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1573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7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某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某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某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某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docx

《某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docx

某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_~~~~土地整理项目__建设单位_~~土地整理中心__法人代表__联系人_孙荣__通讯地址_~~国土资源局__联系电话__传真__邮政编码___建设地点_~~~~XX-村、--x村__立项审批部门_---_批准文号_-----__建设性质_新建_行业类别及代码_/__占地面积(m2)_13292505_绿化面积(m2)___总投资(万元)_4030.8_环保投资(万元)__环保投资比例___评价经费(万元)__预期投产日期___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由来

土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

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项目区内坑塘较多,占总面积的8.2%,且部分坑塘淤塞严重,已经废弃,田坎系数为11.3%,田块较小,可通过田块合并、核减田坎系数增加耕地,道路多且凌乱,可通过规划道路增加耕地。

因此有必要对项目区进行土地整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有关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的要求,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受~~土地整理中心委托,XXXXXXXX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土地整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公司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踏查,调查项目区及其周边环境状况,并收集有关资料。

环评单位在进行工程分析、环境监测、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土地整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送请~~环保局审查。

2项目概况

2.1工程范围

项目区位于~~~~辖区西南部,交通方便,涉及XX-、--x2个行政村,52个村民组,8600余人。

北靠谢磨支渠、南临北小河、东接井河坝、西至……。

项目区建设规模为1329.2505公顷,包括XX-、--x村部分土地面积,其中XX-村建设规模为668.2316公顷,--x村建设规模为661.0189公顷,土地所有权分别为两村集体所有,使用权承包到户。

主要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及防护林工程,根据《~~~~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项目区分成A、B、C、D四区块。

2.2建设内容及规模指标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指标见表1。

表1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

_

工程名称

_

建设规模

_

建设内容

__

主体

工程

_1_

土地平整工程

_

将项目区平整为

3294

个格田,平整土方量112.67万m3,表土剥离回填10.45万m3,田埂修筑22.3万m3。

_根据项目区地形条件,土地平整方案拟采用局部平整,即结合地形地势进行平整,在地形较平坦的地块,平整单元为大田块;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块,以格田为平整单元。

___2_农田水利

工程_清淤支渠共5条,长度7696米,其中支渠B-1护砌,长度为834米;清淤灌排支渠内共2条,长度8332米。

布设的斗渠13条,总长度11.172km;灌排斗渠8条总长13.254千米。

规划布置农渠229条,总长83.087km。

规划排水斗沟15条,12.768km;农沟218条,77.444km。

_清淤支渠、清淤灌排支渠;布置斗渠、灌排斗渠;布置农渠、排水斗沟、农沟。

___3_道路

工程_修建水泥田间道16.771千米,道路基宽5.0米,路面宽4.0米,混凝土路面;泥结石田间道37.490千米,道路基宽5.0米,路面宽4.0米,泥结石路面;生产路92.280千米,路基宽3米,路面宽2米,素土路面。

_修建田间道和生产路。

___4_防护林

工程_/_意杨,田间道两侧各种植两排防护林,株距3米,共需植树3.3956万棵。

__辅助

工程_1_搅拌场_两个,面积约3000m2_搅拌场主要利用特殊用地。

___2_施工便道_/_工程对外陆路交通交发达,项目区各行政村和较大的自然村均通机耕路,农村路网已经形成。

___3_生活区_/_主要租用附近居民房,施工人员主要为附近居民。

___4_供水_/_工程施工用水主要为建筑物砼、砂浆的拌和与养护用水,可就近利用沟渠水,生活用水利用生活区附近村庄已有的供水系统解决___5_供电_/_工程生活用电利用生活区附近的农用供电线路解决,施工用电主要集中在建筑物处。

用电量较小,因此施工用电主要靠农用供电线路解决。

__项目主要特性表。

表2项目主要特性表

名称_单位_数值_备注__一、项目区概况_ _ _ __1.建设地点_ _ _~~~~__2.建设规模_公顷_1329.2505_ __3.投资预算_万元_4030.8232_ __4.新增耕地_公顷_40.9456_ __5.新增耕地率_%_3.08_ __6.项目性质_ _土地整理_ __7.项目类型_ _重点项目_ __8.建设期_年_1_ __二、建设内容_ _ _ __1.土地平整_ _ _ __

(1)平整土方_万m3_112.67___

(2)表土剥离_万m3_10.45_ __(3)田埂修筑土方_万m3_22.3_ __2.农田水利_ _ _ __

(1)沟渠_ _ _ __新建斗渠_km_9.68_ __清淤斗渠_km_1.492_ __清淤支渠_km_7.696_其中护砌834米__清淤灌排支渠_km_8.332_不护砌__清淤灌排斗渠_km_13.254_ __新建农渠_km_83.087_ __清淤斗沟_km_4.746_ __新建斗沟_km_8.022_ __新建农沟_km_77.444_ __

(2)建(构)筑物_ _ _ __交通桥_座_6_ __人行桥_座_13_ __涵管_座_492_ __斗渠进水涵闸_座_21_ __退水闸_座_9_ __节制闸_座_17_ __泵站_座_2_ __下田坡道_座_1275_ __农门_座_231_ __毛门_座_1513_ __渡槽_座_2_ __跌水_座_237_ __(3)蓄水坑塘_ _ _ __塘坝清淤_万m3_57.72_ __挡水坝修筑(土)_万m3_7.97_ __进水口_个_83_ __放水口_个_85_ __3.田间道路工程_ _ _ __新建水泥田间道_km_16.771_ __新建泥结石田间道_km_37.490_ __生产路_km_92.280_ __4.其它工程_ _ _ __

(1)农田防护林_ _ _ __植树_万株_3.3956_新建水泥田间道C-2不植树__5.其他工程_ _ _ __青苗补偿_亩_991_ __树木迁移_棵_24256_ __迁坟_座_1331_ __房屋拆迁(土草)_m2_614.9_ __房屋拆迁(土瓦)_m2_2470_ __2.3项目总体布局

项目区按照合理利用现有的沟、路等基础设施,同时对田块进行最优化布局,尽量少占耕地为原则,对田、路、沟、渠、林、村等工程进行总体规划。

耕作田块的布置应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灌溉排水、水土保持和防风,便于经营管理等,耕作田块布置:

平整田块大小在40-150亩之间,一般田块大小在65亩左右,一般长220-300m,宽为120-240m,标准田块为长×宽:

240×180米。

农田水利方面,项目区采取坑塘和支渠蓄水灌溉为主、提水补充调节为辅的灌溉方式,配套以斗渠、农渠为骨干的灌溉输水渠系,能保障项目区灌溉的需要。

项目区主要依靠塘坝灌溉,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一定数量的塘,开挖新塘,复垦部分不合理塘坝,并配以合理沟渠,以保障项目区用水要求,并使汛期排水通畅,实现排涝标准达7年一遇,保证农作物正常灌排涝要求。

项目区规划发展优质水稻等农业生产的同时,重点进行田间防护林网建设,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

为加强生态保护,防止水土流失,有效保护耕地,美化项目区生产、生活环境,规划在田间道路两侧植树绿化,既起到生态防护作用,又能美化项目区环境。

总体布局的原则是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工程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农村道路方面,项目区以乡村道路为主的骨干交通网已经形成,依托该骨干交通网,结合区内地形、灌排沟渠布局及村庄分布情况,田间道路、斗渠配套,农渠与生产道路配套。

沟、渠、路衔接形成渠-路-沟形式。

2.4取土场、搅拌场

本项目不设取土场,混凝搅拌场利用特殊用地和荒草地,面积约为600m2。

混凝土路面施工时,采用搅拌好后以工程车拉至现场进行路面浇筑。

2.5项目土石方量

项目区土地平整土方量为112.67万m3,表土剥离回填10.45万m3,田埂修筑22.3万m3。

2.6施工计划

工程施工分一个年度进行,即2009年8月-2010年7月,施工准备期自主体工程开工前的1个月开始,主要完成场内三通一平和临时设施建设等工作;主体工程施工时段安排在2009年9月-2010年1月。

施工人员为100人;不设施工食堂和宿舍,施工人员均来自附近居民。

 

表3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年_2009年_2010年__月_8月_9月_10月_11月_12月_1月_2月_3月_4月_5月_6月_7月__实施准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道路建设_ _ _ _ _ _ _ _ _ _ __平整土地_ _ _ _ _ _ _ _ _ _ __水利设施_ _ _ _ _ _ __其他工程_ _ _ _ _ _ _ _ _ _ _ __竣工验收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3、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所在地土地利用现状为住宅用地、农业用地。

具体土地利用现状见下表。

表4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土地分类_建设规模_比重__总计_1329.2505_100.00__1农用地_合计_1308.1075_98.41___耕地_111水田_930.5443_70.01____114旱地_43.9975_3.31____115菜地_2.6219_0.20___林地_134K未成林造林地_____其它农用地_153农村道路_40.7301_3.06____154坑塘水面_119.1195_8.96____156农田水利用地_33.3247_2.51____157田坎_137.4865_10.34____158晒谷场等用地_0.2830_0.02__2建设用地_合计_17.2103_1.29___城镇工矿用地_203农村居民点_15.2486_1.15____206特殊用地_1.9617_0.15__3未利用地_合计_3.9327_0.30___其他土地_321河流水面_3.9327_0.30__4、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据国家发改委2005年发布的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本)中的鼓励类:

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以及新开耕地快速培肥技术开发。

本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耕地质量,因此本项目属于鼓励类。

5、本项目拆迁安置情况

本项目本身不涉及居民拆迁安置,由于新农村建设使得项目所在地出现无人居住的“空心村”,本项目在土地平整时将“空心村”平整为耕地。

本项目涉及的“空心村”如下表所示。

表5本项目拆迁房屋情况一览表

村名_组名_数量_面积(m2)_备注__XX-_会塘_7户_633_均为土瓦房和土草房___XX-_10户_874____陈庙_3户_277___--x_韩桥_4户_324____油坊_2户_192____土城_2户_199____新桥_3户_308____刘圩_1户_96____大圩_1户_81.9____曹坊_2户_100___合计__35户_3084.9_____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原有污染有以下几点:

(1)区内XX-、--x村民的生活垃圾及人、畜粪便等。

其中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及粪便进入农田用作肥料。

(2)居民主要用煤、柴薪以及液化石油气作为主要燃料进行煮食和取暖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

(3)农作物种植和生长时产生使用的化肥,一部分被作物吸收,一部分随雨水等地表径流流失,最终进入……。

(4)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和除草时所使用的农药,除吸收外,一部分进入自然水体。

项目所在区主要环境问题有:

(1)项目区现状水利设施骨干框架基本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灌排水的需要,但是项目区沟渠凌乱,淤塞严重,部分沟渠灌排功能不分,大部分水闸老化、毁坏,造成水资源利用浪费严重。

蓄水坑塘占地面积较大,淤塞严重,灌水不畅;主要的灌溉渠道淤积、渗水、漏水等情况严重,灌溉水系混乱,地势起伏较大,灌溉死角较多,不能保证农作物正常灌溉要求。

排水中心沟汇集项目区大部分面积来水向下游排水入泄水区……,项目区部分面积来水排水入周边坑塘,但项目区内排水沟淤塞严重,排水不畅,不能实现自排至……,排涝标准低于5年一遇。

以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耕地产出率不高。

(2)由于地方经济落后,项目区内道路虽多,田间道和生产路标准却很低,田间路,生产路级别不分,断头路分布较多,未能形成循环,路面状况较差,标准低,布局不合理,均为土路,因长年失修,路面坑坑洼洼,生产运输能力差,遇上阴雨天气,道路泥泞,通行不便,特别是抢收抢种季节,运输困难比较突出,严重地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

(3)田块零碎不规整,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化生产需要,劳动生产率水平低,田坎占地比例大,约为耕地的11.3%。

(4)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配套差,农业耕作方式粗放,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农业生产收益低。

 

_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已删除,原文亦)。

__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已删除,原文亦)。

 

_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环境监测站2010年8月20日-8月27日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现场监测,监测数据统计见下表:

表6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值单位:

mg/m3

监测点

统计指标

SO2

NO2

TSP

二级标准(mg/m3)

日均值

日均值

日均值

0.15

0.12

0.30

1#

监测值范围(mg/m3)

0.009~0.019

0.012~0.020

0.129~0.219

平均值(mg/m3)

0.014

0.016

0.198

2#

监测值范围(mg/m3)

0.009~0.019

0.012~0.020

0.127~0.215

平均值(mg/m3)

0.014

0.016

0.186

3#

监测值范围(mg/m3)

0.009~0.021

0.012~0.020

0.197~0.275

平均值(mg/m3)

0.015

0.016

0.236

4#

监测值范围(mg/m3)

0.009~0.021

0.012~0.020

0.132~0.231

平均值(mg/m3)

0.015

0.016

0.211

监测结果表明:

该区域环境空气中大气污染物SO2、NO2、TSP的日平均浓度均达到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地主要水体是……,根据2010年8月20日-8月21日监测数据,……水质监测结果如下:

表7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表单位mg/l(除PH外)

断面、水质参数

检测值

标准

1#

PH

7.62

6-9

BOD5

2.8

4

CODCr

9

20

氨氮

0.384

1.0

2#

PH

7.58

6-9

BOD5

2.9

4

CODCr

12

20

氨氮

0.412

1.0

3#

PH

7.51

6-9

BOD5

2.8

4

CODCr

13

20

氨氮

0.420

1.0

结果表明:

……项目断水质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水质要求,水质较好。

 

3#

项目所在地

2#

1#

 

三、声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地噪声现场监测值见下表。

图1水质监测布点图

表8噪声监测布点及监测结果表

测点名称

点位

昼间(单位:

dB(A))

夜间(单位:

dB(A))

1#

老河队(项目东)

51.6

43.2

2#

张老郢(项目南)

52.4

42.5

3#

油坊庄(项目西)

52.6

42.8

4#

XX-(项目北)

53.5

43.7

5#

项目中心区

48.3

38.6

项目区域中村庄噪声现状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55dB(A)、45dB(A))标准要求;稻田区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0类(50dB(A)、40dB(A))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项目区声环境背景值较好。

四、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1、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本项目所在地生态系统属于农田生态系统,各主要景观生态类型如下:

(1)耕地

本项目区耕地面积为977.1637hm2,占整个项目区面积的73.51%。

耕地包括水田、旱田和菜地,所在比例分别为70.01%、3.31%、0.2%。

(2)水塘

本项目水塘面积为119.1195hm2,水塘占地面积较大,占总面积的比例为8.96%,水塘平均深度为2m,功能均为灌溉用水。

但其中大部分水塘的面积很小,且分布广泛、凌乱,淤塞严重,灌水不畅。

(3)河流及农田水利

河流占地面积为3.9327hm2,占总面积的0.3%;农田水利用地面积为33.3247hm2,占总面积的比例为2.51%。

河流沟渠及其利用情况见下表。

表9河流、沟渠现状规模及其利用情况

区号

现状沟渠特性

利用情况

名称

条数

长度(m)

规格(上口宽×深)

边坡

利用状况

A

原有小沟、渠

11

3157

(0.5~2.6)×(0.4~0.9)m

1:

(0.2~1.5)

均为土沟、渠,淤积严重

B

原有小沟、渠

31

6518

(0.5~2.6)×(0.4~0.9)m

1:

(0.2~1.5)

均为土沟、渠,淤积严重

C

原有小沟、渠

19

4167

(0.5~2.6)×(0.4~0.9)m

1:

0.5

均为土沟、渠

D

原有小沟、渠

20

5722

(0.7~2.5)×(0.4~0.8)m

1:

0.5

均为土沟、渠

A、B

老刘沟

1

2512

(4.7~8.6)×(2.5~6.6)m

1:

0.5

土沟

A、B

谢磨分支渠

2

4102

(3.3~5.4)×(1.5~4.7)m

1:

0.5

均为土渠

A、C

陈小河分支渠

2

2463

(2.8~5.4)×(1.5~4.7)m

1:

0.5

均为土渠

A、B、C

陈小河

1

4257

(4.8~9.4)×(2.5~7.7)m

1:

1

河流、排水

D

北小河

1

3825

(7.5~12.4)×(2.5~7.7)m

1:

1

河流、排水

C、D

井河坝支渠

2

5985

(3.3~5.4)×(1.5~4.2)m

1:

0.5

均为土渠

D

北小河分支渠

2

5681

(3.3~9.4)×(1.5~3.7)m

1:

0.5

均为土渠

 

(4)林地

项目区还有少量的林地,面积为4.951hm2,主要为归耕还林政策形成的林地。

(5)特殊用地

特殊用地主要为公墓用地,面积为1.9617hm2,主要用地主要植被为荒草。

(6)居民点

农村居民点面积为7.1873hm2,占总面积的比例为1.09%。

 

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景观质量的综合评价

①评价方法

本环评采用优势度来评价景观质量现状,优势度(Do)可用密度(Rd)和景观比例(Lp)来表示:

表10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中主要斑块类型、数量级面积

斑块类型

斑块数(个)

斑块面积(hm2)

水田

373

930.5443

旱田

92

43.9975

菜地

8

2.6219

林地

11

4.9508

水塘

444

119.1195

居民点

35

15.2486

特殊用地

10

1.9617

晒谷场等

10

0.2830

②计算结果

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各斑块的优势度如下表所示。

表11各斑块优势度值

斑块类型

密度(Rd)

景观比例(Lp)

优势度(D0)

水田

0.37945

0.83179

60.56195

旱田

0.09359

0.03502

6.43075

菜地

0.00814

0.00209

0.51127

林地

0.01119

0.00394

0.75656

水塘

0.45168

0.09482

27.32514

居民点

0.03561

0.01214

2.38719

特殊用地

0.01017

0.00156

0.58673

晒谷场等

0.01017

0.00023

0.5199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水田的优势度最大,高达60.56%,分布面积广泛。

其密度和景观比例均最大(Rd0.379,Lp0.832)。

水塘的优势度为27.33%,位于第二,其次为旱田和居民点。

总体上看,耕地的优势度最高,由于该地区属于北亚热带与暧温带过渡地带,农作物生产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一定的条款能力,水塘的优势度较高,对区域生态环境有较强的调控能力。

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的居住地、晒谷场等面积较小,因此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生态完整性分析

①自然系统本底的理论生产能力

本评价采用周广胜等根据水热平衡联系方程及生物生理生态特征而建立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来计算本项目区的自然系统本底的理论生产能力,具体数学表达式如下:

式中:

RDI——辐射干燥度;

r——年降雨量,mm;

NPP——自然植被净第一生产力,t/(hm2*a);

PER——可能蒸散率;

PET——年可能蒸散量,mm;

BT——年平均生物温度,℃;

t——小于30℃与大于0℃的日均值;

T——小于30℃与大于0℃的日均值。

根据~~气象统计数据,利用上式进行计算,其结果列于下表。

表12自然植被本底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理论计算结果

生物温度BT/℃

年均降雨量r/mm

净第一性生产力NPP/[t/(hm2·a)]

5478

918

9.453

由上表可以看出,项目区自然植被本底净第一性生产力为9.453t/hm2·a(2.59g/m2·d),根据奥德姆(Odum,1959)将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按照生产力的高低划分的四个等级来衡量,项目区生态系统本地的生产力处于较低水平。

②自然系统的稳定状况评价

a)恢复稳定性

自然系统的稳定性,是根据植被净生产力的多少度量的。

如果植被净生产力高,则其恢复稳定性强,反之则弱。

由前面的计算结果可知,评价区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为2.59g/m2·d。

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较低,因此项目区恢复稳定性较差。

b)抗阻稳定性

评价范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