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高考复习+经济常识部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247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9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高考复习+经济常识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09高考复习+经济常识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09高考复习+经济常识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09高考复习+经济常识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09高考复习+经济常识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高考复习+经济常识部分.docx

《09高考复习+经济常识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高考复习+经济常识部分.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高考复习+经济常识部分.docx

09高考复习+经济常识部分

第一课第一节商品与商品经济

1.(2005年广东政治卷)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

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B.都具有相等的使用价值

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2.(2004年文综广西卷)某人善耕而不善牧,另一人善牧而不善耕,善耕者想以谷物与善牧者交换牛羊,如果善牧者拒绝交换的话,则原因可能是

①.善耕者出价太低②谷物非交换之物

③.牛羊非剩余之物④牛羊非交换之物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3.一般来说,声音不是商品。

但是一些商家把大自然中的鸟语、虫鸣和小溪的潺潺水声录下并加以精心剪辑制成磁带出售。

这种“声音”能成为商品是因为

A.“声音”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需要B.“声音”是供他人欣赏的

C.“声音”成为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D.出现了出售“声音”的商店

4.(2004年北京文综)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国务院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作为商品的食品,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必须保证其质量。

这是因为

A.食品的质量越好,生命安全越有保障  B.食品的质量与价值互为前提

C.食品的有用性决定其价值 

D.食品的有用性取决于个人生活需要

5.宋代的庄在《养柑蚁》一文中说:

“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

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

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浮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

”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使蚂蚁具有价格,是因为

A.蚂蚁能够消灭虫害B.蚂蚁具体交换价值

C.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D.蚂蚁对柑橘农户具有使用价值

6.(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在同一市场中,等离子电视机这类高档商品的售价比阴极射线管电视机这类普通商品的售价要高,这是因为

A、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个别劳动时间

C、高档商品的使用价值比较大D、高档商品的使用功能比较完善

7.(2006年高考·四川卷)海信集团十多年来投入技术研发资金15亿元,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款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破国外垄断。

这表明,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

A、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B、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D、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8.(2006年高考·江苏卷)电子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供求关系影响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C、市场竞争激烈D、进口关税下调

9.(2005年全国文综Ⅱ卷)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

某青年农民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

巧获蟾衣致富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A.个别劳动时间越长,所生产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B.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C.技术和诀窍可以提高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越长,所生产商品的价值最就越小

10.(广东2005年文理综合卷)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商品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才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 

A.30元 B.60元 C.90元   D.120元

答案解析:

1.解析: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时间和各种商品的使用价值都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故A、B不选。

D观点错误,商品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故选C。

2.解析: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影响交换的因素有:

社会分工、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是否剩余、交换价值或价格高低。

“善耕者想以谷物与善牧者交换牛羊”,说明牛羊、谷物已经是交换之物,故②④不选,选D。

3.解析:

“声音”录下并加以精心剪辑制成磁带耗费了劳动,“出售”即用于交换。

选C。

4.解析:

B、C表述错误,价值并不由使用价值决定,使用价值也不由价值决定,D的表述带有片面性。

选A。

5.解析:

蚂蚁能够进行买卖,具有价格是因为有价值,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AD讲的使用价值和B讲的交换价值都不决定价值。

选C。

6.解析:

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故不选B。

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的大小,是否完善,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但不能决定价格,不能认为使用价值大的商品价格高、据此排除C和D。

故选A。

7.解析:

考查对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关系的理解。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价值总量增加,获利增加,所以选C。

8.解析:

本题考查对价格、供求和劳动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理解。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根本原因”这个关键词。

供求关系只是价格变化的重要原因。

价格总体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故选B。

9.解析:

ACD观点错误。

个别劳动时间长短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无论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技术,都不会使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长。

故选B。

10.解析:

要计算正确必须掌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个别劳动时间提高一倍,即四小时生产商品的价值由60元提高到120元,故选D。

练后升华

1.抓住一个中心:

商品交换。

围绕商品交换这个中心,发散思维:

为什么要交换——使用价值;为什么能交换——价值;为什么要按一定的比例交换——价值量;交换的现象——物与物关系;交换的本质——人与人的关系。

2.掌握两个点: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

商品的基本属性要特别注意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的价值量要特别注意个别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无关,但与商品生产者的利益息息相关。

3.把握命题三种价值取向:

(1)从立意上看,关注人的生命,如食品药品安全、打击假冒伪劣以及人的衣食住行用等商品。

(2)从能力来看,侧重于考察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和比较的能力,特别要注意比较商品与劳动产品、交换与赠与、价值与使用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等。

第二节 货币

1.(2006文综天津卷)犹太人有句名言:

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

卖豆子的农民如果没卖出豆子,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如果豆苗卖不动,可以移植到花盒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那么就把它移植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站出许多豆子。

要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卖豆子的农民应该

A.等制成盆景时卖出             B.在价格最高时卖出

C.等结出更多豆子时卖出           D.在能够卖掉时卖出

2.(2005年春招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E-business)、电子银行(E-banking)、电子政务(E-government)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

许多人购物和旅行时经常使用信用卡。

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一种,在使用过程中执行的货币职能有

①一般等价物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2005年全国文综Ⅲ)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

在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D.贮藏手段

4.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

长期以来,黄金作为一种防范通货膨胀的手段,是因为黄金具有

A.价值尺度职能B.贮藏手段职能

C.世界货币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

5.(2006年高考·全国卷1)有一道趣味智力题:

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

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

回答下面问题。

在获取这20瓶汽水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包括

①商品流通②易货交易③货币支付④货币借贷⑤非现金结算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②④D.②③⑤

6.(2006文综北京卷)近年来,汽车已成为为家庭消费的热点。

在我国汽车市场上,既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也有进口汽车和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以下选项中,可能使我国消费者享受到更低汽车价格的因素有

①国内出现通货膨胀②人民币升值

③汽车市场竞争激烈④进口关税降低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④

7.(2006政治江苏卷)下列有利于化解通货膨胀的措施是

A.调整汇率B.降低利息

C.增发国债D.提高贷款利率

8.(2004广东广西)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

A.待售商品数量成反比B.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D.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

9.(2004年江苏)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

①货币发行量是否过多②物价是否持续攀升

③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④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10.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这就是说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②纸币的面值(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少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1.解析:

题干是“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没有讲转化为最多的货币,故选D不选B。

2.解析:

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一种,其本质与纸币一样,都是货币符号,自身没有价值,它可以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但它不能代替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故①③错误。

选C。

3.解析:

购买商品的货币起流通手段的作用。

选B。

4.解析:

只有金银才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选B。

5.解析: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体现①。

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不可兑换现金,这是一种易货交易,可选②。

货币支付是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在获取20瓶汽水的过程中,可采用借入汽水并归还的方式,因此体现货币支付手段,可选③。

货币借贷是指贷款人把货币暂时转让给借款人使用,到期还本付息,在获取20瓶汽水的过程中,没有体现货币借贷,故排除④。

非现金结算是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货币收付行为,与不兑换现金是两回事,不选⑤。

选A。

6.解析:

此题考查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这一基础知识。

①、②选项恰恰是两个对立的选项。

通货膨胀意味着纸币贬值,商品价格上涨,①选项不选,②选项选。

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很有可能利用降价来吸引消费者,争夺市场份额,所以③选项选。

关税的降低,直接可以带来进口车价格下降,从而也会加剧汽车市场的竞争,④选项选。

选D。

7.解析:

通货膨胀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化解通货膨胀就要减少流通中货币量,而降低利息和增发国债会增加流通中货币量,故选D。

8.解析:

根据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的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商品价格的总额由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水平构成,故A、B、D错误。

选C。

9.解析:

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物价持续上涨。

选A。

10.解析: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发行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因此,纸币不等于货币。

因而一定时期内纸币的发行量,面值大小以及每种面值的纸币发行量都可以由国家在遵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