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画杨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250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画杨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1画杨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1画杨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1画杨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1画杨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画杨桃.docx

《11画杨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画杨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画杨桃.docx

11画杨桃

11画杨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观察实物帮助理解。

3.借助实物、插图想象描绘。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能力训练点: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

(板书:

杨桃)

2.谁能来和我们介绍介绍杨桃吗?

师小结:

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有五条棱。

在我国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果实。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

(板书:

画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提出来。

三、检查反馈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

怎么理解的?

(交流)

四、置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

(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课后深化发展。

1.熟记生字新词,上作业本。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目标转化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校课文。

二、逐段深入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

(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a、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像五角星一样。

b、出示图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c、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

(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d、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e、“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

(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a、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b、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1)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什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板书:

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的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板书:

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

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

(板书:

要……不要……;是……就……)

(4)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并试着背诵。

第三课时

一、目标转化

这节课,将完成课后作业中的说话练习,并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二、直接导入,明确要求

1.教师导入

《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

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

我们现在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

今天我们也来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讲给同学们听。

2.明确要求

小黑板出示:

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

讲给同学们听,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重点地方说具体,语句要连贯,还要把从中明白的道理说出来。

三、指导说话

1.回忆自己想说的事,先和同桌说一说。

比一比,谁说得好。

2.全班交流。

师生评议,补充修改。

3.你在听了别人说的内容后,觉得自己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补充?

(学生说,师生评议。

四、深化发展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算作一次练笔。

5画杨桃

父亲:

是……就……

老师:

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要……不要……是……就……)

我:

一生受用

教案二

教学课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查字典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

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

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

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

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

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

“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

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

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应?

老师又是怎么做?

怎么说的?

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

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

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

(分两层)

第一层(1~2句):

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

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

(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严肃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

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

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

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

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

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父亲教诲叮嘱审视

28画杨桃老师启发严肃和颜悦色

相信我一生受用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最后一组课文中的《画杨桃》一文,是对学生进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那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把握这一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呢?

第一,理出主线。

由于课文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都是两句话,第一自然段讲父亲叮嘱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最后一自然段第一句话“教师的话同父亲讲得那么相似”。

我就抓住一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粗读文章,教师到底说了什么呢?

这样,就理出了贯穿全文的主线,深入分析理解下文就有了凭借。

第二,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细读文章的兴趣。

教学时,我利用简笔画和电教手段向学生展示图画课上发生的顺逆或趣即教师和同学们对待“我”画的杨桃的不同态度),的故事情节。

并把直观教具五棱的东西放在讲桌上,让学生从前排靠边的座位实际观察一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