磨煤机跳闸;

  ——加热炉供风温度过高;

  ——空气漏入充惰化气的设备或管道内;

  ——热空气或可燃气逆流入原煤仓。

  d)某些原煤磨碎时释放出可燃气体,在设备和管道中形成更易爆炸的杂混物。

某些可燃气形成的游离基能促进煤粉自燃。

  e)生产用煤种与设计煤种有显著差别。

  f)煤粉处理系统的火灾可能引起爆炸或爆炸可能诱发火灾。

  g)人员进入有惰化气体的管道和设备内可能窒息。

  h)人员未经培训或培训未达标准,使设备维护不好或操作不当。

  i)空气加压的煤粉设备中的爆炸力更强,发生自燃的周期更短。

  j)氧煤枪供应系统没有可靠的安全联锁。

  k)氧煤喷吹的氧气管网、氧煤枪内有油污和杂质。

  l)喷吹氧气压力低于高炉热风压力。

  m)静电荷积累产生放电火花。

4.4高炉喷煤系统的设计负责人应对系统的功能和防火防爆措施及其配置负技术责任。

4.5高炉喷煤系统的施工负责人应按设计组织施工,对末经设汁单位同意所做的施工变更的后果负责。

4.6炼铁厂厂长应对操作者的防火防爆技术的培训及建立、健全防火防爆责任制负责。

4.7高炉喷煤系统的设计应由有关部门审批,批准人对系统的防火防爆设计安全负审批责任。

4.8设计单位须取得冶金部颁发的高炉喷吹烟煤系统设计许可证,方可从事设计工作。

4.9高炉喷煤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生产操作三方应遵守本规程进行有关防火防爆方面的协调。

4.10高炉喷煤系统的所有操作人员应实行生产操作和防火防爆培训、考核、发证、持证上岗、过失记录的年审制度。

5设计

5.1-般规定

5.1.1制粉系统宜采用只设一台风机和一级布袋收粉器的全负压制粉工艺。

喷吹系统宜采用单管路喷吹工艺.宜采用制粉和喷吹直接衔接的系统,其间不宜设输粉系统。

5.1.2宜选用漏风率低的中速磨煤机、气密性好的给煤机和高效的收粉设备和附件。

5.1.3煤粉仓、仓式泵、储煤罐、喷吹罐等罐体以及收粉设备灰斗壁、落粉管路等内壁应光滑,下料锥体壁与水平面夹角不应小于70°或采用惰化气体流化器。

5.1.4仓式泵、储煤罐、喷吹罐、空气分配器等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及安装应遵守劳动部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5.1.5布袋收粉器应采用抗静电滤袋。

5.1.6原煤仓前应设置电磁除铁器。

5.1.7供给高炉喷煤系统的各种压缩气体应经脱油、脱水处理.

5.1.8未设可靠的机械通风的非开敞式厂房,应按GB50058规定的10区进行电气安全设计;下述情况之一者,可按11区进行电气安全设计:

  ——厂房为开敞式建筑;

  ——厂房为半开敞式建筑,能进行充分自然通风;

  ——厂房内设有可靠的机械通风。

5.1.9系统的供电应按两路独立电源设计。

5.1.10所有设备、容器、管道均应设防静电接地.法兰之间应用导线跨接,并进行防静电设计校核。

5.1.11宜设置移动式或固定式真空吸尘机组,严禁用压缩空气清扫厂房和设备表面。

5.2厂房

5.2.1应按GBJl6规定的乙类火灾危险建筑进行设计。

5.2.2应设消防水管路系统,厂房周围应设消防车通道,主要火灾危险场所应设与消防站直通的报警设施。

5.2.3应通风良好,地板及内墙面应平整、光滑(刷油漆或粘瓷砖等),并设冲水清洗及排水设施。

污水必须进行净化处理后才能外排.应尽量避免可能积粉的部位。

难以避免的部位应便于清扫。

5.3管道

5.3.1煤粉管道应减少法兰联接,内壁应光滑。

5.3.2制粉管道布置应避免产生积存煤粉的死角,与水平面夹角不应小于45°。

当必须布置水平管道时,额定负荷工况设计流速应不小于25m/s。

5.3.3磨煤机出口以后的煤粉管道中的最小负荷工况设计流速应不小于15m/s。

5.3.4输煤、喷煤管道内流速不应小于沉降速度的1.25倍。

5.4惰化

5.4.1制粉系统应采用惰化气体作为干燥介质。

负压系统末端的设计氧含量应不大于12%。

5.4.2用压缩空气作为输粉和喷吹的载送介质时,在紧急情况下应能立即转为氮气。

5.4.3制粉系统的煤粉仓应设有氮气流态化装置和充氮装置。

5.4.4输粉、喷吹系统中的仓式泵、储煤罐、喷吹罐等压力容器的加压和流化介质必须采用氮气或其他惰化气体。

5.4.5仓式泵、储煤罐、喷吹罐、煤粉仓等设备或装置应设有应急接通压缩空气管道、阀门的活接头,并能与氮气管路互换。

5.4.6布袋收粉器及喷吹系统的煤粉仓应设有充氮装置。

5.4.7氮气罐应设置在室外。

5.5泄爆

5.5.1除压力容器外,所有煤粉容器、与容器连接的管道端部和管道的拐弯处均应设置足够面积的泄爆孔,其朝向应不致危害人员及其他设备。

当需要设泄爆导管时,其长度不宜大于3m,且不宜带有弯头。

5.5.2容器、设备、管道和厂房的泄爆应按GB/T15605进行设计。

5.6隔爆、结构抑爆及灭火

5.6.1喷吹罐和喷吹管路必须能紧急自动切断。

5.6.2输粉、喷吹系统的供气(压缩空气或氮气)管道均应设置逆止阀。

5.6.3工艺设备及管道的设计和配置,在保证生产需要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容器数量、缩小管道直径、减小管道长度、减少弯头数目,消除局部积粉,提高系统内的煤粉浓度与速度等。

5.6.4制粉系统应设紧急充氮系统。

5.6.5厂房内应设水雾式灭火系统或蒸汽灭火系统,禁止采用喷射水柱的灭火方法。

煤粉容器内应设二氧化碳或磷酸盐类灭火装置或系统。

5.6.6所有电气室内应设灭火装置或灭火系统。

5.7监测报警及安全联锁

5.7.1磨煤机入口、布袋收粉器进口和内部、煤粉仓、仓式泵、储煤罐、喷吹罐等处应设置上限温度监控装置。

磨煤机出口等关键部位应设置上、下限双温监控装置。

5.7.2原煤仓、煤粉仓应设置高料位和低料位监测装置,达到极限值时报警。

5.7.3制粉系统应设氧含量和一氧化碳浓度在线监测装置,达到上限值时报警,并自动充氮。

5.7.4应对喷吹罐压力、混合器出口压力与高炉热风压力的差值进行安全联锁控制。

5.7.5应对喷吹用气压力与喷吹罐压力的差值进行安全联锁控制。

5.7.6氧煤枪供氧系统应具有自动转换或充氮保护功能。

5.7.7炉前供氧总管宜设置保护功能。

5.7.8煤粉输送系统和喷吹系统所有气动阀门在事故断电时均应能向安全位置切换。

6施工与试车

6.1施工

6.1.1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和现场条件制定施工防爆安全细则。

6.1.2施工现场靠近已投产的喷吹烟煤系统的设备时,应设置临时防火防爆分隔和足够的消防器材,施工人员应有施工作业证和动火证。

涉及在用设备时,应按7.4.1、8.6、8.7的规定先停车后施工。

6.2试车

6.2.1应由建设、施工、设计单位组建试车领导小组(或指挥部),负责制定验收标准和试车防爆安全细则,检查生产设备和防爆设施性能并领导试车工作。

6.2.2试车应依次进行单机试车、空负荷联动试车和负荷联动试车,后一级试车应在前一级试车合格后进行。

试车期间应使用无烟煤。

6.2.3负荷联动试车时,系统联锁、报警设施应灵敏,泄爆,抑爆设施应可靠,放爆灯具、通讯设备、消防器材应齐全完好并有应急设施。

7 操作

7.1系统应具备下列条件方可进行操作:

  a)系统的联锁、报警设施灵敏。

  b)阻断、隔爆、抑爆、泄爆设施可靠。

  c)消防器材完好、有效。

  d)监测仪表完好、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