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599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反思.docx

《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反思.docx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课题:

表面积的变化

教材类型:

苏教版    所属学科:

数学>>第十一册    

主备教师:

钱建兵    备课时间:

2007/9/26    浏览人数:

3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

第36页表面积的变化实践操作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让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比较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原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究竟发生了什么,发现规律,学会分析。

教学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火柴盒

教学过程:

一、拼拼算算

1、教师演示:

把两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拼成一个长方体

问:

体积有没有变化?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可以计算、可以用肉眼观察)鼓励方法的多样性,但应适当强调第二种思路。

为接下来观察更多的正方体做准备。

那么具体减少的是哪几个面的面积呢?

(请学生指指摸摸)明确表面积减少了原来2个正方形面的面积,即减少了2平方厘米。

2、深入探究:

1)如果用3个、4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表面积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排法要求是排成一排)

(学生自己猜想、操作、探究、验证)

提醒学生把相关数据及时填在表中。

2)交流规律(允许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述):

如:

2个正方体拼在一起少2个面,3个正方体拼在一起少4(22)个面,4个正方体拼在一起少6(32)个面……

或把正方体每拼一次,表面积就减少2个正方形面的面积,等等。

3、当正方体增加到5个6个时,表面积会怎么变化呢?

学生先猜想,再验证。

4、发现规律:

你能联系操作和填表的过程提出自己发现的规律吗?

给予充分时间让学生讨论。

交流(可以有多种表述,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从最简单的体积变了,表面积变了,或每一种具体拼法减少了哪两个面的面积都是可以的。

5、用两个相同长方体拼成图上的三种大长方体,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操作探究讨论。

交流:

“体积没有变,表面积变了。

”“都比原来减少了2个面的面积,但不同的拼法减少的面积就不同。

2)你能看出哪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哪个最小吗?

(学生交流讨论)

3)怎么验证你的发现呢?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发现)

二、拼拼说说

1、用6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不同的长方体(37页图)

问:

哪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大多少?

学生观察操作讨论交流:

(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应用前面发现的规律,并通过对拼成的每个长方体的具体分析得出。

2、拼10包火柴盒,包成一包有几种包法?

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

学生分组操作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每一种包装方法,并适当说明理由。

“怎样包装最省纸”就是什么最少?

(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

怎样拼最少呢?

(5盒叠一起,并排两叠)

三、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实践活动课,你知道了什么?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题:

分数乘整数

教材类型:

苏教版    所属学科:

数学>>第十一册    

主备教师:

钱建兵    备课时间:

2007/9/27    浏览人数:

2

教案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课本P38-39页例1和及有关练习,完成练习八的T1-5。

教材先教学例1,通过例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进行巩固练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板书计划

分数乘整数

例1 310+310+310

=3103

=3+3+310=3*310=910(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开始来学习分数的计算方法,大家喜欢学吗?

复习:

1、5个12是多少?

 怎样列式?

(多媒体示题)

2、16+26+36=

29+29+29=

学生做完1后,提问:

整数乘法的意义

做完2后,提问这两道题各有什么特点?

29+29+29= 这道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1 

出示例1,

教师出示图,标注出长是“1米”

教师:

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这个已知条件吗?

出示问题:

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吗?

学生涂色。

问: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列怎样的算式?

随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310+310+310

教师:

求3个310相加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103或3310

提问:

这个算式中的310是什么数?

式中的3是什么数?

教师:

由此可以看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多媒体示)

指名回答,并说出整数乘法的意义。

学生观察回答。

指名读题说题意。

指名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探索

1、学生尝试计算3103。

启发:

3103的积是多少?

你能联系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说明吗?

学生试做得出:

3+3+310

提问:

分子上的3+3+3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

(33)

教师接着写 =3*310==910(米)

进一步启发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提问:

3103=3*310 由此你发现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

(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书上的结语。

教师:

以后计算分数乘整数时,不必再写加法算式,直接根据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就行了。

为了计算简便,乘法计算能约分的要约分。

2、解决例题的第

(2)题

出示:

小芳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评点时明确:

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时,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3、结计算方法。

引导:

比较刚才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数与证书相乘,可以怎样计算?

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

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三、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按要求在图中涂色,然后列式计算。

2、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板演

3、做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列出了哪几道算式?

列出的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

4、做练习八第3-5题。

订正时说出解答问题的思考过程,突出: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算。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

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还有那些疑问?

五、作业

练习八第2题。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题:

一个数乘分数

教材类型:

苏教版    所属学科:

数学>>第十一册    

主备教师:

钱建兵    备课时间:

2007/9/28    浏览人数:

2

教案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数学内容是课本P39-40页的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八的6—11题。

例2着重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学会分数乘法练习八第1题。

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的与 要 求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与 难 点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教  具长方形纸、彩笔、水杯

板书计划

一个数乘以分数                 

102=5(朵)

1012=

1052=4(朵)

1025=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你想不想继续往下学?

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372     581     1105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教学例2

出示例2的图,然后出示条件:

小芳做了10朵绸花,其中12是红花,25是绿花。

引导学生理解:

“其中12 ”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白是10朵中的12,然后出示问题

(1)红花有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

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12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学生可能列式:

102=5(朵)

在此基础上指出:

求10朵中的12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在此基础上教学第

(2)题,怎样解决

(2)绿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圈一圈,借助圈的过程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

1052=4(朵)

独立完成,说出方法。

指名学生列式。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

求10朵的是多少也可以用1025来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指出:

计算1025可以下约分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

小组讨论:

10朵的25,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

计算1025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在乘2求出2份是多少。

引导小结: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2、做练习八第6-11题。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

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还有那些疑问?

五、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题: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类型:

苏教版    所属学科:

数学>>第十一册    

主备教师:

钱建兵    备课时间:

2007/9/29    浏览人数:

2

教案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课本第41页的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2-17题。

  

教学目的与 要 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读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板书计划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50110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出示例3中的条形图。

问:

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图中的数量关系。

如:

把黄花看作单位“1”,红花是黄花的1110,绿花是黄花的610(35);把红花看作单位“1”,,黄花是红花的1011,绿花是红花的611等。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3

出示题目:

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110,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思考:

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图中的哪个部分?

它是那种花朵数的110?

也就是多少朵的110?

追问:

50朵的110是什么?

指出:

“红花比黄花多110”,是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