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
会写“晨、绒”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早晨、穿戴、鲜艳”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
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师:
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
大青树下的小学。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
(6)重点指导:
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
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
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
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
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
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
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2.读完全文,讨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阅读: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写作:
能借助提示,介绍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人文主题
体会这所边疆小学的特别之处,感受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激发热爱校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准备
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如图片等;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画出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新词,完成《预习卡》。
2.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8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画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学习第1自然段,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借助“资料袋”,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认读词语。
(课后“资料袋”图片)这些少数民族你认识吗?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1)读准字音。
这几个少数民族的名字不好读,你会读吗?
(2)学生交流了解到的这几个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教师可适当补充。
2.教师导入:
有这样一所学校,学生来自不同民族,他们语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这所学校呢?
(板书课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词语或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画出来。
2.引导学生读准词语并相互交流。
(1)指名学生朗读画出的词语,评价读得是否正确。
(2)引导学生同桌之间读一读自己画的词语,相互正音,并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3.重点指导部分词语的读音和意思,引导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指导读准词语:
坪坝、鲜艳、打扮、摔跤、凤尾竹、洁白。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说说为什么觉得有新鲜感。
设计意图: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在初读课文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习,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觉得这些词句有新鲜感,然后通过图片引导理解。
预设1:
如学生对课文描写边疆风貌时提到的事物或景物比较好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坪坝、铜钟、绒球花、凤尾竹”等,加深感受。
(出示课件)
预设2:
如学生觉得课文中对上课情景的描写有新鲜感,如: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想。
4.(结合插图)小结:
这真是一所特别的小学,这里有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他们的学习和课余生活都丰富多彩,还有各种小动物被他们吸引过来,也加入了他们的活动,真有意思呀!
三、学习第1自然段,想象画面,说出学校的特别之处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大青树下的小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交流反馈印象。
(出示课件)
2.边读边想象第1自然段所描绘的画面,和同学交流。
预设:
从山坡、坪坝、小路上走来不同民族的小学生。
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运用边朗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课文的表达。
将句子的学习与学生初读课文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朗读和想象画面中理解意思,促进语言的积累。
3.引导学生圈画并交流描写画面的语句,相机指导。
预设1: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1)引导学生想象:
读到“山坡、坪坝”时,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看到开满鲜花的小路,走在这么美丽的小路上,心情怎样?
学生反馈。
预设:
山坡上长着碧绿的小草,树木郁郁葱葱,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坪坝平整、空旷,一路走来可以看到美丽的鲜花,闻着花香,让人一大早就很清爽。
(2)引导学生想象:
小学生还可能从哪些地方走来?
试着用上“从……从……从……”的句式说一说。
预设2: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1)引导学生朗读句子,根据“鲜艳”想象小学生服装的颜色、样子,再想象他们在大青树下、洁白的墙边,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2)学生再读句子,体会学校的生气蓬勃。
预设3: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1)请学生朗读句子,想象学生到学校后会怎样跟小鸟打招呼,怎样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时的动作是怎样的,学生表演动作。
(2)引导学生思考:
在上学路上,或是在校园里,你会做些什么呢?
用“向……向……向……”的句式说说自己的学校生活。
示例:
早上来到学校,我向高大的梧桐树打招呼,向门卫爷爷问好,向值周的老师敬礼。
4.师生合作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5.引导学生根据第1自然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晨、绒、球、汉、艳、服、装、扮”8个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重点指导“绒、球”,注意笔画的穿插,左右两部分要写得紧凑。
(3)教师范写“绒、球”,提醒“绒”右边部分的“戈”横短斜钩长,竖撇要穿插到左边提的下面。
(4)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2.抄写“早晨、穿戴、鲜艳、服装、打扮、敬爱、国旗、敬礼”8个词语。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订正本课《预习卡》,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2.摘抄积累本课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静、停”等5个字,会写“安静、树枝”等8个词语。
2.学习第2~4自然段,能边读边想象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4.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复习巩固
1.引导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特别的学校,说说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巩固字词。
二、学习第2、3自然段,想象画面
1.学生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2.组织学生交流所想象的画面。
3.引导学生圈画描写这些画面的具体词句,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以“交流圈画描写画面的具体语句”为切入口,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习课文中有关上课和下课的情景描写。
把理解词句与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结合在一起,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1)引导学生交流圈画的词句,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播放图片或视.频。
(2)教师指导学习相关句子,引导想象,理解内容。
预设1: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①引导学生结合初读课文时对有新鲜感的词句的体验,想象这几句话描绘的画面,感受“安静”的氛围。
②教师点拨:
这里以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安静,衬托出了学生上课时的专心,也表现出了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③引导学生想象有哪些小动物在听大家读课文,用上“(花儿)________(小草)________(蚂蚁)________,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预设2: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①引导学生想象小鸟、松鼠、山狸看到大家玩耍、游戏,赶来看热闹的情景。
设计意图:
本环节围绕“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对这所学校已有初步的感受,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将“特别”与“新鲜感”融合在一起来反映特别之处。
②教师点拨:
这里写小鸟、松鼠等小动物来看热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下课后同学们玩耍的热闹景象。
三、学习第4自然段,想象画面
1.学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同桌交流。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说说这所学校在环境方面的特别之处,如有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等独特的景物,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这所学校的可爱。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体会作者对这所学校的感情。
预设: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四、仿照课文,描述学校生活场景
1.快速读课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从整体上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提示:
可以按照课文描写的先后顺序说,如“上学路上……上课时……下课时……”;也可以从课文描写的几个方面来说,如学校独特的景物、不同民族的学生、上课和下课时的情景等。
2.引导学生想想自己的学校生活,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
(出示课件)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特别感兴趣的场景进行观察,如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可以在不同时间去看看这些地方的环境是怎样的。
(2)以“教室里”为例,指导学生借助课后第三题泡泡中的提示“上课的时候……”“放学了……”说话;也可以说说其他时间,如“早晨……”“下课了……”“中午……”。
(3)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场景,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在学校里会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
仿说意在促进理解的进一步内化,让学生积极运用课文中的词句进行表达,再一次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
五、指导书写,积累词语
1.指导书写“静、停、孔、雀、粗”5个字。
(1)观察结构,发现异同。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展示评价。
2.引导学生对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进行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示例:
表示事物名称的:
服装、国旗、孔雀、树枝、枝干、影子。
表示动作的:
穿戴、打扮、敬礼、招引。
描写事物或人物的:
鲜艳、敬爱、好奇、安静、粗壮。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完成本课课后习题。
2.完成本课《随堂练》。
3.选择一个场景,写一写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会做什么。
可以仿照课文的写法,用上自己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本学期的第一课,对于刚刚结束暑假生活的学生们来说,算是一篇“收心”的课文。
学生重新回到久违的校园,对学校里发生的一切变化还比较感兴趣。
而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正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就借助课后的“资料袋”介绍相关民族的图片和知识,这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感知学校的特别与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展开学习过程:
通过品读词句、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表达,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
最后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在运用中积累、内化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