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省隆昌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6079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四川省隆昌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四川省隆昌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四川省隆昌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四川省隆昌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四川省隆昌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四川省隆昌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省隆昌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省隆昌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四川省隆昌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省隆昌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9届四川省隆昌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1.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人称“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陶瓷、水泥和玻璃都属于硅酸盐产品

C.废旧钢材焊接前,可依次用饱和Na2C03溶液、饱和NH4C1溶液处理焊点

D.使用可降解的聚碳酸酯塑料和向燃煤中加入生石灰,都能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A

【解析】

A、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纤维但非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选项A不正确;B、陶瓷、水泥和玻璃都属于硅酸盐产品,选项B正确;C、饱和Na2CO3、NH4Cl溶液水解后,溶液显碱性、酸性,可处理金属表面焊点,选项C正确;D、使用可降解的聚碳酸酯塑料和向燃煤中加入生石灰,都能减轻环境污染,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2.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

有关该物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B.不能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反应

C.该物质中所有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

D.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8H17O2N2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物质中苯环、碳碳双键等能发生加成反应、苯环上的H和羟基等能发生取代反应,选项A正确;B、碳碳双键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选项B错误;C、该物质中有两个亚甲基,即有两个碳是四面体构型,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选项C错误;D、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8H16O2N2,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3.饮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文化之一。

为方便饮用,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取罐装饮料茶,上述过程涉及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和物质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操作利用了物质的溶解性

B.

操作为分液

C.

操作为过滤

D.加入抗氧化剂是为了延长饮料茶的保质期

【答案】B

【解析】

A.①由

操作利用了物质的溶解性,故A正确;B.③操作为茶汤的分灌封口,不是分液,故B错;;分离茶汤和茶渣属于过滤,故C正确;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维生素C可作抗氧化剂,故D正确;答案:

B。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8gD2O所含有电子数为10NA

B.1molNa2O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一定为 2NA

C.常温常压下,14 g 由 N2 与 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D.50mL18.4mol·L-1 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 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18gD2O的物质的量=

=0.9mol,1个分子含有10个电子,所含电子数为9NA,故A错误;

B.1molNa2O2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若完全作氧化剂,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若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为2NA,故B错误;

C.14g氮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0.5mol混合气体中含有1mol原子,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故C正确;

D.铜只能和浓硫酸反应,和稀硫酸不反应,故浓硫酸不能反应完全,则生成的二氧化硫分子个数小于0.46NA,故D错误;故选C。

5.X、Y、Z、W、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Z、W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B.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M>W>Z>Y>X

C.化合物YW2、ZW2都是酸性氧化物

D.用M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NaHCO3溶液,在阳极区出现白色沉淀

【答案】D

【解析】

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则X是H;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Y是C;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M是Al;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Y、Z、W、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Z是N,W是O。

综上所述,X是H,Y是C,Z是N,W是O,M是Al。

A.X是H,Z是N,W是O,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H4NO3为离子化合物,故A项错误;B.X是H,Y是C,Z是N,W是O,M是Al,其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Al>C>N>O>H,即M>Y>Z>W>X,故B项错误;C.化合物YW2、ZW2分别为CO2、NO2,CO2是酸性氧化物,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项错误;D.用Al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NaHCO3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在阳极区铝离子和碳酸氢根双水解会产生白色沉淀,阴极区产生氢气,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6.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

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

3CO2+4Na

2Na2CO3+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3CO2+4e−=2CO32-+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

Na++e−=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方程式:

3CO2+4Na

2Na2CO3+C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做氧化剂,钠做还原剂,金属钠做负极而碳纳米管的镍网做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ClO4-)从正极流向负极,A正确;

B.根据方程式:

3CO2+4Na

2Na2CO3+C可知,放电时吸收二氧化碳,则充电时放出二氧化碳,B正确;

C.放电时,CO2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为:

3CO2+4e−

2CO32-+C,C正确;

D.充电时,C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

C-4e−+2CO32-

3CO2,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子不能从电解质中通过;电解池工作时溶液中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阴极,再由阳极流回到正极。

7.25℃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1(NH4)2Fe(SO4)2溶液中:

c(SO42-)>c(NH4+)>c(Fe2+)>c(H+)

B.pH=11的氨水和pH=3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Cl-)>c(NH4+)>c(OH-)>c(H+)

C.在0.1mol·L-1Na2CO3溶液中:

2c(Na+)=c(CO32—)+c(HCO3—)+c(H2CO3)

D.0.1mol·L-1的醋酸钠溶液20mL与0.1mol·L-1盐酸10m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

c(CH3COOH)>c(Cl-)>c(CH3COO-)>c(H+)

【答案】AD

【解析】

【详解】A.(NH4)2Fe(SO4)2溶液中亚铁离子及铵根离子都水解,但是水解程度较小,根据物料守恒得:

c(SO42-)>c(NH4+)>c(Fe2+)>c(H+),故正确;B.pH=11的氨水的浓度大于和pH=3的盐酸溶液浓度,二者等体积混合,氨水有剩余,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分析,离子浓度关系为c(NH4+)>c(Cl-)>c(OH-)>c(H+),故错误;C.在0.1mol·L-1Na2CO3溶液中物料守恒有:

2c(Na+)=c(CO32-)+c(HCO3-)+c(H2CO3),故正确;D.0.1mol·L-1的醋酸钠溶液20mL与0.1mol·L-1盐酸10mL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显酸性,说明醋酸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氯离子不水解,醋酸电离程度较小,所以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CH3COO-)>c(Cl-)>c(CH3COOH)>c(H+),故正确。

故选AD。

【点睛】pH加和等于14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弱的电解质有剩余,溶液显弱的性质。

一般等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因为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

8.某工厂将制革工业污泥中的铬元素以难溶物CrOH(H2O)5SO4的形式回收,工艺流程如下,其中硫酸浸取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Cr3+,其次是Fe3+、Al3+、Ca2+和Mg2+。

回答下列问题:

(1)4.8mol/L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27g/cm3,该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2)H2O2的作用是将滤液Ⅰ中的Cr3+转化为Cr2O72-,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3)常温下,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

阳离子

Fe3+

Mg2+

Al3+

Cr3+

开始沉淀时的pH

2.7

沉淀完全时的pH

3.7

11.1

5.4(>8溶解)

9(>9溶解)

①Cr(OH)3溶解于NaOH溶液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Cr2O72-转化为CrO42-。

滤液Ⅱ中阳离子主要有______;但溶液的pH不能超过8,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钠离子交换树脂的反应原理为Mn++nNaR→MRn+nNa+,利用钠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滤液Ⅱ中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

(5)写出上述流程中用SO2进行还原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7%

(2).2Cr3++3H2O2+H2O

Cr2O72-+8H+(3).Cr(OH)3+OH-

CrO2-+2H2O(4).Na+、Ca2+、Mg2+(5).pH超过8会使部分Al(OH)3溶解生成AlO2-(6).Ca2+、Mg2+(7).3SO2+2Na2CrO4+12H2O

2CrOH(H2O)5SO4↓+Na2SO4+2NaOH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流程可知,含铬污泥经酸浸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把Cr3+氧化为Cr2O72-,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到8,Cr2O72-转化为CrO42-,Fe3+和Al3+完全沉淀,过滤,滤液以钠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除去Ca2+和Mg2+,最后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硫将CrO42-还原为CrOH(H2O)5SO4。

(1)4.8mol/L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27g/cm3,该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

37%。

 

(2)H2O2的作用是将滤液Ⅰ中的Cr3+转化为Cr2O72-,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r3++3H2O2+H2O

Cr2O72-+8H+。

 

(3)①类比Al(OH)3溶于NaOH溶液的反应,Cr(OH)3溶解于NaOH溶液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r(OH)3+OH-

CrO2-+2H2O。

②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Cr2O72-转化为CrO42-。

滤液Ⅱ中阳离子主要有Na+、Ca2+、Mg2+;但溶液的pH不能超过8,其理由是pH超过8会使部分Al(OH)3溶解生成AlO2-。

 

(4)钠离子交换树脂的反应原理为Mn++nNaR→MRn+nNa+,利用钠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滤液Ⅱ中的金属阳离子是Ca2+、Mg2+。

 

(5)上述流程中用SO2进行还原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O2+2Na2CrO4+12H2O

2CrOH(H2O)5SO4↓+Na2SO4+2NaOH。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无机物的制备。

主要考查了物质的转化规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有关溶液组成的计算等等,难度一般。

要求我们要掌握常见物质的转化规律,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陌生的物质,能熟练书写离子方程式,能根据化合价升降规律书写并配平氧化还原反应。

9.碘化钾可用于有机合成、制药等领域,它是一种白色立方结晶或粉末,易溶于水。

有两个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后,分别设计以下实验装置制备KI:

【查阅资料】:

(1)3I2+6KOH═KIO3+5KI+3H2O

(2)H2S是有剧毒的酸性气体,具有较强还原性,水溶液称氢硫酸(弱酸);

(3)HCOOH(甲酸)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具有较强还原性,弱酸;

(4)在实验条件下,S2-、HCOOH分别被KIO3氧化为SO42-、CO2。

Ⅰ组.H2S还原法,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上图所示的C中加入127g研细的单质I2和210g30%的KOH溶液,搅拌至碘完全溶解。

②打开弹簧夹向其中通入足量的H2S。

③将装置C中所得溶液用稀H2SO4酸化后,置于水浴上加热10min。

④在装置C的溶液中加入BaCO3,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

⑤将滤液用氢碘酸酸化,将所得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得产品145g。

Ⅱ组.甲酸还原法,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如下:

⑥在三颈瓶中加入127g研细的单质I2和210g30%的KOH溶液,搅拌至碘完全溶解。

⑦通过滴液漏斗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入适量HCOOH,充分反应后,再用KOH溶液调pH至9~10,将所得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得产品155g。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

(2)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步骤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中“滤液用氢碘酸酸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Ⅱ组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6)Ⅱ组实验中,加入HCO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7)与Ⅰ组相比较,Ⅱ组实验的优点是(至少答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S+2H+

Fe++H2S↑

(2).饱和NaHS溶液(3).吸收多余的H2S气体(4).除去溶液中的SO42-(5).除去溶液中的CO32-(6).93.4%(7).3HCOOH+IO3-

I-+3CO2↑+3H2O(8).操作简单、产率高、原料无剧毒等

【解析】

Ⅰ组.H2S还原法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A装置制备硫化氢气体,B用于除去硫化氢中的氯化氢杂质,C是制备碘化钾的装置,D是尾气处理装置。

(1)图中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H+

Fe++H2S↑;B用于除去硫化氢中的氯化氢杂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硫化氢在饱和NaHS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故装置B中的试剂是饱和NaHS溶液。

(2)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H2S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步骤④中加入BaCO3,可以将溶液中的SO42-转化为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的硫酸钡,故其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SO42-。

(4)步骤④中加入BaCO3,在生成硫酸钡的同时,有CO32-生成,故步骤⑤中“滤液用氢碘酸酸化”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CO32-。

Ⅱ组.甲酸还原法

试题分析:

与与Ⅰ组相比较,该实验中没有使用有毒原料、不用除杂、不用进行尾气处理、产品的产率较高。

(5)127gI2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0g30%的KOH溶液含KOH的物质的量为1.125mol,由3I2+6KOH═KIO3+5KI+3H2O可知,KOH过量,KIO3被HCOOH还原也生成KI,故理论上0.5molI2可生成1molKI(质量为166g),所以,Ⅱ组实验的产率为

93.4%。

(6)Ⅱ组实验中,加入HCO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HCOOH+IO3-

I-+3CO2↑+3H2O。

(7)与Ⅰ组相比较,Ⅱ组实验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产率高、原料无剧毒等。

点睛:

本题是有关无机物制备的实验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尾气处理的方法,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化学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等等,难度一般。

要求我们要知道物质的制备的一般流程,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把握住实验目的。

10.醋酸乙烯(CH3COOCH=CH2)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二甲醚(CH3OCH3)与合成气(CO、H2)为原料,醋酸锂、碘甲烷等为催化剂,在高压反应釜中一步合成醋酸乙烯及醋酸。

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二甲醚:

Ⅰ.2H2(g)+CO(g)=CH3OH(g)ΔH1=-91.8kJ/mol;

Ⅱ.2CH3OH(g)=CH3OCH3(g)+H2O(g)ΔH2=-23.5kJ/mol;

Ⅲ.CO(g)+H2O(g)=CO2(g)+H2(g)ΔH3=-41.3kJ/mol.

已知:

H-H的键能为436kJ/mol,C=O的键能为803kJ/mol,H-O的键能为464kJ/mol,则C≡O的键能为_____kJ/mol;

(2)二甲醚(DME)与合成气一步法合成醋酸乙烯(VAC)的反应方程式为2CH3OCH3(g)+4CO(g)+H2(g)

CH3COOCH=CH2(g)+2CH3COOH(g),T℃时,向2L恒容密闭反应釜中加入0.2molCH3OCH3、0.4molCO、0.1molH2发生上述反应,10min达到化学平衡,测得VA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0%。

①0~10min内,用CO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

②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选项字母)。

A.v正(DME)=v逆(H2)≠0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D.c(CO):

c(VAC)=4:

1

③保持温度不变,向反应釜中通入氩气增大压强,则化学平衡______(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3)常温下,将浓度均为2.0mol/L的醋酸锂溶液和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液的pH=8,则混合液中c(CH3COO-)=______mol/L。

【答案】

(1).1072.7

(2).0.01mol•L-1•min-1(3).10000(4).C(5).不(6).1+10-8-10-6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反应Ⅲ及△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列式计算;

(2)①根据三段式利用反应2CH3OCH3(g)+4CO(g)+H2(g)⇌CH3COOCH=CH2(g)+2CH3COOH(g)计算出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结合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分析解答;②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再变化,据此进行判断;③氩气不影响各组分的浓度,根据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是否变化分析判断;

(3)常温下,将浓度均为2.0mol/L的醋酸锂溶液和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液的pH=8,即c(H+)=10-8mol/L,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c(CH3COO-)+c(OH-)=c(H+)+c(Li+),列式计算。

【详解】

(1)根据Ⅲ.CO(g)+H2O(g)=CO2(g)+H2(g)△H3=-41.3kJ/mol可知,△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则C≡O的键能=(-41.3kJ/mol)+(2×803kJ/mol)+(436kJ/mol)-(2×464kJ/mol)=1072.7kJ/mol,故答案为:

1072.7;

(2)①设转化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则

2CH3OCH3(g)+4CO(g)+H2(g)⇌CH3COOCH=CH2(g)+2CH3COOH(g),

起始(mol)0.20.40.100

反应(mol)2x4xxx2x

平衡(mol)0.2-2x0.4-4x0.1-xx2x

×100%=10%,解得x=0.05mol,0~10min内用CO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0.01mol•L-1•min-1;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10000,故答案为:

0.01mol•L-1•min-1;10000;

②A.v正(DME)=v逆(H2),不满足计量数关系,表明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该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该反应中气体总质量和体积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为定值,不能根据密度判断平衡状态,故B错误;C.该反应中气体总质量不变,而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表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c(CO)∶c(VAC)=4∶1,无法判断各组分的浓度是否继续变化,则无法判断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答案为:

C;

③保持温度不变,向反应釜中通入氩气增大压强,由于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则化学平衡不移动,故答案为:

不;

(3)常温下,将浓度均为2.0mol/L的醋酸锂溶液和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液的pH=8,即c(H+)=10-8mol/L,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c(CH3COO-)+c(OH-)=c(H+)+c(Li+),则c(CH3COO-)+10-6mol/L=10-8mol/L+

mol/L,整理可得c(CH3COO-)=1mol/L+10-8mol/L-10-6mol/L=(1+10-8-10-6)mol/L,故答案为:

1+10-8-10-6。

11.世上万物,神奇可测。

其性质与变化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发生了变化的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是V形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

A.BeCl2  B.H2O  C.HCHO  D.CS2

(2)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Q和T,在周期表中既位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T的原子序数比Q多2。

T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Q2+的未成对电子数是______。

(3)铜及其合金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Cu2+能与NH3形成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Cu(NH3)4]SO4

①铜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Cu(NH3)4]SO4中,N、O、S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u(NH3)4]SO4中,存在的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_ (填字母)。

A.离子键  B.金属键  C.配位键  D.非极性键  E.极性键

③NH3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写出一种与SO42- 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

__________。

④[Cu(NH3)4]2+具有对称的空间构型,[Cu(NH3)4]2+中的两个NH3被两个C1-取代,能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物,则[Cu(NH3)4]2+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4)氧与铜形成的某种离子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则该晶体内铜离子与氧离子间的最近距离为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