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2472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解析版.docx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解析版.docx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S-32Cl-35.5K-39Fe-56Cu-64I-127

一、选择题

1.关于化学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滴管吸取液体后,滴管内剩余的液体应滴回原试剂瓶

B.实验室制取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从水中移出,再撤去酒精灯

C.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答案】A

【解析】A、剩余药品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不能放回原瓶,否则会污染试剂,A错误;B、实验室制取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从水中移出,再撤去酒精灯,防止水沿着导管倒吸入试管内,使试管炸裂,B正确;C、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利用酸碱中和原理,减轻碱对皮肤的腐蚀性,C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放出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D正确。

答案选A。

2.第七届世界军运会召开期间,武汉热干面作为汉食的代表之一,深受大众好评。

热干面的制作包括“压面”、“泹面”、“烫面”和“加调味料”四个环节。

其中“烫面”可以用小筲箕放入面,在沸水中来回浸烫,抖动五六次,使之熟透滚热,然后迅速提起沥水,盛入碗中。

除加热外,下列与“烫面”环节所涉及操作最接近的是()

A.蒸发B.过滤C.溶解D.分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烫面”可以用小筲箕放入面,在沸水中来回浸烫,抖动五六次,使之熟透滚热,然后迅速提起沥水,盛入碗中。

类似于固体和液体分离,相当于过滤,

故选B。

3.下列各图所示装置,肯定不符合气密性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用手捂住试管,有气泡出现,说明装置不漏气,故A项错误;长颈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入锥形瓶,说明装置不漏气,故B错误;向右拉活塞长颈漏斗中液柱未下降,说明装置漏气,故C正确;用手捂住烧瓶,玻璃管中的水柱升高,说明装置不漏气,故D错误。

4.已知甲醇(沸点64.7℃)和水合肼(沸点118.5℃)可以互溶,要分离二者形成的混合物,可用蒸馏的方法。

下列最适合作为该过程中冷凝回收的装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是直行冷凝管,故A不选;

B、锥形瓶上有塞子,气体不通,用空气冷凝效果不好,故B不选;

C、锥形瓶上有塞子,气体不通,故C不选;

D、用直行冷凝管冷凝效果好,故D选。

故选D。

5.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尾气,以防止环境污染。

下列既能吸收尾气,又能防止溶液倒吸的装置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装置中,出气导管没有伸入吸收液中,氯化氢从装置中逸出环境污染,故A错误;

B.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导管没有伸入吸收液中,这样能够防止倒吸,能够很好的吸收尾气,出气导管伸入吸收液中,这样防止氯化氢从装置中逸出环境污染,故B正确;

C.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导管伸入吸收液中,这样会导致吸收液被倒吸到反应装置中,故C错误;

D.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导管伸入吸收液中,这样会导致吸收液被倒吸到反应装置中,出气导管没有伸入吸收液中,氯化氢从装置中逸出环境污染,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物质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

B.碳酸氢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C.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不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单质、混合物既不

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碳酸是弱电解质,HCO3-保留化学式,碳酸氢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NaHCO3=Na++HCO3-,故B错误;

C.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可能是酸,也可能是酸式盐,如NaHSO4,故C错误;

D.导电能力跟离子浓度有关,与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不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多,故D正确;

故选D。

7.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之一,主要用于搅拌、引领、转移等。

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共有几项()

①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②用饱和FeCl3溶液和沸水制取Fe(OH)3胶体

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④由氯化钠溶液获取氯化钠晶体

⑤分离水与丙酮的混合物(已知:

丙酮是一种可与水混溶的无色液体,密度小于水,常压下沸点约为56℃)

A.2项B.3项C.4项D.5项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用到过滤和蒸发操作,分别用玻璃棒进行引流和搅拌;

②用饱和FeCl3溶液和沸水制取Fe(OH)3胶体,用烧杯、酒精灯等,无需使用玻璃棒;

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和引流;

④由氯化钠溶液获取氯化钠晶体,蒸发结晶过程中要用玻璃棒搅拌;

⑤分离水与丙酮的混合物(已知:

丙酮是一种可与水混溶的无色液体,密度小于水,常压下沸点约为56℃),主要用分液漏斗分液,无需使用玻璃棒;

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①③④,

故选B。

8.2018年11月16日,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1摩尔被定义为“精确包含6.02214076×1023个原子或分子等基本单元的系统的物质的量”,这一常数被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A),单位为mol-1。

基于这一新定义,阿伏伽德罗常数的不确定性消除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O所含的分子数约为NA

B.含107gFe(OH)3的胶体中Fe(OH)3胶粒的数目为NA

C.1mol/LCuSO4溶液中所含SO42-的数目为NA

D.常温常压下4.4gCO2所含的原子数共有0.3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22.4LH2O水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故A错误;

B.胶粒是许多粒子的集合体,不是单个分子,含107gFe(OH)3的胶体中Fe(OH)3胶粒的数目为小于NA,故B错误;

C.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1mol/LCuSO4溶液中所含SO42-的数目,故C错误;

D.常温常压下4.4gCO2是0.1mol,所含的原子数共有0.1mol×3NA·mol-1=0.3NA,故D正确;

故选D。

9.下列各组数据中,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的是(  )

A.2mol水的摩尔质量与1mol水的摩尔质量

B.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50mL1mol/LCaCl2溶液与100mL1mol/LKCl溶液

C.22.4LH2所含氢原子数与11.2LH2所含氢原子数

D.2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与1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2mol水的摩尔质量与1mol水的摩尔质量相等,均为18g·mol-1,故A不符;

B.50mL1mol/LCaCl2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mol·L-1,与100mL1mol/LKCl溶液,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1mol·L-1,故B符合;

C.气体的状态不明确,22.4LH2所含氢原子数与11.2LH2所含氢原子数无法比较,故C不符;

D.2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与1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两溶液密度不相同,等质量的溶液的体积不相等,故D不符;

故选B。

10.某胶体遇盐卤(MgCl2·6H2O)或石膏(CaSO4)易发生聚沉,而与食盐水或Na2CO3溶液相遇聚沉的效果就差一些。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胶体粒子的大小约为10-9cm~10-7cmB.由题可推知该胶体带负电

C.该胶体遇BaCl2溶液可发生聚沉D.电泳时,该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介于1nm~100nm之间,该胶体粒子的大小约为10-9m~10-7m,故A错误;

B.该胶体遇BaCl2溶液发生聚沉,该胶体遇钙、镁、钡离子易发生聚沉,而遇钠离子则不易发生聚沉,说明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但该胶体不带电,故B错误;

C.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该胶体遇BaCl2溶液是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遇到可发生聚沉,故C正确;

D.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电泳时,该胶体粒子向阳极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11.准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基本素养之一,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B.用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C.石灰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D.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保留化学式,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2H++Mg(OH)2=Mg2++2H2O,故A错误;

B.用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离子方程式中要注明胶体:

,故B错误;

C.石灰乳中不全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形式存在,要保留化学式,石灰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故C正确;

D.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NaHSO4与Ba(OH)2以1:

1比例反应时,氢氧根过量:

,故D错误;

故选C。

12.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某金属元素M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M一定被还原

C.用双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

D.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不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可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同种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故A错误;

B.金属元素只有正价,某金属元素M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M一定被还原,故B正确;

C.6molHCl中只有5mol作还原剂,用双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

,故C错误;

D.非金属元素既有负价也有正价,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可能作氧化剂,也可能作还原剂,故D错误;

故选B。

1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呈透明的是()

A.Mg2+、H+、Cu2+、SO42-B.Ba2+、NO3-、OH-、CO32--

C.Ag+、H+、Cl-、NO3-D.K+、H+、Cl-、CO32-

【答案】A

【解析】

【详解】A.Mg2+、H+、Cu2+、SO42-四种离子间不反应,没有沉淀、气体和水生成,故A符合;

B.Ba2+和CO32—生成碳酸钡沉淀,故B不符;

C.Ag+和Cl-生成氯化银沉淀,故C不符;

D.H+和CO32-反应生成HCO3-或水和二氧化碳,故D不符;

故选A。

14.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铂类抗肿瘤药物包括顺铂、卡铂和奥沙利铂,都是基于二价铂的抗肿瘤药物,但这类药物见光易分解,对肿瘤细胞的靶标性较差。

香港城市大学化学系朱光宇教授团队研发出了一种可控激活的高效四价铂前药(Phorbiplatin),这种前药对光较稳定,在进入肿瘤细胞体内后会被激活,先还原成二价铂再杀死肿瘤细胞。

又知这种四价铂前药在还原剂维生素C存在下的生理溶液中依然稳定。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高效四价铂激活过程得电子

B.因维生素C具有酸性,故常用作抗氧化剂

C.卡铂储存时要注意避光

D.Phorbiplatin比奥沙利铂具有更强抗肿瘤活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高效四价铂激活过程得电子,先还原成二价铂再杀死肿瘤细胞,故A正确;

B.因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常用作抗氧化剂,故B错误;

C.基于二价铂的抗肿瘤药物,这类药物见光易分解,卡铂储存时要注意避光,故C正确;

D.Phorbiplatin是一种可控激活的高效四价铂前药,比奥沙利铂具有更强抗肿瘤活性,故D正确;

故选B。

15.地球之肺亚马逊森林小树们正被蹂躏的奄奄一息,CO2的过量排放形成温室效应,寻求将CO2催化还原成CO是一种不错的设想。

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等多团队强强联手研制了一种纳米级氧化亚铜(Cu2O),其催化性能显著。

实验过程中发现,纳米级氧化亚铜(Cu2O)会在残留的Cl-作用下,被溶液中溶解的O2进一步氧化,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Cu2O+O2+2Cl-+4H2O=2Cu2(OH)3Cl+2O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氧化亚铜是一种胶体

B.若有2.24LO2被还原,则必有28.8gCu2O被氧化

C.为避免氧化亚铜被氧化,可以预先将溶液煮沸

D.为检验残留液中是否有Cl-,可以取样,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纳米氧化亚铜只有分散到分散剂中才形成胶体,故A错误;

B.气体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故B错误;

C.为避免氧化亚铜被氧化,可以预先将溶液煮沸,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故C正确;

D.为检验残留液中是否有Cl-,可以取样,先加入硝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故D错误;

故选C。

16.已知反应:

①Cl2+2NaBr=2NaCl+Br2;②KClO3+6HCl(浓)=KCl+3Cl2↑+3H2O;③2KBrO3+Cl2=2KClO3+Br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三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6

C.反应③中若1molKBrO3反应,则还原剂得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

D.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Br2

【答案】D

【解析】

【分析】A.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6molHCl中只有5mol被氧化;

C.还原剂失电子;

D.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详解】A.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KClO3+6HCl=3Cl2+KCl+3H2O反应中生成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②KClO3+6HCl=3Cl2+KCl+3H2O中氧化剂是氯酸钾,还原剂是HCl,但6molHCl中只有5molHCl是还原剂,反应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5,故B错误;

C.反应③中若1molKBrO3反应,则还原剂失电子

物质的量为5mol,故C错误;

D.Cl2+2KBr=2KCl+Br2中氧化剂是氯气,氧化产物是溴,所以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②KClO3+6HCl=3Cl2+KCl+3H2O中氧化剂是氯酸钾,氧化产物是氯气,氯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气,③2KBrO3+Cl2=Br2+2KClO3中氧化剂是溴酸钾,氧化产物是氯酸钾,所以溴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酸钾,总之,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Br2

故选D。

二、填空题

17.选择下列合适的实验方法分离或除杂,将相应选项填在横线上。

A.过滤B.蒸发结晶C.蒸发浓缩、冷却结晶D.萃取分液E.蒸馏F.加热升华

(1)水玻璃(硅酸钠溶液)长时间暴露

空气中,因发生反应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而在表面产生一层“膜”,要除去膜物质,可用__________;

(2)提纯含有少量NaCl的KNO3,可用__________;

(3)用苯提取溴水中的溴,可用__________;

(4)与海水晒盐原理相符的是__________;

(5)分离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__________。

【答案】

(1).A

(2).C(或CA)(3).D(4).B(5).E

【解析】

【详解】

(1)H2SiO3↓难溶于水,除去溶液中悬浮的H2SiO3↓采用过滤法,故选A;

(2)提纯含有少量NaCl的KNO3,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选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分离,故选C或CA;

(3)溴在苯中溶解度大,用苯提取溴水中的溴,可用萃取分液,故选D;

(4)与海水晒盐原理相符的是加热蒸发结晶,故选B;

(5)分离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但沸点不同,选蒸馏法分离,故选E。

18.I、对于数以万计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无可替代。

(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

CaO、CO2、MgO、Fe2O3、CuO。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四种物质有明显的不同,指出这种物质,并写出依据(写出两条依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的食醋和豆浆分别属于分散系中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II、下图为五个椭圆交叉构成的图案,椭圆内分别写了C2H5OH、CO2、Fe2O3、FeCl3和Na2SO4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为一类,相交的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标准代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类标准代号A表示______________(填选项)。

a.两物质都是氧化物b.两物质的水溶液都可以导电

c.两物质都是含碳化合物d.两物质都是非电解质

(2)上述五种物质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

(1).CO2,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其余为固态

(2).CO2,该物质为非金属氧化物,其余为金属氧化物(或答CO2,该物质为酸性氧化物,其余为碱性氧化物)(3).溶液(4).胶体(5).cd(6).Fe2O3+6H+=2Fe3++3H2O

【解析】

【详解】I、①根据物质的状态,CO2,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其余为固态;

②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CO2,该物质为非金属氧化物,其余为金属氧化物(或答根据物质的性质,CO2,该物质为酸性氧化物,其余为碱性氧化物)。

(2)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豆浆中的蛋白质分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故生活中的食醋和豆浆分别属于分散系中的溶液和胶体。

II、

(1)a.乙醇不是氧化物,故a不符;

b.乙醇的水溶液不导电,故b不符;

c.从组成元素的角度,两物质都是含碳化合物,故C正确;

d.乙醇和二氧化碳两物质都属于非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cd。

(2)五种物质中Fe2O3能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

19.

(1)已知17gH2R中含1molH,则R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

(2)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NH3气和H2S气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

(3)若由NH3和H2S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0.4,则混合气中NH3和H2S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

(4)配制500mL0.2mol/LNa2CO3溶液,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

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5)将aL标准状况下的氯化氢气体溶于100m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得到密度为ρg/mL的盐酸,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mol/L。

【答案】

(1).32g/mol

(2).1:

2(3).4:

1(4).28.6(5).

【解析】

【详解】

(1)17gH2R中含1molH,M(H2R)=

=34g·mol-1,则R的摩尔质量为(34-2)g·mol-1=32g·mol-1。

(2)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NH3气和H2S气的质量之比为17:

34=1:

2。

(3)设NH3和H2S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

=20.4,整理可得x:

y=4:

1;

(4)配制500mL0.2mol/LNa2CO3溶液,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

晶体的质量为:

n(Na2CO3)=0.5L×0.2mol·L-1=0.1mol,m(Na2CO3·10H2O)=0.1mol×286g·mol-1=28.6g;

(5)将aL标准状况下的氯化氢气体溶于100m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得到密度为ρg/mL的盐酸,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mol·L-1。

20.碘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为了预防碘缺乏,通常在精盐中添加一定的KIO3。

某研究小组为了检测某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查阅了有关资料,发现其检测原理是:

KIO3+5KI+3H2SO4=3I2+3K2SO4+3H2O

(1)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0.2molKIO3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mol。

(2)上面实验中用到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若配制1.0mol/L的稀硫酸500mL,配制中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填选项),需用18.0mol/L浓硫酸_________mL。

a.100mL量筒b.玻璃棒c.100mL容量瓶d.50mL量筒e.胶头滴管

f.烧杯g.500mL容量瓶

(3)下面操作造成所配稀硫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有____________(填选项)。

a.溶解后溶液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c.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流出;d.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眼睛俯视液面;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答案】

(1).

(2).1:

5(3).1(4).bdefg(5).27.8(6).ad

【解析】

【分析】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的升降情况来标电子转移情况;碘酸钾中碘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碘化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分析出电子的转移的物质的量;

(2)利用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来计算;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是:

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来选择使用的仪器;

(3)根据C=n÷V,通过判断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体积V的影响来分析误差。

【详解】

(1)氧化还原反应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I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化合价升高值=化合价降低值=转移电子数=5,电子转移情况如下:

KI为还原剂,+5价的I元素被还原,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均为碘,由原子守恒及反应可知,物质的量之比为1: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