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基本性质》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0801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的基本性质》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子的基本性质》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子的基本性质》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分子的基本性质》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分子的基本性质》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的基本性质》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docx

《《分子的基本性质》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的基本性质》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子的基本性质》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docx

《分子的基本性质》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分子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开始的。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会以分解、化合、扩散、蒸发、溶解、等化学概念来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加以解释。

但对物质变化的根本原因却很少接触。

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世界,是本节课的教学关键。

在进行分子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在自然界司空见惯的物质变化的现象和简单、趣味的实验作为串联知识,带动研究的主要线索,学生在分析熟悉的物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时,大脑思维直接与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现象反复、充分地接触,积极展开想象的空间,在看得见的宏观现象获得启发下,通过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理解化学想象的本质,宏观与微观环环相联,物质的微粒观被学生“确认”,顺理成章地建构知识,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性质。

学习分子后,,学生能变幻一个角度去看世界,去理解事物的本质。

给学生在今后理解化学问题带来无穷的便利。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分子的基本性质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认识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有间隔等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B能力目标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C情感目标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

认识分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认识分子的特征。

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物质变化时,其中的粒子变不变。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创设情景:

.

教师朗读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引出本课题,并引发学生思考“为有暗香来”是何故?

接着引导学生大胆进行猜想,为什么我们能闻到梅花的暗香?

在学生通过读古诗,品诗味,感知这一自然现象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出花香粒子运动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微观粒子行为的表象。

在此基础上讲解,许多物质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这些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

然后再展示出人们利用科学技术硅原子的图像,有铁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原子”,由一氧化碳分子排列成的分子小人。

这样用事实来说话,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我们用好奇的双眼去认识世界,却依然难以看透物质内部的奥秘,让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去探求和发现物质内部肉眼看不见的秘密吧。

相信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变一种观点解读物质,能帮助我们揭开许多不解之谜

环节二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很小

播放多媒体动画,水分子的自述。

嗨!

同学们,您们好,很高兴地认识你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1.67×1021个。

我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

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哩。

我的小,你可以想象出来吧?

我想请你们再猜一猜当我们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水时,我们是静止吗?

彼此之间是否会存在空隙呢?

环节三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

无独有偶,“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中又隐含着哪些化学知识呢?

演示实验:

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

设疑:

一汪“清水”,习习“微风”吹开了“桃花”的笑脸?

  追问:

是氨水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呀?

氨是怎么“跑”到棉花上的呢?

(播放氨分子在从水中向空气扩散的微观过程)

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得出结论:

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虽然很小,但它总是在不断运动的。

运动是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一。

训练:

请各组设计实验来证明分子的运动,。

各组讨论,回答,教师综合各组的回答,评价。

问题思考:

1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湿衣服上的水“跑”哪儿去了?

2衣服晒在太阳下容易变干,而在阴暗的地方却不易干,为什么?

3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高锰酸钾(或品红),

观察现象。

推论:

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环节四 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间有间隔。

学生探究活动1:

取一根细长玻璃管,一端封口,把酒精染成红色(其目的是与水的颜色区别,使现象更明显),用胶头滴管分别将水和酒精大约各一半注人玻璃管中,用手指堵住玻璃管的另一端,来回倒转玻璃管几次,让两种液体混合均匀,再竖直玻璃管。

可以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液面下降了,进而得出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的结论。

此时不失良机地问学生:

为什么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呢?

难道1+1<2吗?

学生讨论后交流,有的同学可能会说:

水与酒精发生了化学反应;可能是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同造成的;可能是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一种物质的分子穿插到另一种物质分子空隙里去了……

究竟哪种说法有道理呢?

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再探究。

学生探究活动2:

等体积的石子和沙子混合,观察现象。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会观察到,混合时有些沙子进人到石子的空隙里去了,所以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体积之和。

由此学生展开联想,酒精与水混合体积变小与此类似,进而得出:

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演示实验:

桌上放着两个矿泉水瓶,一个空瓶,一个装满水,用力捏,感觉被压缩的难易程度。

现象:

气态物质比较容易被压缩;液态物质较难压缩。

结论:

气体间隔>液体间隔

教师小结:

借助宏观现象来帮助学生想象微观事物,理解微观事物,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

人类在认识世界,利用物质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少疑惑,如:

牛顿发现苹果总是向下坠落,拉瓦锡发现红磷燃烧后总有部分气体剩余.......。

正是科学家没有放过这每一个小小的疑惑,不断地思索和探求,以至于今天我们能更清楚、更透彻地认识世界。

各组总结分子而基本性质:

小,运动,间隔。

环节五 学以致用

各小组用刚学过的关于分子的知识讨论回答

1、“1+1=2”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等式?

一杯水+一块糖=?

2、夏日缘何飘“雪”?

炎炎夏日,忽然风起云涌,雨点、冰粒从天而降……

3、水“跑”哪儿去了?

4、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或冰雹。

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关于分子的哪些知识来解释?

5、新建马路时,为什么要分成许多块?

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什么不一样宽?

环节六 分层探究作业

1.必作题

(1)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___,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的______,液体、固体不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_____。

(2)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______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在电解水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

   C.水的蒸发和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D.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香味?

   ②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封?

   ③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

2.选作题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是否正确:

(1)酒精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去的缘故。

(2)碘受热变成碘蒸气是碘分子发生了变化。

(3)空气中氧气分子与氯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的性质相同。

(4)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5)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也是发生改变。

3,思考题

(1)某同学在家做了一个实验:

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的水,向水中放人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

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有哪些性质?

请你重新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

(2)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三种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浅人深,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反思

鉴于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在设计时注重了以下两个体现、两个突出。

1.两个体现

(1)突出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展开联想,形成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2)突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