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430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doc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doc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

计算机概论

1.196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

2.计算机分类(6):

巨型,小巨型,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PC

3.1到4代计算机: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4.发展趋势:

巨型,微型,多媒体,网络,智能

5.运算速度,MIPS衡量

6.计算机特点(6):

精度高,记忆力强,有逻辑判断能力,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7.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8.软件:

程序,数据,技术资料

9.软件:

系统(WINDOWS,VB),支撑(杀毒),应用

10.诺依曼原理:

五个部分,用二进制,存储程序

11.存储器容量基本单位,字节(byte)

12.指令,有操作码,地址码

13.指令周期:

取指周期,执行周期

14.指令类型(5):

数据传送,运算,程序控制,输入出,CPU控制调试

15.计算机工作过程:

取指,分析取整,执行

16.最小信息单元,位(bit)

17.信息处理阶段:

收集,加工,决策,活动

18.0有唯一编码,补码

19.ASCII码,1个字节;汉字外码,2个字节

20.ASCII,大写字母100,小写110

21.汉字:

输入码(外码),机内码,字型码(字模);24*24点阵:

占24*24/8=72KB

22.微机=主机+外部设备

23.主板部件(6):

芯片组,CPU插座,内存插槽,总线扩展槽,I/O接口,BIOS

24.微机总线:

内部,外部,系统

25.内部和系统总线:

地址(AB),数据(DB),控制(CB)

26.外部:

PCI,AGP

27.内存:

ROM,RAM(大于80ns),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15-35ns)

28.外存(5):

硬盘,软盘,光盘,磁带,U盘

第三章:

数据库技术基础

1.数据模型:

层次(有序树),网状(有向图),关系(二维表)

2.数据库系统组成:

计算机平台,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用户

3.信息世界的基本概念:

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

4.关系是二维表,元组的集合

5.关系运算:

选择,投影,连接

6.Access对象(7):

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

7.Access数据基本载体,字段

8.数据库处理技术的发展三个阶段:

手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

9.数据库特点:

最小冗余度,数据独立性,数据共享,安全可靠,保密性能好

10.数据库功能:

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控制和管理

11.设计数据库的阶段:

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实施数据库,使用和维护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1.APARNET,Internet前身

2.网络发展阶段:

网络诞生,网络形成,互连互通,高速网络

3.计算机网络:

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系统。

4.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若干子机,通信子网,通信协议

5.分类:

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6.拓扑结构(6):

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全互联,不规则型

7.信号是数据的具体表现形式

8.通信设备:

信源,信宿,信道

9.网络性能评价标准:

带宽,信道容量,传输速率,传输延迟

10.数据传输技术:

调制解调,基带传输(近),频带传输(远),信道复用

11.传输介质: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传输介质

12.网络协议:

TCP/IP,IPX/SPX,NetBEUI

13.OSI/RM模型的层:

物理,数据链路,网络,传输,会话,表示,应用

14.TCP/IP,四层,应用(STMP,FTP),传输(TCP),网络(IP),网络接口

15.局域网的层:

物理(PHY),介质介入控制(MAC),逻辑链路(LLC)

16.局域网组成:

服务器,工作站,网卡,传输介质

17.网络互连设备:

中继器(相同局域网,物理层),网桥(不同局域网,链路层),路由器(不同网络,网络层),网关(不同协议,传输层)

18.构建网络:

局域网的设备+网络互连设备+HUB(集线器)+调制解调器(MODEM)

19.Internet特点:

用TCP/IP,透明性,用户网络,客户机/服务器

20.IP地址,32Bit

21.TCP/IP的数据基本传送单位,数据包

简答题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个阶段(也称四代),正向第五个阶段或第五代智能化的计算机发展。

前四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代机是以电子管为逻辑元件的计算机,软件方面使用机器语言;第二代机是以晶体管为主要逻辑元件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方面主要使用了汇编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诞生;第三代机是由中小规模集成电路(IC)组成的计算机,软件程序使用状况是:

操作系统诞生使用、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普遍使用。

第四代机是由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IC)组成的计算机,软件情况为网络操作系统诞生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出现了。

2、计算机机内为什么采用二进制数表示信息?

答:

电子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表示信息的主要原因是:

(1)、二进制数数码少(0、1),易于实现数码的表示;

(2)、二进制数运算法简单;

(3)、采用二进制数易于实现逻辑运算。

3、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计算机病毒是具有破坏性作用的程序。

特点:

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和寄生性。

4、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几部份组成?

简述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

答:

电子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统称为中央处理器(CPU)。

计算机各部件通过总线连接形成有机整体,微机总线有三种:

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和数据总线(DB)。

(1)、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

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控制器的功能是:

协调指挥计算机各部件工作;

(3)、存储器的主要作用是:

存储程序和数据,实现记忆的功能。

(4)、输入设备的功能是:

输入数据并转换为机内信息存储;

(5)、输出设备的作用是:

将机内信息转换为便于识别、处理和使用的字符、图形,并输出显示。

5、什么是硬件?

什么是软件?

它们有何关系?

答:

计算机硬件是构成机器的电子、光电、电磁、机械等物理设备。

软件即是计算机中使用的各种各样的程序及其说明文档。

简单说,计算机硬件就是计算机的物理设备;计算机软件就是程序和文档。

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是:

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软件扩充了硬件的功能。

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有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性程序……;常用操作系统有DOS(磁盘操作系统,单用户单任务字符界面16位操作系统)、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单用户多任务32位图形界面操作系统),UNIX(分时操作系统),LINUX(类似WINDOWS,是多用户实时操作系统)、NETWARE(NOVELL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NT(视窗网络操作系统)。

6、什么是指令?

计算机的指令由哪两部份组成?

什么是程序?

答:

指令是计算机能实现的基本操作,指令是二进制代码,可分为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告诉计算机执行什么操作,地址码告诉计算机到哪个存储单元地址中读取参与操作的数据。

程序是若干指令或命令的集合。

7、简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答:

电子计算机基本的工作原理是:

事先存储程序并在程序控制下协调工作,即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读取指令、对指令加以解释并执行指令的过程。

这个工作原理是由冯·诺依曼首先提出的,所以按此原理生产的计算机称为冯氏计算机,前四代电子计算机都是冯氏计算机。

冯氏计算机应具备的条件是:

(1)、机内信息(程序和数据)采用二进制数表示;

(2)、硬件由五个部份组成——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3)、事先存储程序,并在程序控制下工作。

8、计算机存储器可分为几类?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

存储系统可分为内存和外存两大类。

内存是直接受CPU控制与管理的并只能暂存数据信息的存储器,外存可以永久性保存信息的存储器。

存于外存中的程序必须调入内存才能运行,内存是计算机工作的舞台。

内存与外存的区别是:

内存只能暂存数据信息,外存可以永久性保存数据信息;外存不受CPU控制,但外存必须借助内存才能与CPU交换数据信息;内存的访问速度快,外存的访问速度慢。

内存可分为:

RAM与ROM。

RAM的特点是:

可读可写,但断电信息丢失。

ROM用于存储BIOS。

外存有:

磁盘(软盘和硬盘)、光盘、U盘(电子盘)

9、简述计算机内使用高速缓存器的目的?

答:

高速缓存器介于CPU和内存之间的一种可高速存取信息的芯片,是CPU和RAM之间的桥梁,用于解决它们之间的速度冲突问题。

10、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

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

CPU主频(MHz、GHz)、字长(位)、内存容量(MB)、运行速度(MIPS)、硬盘容量(GB)。

11、简述位、字节、字及字长的含义。

答:

位是计算机数据信息的最小单位,是二进制数位的简称,一个位只能容纳一个二进制数数码;八个二进制位称为一个字节,即1B=8b;字由若干个字节组成;字长是计算机一个字中的二进制数数位,即是CPU一次读/写数据时能读/写的数据的二进制数位数。

12、简述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

答:

计算机指令的执行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将要执行的指令从内存中取出送入CPU,然后由CPU对指令进行分析译码,判断该指令要完成的操作,向各部件发出完成该操作的控制信号,完成该指令的功能,当一条指令执行完成后就处理下一条指令。

一般将第一阶段称为取指令周期,第二阶段称为执行周期。

13、简述什么是操作系统及其功能?

答:

操作体统——是使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软件、硬件资源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工作,对所有计算机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

其主要功能:

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即五大管理——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

14、操作系统中文件管理(文件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

文件管理的功能包括:

管理和调度文件的存储空间,提供文件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法;实现文件从标识到实际地址的映射(即按名存取),实现文件的控制操作和存取操作(包括文件的建立、撤销、打开、关闭,对文件的读、写、修改、复制、转储等),实现文件信息的共享并提供可靠的文件保密和保护措施,提供文件的安全措施(文件的转储和恢复能力)。

从用户的角度上讲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为——按文件名存取机内信息。

文件系统或文件管理指的是:

文件系统是由被管理的文件、操作系统中管理文件的软件和相应的数据结构组成的一个系统。

文件是具有标识名的一组有完整逻辑意义的信息的集合。

15、内存管理具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

存储管理主要是指内存的管理,计算机内存空间包括系统区和用户区,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主要是对用户区的管理,它包括内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存储保护两大方面的内容。

16、文件的存储结构包括哪些?

答:

文件的存储结构包括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

物理结构指的是文件的物理存储方式(目录区、文件分配表、数据区);文件的逻辑结构是依照文件的内容的逻辑关系组织文件结构。

文件的逻辑结构可以分为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

17、文件管理采用多级目录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答:

文件管理采用多级目录结构的特点是可以分类管理文件。

1、巴贝奇:

1822年、差分机,1834年、分析机,图灵:

1936年、图灵机。

2、①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