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考高考政治备考讲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6094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对高考高考政治备考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面对高考高考政治备考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面对高考高考政治备考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面对高考高考政治备考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面对高考高考政治备考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面对高考高考政治备考讲座.docx

《面对高考高考政治备考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对高考高考政治备考讲座.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对高考高考政治备考讲座.docx

面对高考高考政治备考讲座

高考政治备考讲座

一、命题特点

1.背景材料时政化。

一个背景材料,可编制一个试题,也可编制多个试题,少则编制2—3个试题。

近年政治试题涉及的背景材料有:

“十六届三中全会”、“修改宪法”、“三个代表”、“小康建设”、“人才强国战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依法治国”、“公民道德建设”、“三农问题”、“食品安全”、“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问题”“宏观经济调控”、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

客观性试题题干所提供信息简洁明快,包容量大,体质角度新颖,层次性强,跨度大,对考生逻辑思维要求高。

2.知识运用综合化。

试题要求考生,有的是对局部或某一侧面进行描述,有的是对事物整体的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运用。

这样,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要求就凸现出来。

政治学科常用的原理有党的建设与小康社会、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民族团结与国家稳定、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物质与意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事物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等。

试题设计思路有两个特点:

一是时代性。

试题采用新材料,提出新问题,立意高,时代感强烈。

二是综合性。

试题用三个设问,将哲学常识与经济常识的有关考核内容有机整合,切口小、起点低、跨度大、落点高,渗透性强。

3.能力要求多样化。

政治题目具有“低起点考查基础知识,高要求考查运用能力”“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特点。

题目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题目例举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政治、经济等现象,要求考生运用理论知识对所提供的材料和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评述,这种分析和评述不是简单地罗列现象,而是抓住内在联系、本质、规律,在综合和归纳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结论。

考查的重点是由单纯的理论运用转变为运用理论的同时更突出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考生必须要具备较高的适应能力和分辨力才能发现试题的特点,调整自己的思路,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

反之,就只能照搬基本观点,功夫没少费,效果却适得其反;考生必须全面把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各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注重把握知识的整体性;注意加强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培养,包括比较方法,综合与分析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的培养,注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卷点反映的情况看,不少考生,因审题不仔细,将两个问题已并回答,造成失误。

从这里得到启示,要培养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练习、考试中要从审题开始。

4.素质考核全面化。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明确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时事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组织学生每天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时事新闻进行。

”“国际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等专题教育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利用地方和学校选修课开设专题讲座。

”高考试题着力体现着一规定,面向现实,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命题趋势

从宏观上看,可以概括为四句话:

(1)以人为中心,研究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各种关系和规律。

(2)以问题立意,把握单学科、多学科兼容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固有的逻辑特点。

(3)以能力为目标,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结构、功能和作用。

(4)以问题为途径,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

从微观上看,高考试题体现考试的目的,使考核内容的载体。

近几年的命题走向告诉我们,立意高,情景新,设问巧是试题编制的三大特点:

立意是试题的核心,是情景和设问的统帅和灵魂。

没有立意,情景和设问就失去了主旨和方向。

现行高考试题将会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进口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住房贷款”、“银行利率下降”、“人民币汇率”、“信息产业化”、“近代化、现代化”、“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依法治国”、“主权、民权、人权、”、“天道、神道、人道”等,要求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这些问题,寻求正确的结论。

情景是试题的基础。

所谓新情景可分为两类:

一是指材料本身或答案是教材所没有的;二是指材料或答案的组织方式是教材是没有的。

这在高考政治试题中随处可见。

试题可根据教学的重点内容、热点问题,可联系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可采用漫画、表格、数字材料,可引用名人名言、成语典故、寓言、俗语,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核考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内容面广量大,能力要求较高,问题分析有难度,有梯度。

不少考生因看不懂专家意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能透过情境的“现象”去认识情境的“本质”,只好望题兴叹。

设问,是命题人员按照试题的立意,针对试题的情景,设计的问题。

高考政治命题在客观性试题中,大多采用的方式是同一个材料,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是考查的内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主观性试题一般采用“分布设问,以此递进”的方式,有时两问,有时三问,几问之间相互关联、逐层推进,从而增强试题的能力层次要求,技能提高试题的区分度,又能使优秀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较好地发挥出试题的选拔功能。

考生应在教师指导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把握命题趋势,确定应对策略,从而使备考有的放矢。

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政治学科中,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各学科之间的概念之间、原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我们应该看到这种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还应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复杂性;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纵向联系,还是看到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更要从事物发展的整体上把握“变化中的联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事物变化中,准确把握事物。

比较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事物的异同

“异”和“同”是对立统一的,只有对于从特定角度来说具有相同性的事物,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才有意义;反之,也只有彼此之间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才能够选择一定角度来谈它们的相同性。

弄清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

第一,当我们进行政治概念、原理或事实材料的比较时,首先要注意试题所给定的比较基础,也就是说,在比较差异性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在比较相同性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其次再认真答题。

第二,任何比较都不可能是整体的比较,而必然是局限于一定角度的比较。

在进行比较阐释之前,必须注意试题对于这种比较角度所做的规定。

对于政治学科应用能力的考查来说,比较、鉴别、分析、阐释是经常被运用的形式。

如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家管理形式上的不同点。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点。

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相同点。

“我为人人”与“人人为我”的联系与区别。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3.应用历史的、辨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提供尺度和坐标,为我们分析宏观和微观的政治、经济现象提供基本角度和理论范畴,为我们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思想武器。

4.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判断政治是非、理论是非,并对错误观点进行分析批判。

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对错误的观点,首先要作正确的判断,其次要进行深刻的分析批判,只有这样,正确的东西才能发扬光大。

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掌握锐利的思想武器,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例如,关于诺贝尔文学奖问题。

这一奖项是历史的产物,亦是诺贝尔人生理想的集中体现。

诺贝尔为了终生浪迹天涯,“流放”他乡,冒着生命危险研制炸药,为的是造福人类。

可是,目睹炸药被用于战争而造成的灾难,他立下遗嘱,将其920万美元的财产建立一项基金,来“奖励造福人类、贡献最大的人”。

而其中的文学奖给“在文学创作中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出色作品的人”。

时至今日,已有94人获此殊荣。

按照遗嘱,文学奖的评选工作由瑞典文学院承担。

据说,评委们严肃认真,严格按规章办事。

评委全过程对外秘而不宣,以使其不受外来因素干扰,保持客观、公平、纯洁、公正。

但是,在这貌似公正的背后,也有许多不公正之处。

首先是表现在地区差别上的偏见。

文学奖评选一开始就在法、德、瑞典等几个欧洲国家实行一年一度的“配给制”,北欧五国,竟有14人“折桂”。

至于亚洲,开奖67年内仅有1人获奖。

其次明显的政治偏见依然存在。

在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和布宁的角逐中,1993年的“绣球”抛给了反苏的流亡作家布宁。

1980年波兰作家米沃什享此殊荣,正是波兰团结工会成立之年。

我们不能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确有不尽人意的遗憾与偏颇而否定其对世界科学进步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

但是,怎样使其奖励真正做到公正、公平,不能不是人们考虑的问题。

对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认识和评价

我们处在新世纪的开端,面临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时代的到来,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实践。

诸如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合理性与过程合理性的统一、股份制与股份合同制问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合作与斗争、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问题、基因研究及其运用、世界石油价格、黄金价格问题等。

高考试题的编制是迎着热点问题上,决不回避现实,尤其政治学科,这就需要考生有较为敏锐的观察力,较为厚实的理论功底,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作出迅速的反应,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

在解答非选择题时,考生除认真审题,明确试题的中心问题外,还要下笔书写答案。

具体地说,必须做到:

完整准确、层次分明地表述答题所用的理论知识;对材料(包括文字、图表、漫画、数据等)的分析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概括归纳出理性的认识,并加以分析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紧扣材料,分层论述,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论证观点,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要注意避免三种倾向:

一是一味地堆彻理论知识,把题目提供的材料抛在一边,漫天撒网,“理论一大套,实际沾不到”;二是一味地照搬材料内容,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缺乏说明力;三是观点与材料互相游离,没有有机结合,导致观点与材料“两张皮”的现象出现。

三、复习建议

我们结合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趋势和多年阅卷经验,对今年高考政治复习总体要求是4句话:

  通读5本教材、夯实基础

研究近年试题、把握特点

参与课堂讨论、拓宽思路

提高解题能力、适度做题

具体要求提四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要做到“三紧”

(1)紧紧抓住党的十六大的灵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

在高考复习中贯彻十六大精神,首先要抓住这个中心环节,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增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大的主题。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是十六大的主题。

学习贯彻十六大的精神,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理解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理解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大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国防、祖国统一、外交和党的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

(3)紧紧把握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髓。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十六大报告的精髓。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要紧紧把握这个精髓,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和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要做到“三明”

(1)明确考试内容。

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内容比重较大,政治常识比重相对较小。

(2)明确考查要求。

阅读并理解一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图文资料,运用资料作出分析、判断,对事物进行识别与阐释,具备基本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思想品质。

(3)明确试题特点。

主客观题分卷,选择题突出学科知识基本能力要求,非选择题突出分析和综合能力。

3.要做到“三清”

考点要“点点清”。

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知识点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

从微观角度要熟知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宏观角度要使学科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网络,以提高自己的理解、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能力。

(2)时事要“事事清”。

复习中应重视“理论”、知识经济与创新能力、入世与经济全球化、法轮功与封建迷信、沙尘暴与环境保护、基因研究与人类发展、台海关系与祖国统一、“两个大局”与“西部大开发”、“两个战略”与民族复兴、资源配置与价值规律、国企改革与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与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学生重点思想困惑点密切结合,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试题要“题题清”。

要集中精力对近三年来的高考政治试题进行研究,熟悉出题方向,了解命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对有些典型试题,应“过目不忘”。

研究答案的编制、赋分比重也是重要一环。

4.要做到“三活”

(1)接受和储存信息时要活。

在高考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习过程中,要生动活泼地学,不要一味地死记硬背。

其实,在高考中完全记忆的内容是极少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要学会无意注意、联想记忆。

(2)处理和加工信息时要活。

长期以来,我们在学习中,常常关注的是知识的掌握、储存,而忽略了知识的运用、变通、迁移、整合。

要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和方法,在规范使用政治术语的基础上,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

(3)练习、测验、考试时要活。

由“题变我变”到“我变题变”,机动灵活地考,在考试中个别考题看起来很难,主要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可能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

考生要沉着冷静,依据所学的知识,展开想象,大胆表达思想,因为,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亦可得分。

此外,考生在平时还要不断培养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在考试中拥有一颗平常心。

这也是复习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第二部分      学科间的综合备考

把握命题特点

(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五味之化,不可胜尝;五色之变,不可胜观)

1.背景材料专题化,“一材一用”向“一材多用”转变

一个背景材料,可编制一个试题,也可编制多个试题,少则编制2—3个试题,多则编制5—7个试题。

文科综合试题涉及的背景材料有:

人口增长、国民收入、交通运输、科技教育、产业结构调整、反腐败斗争、民族关系、民族独立、国家安全、国家独立、国家利益、权利和义务关系、生产与消费关系、对外经济关系、气象与经济、轿车生产与产业发展等。

2004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涉及的背景材料有:

城市气候,陆路交通、和平与战争、电信行业改革、三农问题、能源问题、荒漠化问题、城市化问题、民族团结、科技发展、人才资源、宪法修改、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尊重人权、民主政治建设、东北振兴等。

文科综合卷,基本采用“一材多用”的命题方式。

一份试卷,一般有39—41题,背景材料用15—18个。

如2004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湖南、湖北)、2004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福建、河南)、2004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天津)。

一个背景材料,出题少到2题,多到7题。

如2004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湖南、湖北)第24、25题,考查考生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第四次修改的认识、理解能力,第39题以能源为话题,从历史、地理、经济、哲学角度,分7个问题考查考生对能源问题以及与此相关问题的认识、理解能力。

文科综合卷,有题量增大的倾向,如2004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上海),用13个背景材料,覆盖51个题,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政治、历史、经济、法律、地理、物理、生物、化学等融为一体。

图文并茂,考查形式活泼多样,图文并茂,给考生思考的时间多,答案的文字量少。

2001年全国文科综合卷第33—35题,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吴文俊、袁隆平院士一事,不仅考查考生对我国政府调控经济职能的认识、理解水平,而且考查考生运用政治、法律知识阐释人大常委会的地位和运用哲学原理说明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过程的能力。

2.知识运用综合化,单学科综合向多学科综合转变

试题要求考生,有的是对局部或某一侧面进行描述,有的是对事物整体的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运用。

这样,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要求就凸现出来。

政治学科常用的原理有党的建设与小康社会、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民族团结与国家稳定、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物质与意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事物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等。

  如,2000年全国文科综合卷第30—32题,该题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综合能力考试题目,因为这个题目中经济学和哲学常识是一种有机的结合,而不是牵强的撮合。

“鲁人徙越”故事的本意所要揭示得道理和经过重新阐发之后的道理体现了一种学科内的综合。

此外,高考政治试题也向历史学科、地理学科等其他学科渗透、综合。

2000年全国文科综合卷第37题,属于地理、历史、政治综合题,巴以争端,由来已久,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政治原因。

从历史上看,巴勒斯坦地区的居民主要有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历经迫害的犹太人希望建立自己的国家,其犹太复国主义得到一些大国的支持;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与犹太人武装扩张产生了尖锐的冲突。

从政治上看,世界大国插手巴以争端的原因是为了满足其霸权主义的需要,从经济上看,中东的地理位置与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他们插手的目标。

3.能力要求多样化,识记、理解能力要求向运用能力要求转变

政治题目具有“低起点考查基础知识,高要求考查运用能力”“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特点。

题目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题目例举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政治、经济等现象,要求考生运用理论知识对所提供的材料和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评述,这种分析和评述不是简单地罗列现象,而是抓住内在联系、本质、规律,在综合和归纳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结论。

如2004年全国文科综合卷(上海)第48题,针对免费公园内少数游客不良行为,为了保护绿地,请你为电视设计一条公益广告。

4.素质考核全面化,备考应试能力考核向综合素质考核转变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明确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时事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组织学生每天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时事新闻进行。

”“国际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等专题教育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利用地方和学校选修课开设专题讲座。

”高考试题着力体现着这一规定,面向现实,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如2001全国高考(粤豫)II卷试题,问:

(1)《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什么历史时期?

(2)结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说法,说明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

这是一道典型的素质考查题,融音乐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基本知识、政治常识为一体,考查考生的全面素质。

试题尽管较简单,但出题思路有新意,试题答案有较强的思想教育导向的作用。

当年的全国文科综合卷II卷第36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地理学科内容,但体现的命题指导思想是考查综合素质。

让学生对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对地形剖面图作出判断,并对判断作简要说明。

既考查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考查考生实际动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以试题为导向,要求普通中学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学与之用。

事实证明,中学者方面的教学工作是薄弱的。

据江苏省阅卷点文科综合卷抽样资料显示,每本30分试卷中,1/3的考生不会做图。

也有一些考生意思明白,但作图时没有坐标,凭主观想像画图,丢分现象严重。

再如,2004年全国文科综合卷(上海)第51题,就“人类文明发展”这一主题,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研究性课题,并简要写出选题的依据。

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图文并茂,涉及的范围有经济、教育、艺术、科技、法律、政治、历史、地理、音乐、诗词等,可谓丰富多彩,各学科知识相互交叉、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综合成分有所增强。

试题在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文科教学活力,完成中学双重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探讨复习模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1.总体要求

    

(1)科学渗透地教:

教师应认真钻研本学科的教材,在讲清主干知识的同时,注意渗透性地、顺理成章地向其他学科交叉与综合。

    

(2)生动活泼地学;学生在学习各科知识时,要敢于质疑,发挥主体作用,要注意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用已知的知识去进行探究性学习。

    (3)灵活机动地考:

平时的训练、练习、考试内容是稳定的,可形式是多样的、多变的。

对确有独到见解的答案应予以鼓励,激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

    2.具体要求

    

(1)要做到“三明”。

明确考试内容:

文科综合卷:

政史地比例为5:

5:

4。

明确考查要求:

阅读并理解社会科学图文资料,运用资料作出分析、判断,对事物进行识别与阐释,具备基本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思维品质。

明确试题特点:

主、客观题分卷,选择题突出学科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求,非选择题突出分析和综合能力。

在考查学生能力的基础上,考查利用相关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做到“三清”。

考点要“点点清”:

政治学科的知识点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

从微观角度要熟知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宏观角度要使学科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网络,以提高自己的理解、比较、判断、归纳、综合能力。

试题要“题题清”:

要集中精力对近两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2002年至2004年高考政治试题进行研究,熟悉出题方向,了解命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对典型试题,应“过目不忘”。

研究答案的编制、赋分的比重也是重要的一环。

时事要“事事清”:

中共十六大与“三个代表”理论,知识经济与创新能力,国有企业改革与金融体制改革,科教兴国与人才战略,西部大开发与科学发展观,三农问题与国家稳定,台湾关系与祖国统—,“入世”与经济一体化,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沙尘暴与环境保护,基因研究与人类发展,消费者权利与依法治国,美朝核查与世界和平等,应注意与教材重点、学生思想中的困惑点的掌握密切结合,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要做到“三活”。

接受和储存信息时要活:

在高考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习过程中,要生动活泼地学,不要一味地死记硬背。

其实,高考中完全记忆的内容是极少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要学会联想记忆。

处理和加工信息时要活:

要掌握从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本质的本领,学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原理、规律的理解、把握情况。

练习、测试、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