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531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人民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人民版

第14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人民版

时空坐标

专题主旨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阻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正常道路,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社会生活在动荡中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交通和通信手段进步,大众传媒不断发展。

第14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考点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原因

(1)内因

①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鸦片战争前夕,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2)外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表现

(1)农业: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发展,生产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2)手工业:

农村的家庭手工业遭破坏;城市手工业遭沉重打击。

(3)商业:

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影响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特别提醒]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

一是从地域上看,中国内地自然经济受外国资本主义冲击有限;二是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1.兴起

(1)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期。

(2)途径

①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

②部分官僚、地主、商人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如陈启源创办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③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如方举赞等创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

(3)表现:

新设50余家企业,主要是缫丝业、棉纺织业和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

2.初步发展

(1)时间:

甲午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有利条件

①帝国主义扩大经济侵略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扩大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

②清政府准许民间设厂。

③人们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

(3)代表企业:

张謇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保兴面粉厂。

[特别提醒]       “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

“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史料一 鸦片战争后,①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2—1846年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

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

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②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③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史料二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

④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

不过,⑤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

……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

⑥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⑦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

——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列强经济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①“大批丝、茶从……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传统的丝茶贸易不断增长;②“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出口以农副产品为主;品种不断增加;③“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受外资需求影响较大

史料二:

近代工业化对近代中国产生的作用

④“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⑤“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

……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⑥“新式织布机……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技术得到革新;⑦“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手工织布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归纳该时期中国出口商品的特点。

这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特点:

出口以农副矿产为主;品种不断增加;传统的丝茶贸易不断增长;受外资需求影响较大。

问题:

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2)根据史料二,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概括近代工业化对农村副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变化。

【提示】 表现:

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变化:

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生产技术得到革新;手工织布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史论归纳

多角度认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角度

变动

实质评价

生产

模式

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1)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

(2)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

经济

结构

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经济的主体,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

对外

交流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

国家

政策

从“抑商”向“扶商”转变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1.下图是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进口棉纱、棉布数量变化图。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纺织业飞速发展

B.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大量输出商品

C.洋务企业客观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中国成为英国纺织品最大的海外市场

B [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中国进口棉纱、棉布数量基本呈现增长趋势,这与工业革命有关,故B项正确;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洋务企业客观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故C项错误;最大的海外市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

2.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

B.为洋务企业筹措资金

C.国货较洋货赋税更重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C [列强侵华后获得一系列特权,清政府不敢对洋货征收重税,只能盘剥中国商人,故商人把本土物产运到香港,再作为洋货进口,就可按洋货来缴税,故材料现象反映的实质是国货赋税过重,故C项正确。

]

3.20世纪最初十年,天津工业发展迅速,如以5000元以上的设厂数量与1900年前相比,约增加6倍;资金数字也大体如此增长。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清政府实施新的经济政策

B.西方侵华经济手段的变化

C.倡导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

D.“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盛行

A [1895年之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给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一个发展机会,故A项正确;西方侵华经济手段的变化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故B项错误;倡导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属于民国时期发展的原因,故C项错误;题干的时间应该是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出现,而不是盛行,故D项错误。

]

考点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1.原因

(1)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3)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

(4)1915年,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作用。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

(1)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空前。

(2)发展最快的工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3)重工业也有一定增长。

3.特征

(1)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3)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

4.结果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

[特别提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1)无产阶级队伍逐步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2)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步壮大,要求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就是要打破封建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二、国民党统治前期的短暂发展

1.原因

(1)“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币制改革”的促进。

(2)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推动。

2.表现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3.结果

官僚资本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三、国民党统治后期的困境

1.原因

(1)抗战时期沦陷区民族工业受到毁灭性打击,内迁工业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2)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致命打击。

(3)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官僚资本的压迫和繁重的苛捐杂税。

2.表现:

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易误警示]       “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区别

(1)“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

(2)“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3)“官僚资本”则指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四、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1.在夹缝中求生存

(1)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限制中国机器进口;利用侵华特权大量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直接摧残。

(2)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

①中日甲午战争以前,民族工业企业听任地方封建势力的摆布。

②国民政府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并利用官僚资本公开吞噬民族企业。

2.在斗争中求发展

(1)表现

济南惨案后

全国反日会通过拒绝买卖日货、拒绝使用日钞、拒绝搭乘日轮的决议

九一八事变后

上海银行、钱业两公会致电国民政府,要求团结御侮

一·二八事变后

民族资产阶级捐款捐物支持十九路军抗战

长城抗战爆发后

各地工商界开展捐款购机运动

(2)不足:

斗争中具有妥协性。

①原因:

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

②影响:

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特别提醒]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1)“先天不足”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后天畸形”就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于夹缝中艰难生存,难以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不合理。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史料一

①焚烧日货        商店招牌

史料二 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

……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