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vq11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0858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gvq11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Tgvq11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Tgvq11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Tgvq11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Tgvq11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gvq11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docx

《Tgvq11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gvq11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gvq11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docx

Tgvq11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

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

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

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

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一)晚清时期

  1.鸦片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以鸦片作为侵略中国的手段,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虎门硝烟”标志着禁烟运动的胜利。

英政府以保护通商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8月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条款,自此中国封建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

  2.列强侵华史和不平等条约

  

(1)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英法两国在俄美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吞并中国14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2)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8月,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①起因:

日本企业征服朝鲜,侵略中国,实现对外扩张。

  ②经过:

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

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③《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a.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b.赔款——2亿两白银;

  c.开放通商口岸;

  d.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④影响: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6月,八国联军(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发动侵华战争。

  ①起因:

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的在华利益。

  ②经过:

1900年由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③《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影响: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太平天国运动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秘密进行反清活动。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宣布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颁布了以土地分配制度为核心的纲领性文献《天朝田亩制度》,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由于起义领袖内部分裂,为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4.洋务运动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中国资本主义最早出现在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企业中,洋务运动是以奕、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为代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以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军事装备和科学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有两个阶段。

19世纪60年代为“自强”阶段,重点兴办军用工业;19世纪70—90年代为“求富”阶段,重点兴办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垄断性、买办性,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经济侵略的扩大以及洋务运动的刺激,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近代工业,由此产生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但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痕迹。

  5.维新运动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已有初步发展,维新思想迅速传播,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发动了一场旨在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变法维新运动,1895年5月2日,康有为联络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皇帝,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成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政治运动的起点。

  在维新派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诏变法,开始实行“新政”,全国建立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国家,即“百日维新”。

同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维新变法失败。

维新运动是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图存、富国求强的社会变革运动,是一次挽救民族危亡,维护独立主权的爱国政治运动,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6.向西方学习的高潮

  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是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著书《海国图志》、《瀛环志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思潮和洋务运动的先驱。

  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玕提出全面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著有《资政新篇》一书。

  19世纪70年代,早期改良思想家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提出学习西方,实行政治经济改革,谋求国家独立富强,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华民国时期

  1.辛亥革命

  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11月他率先组织了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机关,在入会誓词上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确立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从此进入高潮。

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这个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这既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集中概括,也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政治纲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清政府随之瓦解,史称“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最高峰。

  1912年,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跨出了重大一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袁世凯称帝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指使特务暗杀热衷于议会民主的******领袖宋教仁,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认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极力主张讨袁,发动二次革命。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在故宫太和殿举行大总统就职典礼。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不到一个月,就下令解散******,1914年他又下令解散国会,颁布独裁****的《中华民国约法》,同时废除《临时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紧接着袁世凯修改了《大总统选举法》,把自己置身于终身总统的地位,1915年底,袁世凯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宣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

  1915年,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人在云南起义,通电讨袁,云南宣布独立,他们组织了护国军,向川黔、两广进发。

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春取消帝制。

接着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

  3.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前集会并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一致要求惩办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三个亲日派卖国贼,并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学生的爱国运动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却迅速得到全国各界的支持,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刊出一期由他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做了全面系统地介绍。

同年3月和5月,北京和上海分别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4.新文化运动

  为反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潮流,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掀起了一个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1)领导阶级:

激进民主主义者。

  

(2)学习对象:

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性质:

思想解放运动。

  (5)旗帜:

“民主”和“科学”。

  (6)宣传阵地:

《新青年》。

  (7)主要内容: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钊又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8)意义:

①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9)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5.中国******建立

  1921年7月中国******“一大”召开,宣告党的成立。

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6.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成立,几经周折,宁汉沪粤四方合流,于1928年成立了统一的南京国民政府。

同年10月,根据《国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政府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组成。

  1946年1月,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

在中国******和各民主党派的坚持下,******被迫同意政协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但坚持其人选必须占一半。

同年11月,******无视政协会议,通过伪宪法,为独裁统治披上合法外衣,次年4月,蒋介石改组国民政府,重要职位均由******人把持。

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被****。

  7.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抗战的胜利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全国范围的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揭开全面抗战的序幕。

1945年9月9日,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5年中国******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同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通电全国,号召国共两党密切合作,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

国民政府在“七七事变”后发表声明,表示抗战。

1937年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承认******的合法地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坚实保证。

  9.人民解放战争

  为**********的反动统治,中国******于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间,进行了人民解放战争。

中国******粉碎了******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到1948年8月,进入战略进攻阶段。

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