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技术指引第一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4704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技术指引第一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技术指引第一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技术指引第一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技术指引第一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技术指引第一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技术指引第一批.docx

《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技术指引第一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技术指引第一批.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技术指引第一批.docx

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技术指引第一批

附件:

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技术指南(第一批)

一、井工开采

序号

先进技术名称

技术内容

适用范围

备注

1

综采工作面智能开采及三机联动技术

以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远程控制为基础,以国产成套装备控制系统为支撑,融合“人、机、环、管”过程数据的控制软件为核心,对工作面关键生产设备实现动态监测监控、数据通信、集中控制以及“三机”协同控制技术。

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采煤工作面控制信息化等功能的智能化、数字化开采技术。

适用于中厚煤层、薄煤层一次采全高、综采放顶煤工作面

2

大倾角长壁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

该项技术能够实现“支架~围岩”系统动态稳定性控制;大倾角工作面倾斜全长与区域分隔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防护技术,解决了飞矸伤人、损坏装备的技术难题;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回采巷道支护技术,解决了异形断面巷道支护难题等。

采煤工作面资源回收率由30~40%提高到80%以上,工作面单产提高3~5倍,矿井百万吨死亡率降低90%以上。

适用于煤层倾角35°~55°(局部60°)、煤层厚度0.8~12.0m,走向长壁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开采

3

煤矿充填开采技术

研发了适应薄及中厚煤层不同开采条件的充填工艺,配套相关充填设备,采用矸石、膏体材料、超高水材料等,对采空区进行充填,降低地面沉降,减轻对地面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解决矸石处理问题、“三下”煤炭资源回收等,该项技术对于生态环境协调开发、环保要求高、资源回收高的矿区具有很好的效果。

井下充填开采、“三下”开采以及国家稀缺煤种开采

 

4

煤矿井下采选充集成技术

按照“充填置换”和“等价采高”原理设计的新型高效井下原煤分选、固体充填、综合机械化采煤集成技术。

充填原料方面,井下开拓矸石和原煤里的矸石不再升井,后投料进入充填系统,地面和井下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直接充填入采空区后,成功置换城市及周边密集建筑物下的压煤,从而形成煤矿井下“采煤-分选-充填”集成化生产新模式。

适用排矸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矿山的建设和生产

5

一次采全高、大采高放顶煤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厚~中厚煤层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技术,工作面全套装备逐步实现国产化,目前在神东矿区可达到7m采高,生产效率高,减少煤炭资源损失。

工作面采煤机割煤高度大于3.5m的综放开采。

大采高综放工作面通过加大割煤高度发挥大功率大采高采运设备能力;大采高综放支架后部通风与放煤的空间大,提高了工作面放煤口附近瓦斯稀释及工作面放煤能力。

适用于厚~特厚煤层的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厚

6

掘进机自动化控制技术

掘进机任意断面自动截割成形控制技术;掘进机机身位姿参数在线自动检测技术;掘进机井下可视化远程监控技术与远程无线遥控技术;地面远程可视化监测诊断技术等,实现掘进机自动化控制。

适用于煤矿井下大型采掘装备的掘进作业

7

全断面掘锚一体化巷道掘进技术

煤巷掘进采用先进的掘进工艺和技术装备,采用全断面一次截割成形技术,减少对围岩的破坏,配套掘锚一体化钻车及时进行支护,减少顶板下沉,月推进度可达2000m以上,生产效率高,工艺先进,有效保证矿井接续,降低掘进成本。

井下煤巷掘进,煤层赋存地质条件较好的矿区

8

巷道超前探测及水文勘查技术

融合直流电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技术与反射波超前探测技术,可以对简单地质构造和复杂地质条件进行探测与预报、对水文勘查巷道进行综合超前预报技术系统。

预测距离为掘进巷道前方80m范围内有效的地质异常界面参数。

适用于煤矿及非煤矿山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巷道探测、安全掘进技术等

9

复杂困难巷道高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

该技术针对复杂困难巷道存在的锚杆与锚索破断、支护构件失效、预应力施加困难等问题,开发了先进、实用的高预应力锚杆与锚索系列支护材料、配套支护构件,研制了锚杆与锚索高预应力施加机具,形成了煤矿巷道高预应力强力锚杆支护成套技术。

东部深部煤矿巷道和西部强烈采动影响等复杂困难巷道支护

10

综采工作面快速搬家技术

配套大功率、安全环保国内支架搬运设备,优化采煤工作面搬家倒面工序,实现综采、综放工作面快速安全、回撤。

减少搬家倒面时间以及接续时间。

综采工作面的搬家倒面

二、露天开采

序号

先进技术名称

技术内容

适用范围

备注

11

露天煤矿连续、半连续开采系统

系统主要由单斗挖掘机、斗轮挖掘机、自移式破碎站、半移动破碎站、连接桥、转载车、电缆漏斗车、带式输送机、卸料车和排土机等作业设备组成,具备开采成本低、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安全可靠、智能化水平高等特点。

系统通过增加破碎、转载等环节,实现了矿岩运输的连续作业,与传统的大汽车运输工艺相比,吨公里运费仅是汽车运输的1/2~1/3。

适用于大型露天煤矿的表土和原煤的剥采与运输

12

露天矿滑坡灾害实时监测预警及控制技术

主要包括监测点设计、钻孔现场施工、设备安装和设备调试四个工艺单元。

提出了“滑坡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滑动力大于滑动面抗滑力,并将滑动力的变化作为滑坡监测预报主要参数”的思想,确立了把对位移、裂缝等变化的常规监测转变为“通过监测滑动力变化预测预报滑坡地质灾害”的技术途径。

露天煤矿边坡治理

13

绿色生态矿山建设示范工程技术

采用绿色生态矿山建设关键技术与模式,主要包括地面排土场绿色复垦与剥离废弃物全内排技术,坑内疏干水处理、工业场地减粉尘减噪声技术集成与工程,疏干水和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技术和矿山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等。

露天煤矿生产建设

14

露天矿端帮压覆资源回收技术研究

主要包括端帮煤回采和边坡稳定性关系研究;端帮煤开采与现有开采程序、开拓运输系统衔接问题,合理确定端帮煤开采时机。

研究端帮煤回采不影响露天矿主生产系统安全;确定端帮煤的开采与内排土场发展的时空关系,建立起适于所属露天矿特点的端帮压覆资源回收技术,以不断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水平。

露天煤矿生产

三、煤矿建设

序号

先进技术名称

技术内容

适用范围

备注

15

一扩成井快速钻

井法凿井技术

该技术通过理论研究、工艺研究、设备关键部件研制和工业性试验,开发形成了“一扩成井”和“一钻成井”快速钻井法凿井新工艺,“一扩成井”钻井直径达9m以上,“一钻成井”钻井直径达7m上,提高了钻井法凿井成井速度;通过理论计算和泥浆流动规律分析,完成了新型表土钻头和岩石钻头设计、加工,提高了破岩效率和吸收效果。

适用于冲积层厚度小于600m或软岩地层条件下的煤矿及其他领域立井井筒施工

16

千米深井基岩快速掘砌技术

该技术制定了新型千m深井基岩快速掘砌施工工艺,得到可以取消临时支护的短段掘砌及与之相配套的伞形钻架、大型抓岩机、整体下移金属模板等成套工艺及装备,实现了4.2m段高掘砌正规循环作业,从而提高了深立井凿井钻、爆、掘、砌设备能力及工艺技术水平。

掘砌循环作业进尺4.2m,爆破效率平均达到85~90.5%,周边半眼痕率达83%以上。

适用于煤炭及其他领域千米级深立井井筒施工

17

深厚复杂岩土中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

在孔内下入钢质冻结管和塑料管,形成冻结器;在冻结器内循环来自制冷站的低温盐水,使周围地层冻结,形成筒形冻土墙—冻结壁;而后在冻结壁的保护下掘砌施工井壁,形成永久的封水与支护结构。

可突破技术瓶颈,开凿表土厚度达800m的特厚表土井筒、富水岩层深达1000m的井筒;井壁(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可达(CF100)C100;可预防冻结管断裂、冻结孔导水淹井事故及井壁破裂灾害。

用于复杂岩土条件下立井井筒的建设

四、煤层气开发

序号

先进技术名称

技术内容

适用范围

备注

18

煤与煤层气三区联动协调开发技术

基于煤炭开采时空接替规律,创新煤层气抽采关键技术,首创以规划区、准备区、生产区为核心“三区联动”全矿区整体抽采模式与技术体系,研发了规划区煤层气地面预抽采、准备区地面与井下联合抽采以及生产区井下区域递进式瓦斯抽采技术。

高瓦斯矿区地面瓦斯抽采

19

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

该技术提出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原理、创建了无煤柱沿空留巷Y型通风钻孔法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系统地研究并获得了Y型通风采空区的流场与瓦斯浓度场、创新性的提出了无煤柱沿空留巷Y型通风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及煤与瓦斯共采覆岩卸压、渗透率分布以及瓦斯抽采动态运移三个基本规律模型。

应用该技术创造了深井复杂地质条件下沿空留巷综采月产36万吨的纪录,采区瓦斯抽采率70%以上。

适用于煤矿瓦斯抽采技术、低透气性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等

20

煤层气探查及富集区预测技术

分析影响煤层气富集的地球物理参数,对煤层气富集区进行地球物理识别,实现煤层气富集区预测。

可实现煤层厚度、煤层裂隙发育大小、裂隙主方位发育方向以及煤层含气量的预测;可实现煤层气富集区和瓦斯富集区的预测。

适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非常规页岩气勘探开发和煤矿瓦斯富集区预测

五、煤矿安全

序号

先进技术名称

技术内容

适用范围

备注

21

煤岩渗透率动态监测技术

该技术主要针对卸压煤岩体在没有瓦斯涌出或者瓦斯涌出较小的情况,主动向多个测试钻孔内注入示踪气体,通过预先布置自主研发的若干个示踪气体变送器,监测采动过程中示踪气体多个参数的变化速率来计算瞬时煤岩体渗透率,绘制出煤体渗透率连续变化曲线,最终确定被保护煤层不同区域不同采动条件下瓦斯的解吸和运移情况。

经现场试验提高了抽采效率,为近距离高突煤层群煤与瓦斯协同共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22

煤矿井下水害防治钻孔探查技术

水害防治技术以先进的跟钻测控技术为依托,通过对实钻钻孔轨迹的实时测量和精确控制,保证定向孔在目的层位延伸或精确中靶,提高钻孔覆盖面积,成孔用于疏放顶板水或老空水,降低水害发生概率;定向长钻孔钻井技术,准确有效的探查目的区域水赋存情况,是预防水害、先探后掘的有效技术手段。

适用于煤矿井下顶板水探放、底板水探放、老空区积水探放和地质异常体探查等定向孔施工

23

井下钻孔定向控制技术

钻机打钻时,通过高压动力液驱动孔底马达带动钻头在孔底实现旋转钻进,钻杆本身不旋转,钻机随钻测量系统实时采集钻孔轨迹,通过通缆钻杆传输到钻机主机上的计算机,施钻人员可随时通过调整钻头工具面角来控制钻孔轨迹。

主要有三方面技术发展方向:

定向钻进技术、随钻测量技术、钻孔测斜技术。

煤矿井下长距离钻孔定向

24

松软突出煤层深孔钻进技术

对松软突出煤层孔壁稳定性、孔壁失稳力学条件及钻进工艺进行研究,提出了高转速螺旋钻进与筛管下放施工工艺方法,以提高钻进深度及成孔瓦斯抽采率,设计大扭矩、高转速钻机,开发三棱螺旋钻杆及大通孔开闭式钻头实现全孔段下放筛管工艺,形成松软突出煤层深孔钻进技术与装备。

煤层坚固性系数f≤1.5的松软突出煤层

25

高压射流钻割一体化卸压增透技术

高压水射流钻割一体化卸压增透技术能有效提高低透气性煤层的透气性,促进瓦斯抽采,割缝期间能排出大量瓦斯,割缝后煤体膨胀变形,卸压范围扩大,透气性增大,远处瓦斯也不断涌向孔道,可显著提高瓦斯抽采效率。

由于地应力降低,瓦斯含量减小,煤层透气性提高,可有效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灾害。

钻孔有效影响范围提高2倍;瓦斯抽采流量提高2.5~6倍;瓦斯抽采浓度达到30%~98%;煤层透气性提高200倍以上;抽采达标需要钻孔量减少30%~50%。

高瓦斯低透气性突出煤层瓦斯强化抽采

26

复杂条件下低解吸难抽采厚煤层瓦斯综合治理成套技术

借助物探、钻探等手段,通过取样测定煤层被夹矸分隔和各种地质构造附近的煤层瓦斯“三维”赋存特征后,绘制出瓦斯等值线图;采用压缩气体预爆破、中高压注水致裂等技术进行外力干扰后,测定煤层瓦斯的脱附率和“三维”运移特征,通过现场测定和理论分析的方法,测定研究矿井煤层的各项瓦斯基础参数与地质条件变化间的关系后,确定二者之间的关系方程式,并提出预测分析技术。

根据研究背景综放工作面的高效治理瓦斯关键技术方案所确定的抽采瓦斯方式,通过综合分析的方法,摸清不同抽放瓦斯方式的流量、负压、流速等参数的合理匹配关系后,提出科学的抽放系统评价标准,采用现场测定、实验室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适合矿井实际的“防突”预测敏感指标及技术管理体系。

适用于厚煤层,煤层中间夹杂多层夹矸,且透气性系数很低的区域瓦斯治理

27

煤矿重大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关键技术

通过本安环网、通信网关、监控分站、控制软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构建高可靠、快速反应和宽带传输的新一代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重大灾害预警技术系统利用安全监控系统和各职能部门终端采集各种安全信息,借助专用分析软件进行信息融合、挖掘和分析,实现重大灾害在多因素、多指标在线监测、超前预警。

经现场实验系统反应速度比系统改造前提高了2倍以上,系统故障率减少了50%以上。

瓦斯灾害矿井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高可靠、快速监测

28

煤矿冲击地压前兆识别及监测预警技术

根据煤岩破坏的不同裂隙发展阶段与微震、应力、声电等参量响应的关系,建立煤岩受载破坏过程的“应力场~震动场”多参量归一体化监测预警模型,提出以微震监测、震动波CT反演和采动应力探测冲击危险的预警指标与方法。

适用于受矿震及冲击矿压灾害威胁矿井的动力灾害防治

29

车载矿山救援指挥系统

采用模块化设计、车载平台轨道及快速解锁技术,实现车载平台与救援装备的集成使用;采用ZS32F煤矿束管监测及色谱分析技术,实现系统将灾区及高危险区域的气体,通过束管连续采样至车载平台进行分析,预防次生灾害发生,保障人员安全。

车载救援系统功能齐全,能有效降低抢险救灾时间,提升救援机会。

适用于井口(车载方式)、监测室(地面方式)在抢险救灾中使用

六、煤炭洗选加工

序号

先进技术名称

技术内容

适用范围

备注

30

全重介选煤厂超低介耗控制技术

按照“粗煤泥处理环节的工艺优化”、“降低重介质合格悬浮液密度控制”和“重介分选的优化及介质净化回收系统的优化与改善”原理设计的TBS粗煤泥单独分选技术、多台小直径旋流器分选方法、低密度分选技术,可大幅度降低介质消耗,提高分选效果。

在满足生产的情况下,介质消耗降至0.3kg/t原煤,同时实现洗煤成本和电耗一定幅度的降低。

循环水浓度降至5g/L以下,原煤生产成本小于18元/t。

适用于分级或不分级全重介选煤厂

31

干法重介质流化床选煤技术

分选机中的上升气流与加重质作用形成一定密度的流化床层,经预处理后的入选原煤按床层密度分层后形成轻、重产物并排出,脱介后得到精煤和尾煤。

脱除的介质分别进行净化和循环,并根据流化床层高度和密度调节分流量。

分选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过引风除尘收集、循环。

用于动力煤燃前脱灰降硫、原煤排矸、对遇水易泥化的低阶煤进行分选提质、生产超低灰精煤等

32

高灰难选煤泥高效分选技术

针对高灰难选煤泥的分选问题,通过强化分选过程中的能量输入,实现煤泥分选过程中能量输配与物性变化的合理适配,既提高的分选精度,又节约了能量。

在提高精煤质量方面,提出了粗精煤入沉降过滤离心机脱水后滤液再精选流程,减小了精选压力和系统循环量;在提高精煤可燃体回收率方面,提出了粗选尾煤入旋流器浓缩分级、旋流器底流入高频筛脱水、高频筛筛上物入球磨机磨矿解离后再选。

适用于细粒煤的分选、低品质煤综合利用,同时适用于后续煤泥水、煤化工废水、焦化废水澄清处理的环保领域

33

复合干法动力煤分选技术

采用空气—煤粉为介质,用压缩空气和激振力使物料松散,在带床条的床面上实现煤和矸石按密度分选。

目前单套设备年处理原煤量达到500万吨,同时有适应高原地区抗低温、防冻、防堵的专用系统。

该技术不用水、投资少、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耗能低、对环境污染少,符合国家节水、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洁净煤技术等方针政策。

可适用于13mm~100mm不同粒度的块煤分选,高效排除矸石,降低灰分硫分,同时配有防冻设施可适用于高原高寒地区

34

大型块煤干法分捡排矸技术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射源、X光或色差等识别方法,针对不同的煤质特征建立与之适应的分析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煤与矸石进行数字化识别,通过智能排矸系统将矸石排出。

单系统最大处理能力180t/h。

该系统通过对选煤厂入选物料进行前期预处理,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设备损耗,减少用水量,避免煤的泥化,不使用介质,系统简洁,分选后矸石中含煤率小于3%,加工成本低。

适用于300~13mm块煤分选,可代替原煤准备车间的手选排矸,用于煤炭集运站预先排矸,特别适用于干旱地区和严寒地区的煤矸分选

35

煤泥热风干燥提质技术

按照“物料在全程高负压、高流速、低含氧量的环境中,经扬料齿进行高转速破粘、解聚分散和扬料,并与高温烟气直接接触,发生强烈的旋流化热交换,蒸发物料水分,实现物料干燥提质”原理,设计的新型煤泥热风干燥提质工艺、关键成套设备,可提高煤泥干燥热效率及煤泥热值,使煤泥干燥前后全水分减少18%,干燥热效率在48%以上。

单位湿煤泥干燥耗电量平均值13.39kWh/t,整套生产系统脱水率高,脱水后产生的热值增幅高。

适用于褐煤提质、全煤种煤泥提质、城市淤泥脱水、有色金属尾矿泥处理等方面

七、煤炭清洁利用

序号

先进技术名称

技术内容

适用范围

备注

36

燃煤浆料和气化煤浆配置技术

以“分形级配理论”和“选择性分级研磨”原理为指导,引入“多破少磨”、“分级研磨”和“优化级配”的制浆理念,开发的选择性粗磨和超细研磨有机组合的级配制浆新工艺、关键设备和高效添加剂,拓宽了制浆煤种的选择范围,可提高水煤浆浓度,改善水煤浆质量。

制备的燃料煤浆和气化煤浆浓度均可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粗磨机产量可提高30%以上,燃料煤浆的吨浆电耗下降30%以上;气化煤浆比煤耗降低约30kg/kNm3,比氧耗降耗约30Nm3/kNm3,有效气比例提高2%。

适用于长焰煤、不粘煤、褐煤等低阶煤生产高浓度的燃料水煤浆和气化水煤浆;燃料水煤浆可用于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窑炉的代煤、代油燃烧;气化水煤浆适用于以水煤浆为原料生产合成气的化肥厂和大型煤化工企业

37

低阶煤旋转床低温干馏分质利用技术

按照“煤炭快速热解”原理设计的新型低温热解工艺和旋转式热解装备,可将低阶煤转化为提质煤、低密度煤焦油和煤气。

以榆林长焰煤为例,提质煤产率71%,用作发电、民用、高炉喷吹燃料或化工原料;焦油产率11.05%,用成熟的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工艺,吨煤制成品油100kg/t;煤气产率10.38%,用成熟的煤气制LNG联产氢工艺,吨煤制LNG45kg/t,联产氢气60m3/t,为焦油加氢提供足够氢源。

吨煤能耗2085.4MJ;吨煤水耗76.4kg;能源转换效率91.70%

适用于各类低阶煤特别是粉煤大规模制提质煤、成品油和LNG

38

水煤浆气化技术

该技术可实现煤炭大型化、高效、洁净气化,独特的带压联投和无波动倒炉技术,可实现装置系统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行,最长达到511天。

日处理煤2000吨级的气化装置,与引入技术相比,有效气成分提高3.1个百分点,比氧耗降低11.4%,比煤耗降低2.1%;日处理3000吨煤气化装置已投入使用,并实现连续稳定高效运行。

适用于灰熔点低于1350℃、灰分低于20%、煤浆浓度高于50%的煤种,气化生成的合成气广泛应用于煤制甲醇、烯烃、化肥、油品等行业

39

干煤粉气化技术

粉煤给料罐底部形成流化床,通过四根煤粉管线经主烧嘴进入气化炉反应室,反应室中气化反应在高温火焰下进行。

通过气化反应产生了富含H2和CO的合成气。

热合成气与液态渣进入气化炉下端激冷室,经下降管水域激冷,渣固化,携有剩余细灰的合成气进入后续合成气洗涤单元进一步净化。

适用于长焰煤、褐煤等低阶煤生产合成气

40

高灰、高灰熔点、高硫煤流化床气化技术

以小于6mm的碎煤为原料,以空气、富氧或氧气为氧化剂,水蒸气或二氧化碳为气化剂,气化剂分三路计量调节,由分布板、环形管、中心射流管进入气化炉。

床层气固两相充分混合,温度均一,煤在床内一次实现破黏、脱挥发分、气化、灰团聚与分离、焦油和酚类的裂解等过程。

单台气化炉处理能力达到13t/h;直接碳转化率达到80~85%;煤气中CO+H2含量达到70%;比氧耗350Nm3/kNm3(CO+H2);排渣和飞灰含硫量低并直接进入锅炉再燃。

适用于优化高灰、高灰熔点、高硫煤的气化

41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

按照“二级混凝沉淀预处理+多效蒸发结晶深度处理”原理设计的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可做到系统产水全部回用、产生的结晶盐满足工业盐标准,全部资源化利用,最终实现全厂废水零排放。

适用于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煤化工浓盐水等高含盐废水的零排放处理

42

煤粉工业锅炉系统

基于煤粉浓相供料和燃烧的原理开发的煤粉工业锅炉系统,可实现煤粉的高效、洁净燃烧,锅炉热效率和污染物排放可达到燃气锅炉的效果,即锅炉热效率可达92%以上,烟尘排放小于20mg/m3(折算O2浓度6%,下同),NOx排放小于100mg/m3,SO2排放小于50mg/m3。

适用于城市区域供暖,工业园区、矿区蒸汽生产,以及其它热源生产

43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

采用多流程循环流化燃烧技术和三级炉膛、两级回灰结构,增加燃料燃烧时间,实现中温分离,并辅以完善的污染物治理措施。

锅炉热效率达到87~90%,污染物超低排放,能够达到GB13271~2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重点地区燃气锅炉标准(颗粒物≤20mg/m3,二氧化硫≤50mg/m3,氮氧化物≤150mg/m3)。

适用于4~75t/h的热水、蒸汽锅炉或导热油炉

八、煤矿环保

序号

先进技术名称

技术内容

适用范围

备注

44

煤炭开采地下保水技术

该技术研究了西部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和地表生态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矿井水井下储用的理念,研发了井下储用矿井水(煤矿地下水库)和地表生态主动减损与引导型修复技术。

在神东矿区建成32座地下水库,储水3100万m3,建设世界首座大柳塔煤矿分布式地下水库,储水710万m3,实现了矿井水不外排。

近三年节支约14亿元;应用地表生态修复促进技术,三年累计修复20km2塌陷区。

适用于煤炭开采地下水保护利用与地表生态修复领域

45

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监测与评价技术

依据地表沉陷土地破坏预测模型,建立土地破坏预测系统,研究开发土地破坏预测系统软件,对采煤沉陷区土地破坏程度进行评价。

通过对典型矿区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环境损耗分析、试验、测算,确定煤炭资源开采与环境损耗因果关系,进一步研究建立煤炭资源开采环境损耗核算方法;根据研究确定的煤炭资源开采与环境损耗因果关系,建立的定量评价模型,研究提出煤炭矿区生态恢复与补偿标准和补偿办法。

应用于复垦土地环境的长期监测和评价

46

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与农业生态再塑技术

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与农业生态再塑技术针对我国土地复垦过程中的复垦耕地质量差,区域农业景观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攻克了沉陷区复垦土壤重构与生态重建关键技术难题。

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成果运用矿区复垦率提高了10%~20%;复垦土壤改良时间缩短了2~3年。

适用于东部平原采煤沉陷区农业复垦

47

乏风瓦斯销毁和余热利用技术

应用低浓度瓦斯氧化和抽排瓦斯掺混技术,将煤矿低浓度抽采瓦斯与煤矿回风井排出的乏风混合,达到合理的甲烷浓度,通过乏风瓦斯氧化装置发生氧化反应,制取过热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发电,同时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