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7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0536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跟踪检测7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课时跟踪检测7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课时跟踪检测7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课时跟踪检测7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课时跟踪检测7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检测7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2.docx

《课时跟踪检测7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跟踪检测7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时跟踪检测7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2.docx

课时跟踪检测7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2

课时跟踪检测(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一、选择题

1.(2018·乐山摸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基础是其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小

B.体验制备细胞膜时,破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利用的是渗透作用的原理

C.生物膜选择透过性是指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选择性的允许物质通过

D.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由细胞壁、细胞膜和液泡膜共同组成的

解析:

选B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把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放在清水里,由于渗透作用,水会进入细胞,使细胞涨破,从而得到纯净的细胞膜;生物膜选择透过性就是让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自由扩散),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共同组成的。

2.(2018·赣州一模)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解析:

选B 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膜蛋白的不对称性包括外周蛋白分布的不对称以及整合蛋白内外两侧氨基酸残基数目的不对称;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膜蛋白);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根据相似相容原理,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

3.如图为渗透平衡时的装置(糖类不能通过半透膜),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

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  )

A.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

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不变

C.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酶,则平衡时m不变

D.达到新的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

解析:

选D 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渗透压降低,吸水能力减弱,则平衡时m将减小;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和蔗糖酶,渗透压增大,则平衡时m值将增大;达到新的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液面不再升高。

4.(2018·漳州八校联考)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葡萄糖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如果细胞需要,它们也可以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只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

B.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C.葡萄糖只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D.被动运输能顺浓度梯度和逆浓度梯度进行

解析:

选B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葡萄糖既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也可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说明葡萄糖既可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也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主动运输需载体且消耗能量;被动运输只能顺浓度梯度进行。

5.科研人员将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培养在适宜条件下,检测到物质X被不断地运输到细胞外,且该过程是一个耗能的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低温和缺氧必定会影响物质X的运输速率

B.物质X的运输必定需要相应载体的协助

C.细胞外物质X的浓度不一定大于细胞内

D.细胞膜上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相对运动为X的顺利运输提供了保障

解析:

选B 低温影响酶的活性和细胞膜的流动性,缺氧影响细胞的有氧呼吸,能量的生成减少,故低温和缺氧都会影响物质X的运输速率;由于该过程是一个耗能过程,可能是主动运输或胞吐,物质X若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运输到细胞外则需要载体的协助,若通过胞吐的方式被运输到细胞外则不需要载体的协助;物质X在细胞内合成,运送到细胞外,细胞外物质X的浓度不一定大于细胞内;主动运输主要依赖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胞吐方式需要细胞膜上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参与,故它们的相对运动为X的顺利运输提供了保障。

6.(2018·烟台模拟)如图所示为植物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甘油分子可以通过图乙的方式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到细胞内

B.图乙中的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发挥作用后即失活

C.三个过程都体现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图丙中的B主要来自细胞呼吸,也可来自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解析:

选C 图乙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甘油分子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对应图甲方式;图乙为协助扩散,需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将物质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且能够反复利用;图中三个过程均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图丙中物质从低浓度运往高浓度,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B为载体蛋白,来自核糖体。

7.(2018·郑州模拟)某同学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将观察到的某个细胞大小变化情况绘制成了曲线(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

细胞的初始大小相对值记为1)(  )

A.b~c段,由于失水过多,细胞可能已经死亡

B.c~d段,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C.d~e段,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D.e时液泡的颜色比a时浅

解析:

选D 结合题意分析曲线可知,c点后细胞大小相对值变大,说明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因此b~c段细胞是活细胞;图中c~d段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既有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也有从细胞内进入细胞外,但进入细胞内的水分子数多于离开细胞的水分子数;d~e段,细胞大小相对值大于1,说明细胞吸水,故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由于e时细胞大小相对值大于1,说明细胞吸水,故e时液泡内细胞液浓度降低,液泡的颜色比a时浅。

8.(2018·汕头一模)亲核蛋白具有明确的头、尾结构,是在细胞质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的。

科学家通过有限的水解将亲核蛋白的头尾分开,再将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完整的亲核蛋白、头部及尾部分别注入爪蟾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结果在细胞核中发现被标记的完整亲核蛋白和亲核蛋白的尾部。

这说明(  )

A.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B.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关键部位是头部

C.细胞核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D.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只能进行单向的物质运输

解析:

选C 亲核蛋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不是跨膜运输。

被标记的头部没有进入细胞核,被标记的尾部及完整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可见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且说明细胞核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由题干信息无法判断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只能进行单向的物质运输。

9.(2018·朝阳一模)CTX是从蝎子毒液中提取的一种多肽,能与某些种类肿瘤细胞表面特有的受体M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MCTX)进入细胞。

由此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A.CTX通过口服方式进入机体仍发挥作用

B.CTX在核糖体合成后直接进入高尔基体

C.MCTX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肿瘤细胞

D.CTX可用于上述种类肿瘤的靶向治疗

解析:

选D CTX为多肽,口服后,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无法发挥作用;CTX为蝎子毒液中的一种多肽,在核糖体合成后会先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再进入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MCTX为大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胞吞,不是主动运输;CTX可与某些种类肿瘤细胞表面特有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能更好地识别此类肿瘤细胞,从而可用于该种类肿瘤的靶向治疗。

10.如图所示,某种化合物与细胞膜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受体便通过G蛋白调控并打开离子通道,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膜电位的改变。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B.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C.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

解析:

选A 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细胞内K+外流才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某种化合物与细胞膜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11.(2018·揭阳一模)现有两个取自同一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成熟细胞,将它们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溶液的浓度比甲溶液的大

B.2min时,甲、乙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均高于初始值

C.10min时,取出两个细胞并置于清水中,都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D.本实验若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材料,则现象更明显

解析:

选B 分析题图,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内,甲溶液中细胞液泡直径减小的速度更快,故甲溶液浓度比乙溶液的大;0~2min时甲、乙溶液中细胞的液泡直径都减小,细胞液浓度均高于初始值;由图可知,甲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10min时,取出两个细胞并置于清水中,只有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液泡中不含色素,实验现象不明显。

12.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气而陷入内窒息。

如图为研究植物根尖吸收K+的相关实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通过实验甲可以判断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

B.实验甲中,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是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

C.实验乙中,4h后吸收K+消耗的能量可能来自无氧呼吸

D.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不变

解析:

选D 由实验甲可知,加入KCl后,氧气的消耗速率增加,说明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实验甲中,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是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细胞吸收K+的量减少;实验乙中,4h后组织细胞吸收K+的速率不再降低,说明此时细胞已经不能利用氧气,其吸收K+消耗的能量可能来自无氧呼吸;氰化物能抑制[H]与O2的结合,因此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减慢。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箭头大小代表水分子数的多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人的成熟红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出现如图______(填题图编号)所示现象,最终红细胞会________。

(2)若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出现如图________(填题图编号)所示现象,达到平衡时,水分子进出细胞的状况如图________(填题图编号)所示。

然后将其放在清水中,则达到平衡时细胞内液渗透压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清水的渗透压。

(3)若某叶肉细胞正处于图甲所示状态,一段时间内细胞体积增大且最终________(填“会涨破”或“不会涨破”)。

解析:

(1)将人的成熟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如图甲所示。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红细胞会因吸水过多而涨破。

(2)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外界溶液浓度较大,细胞失水,如图丙所示;达到平衡状态时,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速率相等,如图乙所示;此时将其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达到平衡时,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速率相等,此时细胞内外仍存在浓度差,细胞内液渗透压较高。

(3)若某叶肉细胞正处于图甲所示状态,细胞体积会增大但不会涨破,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保护。

答案:

(1)甲 涨破 

(2)丙 乙 大于 (3)不会涨破

14.正常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

当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K+浓度差减小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发挥作用,这种酶可以通过水解ATP,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

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1)膜内外Na+具有浓度差,与膜的______________性有关。

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运输Na+和K+的过程中,Na+/K+ATP酶的________发生改变,有利于与离子的结合与分离。

(3)比较图2和图3,当Na+和K+____________浓度差流过Na+/K+ATP酶时,将ADP合成ATP;进行ATP合成或分解的反应条件取决于____________。

(4)生物膜系统的________作用及能量是维系细胞有序性的基础,线粒体内膜上主要完成类似图________(填编号)的过程。

解析:

(1)由题意知,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这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且需要ATP提供能量,是主动运输。

(2)分析图1,在运输Na+和K+的过程中,Na+/K+ATP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有利于与离子的结合与分离。

(3)分析图2、3可知,当Na+和K+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时,伴随ATP的合成过程,当Na+和K+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时,伴随ATP的水解过程;进行ATP合成或分解的反应条件取决于离子浓度差(流动方向)。

(4)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可以同时高效、有序地进行,因此生物膜系统的分隔作用及能量是维系细胞有序性的基础,线粒体内膜上还原氢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能量,该过程伴随ATP的合成,类似于图2过程。

答案:

(1)选择透过 主动运输 

(2)空间结构 (3)顺 离子浓度差(或离子流动方向) (4)分隔 2

15.图1表示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情况,为进一步探究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图2实验(记作甲):

锥形瓶内盛有130mg/dL的葡萄糖溶液以及活的小肠上皮组织切片。

溶液内含细胞生活必需的物质(浓度忽略不计)。

实验初,毛细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缓缓移动,5min起速率逐渐加快,此时,锥形瓶内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amg/dL。

(1)图1显示:

曲线AB段、BC段,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依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CD段变化原因可能是载体失活而不是载体饱和,理由是:

当载体饱和时,________而使细胞内浓度升高,这与事实矛盾。

(2)图2锥形瓶红色液滴的移动直接显示瓶内________含量的变化。

(3)为验证5min时造成红色液滴移动速率加快的直接因素,需要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记作乙):

乙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5min时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小肠上皮组织。

假定呼吸被彻底阻断,预期结果:

①实验开始5min时,液滴移动情况是:

实验甲突然加快,实验乙________;②葡萄糖溶液浓度变化情况是:

实验甲________,实验乙________。

(4)若用相等质量的成熟红细胞替代小肠上皮细胞,红色液滴移动情况是________。

解析:

(1)曲线AB段细胞外的葡萄糖浓度高于细胞内,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C段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CD段变化原因可能是载体失活,而不是载体饱和,理由是:

当载体饱和时,细胞仍然吸收葡萄糖而使细胞内浓度升高,这与事实矛盾。

(2)瓶中加入KOH溶液,可吸收容器中的CO2,小肠上皮细胞在葡萄糖溶液中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KOH溶液吸收,锥形瓶红色液滴的移动直接显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

(3)甲组和乙组的变量是:

是否存在呼吸作用,甲组有呼吸作用,乙组没有呼吸作用,故液滴移动情况是:

实验甲组加快,乙组不移动;葡萄糖溶液浓度变化情况是:

实验甲组下降,乙组不变。

(4)人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故红色液滴不移动。

答案:

(1)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细胞仍然吸收葡萄糖 

(2)氧气 (3)①停止移动 ②下降 不变 (4)不移动单元综合检测(六)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B.某种杂草杂乱无章地分布在一块田地上

C.临近春节时,某城市人口的迁出率明显增大

D.某国家人口的男女比例失衡将导致婚姻挤压问题

解析:

选B A项反映的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项反映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C项反映的是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属于种群数量特征;D项反映的是性别比例,性别比例属于种群数量特征。

2.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是稳定型的种群,其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

B.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C.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解析:

选C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能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才能演替成森林。

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营养结构简单,故抵抗力稳定性低。

3.百山祖冷杉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

某科研小组为保护该植物,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多年后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根据年龄组成得知该种群较稳定。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

B.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群密度应采取五点取样法

C.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D.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为同一种群

解析:

选A 根据题干信息,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种群较稳定,说明其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植为带状,因此调查该植物种群密度应采取等距取样法;将百山祖冷杉种植到植物园中进行保护,这属于易地保护;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为两个区域,因此两个地方的百山祖冷杉不是同一种群。

4.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可以调节人口的出生率,改变人口的年龄组成

B.农民对某块农田放弃管理后,该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可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上升,引起温室效应

D.蜜蜂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

选D 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可提高人口的出生率,改善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使人口的年龄组成发生改变。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可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上升,引起温室效应。

蜜蜂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属于信息在种内的作用,没有体现信息在种间的作用。

5.较大的降雨量可导致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下列关于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当地群落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洪水和泥石流不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

B.泥石流发生区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当地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复存在,但水平结构依然存在

D.当地群落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也可能有新物种的入侵

解析:

选D 洪水和泥石流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泥石流发生区域含有土壤条件,可能还有植物的种子或根系,该区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群落存在明显或不明显的垂直结构;洪水和泥石流导致当地群落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也可能有新物种的入侵。

6.《吕氏春秋》中说: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兽。

”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会使部分个体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B.“竭泽而渔”使鱼虾数量大幅度低于K/2,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对于自然资源,我们应反对掠夺式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

D.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选择

解析:

选A 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与环境有关,不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过度放牧可能会导致草场退化,使牲畜的环境容纳量变小;“竭泽而渔”使鱼虾数量大幅度低于K/2,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对于自然资源,提倡合理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选择。

7.(2018·衡水模拟)如图表示三种可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生物(营养级不同)在某河流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能是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

B.若物种甲表示绿藻,它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温度的原因

C.若物种乙的数量增加,则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

D.若物种丙表示肉食性鱼,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

解析:

选B 一般情况下,营养级越低的生物个体数量越多,根据图示分析可知,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能是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绿藻在不同水深处的个数数量不同,主要是光照的原因;物种乙的数量增加,即丙的食物增多,所以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所含能量越少。

8.“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此食物链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化学能→光能→热能

B.兔子产生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属于草的同化量

C.当狐狸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D.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狼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狐狸个体体内的能量

解析:

选B 在题述食物链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兔子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即草的同化量;兔子和狐狸分别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所有狼个体体内的能量之和少于所有狐狸个体体内的能量之和。

9.(2018·郑州质检)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比C点时大

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约占甲种群个体数量的10%~20%

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灭绝

解析:

选A 先达到波峰的是被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甲曲线中D点斜率最大,此时增长速率最大;10%~20%指的是生态系统中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而不是种群之间的数量比例;在C点时,甲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乙种群大量繁殖,会使甲的数量减少,但不一定会导致甲种群灭绝。

10.图甲为某种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乙为该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e段鼠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图甲中的c点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

C.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会使图甲中K值改变

D.图甲中e点对应图乙中t1,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

选C 由图甲可知,该鼠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因此,ae段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组成是增长型;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在c点之前;K值受到空间和资源条件的影响,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会使图甲中K值改变;图乙的t2表示K值时,对应图甲的e点,t1表示K/2值时,对应图甲的c点,c点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

11.如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

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

B.能量散失a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

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

解析:

选B 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a7也属于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能量a3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