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替》课时练习卷 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651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6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替》课时练习卷 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替》课时练习卷 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替》课时练习卷 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替》课时练习卷 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替》课时练习卷 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替》课时练习卷 四.docx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替》课时练习卷 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替》课时练习卷 四.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替》课时练习卷 四.docx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替》课时练习卷四

2019年秋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夏商西周的更替》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西周时期,周王每年举行隆重的授土、授民仪式,象征授予诸侯对封国的统治权力。

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西周时期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国家政治体系,其中开发了边远地区且加强了其统治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县制D.科举制

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A.商朝、东周、五代B.东周、秦朝、三国

C.秦朝、东周、五代D.商朝、秦朝、三国

4.文字记载历史《左传》载:

“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材料中涉及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5.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西周

秦朝

战国

 

A.东周、夏朝、三国

B.东周、春秋、西汉

C.夏朝、商朝、西晋

D.商朝、战国、东汉

6.下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

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

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7.大盂鼎鼎内有291字,包括周康王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

该鼎的价值在于研究

A.甲骨文B.分封制

C.书同文D.郡县制

8.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

A.良渚遗址B.陶寺遗址C.二里头遗址D.殷墟遗址

9.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建立标志着

A.中国早期国家产生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D.分封制逐步瓦解

10.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牧野之战

②淝水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涿鹿之战

A.①②④③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11.材料一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二 秦兼天下,建皇帝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汉书》卷十九《百官宫卿表》

中国君主专制就本质而言非常原始,却与一个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文官)并存.

——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材料三 秦汉时期,城乡地位极为崇高.拜相时,皇帝要施大礼,因此才有“拜相”一说,然而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竟把丞相给废除了,从此丞相在中国就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的“百官之职”中负责检察的官职名称.材料中“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是通过考试而产生的,这种考试应开始于何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的主要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专制主义统治逐步加强的趋势,你认为专制主义统治不断加强的后果是什么?

12.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面两幅图

图一图二

 

(1)依据材料一,说明诸侯国的出现,最早由西周实行的哪项政治制度而形成的?

哪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结束了图中的分裂割据状态,从而实现了统一?

材料二史书记载:

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

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西汉统治达到顶峰。

(2)为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各方面写出一项即可)

材料三

图三图四

 

(3)结合图三所学知识回答,北宋采取了哪一措施“尽夺(地方)藩镇”的财权?

图四中央政府设置什么机构管辖琉球?

(4)古代中国的各朝代均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你认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

1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者丰富的历史内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符号一:

青铜器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

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

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

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据CCTV——10《百家讲坛》

(1)材料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

试举一例。

文化符号二:

瓷器

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资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

”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据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2)据材料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文化符号三:

丝绸

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筒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

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

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

——据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3)据材料,中国丝绸外传产生了什么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海上丝绸之路。

14.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15.今年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00周年,爱国主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二德国占领都德的故乡后,他的老师麦尔先生在课堂上说:

“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

——摘编自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夏朝和西周实施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材料三

(2)根据材料三,选取其中一个史实,以爱国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

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文字通畅。

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授予领土和授予人民应该是指西周的分封制,故B符合题意。

禅让制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郡县制、行省制均是地方行政机构,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2.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扩大了疆域,维护了西周的统治,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3.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故①对应的朝代是商朝;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故②对应的朝代是秦朝;220年魏建立,221年蜀建立,222年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故③对应的朝代是三国,仔细审查D.商朝、秦朝、三国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4.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故A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的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故B不合题意;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故C不合题意;元朝实行行省制,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5.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争战而得名,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因此①是东周,②是春秋。

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是西汉,所以③是西汉。

因此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东周、春秋、西汉,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6.B

【解析】

【详解】

根据“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的铭文拓片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的历史。

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封给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7.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周康王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可知,此内容与分封制有关。

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还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故B符合题意;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为金文,不是甲骨文,故A不合题意;秦朝统一文字,即书同文、实行郡县制,故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8.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夏朝”,结合所学可知,夏朝的遗址是二里头遗址,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

C。

9.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需要是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和阶级根源。

夏朝的建立,早期国家产生了,这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专政的工具,故A符合题意。

禹最初想传位给伯益,但启在禹死后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继承了禹的地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故B不符合题意。

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是秦的统一,分封制逐步瓦解是春秋战国时期,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掌握“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是基本论断。

10.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①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②淝水之战发生在383年;③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④涿鹿之战发生在传说中的炎黄时代。

所以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①③②,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1.

(1)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御史大夫;隋朝隋炀帝。

(3)加强君权,防止丞相专权。

(4)闭塞视听,导致农民起义等。

【解析】

【详解】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可知,材料体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第二小问,分封制的影响包括有利于西周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其中负责检察的官职是御史大夫;第二小问,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形成。

(3)结合所学可知,朱元璋时期废除丞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