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6681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人民政府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镇由打基础、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加快推进经济强镇具有重大意义。

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十一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

“十一五”期末,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为34610万元,年均递增13%,财政总收入为599.37万元,年均递增6.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3733元,年均递增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43万元,比增23%。

“十一五”期间,我们总体上处在打基础、增后劲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

经济总量小、底子薄、基础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发展与资源要素、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带来诸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任重道远;低收入群体生产生活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等等。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展望未来,***的发展环境总体上趋于宽松,有利因素增多,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

中央提出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战略部署,为***发展指明了方向。

***必须审时度势,把握机遇,追赶先进、缩小差距,形成特色,在县域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我镇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强镇建设的关键时期,将由打基础、蓄势发展阶段提升为加快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保持清醒;既要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又要看到完成重大历史使命的责任和压力,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发展机遇,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县委第次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发展战略,以“打造经济强镇,产业兴镇、东片样板镇”为目标,全面推进全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目标,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把***打造成为繁荣城镇,持续推进生态优势明显、特色产业凸显、旅游魅力彰显的绿色经济强镇建设,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定位

根据县委和县政府提出的“***”的战略思路,综合分析我镇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发展优势,充分考虑发展思路的持续和拓展,立足新起点、新要求。

“十二五”期间,将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初步定位为:

抓好小城镇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做大做强板石、茶绿色产业、魔芋产业,打造工贸型城镇和宜居副城区。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围绕建设“抓好小城镇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做大做强板石、茶绿色产业、魔芋产业,打造样板城镇”的战略目标,坚持规划先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具体实施的奋斗目标: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初步拟定***“十二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2015年达到57436万元。

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7%,2015年达到112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2015年达到15526万元。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继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使***经济特色更加显现。

3、生态环境美化绿化。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优化美化人居环境,改善投资软硬环境。

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5%。

 

4、农民生活更加殷实。

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继续提高农民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2015年达到5617 元。

(四)基本原则

“十二五”发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突出绿色、科学发展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瞄准“抓好小城镇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做大做强板石、茶绿色产业、魔芋产业,打造样板城镇”目标,立足新起点,精心谋划、发挥优势,突出绿色、突破重点、持续推进。

2、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

妥善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内需与外需的关系,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发展中各个方面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3、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

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以人为本实现人的素质全面提升、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

三、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建设现代农业强镇

围绕“稳量、抓特、创优、增效”的工作思路,面向大市场,构筑大生态,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生产,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建立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运作、技术支撑体系完备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发展种植业。

按照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原则,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品种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突出茶叶、魔芋的生产。

2、加快林业发展。

着力推进“资源培育、林产加工、生态建设”三大层面建设。

到2015年初步建成发达的林业体系和开放的市场体系。

推进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重点保护镇区群众饮水工程源头生态环境、黄家河流域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和重点区位生态公益林。

2015年完成市级生态镇创建、达标、命名,到2015年完成30%市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

3、加快畜牧养殖业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效益为中心,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通过引资或组建公司的形式,培育畜牧养殖重点户、专业户,推广实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扩大畜禽存栏数和出栏数,稳定发展外销型市场。

重点扶持丰源林牧业公司、楮河生猪养殖大户、楮河土鸡养殖大户等规模企业和养殖大市川户,带动畜牧养殖业发展。

(二)加快农业设施建设

建立有效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标准改造的要求。

1、改善农村水利设施。

抓好农业尤其是大市川粮食主产区的土地复垦工程、水毁河堤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标准化渠道建设,搞好渠道防渗。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搞好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水土保持。

2、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重点产粮区和特色农产品重点产区的基本农田标准化建设,提高示范带动引导效应。

加大土地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中低产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

继续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高标准农田等项目。

四、加快推进产业强镇进程

实施“打造经济强镇”战略,主动吸纳本地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资金扶持和向上资金争取力度,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推进生态农业进程。

实施项目和品牌带动,通过有效的新建项目实现增量提升,通过有效的技改项目实现存量优化。

“十二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25%,到2015年达5.9亿元,规模企业达到4家。

(一)农副产品加工业。

实施茶叶产业化战略,培育和扶植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茶叶产业。

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进行保鲜及精、深加工,提高茶叶产品的附加值。

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出口量,以加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二)魔芋产业。

以规模化种植为依托,大力发展魔芋种植面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点指导,使多数群众都能正确掌握魔芋种植技术,提高魔芋产值,到2015年全镇魔芋种植面积达6000亩,实现产值万元。

五、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规范和繁荣文化市场,逐步建成设施完善、服务方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加快发展文化事业。

做好***集镇周边环境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和人文资源的修缮保护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

加快镇文化广场、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努力活跃镇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切实提高群众文化的参与面和共享率。

(二)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和配合县文化稽查队伍的稽查力度,健全文化市场管理网络。

加快文化市场建设,规范涉及文化产品生产和经营服务领域各个环节的经营行为,通过放开搞活、重点扶持等有效措施,大力推动健康有序、活跃繁荣的娱乐、图书、文物、音像、演出、健身、竞赛等市场的发展。

六、加快以民生为主的社会事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教育、就业、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

以建立社会和谐机制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切实改善社会管理,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镇人民。

(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巩固“省级教育强乡镇”创建成果。

加快校园安全工程、初中校寄宿制建设。

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均衡化。

加快推动***中小学扩容及幼儿园建设,切实解决全镇子女就地入学需求。

(二)加大扩大就业力度

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加快扶持就业,努力控制失业规模。

(三)提高健康水平

1、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健全完善农村医疗防疫服务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便捷、安全的基本医疗服务。

加大力度落实医改政策,突出抓好乡镇卫生院向社区职能转变,突出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并重,逐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大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管力度,完善绩效考核办法,确保农村九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

加大新农合参合率,使参合农民获得更多实惠。

2、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按照便民、利民的原则,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满足群众体育休闲健身的需求。

力争“十二五”期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60%以上,体育人口达到45%以上。

(四)做好人口计生工作

坚持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及信息化建设,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的政策、制度、政府组织体系和社会服务网络体系,建成“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实现人口稳定均衡增长、素质全面提升、结构动态优化、流动迁徙自由、分布科学合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目标。

“十二五”期间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不超过8‰,全镇总人口控制在2.3万人以内(不含流动人口)。

(五)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1、继续抓好“平安镇巴”创建工作,保障社会稳定。

突出政治稳定、治安稳定、社会公共安全和经济安全,树立立体运作、持久长效、标本兼治、百姓满意的平安观念,建立健全平安建设的责任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突发事件处置机制、齐抓共建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公民权利救济和维护机制、舆论宣传工作机制和考核评比工作等机制。

及时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努力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

2、建设“法治***”,提高依法治镇水平。

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依法打击经济犯罪,维护市场经济的法律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构,维护老人、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加强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提高全社会公民法律素质。

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进一步推进交通、防灾减灾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议,构建功能配套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强镇、产业兴镇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一)加快建设现代交通网络

以统筹镇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镇村一体化进程为统揽,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镇碾路为支撑,以农村公路建设为依托,使***交通为发挥干道公路网的辐射功能,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完善公路网结构,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

“十二五”期间,全镇16个行政村公路拓宽及水泥硬化总里程达到60公里,形成内畅外联、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

(二)全面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按照统一规划、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全面构建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防灾减灾体系。

1、防洪减灾方面。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御”的原则,建立健全洪水预警系统工程建设,实现防灾管理规范、装备先进、指挥科学的防灾体系。

重点加强楮河流域的治理,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2、防范地质灾害方面。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的群测群防网络建设,继续做好地质灾害点移民搬迁工作,抓住陕南移民搬迁契机,将全镇6个地质灾害点群众搬过到安全开阔地带。

到2015年,全镇所有地质灾害点的农户基本搬迁安置完毕。

3、防火减灾方面,按属地管理和条块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消防并举,抓好镇村防火减灾工作。

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森林防火抢险队伍建设,提高生物防火林带密度和林区阻隔能力,重点实施***森林防火林带建设。

八、加快统筹镇村发展推进区域一体化

按照“集镇建设带动农村发展,农村发展促进集镇建设”的思路,推进集镇建设,形成中心镇、中心村的格局,建设分工有序、功能互补、布局合理、梯度辐射、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镇村体系。

2015年集镇人口达0.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0 %。

通过集镇建设带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统筹兼顾,推进集镇建设。

一是加强镇区建设。

紧扣“抓好小城镇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做大做强板石、茶绿色产业、魔芋产业,打造样板城镇”发展战略,进一步拉大镇区发展框架,以项目为抓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快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和中心村庄建设,坚持把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和中心村庄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承载点,优化农村资源配置,鼓励农房、人口向中心村集中,促进生产要素聚集,努力把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和中心村庄建设成为适宜人居、交通便捷、功能齐全的新型农村,促进镇村协调发展。

(二)推进城镇化进程

把加快城镇化作为统筹镇村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推进城镇化调整优化结构,促进镇、村协调发展。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努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着力抓好第三批新农村示范村的规划工作,在技术、资金上给予扶持,做到典型示范,以点带面。

重点建设好与农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农村安全饮水、乡村道路、环境卫生、基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等项目和工程,努力改善农村整体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支持农民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

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抓好的重大战略任务。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生态优势转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一)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以环境连片整治为重要载体,以市级生态镇、生态村创建为目标,争取在2018年创建省级环境生态镇和省级生态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1、加强重点领域综合整治。

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排污行为;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有效杜绝在水源地进行资源开发、滥砍伐森林、新建与供水无关项目,明确划定养殖业的“三区”即禁养区、禁建区、适度养殖区。

提倡使用节能、环保型的交通工具,降低空气中细颗粒污染物的含量,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加大对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和管理力度。

2、加强农村环境整治。

重点做好环境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小流域治理等治理同时,突出重点落实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积极推广“一建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及沼气工程建设,通过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三)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围绕建设“经济强镇、产业兴镇”的目标,着力发展绿色经济。

大力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以循环经济为依托,提高能源回收利用效率;淘汰高耗能产业和生产工艺,加大对高耗能工业行业等行业的整治力度;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纳入相关产业发展中。

进一步推进“茶、魔芋”等这一绿色主导产业,做强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抓好秸秆还田、秸秆气化等综合利用,将低碳化、绿色化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点抓好抓实。

十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措施

进一步解决思想,先行先试,主动融入县委“***”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劲,加大项目投入,营造良好环境,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现。

(一)加快步伐,主动融入“***”建设

1、思想观念先行融入。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县委“***”战略部署的重大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承担风险,敢于先行先试,实现跨越发展。

2、体制机制主动融入。

加快制度创新,理顺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解决好建设环境中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着力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政策法规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3、基础设施加快融入。

充分利用陕南移民搬迁项目给***发展带来的大好机遇,通过全方位、宽领域、大范围、高水平的对接,打造更高定位的“借力”平台,为加快发展开辟广阔道路。

(二)广辟渠道,全力支撑经济发展

集镇经济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加大项目投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1、切实加大项目投入。

“十二五”时期,我镇经济发展仍将以加强投资、扩大总量为主导,要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发展后劲,镇村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规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2、提升招商引资水平。

采取“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等方式招商引资,实现质的突破和量的跨越。

积极引进一批规模大、产出高、带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

(三)优化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要加快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扫除制约经济发展体制和政策上的各种障碍,着力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1、优质的服务环境。

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积极为投资者提供规划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主动帮助投资者协调解决在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规范管理行为,建立服务体系。

围绕方便投资者和人民群众,公开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实行限期办理。

2、规范的法制环境。

重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强化社会治安综合管理,防范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继续纠正站所和行业不正之风,依法保护投资者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祥和安定的社会环境。

(四)加大力度,确保规划的实施

要全面完成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规划,实现未来更大的发展,必须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大工作组织和落实力度。

1、加强引导。

政府要对规划实施的引导,在制定和执行年度计划时,要分年度落实《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镇各站所要依据《规划》,结合各自职能,制定针对性强的具体措施,把规划中的相关任务体现到实际工作中。

2、加强宣传。

要在全社会形成关心规划,自觉参与规划实施的氛围。

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面向大众广泛宣传,动员和激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并积极投身于规划的实施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加强监督。

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建立规划实施监督制度,深入开展规划实施监督和效能监察,严格执行规划的编制、实施执行情况报告制度;健全规划中期评估制度,要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经济强镇、产业兴镇”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政府、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力推进***跨越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