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城镇发展对策研究以盐城市滨海县八滩镇为例.docx
《江苏沿海城镇发展对策研究以盐城市滨海县八滩镇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沿海城镇发展对策研究以盐城市滨海县八滩镇为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沿海城镇发展对策研究以盐城市滨海县八滩镇为例
摘要
随着江苏沿海地区开发上升至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地区被赋予东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的历史使命,江苏沿海城镇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极的形成,成为规划建设的重点问题。
江苏沿海城镇发展的核心问题为江苏沿海城镇跨越式发展问题,综合经济发展、形象特色、土地利用三个层面的分析,江苏沿海城镇发展宜采取如下对策:
聚焦工商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建设标准,优化镇域格局;新旧滚动开发,集约紧凑发展;强化文化生态,彰显城镇特色。
[关键词]江苏沿海开发;核心问题;发展对策;八滩镇
继苏南、沿江区域、东陇海地区开发以后,沿海开发成为江苏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热点。
2008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江苏、浙江、上海全境为长三角地区,这意味着江苏沿海地区正式跨进了长三角大门。
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自此江苏沿海地区开发上升至国家战略,被赋予东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的历史使命。
江苏沿海城镇如何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极的形成,成为规划建设的重点问题之一。
1 研究区域概况
八滩镇地处滨海港与滨海县城之间,距县城及沿海高速27km,通过327省道东联滨海港、西接滨海县城,通过226省道北联响水县、南接射阳县,是县城通向黄海边7个乡、2个国有农场的交通枢纽,全县所产海盐大部分由此地集散。
八滩镇镇域总面积为112km²,是县境第二大镇、县中东部交通枢纽及工商重镇,地处废黄河、中山河与射阳河之间,水陆交通方便(图1)。
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为53716万元,财政收入达157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4621元。
镇域全部为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目前,八滩镇处于工业化前期向中期过渡阶段,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苏通大桥的通车使得八滩镇融入上海“3小时经济圈”;化工园区、滨海港的开发及沿海铁路的规划建设都将对八滩镇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推动八滩镇快速发展。
但新形势下,八滩镇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矛盾和困难。
图1区位分析图
2 存在问题分析
经过深入的调研分析,规划提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江苏沿海城镇的跨越式发展问题。
2.1经济发展层面:
如何实现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首先,多年来长三角经济一直处于快速持续发展阶段,对八滩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区域推动作用,如何接受上海、苏南及浙江的辐射,促进转移产业在八滩镇的发展尤显重要。
其次,八滩镇正处于一个产业快速、多元发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进行产业优势的强化与提升,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明确区域定位。
再次,八滩镇的经济总量基数小,要抓住沿海开发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总量的跨越式快速增长。
最后,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有机统一,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形象特色层面:
如何树立工商强镇形象
八滩镇目前的城镇建设水平低下,无法体现工商强镇的形象,迫切需要进行环境品质的提升。
八滩镇正处于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空间拓展对土地资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需新、旧镇区一体发展,滚动开发,逐步改善八滩镇区的整体形象。
2.3土地利用层面:
如何实现土地的集约、紧凑利用
八滩镇尚处于外延式扩张求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与国家的节能减排、严格控制土地开发总量等资源环境约束政策之间存在矛盾,故应积极推动八滩镇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土地进行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
3 发展对策
3.1聚焦工商发展,发展循环经济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八滩镇要明确发展优势,积极参与滨海县、盐城市的产业分工与合作,进而融入长三角产业链,参与国内外的产业竞争与合作。
结合国家、江苏省、盐城市及滨海县的发展战略,八滩镇要积极承接国内苏南等地的产业转移,吸引国际重化工业的空降转移,积极呼应滨海港港口的开发,全线贯通327省道,与县城、滨海港便捷相连,形成“港口、港区、港城”三位一体、联动发展的格局。
八滩镇作为中东部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得到强化,应充分发挥其区位、地价、劳动成本等比较优势,聚焦工商发展,吸引产业转移及资金投入,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加快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服务于港区和化工区。
结合八滩镇的特点,提出城镇发展四大战略: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战略、项目带动战略、三产兴镇战略、循环经济战略,以提高城镇综合竞争力。
将八滩镇的城镇性质定位为滨海县产业集中地及中东部交通枢纽;以酿酒、商贸、轻纺、物流等产业为主的工商城镇,结合产业优势,突出五醍浆酒业品牌的塑造,强化轻纺业的发展优势,强力推动工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的建设,注重适应市场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积极争取新能源、海洋产业等新兴产业及国际重化工业落户园区,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将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将环境污染治理与产业发展同步进行,加强源头整治,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要积极发展以酿酒、轻纺为主的产业循环体系,积极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建立工业体系的共生关系,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的升级。
结合五醍浆酒业的品牌优势,积极加强与滨海县、盐城市的联产、联销和联购,拓展市场,延伸产业链,积极开发啤酒、葡萄酒、果汁饮料等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建设集粮果种植、酿酒、养殖、包装、展示、销售、商贸、餐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经济总量。
现有轻纺服装业仅限于来料加工用于出口,应着眼长远,积极延伸产业链,吸引发达地区服装产业的转移,发展成衣制作,形成自身的服装业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要大力推进传统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机械化程度,发展附加值高的蔬菜、畜禽、水果等特种养殖基地,并与休闲旅游、酿酒业、食品加工业有机结合,发展观光农业,提高农业效益。
3.2提升建设标准,优化镇域格局
八滩镇作为滨海县第二大镇,是滨海县中东部的交通枢纽及工商重镇。
规划结合滨海县总体规划及八滩镇的产业发展状况,将八滩镇建设标准定位为小城市建设标准,使城镇发展建立在高起点、高标准的基础上,以充分发挥其辐射力和集聚力。
结合现存主要问题,规划提出“突出重点、集约发展、适当合并、推进规模农业发展、加快城镇化”的城镇体系规划发展思路(图2)。
突出重点:
突出以八滩镇区为主中心、新街为副中心的辐射源集聚效应,加快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集约发展:
鉴于资源环境的约束,应促进发展模式由外延式扩张转向集约紧凑发展。
适当合并:
采取适度集中的渐进式城镇化方式,将部分村庄合并,促进经济发展。
推进规模农业发展:
改变分散、小规模的农耕方式,推进规模农业发展,加快特种养殖等高附加值农业的发展步伐。
加快城镇化:
为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进程,应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完善镇区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劳动力吸纳能力。
强化区域发展观念,依据集中发展的战略思想,采用点轴发展的开发模式,依托省道构建“三位一体、互补强化;南北互动、双星闪耀”的镇域总体空间发展格局。
以327、226省道为交通主轴,以快速公交系统、产业园区为依托,强化要素集聚,形成以工业、商贸、物流为主的增长轴线。
要加强城乡统筹,通过控制各类土地利用需求来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在空间地域上实现三个集中:
工业向镇工业区集中、居民点向城镇集中、农业用地与生态保护用地相对集中。
图2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图
3.3 新旧滚动开发,集约紧凑发展
基于资源环境约束及低碳经济的要求,镇区用地布局总体结构采取集约紧凑型发展模式,形成以新、旧城中心为发展核心,依托省道(S327、S226)的4区(新城区、旧城区、商贸物流区、工业园区)联动发展的格局,具体结构为“双心、两轴、两带、四区”。
双心:
旧城区中心以商业金融为主,主要分布在八滩街两侧,并朝纵向延伸;镇区行政中心东迁,形成行政、文化、商业金融为主要功能的复合型城镇新中心,以带动东部新镇区的发展。
两轴:
沿八滩街、政通路形成城镇发展的两条轴线。
两带:
结合张弓河、通济河形成环境优美的滨水景观带。
四区:
沿327省道形成商贸物流区;在原工业区的基础上形成连片发展的现代工业园区;完善旧镇区;积极建设金八滩新城。
规划采用高密度城市土地利用开发模式,形成规模集聚的紧凑型中心城镇,以利于缩短交通距离,降低能源消耗,并可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减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挥规模集聚效益(图3、图4)。
图3土地利用规划图(2006—2020,框线外为远景发展用地)
图4结构分析图
3.4 强化文化生态,彰显城镇特色
依托八滩镇几十年形成的工商发展基础,结合五醍浆酒业江苏省五大名酒的品牌优势、八滩中学江苏省三星级高中的文教优势,将城镇特色定位为“文渊曲香、工商强镇”。
利用水体、道路、河道岸线等,采用点状、块状和带状绿地相结合的布局手法形成绿色网络,根据可达服务半径分级、均衡建设各类绿地,优化绿地系统布局,体现景观与功能的有机结合。
新镇区反映时代特色,展现新城风貌;旧镇区反映传统特色,凸显老镇风韵。
结合城镇总体结构形成商贸物流景观区、现代工业景观区、旧城风貌区、新城风貌区四大景观风貌区(图5)。
沿八滩街形成东西向城市景观主轴线,贯穿新老镇区,成为展现城镇风貌特色的城市街道;结合新城中心的建设,沿政通路构成一条贯穿新镇区的景观主轴线,体现自然生态与城镇新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
沿通济河、张弓河两条主要河流形成两条重要的滨水景观带,塑造城镇景观特色。
景观节点包括旧城中心节点、新城中心节点、门户节点和滨河景观节点。
旧镇中心节点主要依托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凸显老镇风韵。
新城中心节点应突出时尚性和标志性,突出城市新中心现代化形象。
结合长途汽车站的建设,形成城市门户节点。
结合河流绿化美化工程,与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相结合,形成滨河景观节点,体现景观特色。
加快与滨海港镇发展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八滩镇滨海城镇形象的构建。
图5景观分析图
4结语
“小城镇,大战略”。
数量诸多的江苏沿海城镇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综合、渐进的过程,应紧紧抓住国家战略及国际重化工业空降转移的机遇,依托港口及沿海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导入和内生产业互动,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完善发展对策,以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有机统一,要积极融入沿海城镇带,在区域合作共赢中促进江苏沿海城镇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