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时练习题 1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646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时练习题 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时练习题 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时练习题 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时练习题 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时练习题 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时练习题 14.docx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时练习题 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时练习题 14.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时练习题 14.docx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时练习题14

2019年秋部编本八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9·河南中考模拟)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由此引发了()

A.护国战争B.护法运动C.二次革命D.广州起义

2.(2019·山东中考模拟)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说“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文中“一人冠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宋教仁遇刺

B.二次革命

C.袁世凯称帝

D.护国战争

3.(2019·镇江市丹徒区江心实验学校中考模拟)1915年12月,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指出,袁世凯“既忘共和,即为民贼“。

孙中山发表这篇檄文主要是反对袁世凯

A.刺杀宋教仁

B.复辟帝制

C.镇压二次革命

D.扩大总统权力

4.“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并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的都督,并派兵南下。

为此孙中山和黄兴发动了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5.(2018·河北初二期末)梁启超由拥护袁世凯到反对袁世凯,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梁启超始终坚持君主立宪制

B.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C.袁世凯未能满足立宪派要求

D.梁启超要求限制袁的权力

6.(2018·河北乐亭县教育局初二期末)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展开了不懈的斗争,其中包括()

①武昌起义

②二次革命

③护国战争

④黄花岗起义

A.②③B.①③C.③④D.②④

7.(2018·河北初二期末)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很快遭到各方力量和全国民众的坚决反对。

1916年3月,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下,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

袁世凯总共只当了83天的命皇帝,6月6日便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

可见洪宪帝的灭亡,主要是由于

A.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B.袁世凯内部众叛亲离

C.袁世凯寿命短暂

D.各方力量和全国民众的坚决反对

8.(2019·山东初二期末)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袁世凯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②“宋案”发生

③护国战争

④二次革命

⑤军阀割据

A.②④①③⑤B.④②③①⑤C.②①④⑤③D.①②④⑤③

9.(2017·四川初二期末)“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誓死戮此民贼,以拯我民”。

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

A.宋教仁B.黄兴C.孙中山D.蔡锷

10.“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这是孙中山针对什么事件发表的檄文?

A.清帝退位B.刺杀宋教仁案件

C.袁世凯复辟帝制D.军阀割据

11.(2018·贵州中考模拟)1915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护国战争爆发,该事件爆发的原因是:

A.袁世凯称帝B.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C.宋教仁遇刺D.张勋拥溥仪复辟

二、综合题

12.(2019·北京初二期末)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

材料一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①“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关于救国之策,在当时还有保守与洋务两派思维方式作为选项。

保守派……主张②“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

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任何学习西洋的改革均是“离经叛道”,不宜施行。

洋务派……理念是③“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赞成国家制度也转变为西洋模式。

这两种主张,在当时是缙绅士大夫注:

官员和读书人)的主要思想,持维新改革理念的人反而不占多数。

是以,光绪与康、粱无法转移庞大的缙绅力量支持维新运动,各省督抚在慈禧反扑时大多不声援光绪,当是因为他们大多只是持洋务派的观点,还不能接受维新之论。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1)为了解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事迹,某同学阋读了相关书籍。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完成以下表格。

派别

言论(填写序号即可)

主张

保守派

反对向西方学习

洋务

维新派

注:

言论序号见材料划线部分

(2)依据材料一,概括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国体违反民意而能安立,吾未之前闻。

今试问全国民情为趋向共和乎?

为趋向帝制乎?

此无待吾词劳。

但观数月以来国人之一致反对帝制,已足立不移之铁证。

——梁启超《辟复辟论》(写作于1916年初)

(3)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中国民意如何?

结合所学,说明梁启超作出以上判断的依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护国战争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

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

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护国战争结束,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袁世凯死后,继任的北洋统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而进行的斗争,C项是1913年“宋案”发生后,孙中山号召起来反袁进行的斗争,D项发生在辛亥革命前的1911年4月,也称“黄花岗起义”。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1915年底”“冠冕”“民贼”,由此可判断是孙中山发表的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宣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复辟帝制。

选项C符合题意;宋教仁遇刺是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后发动二次革命;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末,袁世凯复辟帝制。

为了讨伐袁世凯,孙中山发表了《讨袁檄文》,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

故选B。

4.C

【解析】

【详解】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反清起义,“宋案”发生时已经是民国初年,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故A不符合题意。

黄花岗起义是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发动的反清起义,故B不符合题意。

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发动了“二次革命”,故C符合题意。

护国战争发生在“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袁世凯的复辟帝制遭到普遍性的反对,1915年袁世凯为了称帝,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更是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梁启超由拥护袁世凯到反对袁世凯,最能说明的问题是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故B符合题意,ACD理解不正确,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由拥护袁世凯到反对袁世凯”是解题的关键,认清袁世凯复辟的本质,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解答此题。

6.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上台后,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

为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展开了不懈的斗争,其中包括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②③符合题意。

①武昌起义和④黄花岗起义是中华民国成立之前的事件,不是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的,排除①④。

故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点睛】

题干的“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北洋军阀展开了不懈的斗争”是解题的关键,识记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的相关史实,即可解答。

7.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很快遭到各方力量和全国民众的坚决反对”,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袁世凯的帝制遭到群众性的反对,1915年袁世凯为了称帝,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更是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故D符合题意;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袁世凯内部众叛亲离是客观原因,故AB不合题意;袁世凯寿命短暂与题干无关,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很快遭到各方力量和全国民众的坚决反对“是解题的关键,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袁世凯的帝制遭到群众性的反对。

8.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袁世凯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是1915年1月;②“宋案”发生1913年春;③护国战争1915年底;④二次革命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后;⑤军阀割据1916年6月。

因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①③⑤。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孙中山在袁世凯复辟帝制后发表《讨袁宣言》,骂袁世凯称帝忘共和的民贼。

号召国人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综上所述,ACD与材料无关,排除。

B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对历史知识的识记。

10.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企图实行独裁专制,遭到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反对,“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既是孙中山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发表的檄文,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与“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无关,排除;故选C。

11.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护国战争爆发,A项符合题意;宋教仁遇刺引发了二次革命,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发生在护国战争之后,张勋拥溥仪复辟发生在护国战争之后,BCD三项的事件不是护国战争爆发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综合题

12.

(1)

(2)维新运动没有得到官员和知识分子的支持;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

(3)中国人民拥护共和制度,反对君主制(或帝制)。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或护国运动取得胜利)。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是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谋求制度变革。

(2)依据材料信息“持维新改革理念的人反而不占多数。

是以,光绪与康、梁无法转移庞大的缙绅力量支持维新运动,各省督抚在慈禧反扑时大多不声援光绪,当是因为他们大多只是持洋务派的观点,还不能接受维新之论”可知,维新运动没有得到官员和知识分子的支持;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是导致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国体违反民意而能安立,吾未之前闻。

今试问全国民情为趋向共和乎?

为趋向帝制乎?

此无待吾词费。

但观数月以来国人之一致反对帝制,已足立不移之铁证”可知,中国人民拥护共和制度,反对君主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