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商务星球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3596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商务星球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云南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商务星球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云南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商务星球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云南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商务星球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云南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商务星球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商务星球版.docx

《云南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商务星球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商务星球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商务星球版.docx

云南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商务星球版

云南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商务星球版

  篇一: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地球

  第一课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是个圆球体。

  2.人类对地球的认识:

①我国周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②我国东汉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如壳

  之裹黄”③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④1961年苏联宇宙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3.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亿平方千米。

  第二课在地球以上认识经纬网

  1.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①北极——地球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②南极——地球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③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④赤道——地

  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3.经线与纬线:

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纬线指示东

  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在地球仪上经纬线可以画无数条。

  4.经度与纬度:

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和经线,人们给他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与纬度。

  5.北N;南S;东E;西W。

  6.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定为0°纬线。

  7.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8.纬度:

北纬:

0°至90°N,南纬:

0°至90°S。

  经度:

东经:

0°至180°E,西经:

0°至180°W。

180°W和180°E是同一条经线。

  9.在地球仪上,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

  10.人们习惯上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11.在地球仪上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军事

  等领域。

  第三课地球的自转

  第1页共26页

  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天。

  2.昼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不透明的物体。

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3.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这种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不

  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地方时。

  第四课地球的公转

  1.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周期为一年,约为365天。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一直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阳

  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3.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

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4.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

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5.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

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6.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东至日。

东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7.人们根据不同纬度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5带(北寒带、南寒带、北温带、南温带、热带)。

热带地面获得的光热最多。

  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地面获得的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寒带地面获得的热量很少,终年寒

  冷。

有极昼、极夜现象。

  8.北半球夏季,大部分地区日出早,日落晚,昼长夜短,正午时分太阳高度大;冬季正好相反。

  9.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四季变化、地球五带的形成。

  第二单元地图

  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

  1.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

  2.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

①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

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第二课地图的判读

  1.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作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第2页共26页

  2.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

常见的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

  3.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图。

将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

  接成的线,叫做等深线。

  4.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山峰:

中间高,中间低,等高线闭合。

陡崖:

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鞍部:

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山脊:

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山谷:

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缓坡、陡坡:

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

  稀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5.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或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各种颜色,使得地表形态和海底起

  伏状况清晰可见,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海拔,可以通过查看图中高度表来了解不同

  地点的高程。

  第三课地图的应用

  地图家族新成员:

影像地图,电子地图等。

  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

  1.

  2.

  3.

  4.

  5.

  6.

  1.第一课海陆的分布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29%,而海洋面积占地表的71%。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分隔,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称为岛屿,大陆与其附近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大洲从大到小排列)亚洲与欧洲大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作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洋从大到小排列)海洋的中心部分叫洋,海是大洋的中心部分。

海峡是介于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第二课海陆的面貌亚洲:

地形复杂多样,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山地为主。

  欧洲:

地形以平原为主。

  非洲:

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第3页共26页

  大洋洲:

地形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大分水岭。

  南北美洲:

西部是山地,往东是平原和高原。

  2.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在亚洲;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在南美洲;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在南美洲;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在南美洲;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在非洲。

  3.地球最低处:

地处太平洋西岸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11034米。

  4.海底地形类型:

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岭、海沟。

  第三课海陆的变迁

  1.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一种来自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火山运动、地震等;另一种来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风力、海浪

  等。

  2.内力:

地壳运动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火山喷发形成的长白山天池;火山形成的五大连池。

  3.外力:

流水侵蚀形成的长江三峡;风力侵蚀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风蚀地貌。

  4.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

2-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以后大陆解体、分裂,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

  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5.板块构造学说: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认

  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6.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裂,有的地方表现为挤压。

张裂的地方常常会形成裂谷和海洋,挤压的地方则会出现高山、岛弧链或

  海沟。

  7.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大西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

  8.全球90%以上的地震和火山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七年级(下)

  第七单元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第1课世界第一大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纬度位置:

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海陆位置:

北临北冰洋、东临太

  平洋、南临印度洋。

  第4页共26页

  2、范围:

西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西南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

  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3、分区与国家:

48个国家和地区;按照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6个地区。

中国在东亚。

  4、地形特点:

一是地形类型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二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三是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5、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亚洲的许多大河均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并呈放射状流向海洋。

  第2课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1、亚洲气候的特征:

一是气候复杂多样;二是季风气候显著;三是大陆性气候强。

  2、亚洲的季风气候: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自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雨热同期,非常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生长。

但是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使得亚洲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第3课人口最大的大洲

  1、各大洲人口数量:

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

  2、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亚)、印度(亚)、美国、印度尼西亚(亚)、巴西、巴基斯坦(亚)、俄罗斯、孟加拉国(亚)、日本(亚)、尼日利亚,六国在亚洲。

  3、各大洲人口增长率: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与大洋洲(并列)、北美洲、欧洲。

  4、亚洲人口分布:

分布不均,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沿海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北部、西部、中部,人口较为稀疏。

  5、亚洲人口问题:

亚洲人口多,增长快,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带来压力。

  第4课经济发展的差异

  1、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大:

日本是唯一发达国家,其它为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有明显差距,沙特阿拉伯等依靠石油较为富裕,新加坡、韩国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它大部分国家较为落后。

  2、亚洲各国因地制宜,发挥本国优势,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第八单元各具特色的地区

  第3课中东

  1、“三洲五海之地”:

中东地区位于亚洲的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地带,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被成为“三洲五海之地”。

  第5页共26页

  篇二: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中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地球

  第一课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形状的证明:

  2.人类对地球的认识:

①我国周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②我国东汉张衡提

  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③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④

  1961年苏联宇宙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3.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亿平方千米。

  第二课在地球以上认识经纬网

  1.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2.经线与纬线:

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

  圆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在地球仪上经纬线可

  以画无数条。

  3.经度与纬度:

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和经线,人们给他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

  与纬度。

  4.北N;南S;东E;西W。

  5.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定为0°纬线。

  6.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7.纬度:

北半球:

0°至90°N,南半球:

0°至90°S。

  经度:

东半球:

0°至180°E,西半球:

0°至180°W。

180°W和180°E是同一条经线。

  8.在地球仪上,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

  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

  9.人们习惯上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10.在地球仪上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经纬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军事等领域。

  第三课地球的自转

  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自转的周期是一天,也

  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天。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地方时,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第四课地球的公转

  1.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周期为一年,约为365

  天。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一直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北半

  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3.人们根据不同纬度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5带(北寒带、南寒带、北温带、南

  温带、热带)。

热带地面获得的光热最多,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地面获得的光

  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寒带地面获得的热量很少,终年寒冷。

有极

  昼、极夜现象。

  4.北半球夏季,大部分地区日出早,日落晚,昼长夜短,正午时分太阳高度大;冬季正好相

  反。

  5.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物体影子)的季节变

  化,地球五带的形成。

  第二单元地图

  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

  1.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

  2.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

①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②在有

  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

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例尺大小的比较: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

  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图例: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要记住常用的图例)注记:

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

  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第二课地图的判读

  1.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作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

  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

常见的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

  3.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

  高线地图。

将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深线。

  4.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山峰:

中间高,中间低,等高线闭合。

陡崖:

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鞍部:

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山脊:

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山谷:

  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缓坡、陡坡:

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陡

  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5.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或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

  同的各种颜色,使得地表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清晰可见,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海拔,可以通过查看图中高度表来了解不同地点的高程。

  第三课地图的应用

  地图家族新成员:

影像地图,电子地图等。

  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

  1.

  2.

  3.

  4.第一课海陆的分布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29%,而海洋面积占地表的71%。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分隔,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称为岛屿,大陆与其附近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

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大洋洲。

(大洲从大到小排列)亚洲与欧洲大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

  索山脉作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

  线——巴拿马运河。

  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洋从大到小排列)

  海洋的中心部分叫洋,海是大洋的中心部分。

海峡是介于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

  水道。

记住世界著名海峡和运河:

马六甲、直布罗陀、霍尔木兹、英吉利、苏伊士、巴拿

  马运河等

  第二课海陆的面貌

  亚洲:

地形复杂多样,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山地为主。

  欧洲:

地形以平原为主。

  非洲:

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5.6.1.

  大洋洲:

地形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大分水岭。

  南北美洲:

西部是山地,往东是平原和高原。

  2.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在亚洲;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在南美洲;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在南美洲;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在南美洲;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在非洲。

  3.地球最低处:

地处太平洋西岸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11034米。

  4.海底地形类型:

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岭、海沟。

  第三课海陆的变迁

  1.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一种来自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火山运动、地震等;另一种

  来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风力、海浪等。

  2.内力:

地壳运动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火山喷发形成的长白山天池;火山形成的五大连池。

  3.外力:

流水侵蚀形成的长江三峡;风力侵蚀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风蚀地貌。

  4.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

  5.板块构造学说: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

  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6.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裂,有的地方表现为挤压。

张裂的地方常常会形成裂谷和海

  洋,挤压的地方则会出现高山、岛弧链或海沟。

  7.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大西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中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

  8.全球90%以上的地震和火山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世界火山、

  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第一课天气与气候

  1.天气指一个地方的短时间的变化,它是多变的,我们常用阴晴、气温高度、风力大小等语言

  来描述天气状况。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稳定性。

  3.判断天气和气候的方法:

短时间为天气,长时间(超过三个月)为气候。

  4.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云层运动状况的图像。

白色表示云层,绿色表示陆地。

  5.许多国家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也公布对大气环境监控的结果,即发布“空气质量日(周)

  报”。

  6.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空气污染指数越低,空气质量级别越低,空气质量状况越好,对人体

  健康越有利。

  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年)变化。

  2.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3.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

  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4.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

  5.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相等。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6.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另外,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

  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7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

  线更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面积广阔,而北半球海陆参差分布,加之陆地地形高低起伏较大,都导致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地多。

  第三课降水的分布与变化

  1、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在地图上将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3、赤道多雨,两极少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量多,西岸降水量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多雨,内陆少雨。

  4、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的小山村,被称为世界“雨极”。

  5、太平洋东岸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降雨最少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干极”。

  第四课世界气候类型

  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

  2.世界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炎热干燥

  亚热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温冬暖夏凉,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或全年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寒夏热,降水稀少,集中在夏季,温差大。

  寒带气候类型:

极地气候

  寒带苔原气候:

终年寒冷,降水稀少。

  寒带冰原气候:

终年酷寒

  3、高原山地气候:

在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第五课影响气候的因素

  1、影响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