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区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3134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地区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地区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地区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地区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地区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地区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案.docx

《江苏地区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地区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地区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案.docx

江苏地区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特别是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进而弄清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如分封制与宗法制,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丞相制与内阁制等。

2.注意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政治体制的创新,并关注其运行特点、历史影响。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内阁制等。

3.注意把握两条主线,一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二是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的开创与演变。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

学测要求

高考要求

了解先秦时期政权的更迭;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形式

1.早期国家的出现

(1)时间:

距今大约五千年前。

(2)地区: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标志:

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2.夏商政治特点

(1)夏朝:

启继承禹的地位后,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

(2)商朝

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②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历史认识]

正确认识王位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

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平等的、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二、西周分封制

1.背景:

周武王伐商,周朝建立。

2.目的:

巩固周王朝统治。

3.内容

对象

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于各地

权利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义务

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封国

姬姓贵族中的燕、鲁等;商朝旧贵族的宋等

4.评价

(1)利: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2)弊:

后来,诸侯国兼并,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

[易混易错]

“分封”与“封建”

分封制在中国古代原叫做“封建”制度。

但这个“封建”与我们用于社会发展史中的“封建”不是一个含义,而是“封诸侯,建藩卫”的简称。

为了将这两个“封建”相区别,今天史学界多称“封诸侯,建藩卫”制度为“分土封侯制”或简称“分封制”。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地位: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2.特点:

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3.内容: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大宗、小宗,小宗须服从大宗。

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秩序。

4.影响

(1)对西周:

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

(2)对后世:

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思维点拨]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对周天子来说,周天子是大宗,诸侯对于周天子是小宗。

但在诸侯国内,诸侯对于卿大夫来说就是大宗,而卿大夫就变成了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卿大夫又称为大宗。

所以,除了天子永远是大宗外,其他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主题一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史料 见下图

西周分封示意图

思考 

(1)周朝分封的诸侯国有王族建立的,有异姓诸侯(功臣、姻亲、被商灭掉的古国后裔等)建立的。

齐国、鲁国和宋国分别属于其中的哪一类?

(2)西周分封的同姓国多还是异姓国多?

二者的分布有何特点?

(3)周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齐国:

功臣建立;鲁国:

王族建立;宋国:

商朝旧贵族建立。

(2)同姓国多。

二者交错分布,同姓国更多地集中在相对富庶地区,异姓国则在边远地区较多。

(3)周王的目的主要是维护周王朝的有效统治。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从分封对象看:

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②从分布地区看:

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③从分封的过程看:

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权利和义务是联系周王和封国的纽带。

(2)影响

①积极作用: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

②消极作用:

受封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③对后世影响:

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制。

主题二 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探究点1 宗法制的原则及特点

史料

思考 结合上图,回答宗法制的基本原则及特点是什么?

答案 基本原则:

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被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维系,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探究点2 宗法制的影响

史料 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

……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石培华《中国历史纵横》

思考 时至今日,宗法制早已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依然存在,试举例说明。

答案 一方面是尊祖敬宗、“忠”“孝”观念和“家国”意识;另一方面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亲情关系和人为划分远近尊卑。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1)当时影响

①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

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

②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起封建等级政治结构。

(2)现代影响

①积极作用:

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消极影响:

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1.全方位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两大基本政治制度,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

(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3)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2.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具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分封制,各诸侯国拥有较大权力,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1.(2019·连云港市灌南华侨高级中学第一学期期中)史书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行省制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法制,故A项错误;西周没有实行郡县制,故C项错误;行省制属于元朝,故D项错误。

2.下图为“许”姓图腾,“以国为氏”。

《通志·氏族略》记载:

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于许国,称为许文叔。

与许姓起源有关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行省制

答案 B

解析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依据,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材料只提及许国来自于分封,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礼乐制的本质是等级制,材料未提及等级制度,故C项错误;行省制产生于元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有许多与“

”有关,如“福”字形为图一,“两手捧酒献于祭台上”,“宗”字形为图二,“尊祖祭祀的庙堂”。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图一      图二

A.商周的统治集团未实现高度集权

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血缘宗族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础

D.商周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片及材料可知“

”应为祖先牌位,这与统治集团集权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宗法制,未体现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故B项错误;甲骨文中很多字均与祖先牌位有关,说明商朝政治以祖先牌位代表的血缘宗族为基础,故C项正确;祭祀祖先牌位不能体现王权的神秘色彩,故D项错误。

4.(2018·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题)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

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

A.禅让制B.世袭制

C.宗法制D.郡县制

答案 C

解析 禅让制是原始部落联盟首领的更替方式,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世袭,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等级制度,故符合宗法制,故C项正确;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后才出现的,故D项错误。

5.(2019·江苏省江阴市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史载周幽王欲立妾褒姒之子为王,大臣申侯上疏谏曰:

“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

……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

”材料体现西周建立宗法制度(  )

A.造成贵族内部矛盾激化

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C.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D.根除了国家灭亡的根本因素

答案 B

解析 宗法制是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等级地位的政治制度,用以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排除A,选B。

宗法制不是地方管理制度,排除C;宗法制不可能根除国家灭亡的根本因素,排除D。

6.(2018·江苏盐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左传·僖公》记载:

“冬,(鲁僖公和晋文公等)会于温,讨不服也。

卫侯与元咺(卫国大夫)讼……卫侯不胜……元咺归于卫,立公子瑕。

”材料表明(  )

A.分封制的仪式发生重大变化

B.诸侯争霸战争受到有效遏制

C.礼乐制与等级秩序得到强化

D.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讨不服”“卫侯与元咺(卫国大夫)讼”“元咺归于卫,立公子瑕”表明礼崩乐坏,故D项正确。

一、选择题

1.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471年。

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496年。

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  )

A.封邦建国B.王权至上

C.王位世袭制D.宗法制

答案 C

解析 夏朝是由夏禹建立的,因夏桀的暴政而灭亡,“共传14代、17王,用岁471年”,其中的“代”是指血缘关系、辈分的迁移,说明夏朝的王位是世袭的;商朝是由商汤建立,亡于商纣,“共传17代”,同样说明商朝的王位世袭制。

2.“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

”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

A.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

B.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

C.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

D.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

答案 A

解析 根据“商朝晚期”“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说明宗法世系观念大大加强,故A项正确。

3.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

导致东周王室衰微的政治因素是(  )

A.宗法制的衰落B.分封制的瓦解

C.郡县制的实施D.世官制的沿袭

答案 B

解析 宗法制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继承制度,而且“嫡长子继承制”原则虽遭破坏但并不是东周王室衰微的政治因素,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现象,从根本上讲是分封制瓦解的后果和表现之一,故B项正确;郡县制是取代分封制的地方基本政治制度,但它并不是周王室直接设置的而且并不是其衰微的直接因素,故C项错误;进入东周时期,郡县制开始逐步取代分封制,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世卿世禄”的世官制逐渐被废除而非沿袭,故D项错误。

4.(2018·江苏南京学业水平模拟)商周时,内服王畿地为王室直接管辖,对外服之地大多虽享有统领权,但受封建贵族政治的制约,其控制力有限。

春秋列国体制的出现,其实也正是地方逐步独立于中央的产物,原有王朝体制因此崩解。

材料中“封建贵族政治”指的是(  )

A.宗法制B.分封制

C.世袭制D.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解析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材料未强调血缘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对外服之地“控制力有限”“地方逐步独立于中央”可知,“封建贵族政治”是关于地方行政管理的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是分封制,故B项正确;材料中“封建贵族政治”强调对地方的控制,与世袭制无关,故C项错误;商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制,故D项错误。

5.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作“

”(字的左边是监狱,右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戚”字写作“

”(字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种武器)。

这反映了周代(  )

A.受封诸侯的权利B.分封的对象

C.受封诸侯的义务D.分封的目的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亲”“戚”的字义可知,“亲”是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的人,即贵族;“戚”是握有武器掌控军事的人,即“功臣”,故材料反映的是周代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B项正确。

6.《礼记》记载:

“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人则提出:

“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

”周公曾说: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  )

A.重视民心向背B.宣扬君权神授

C.实行等级制度D.依赖家族关系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周人和周公的主张,可知西周重视德和民心,故A项正确;君权神授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西周的等级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德与民,没有涉及家族关系,故D项错误。

7.(2019·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ɡuǐ)。

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

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分封制的秩序遭到破坏

答案 D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当时经济大发展,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当时物质的富足,排除B;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贵族墓葬出土的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天子权威遭到挑战,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故选D。

8.(2019·江苏省七校联盟第一学期期中联合测试)春秋时期,周宣王因不喜欢鲁国太子括而喜爱公子戏,便强令鲁武公改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

这一行为(  )

A.破坏了分封制

B.冲击了社会等级

C.违背了宗法制原则

D.瓦解了贵族政治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和社会等级的问题,排除A、B;结合宗法制,鲁国的王位继承应该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不应由周宣王的喜好决定,故选C;瓦解了贵族政治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

9.清人全祖望说:

“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

”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

A.强化专制集权B.巩固宗族团结

C.稳定统治秩序D.维护社会和谐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得出宗法制旨在巩固宗族团结,故B项正确。

10.(2019·江苏省启东中学第一学期期中)《吕氏春秋》记载:

“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  )

A.嫡长子继承B.兄终弟及

C.大宗与小宗对立D.神权与王权结合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文字内容说明了宗法制度的继承原则是立嫡不立庶,即只有嫡子(正妻所生子女)才有继承权利,而庶子(正妻之外的其他妃子所生子女)则无继承权,即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正确;B项是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补充形式,不符合题意,排除;C、D两项原则与材料不符,排除。

11.(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左传·桓公二年》记载:

“晋昭侯封桓叔(昭侯之叔)于曲沃。

师服预言:

‘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今晋,甸侯也,而建国。

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师服意在(  )

A.离间宗亲关系B.取消分封制度

C.维系统治秩序D.建立中央集权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可知师服认为进行分封应在自身实力强大,即“本大而末小”的情况下进行,才能起到管理民众,维护统治的作用,故C项正确。

12.(2019·江苏省启东中学第一学期期中)《孟子·万章》中说: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天子之制,地方千里。

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

”由此可得出西周(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巩固统治

B.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C.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贵族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以及各自所控制土地的规模来看,西周时期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故答案为B项。

材料没有反映血缘关系对巩固统治的作用,排除A项;西周时期还未能建立起集权体制,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3.(2019·睢宁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春秋左传》载: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

没有嫡子;钧:

均等)这段记载反映出(  )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依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下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答案 C

解析 材料大意是王后如果没有嫡子,就选择立年长的;如果年龄相当,那就选择品德修养高的;品德修养也相当的话,那就用占卜来决定。

这说明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故C项正确。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A项错误;B、D两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14.(2018·江苏镇江一模)春秋时代社会群体可分为公子、卿大夫、士三层;到战国时期,大夫或士大夫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这种变化说明(  )

A.等级制度逐渐消失B.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儒学思想产生影响D.官僚政治已经确立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大夫或士大夫越来越成为官僚、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表明社会群体的严格区分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

15.(2018·江苏扬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

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

这本质上说明(  )

A.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

B.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

C.各国想藉此继承周王权威

D.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

答案 D

解析 “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从本质上说明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大宗和小宗的区别不复存在),故D项正确。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6.(2018·江苏徐州高二必修第一学期期末)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将功臣、亲族等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  )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分封制下将“功臣、亲族等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享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且享有世袭权,拥有较大独立性,故本题说法错误。

17.(2018·江苏扬州高二必修第一学期期末)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但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  )

答案 A

解析 在西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构建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从天子到士,等级森严。

故观点正确。

三、材料题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廷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材料三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白虎通·宗族》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1)材料一是中国古籍中出现的人名,这些人名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

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商周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有关?

(2)观察材料二图示,你能解释这一制度中涉及的核心概念“大宗”“小宗”吗?

基于这一制度,西周社会把整个统治阶级分为哪几个等级阶层?

(3)概括材料三包含的主要思想,说说这一制度对于巩固西周王朝统治的作用。

答案 

(1)观念:

宗法观念。

制度:

宗法制度。

(2)解释:

凡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称为大宗;嫡长子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

等级阶层: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

(3)主要思想:

确保大宗的地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解析 第

(1)问应结合材料一中反映的宗法观念,指出与宗法制有关。

(2)问应注意分析材料二指出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第(3)问应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周为确保大宗地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