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心理的知识大赛题库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0441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届心理的知识大赛题库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二届心理的知识大赛题库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二届心理的知识大赛题库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二届心理的知识大赛题库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二届心理的知识大赛题库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届心理的知识大赛题库四.docx

《第二届心理的知识大赛题库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届心理的知识大赛题库四.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届心理的知识大赛题库四.docx

第二届心理的知识大赛题库四

非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

(见另外两个文档)

二、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1.心理:

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2.反射:

是指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刺激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3.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知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5.记忆:

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6.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7.想象:

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

8.表象:

是感知观察之后在头脑里留下的有关事物的形象。

9.情绪:

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通常把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绪。

10.情感:

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通常把与社会需要向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感。

11.心境:

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12.激情:

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13.意志:

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4.注意:

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5.个体:

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16.动机:

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也就是说,动机是激励个体去活动的心理动力。

17.能力:

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18.气质:

 是个体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9.性格:

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三、填空题

1.大学新生面临的变化主要包括四方面:

一是( 生活环境 )的变化;二是( 人际环境 )的变化;三是( 学习内容及方式 )的变化;四是角色地位的变化。

 

2.大学生的( 学习障碍 )是指影响大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经常伴有焦虑感的种种心理因素。

 

3.消除过度的考试焦虑,可以从( 充分备考增强考试信心 )、( 形成对考试的正确评价 )、(学习掌握必要的应试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4.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有:

(追求平等)、( 情感性强 )、( 富于理想 )。

 

5.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最主要是培养学生勇于交往、善于交往和正确的( 交往动机 )。

 

6.要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就得学会(  客观评价 )自己和他人,克服认知偏见。

 

7.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辅导,就是帮助他们调整个人的( 择业心态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将来在社会中扮演积极有意义的角色的同时,使个人的潜能得以发展,拥有一个充实而满足的人生。

 

8.为了提高学生的( 自学 )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读书、做笔记,利用图书资料,制定切实的学习计划并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10.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行为具有( 理智 )性和( 一贯 )性,即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行为能始终受到意识的控制。

 

11.团体咨询辅导着重解决一些学生共性的( 心理问题 ),并对此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心理训练  )。

 

12.大学生学习障碍是( 社会文化 )、( 心理 )、( 生物 )三方面多种不良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3.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

 

14.人的学习是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过程。

 

15.看见路上的垃圾便绕道走开,这属于(逃避)条件作用。

 

16.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称为(替代性强化)。

 

17.一般来说,概念或规则的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正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

18.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19.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看做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

 

20.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给定的条件)、(要达到的目标)和(存在的限制或障碍)三个基本成分。

 

21.布卢姆认为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知识 ),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评价 )。

 

22.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称为( 区分度 )。

 

23.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9年指出,健康应包括 ( 生理健康 )、( 心理健康 )、( 社会行为 )和( 道德健康 )。

 

24.气质可以影响活动的( 效率 ),还可以影响人对环境的( 适应及健康 )。

 

25.素质又称( 天赋 ),是个体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 感觉器官 )、( 运动器官 )和脑神经系统。

26.一个人善于管理自己的意志品质是( 自制力 ),善于把已经开始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 坚韧性 )。

 

27.情绪、情感具有动机性功能、( 信号 )功能、( 易感性 )功能和意识性功能。

 

28.德国心理学家( 艾宾浩斯 ),以他自己为被试,以他制作的( 无意义音节字表 )为识记材料,最早对记忆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发现了保持和遗忘的规律。

 

29.表象是想象活动的( 前提 ),是思维的( 感性依托 )。

 

30.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最大区别在于,有意注意具有目的性和( 意志努力 )的特征。

 

31.( 兴奋 )和( 抑制 )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32.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33.内部言语是(非交际)性的言语,它是思考问题时用来支持(思维活动)的一种语言。

 

34.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了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称之为(正迁移)。

从其他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称之为(原型启发)。

 

35.短时记忆中的信息通过(复述)可输送到长时记忆系统,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提取回溯)到短时记忆系统,才能重新被意识,并与当前的刺激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6.优良的意志品质除了意志的果断性和坚韧性外,还有(自觉性)和(自制力)。

 

37.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38.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

 

39.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歪曲)知觉。

 

40.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41.视网膜边缘密集着(视杆)细胞;它对(弱)光比较敏感。

 

42. 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常见的联想,除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外,还有(接近联想)和(关系联想)。

 

43.巴甫洛夫提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除了兴奋型、抑制型外,还有(活泼型)和(安静型)。

 

44.智商IQ是智力的指标,它是一个相对值,表示(智龄)和(实际年龄)之比。

 

45.问题解决的思维就是从(初始)状态经过问题空间进行一系列的搜索,最终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46.阿尔波特把描述人格的个人特质划分为三个层次,它们是(枢纽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47.无脊椎动物的心理水平停留在(感觉)阶段。

动物进化到(灵长类),出现了思维的萌芽。

 

48.产生立体知觉的主要机制是(双眼视差),通过(实体镜)可加以证明。

P147

1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发展是(不均衡)的。

遗忘速率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49.触景生情所引起的浮想联翩,睡眠中的梦境均属于(无意)想象。

与主体的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事物的想象叫做(幻想)。

 

50.言语离开语言就无法进行有效的(交际)活动;语言离开言语就不能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

 

51.大脑皮层细胞的兴奋和抑制活动具有三种基本特征:

即(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52.气质不决定人的(成就高低、贡献大小),气质影响活动的(效率)。

 

53.我们把(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把(桑代克和斯金纳)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54.常见的联想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关系)联想等几种。

 

55.无意想象最极端的形式是(梦);与主体的愿望结合并指向未来事物的想象过程叫(幻想)。

 

56.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通常称之为情绪的(外周)说;而坎农-博德的情绪理论则强调情绪的(中枢)机制。

 

57.系列位置效应包括(首位)和(近因)两种效应。

 

58.动物心理演化的最初水平是(感觉阶段),而当动物进化到灵长类,出现了(思维的萌芽),心理水平便达到了动物界的最高峰。

 

59. 运动性言语中枢受损伤,将导致(表达性)性失语症;听觉性言语中枢受损伤,将导致(接受性)性失语症。

 

60.吃酸梅流口水是(条件)反射,看到酸梅流口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61.引起动机作用的因素除需要、情绪之外,还有(驱力)和(诱因)。

 

62.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并进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有一种或几种活动是相当熟练的),同时并进的几项活动之间应该是(存在内在的联系)。

 

63.就记忆的材料而言,遗忘最慢的是(熟练的动作),遗忘最快的是(无意义的材料)。

  

64.意志行动可分为(采取确定)的阶段和(执行决定)的阶段。

 

65.小强的高级神经活动属于强、平衡、灵活的类型,他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

四、判断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错)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错)

3、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错)

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错)

5、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错)  

6、以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为任务的是应用心理学。

(错)

7、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

(错)

8、心理学是对人进行研究的,而人是社会性的,所以心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

(错)

9、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就是抹杀了个性。

(  错 )

10、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 对 )

11、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能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得益于哲学本身的发展。

( 错 )

12、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 错 )

13、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 对 )

14、在实验室研究中,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因变量。

( 错 )

15、在平时,首因效应远比近因效应更为明显和普遍。

( 对 )

16、个案研究法把个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

( 错 )

17、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三个阶段。

( 对 )

18、调查法的研究对象可来源于志愿者。

( 错 )

19、查法中只有保证总体中每一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才能使样本情况代表总体情况。

( 对 )

20、内省法是依靠对自己或他人的意识经验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 错 )

2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对)

22、 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错)

23、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

(错)

24、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错)

25、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错)

26、人本主义的兴起被称为第二次革命。

(错)

27、心理发展就应该在发展中动态地加以把握。

( 对 )

28、按"头脑风暴法"进行教学,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先不做任何评价,以鼓励更多的想法。

( 对 )

29、热爱学生是教师重要的心理特征。

( 对 )

30、智力技能通常只与书本知识有关。

( 错 )

五、简答题

1.复习的策略有哪些?

答:

1.复习时间:

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

2.复习的次数:

过度学习为50%时效果较好。

3.复习的方法:

尝试背诵法是较好的方法,调动多钟感官器官共同进行记忆。

 

2.传统的四种气质类型是什么?

答:

1.胆汁质;2.多血质;3.粘液质; 4. 抑郁质。

 

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答:

1.相似性;2 互补性 3 个人品质、个人外貌与个人内在心理品质  4 接近性与熟悉性

 

4. 失眠的表现及其类型有哪些?

答:

表现:

有的人睡困难,有的人时睡时醒,有的容易惊醒,惊醒后再也难以入睡

类型:

1.情境性失眠 2.假性失眠 3.失律性失眠 4.药物性失眠

 

5.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答: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6.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8.人们遇到挫折后,会引起什么反应?

答:

人们遇到挫折后,会引起以下各种可能的反应。

  

(1)攻击行为   

(2)冷漠  (3)幻想   (4)心理防御机制

 

9.简述挫折的应对策略。

答:

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

(1)正确认识挫折。

     

(2)改变不合理观念。

(3)加强修养,勇于实践。

(4)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10:

简要说明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

答:

(1)不回避    

(2)正面迎战    (3)做记录

 

12.简述压力的影响因素。

答:

压力是由刺激引起的。

影响不同的人压力感有很大的差异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验 

(2)准备状态  (3)认知   (4)性格   (5)环境

 

13.试述处理压力的方法。

答:

压力处理是指当压力对我们可能造成伤害时,用一些方法与技巧去应对,以减低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

认识压力的作用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可能出现的过度压力有心理准备。

主动学习处理压力的方法,就可有效地控制压力。

常用的方法如下: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6)改变不合理观念。

 

14.试论述人在受到挫折后可能产生的反应并提出应对挫折的一些建议。

答:

人们受到挫折后会引起以下各种可能反应:

(1)攻击行为

(2)冷漠(3)幻想

(4)心理防御机制。

挫折的应对策略:

(2)正确认识挫折

(2)改变不合理观念(3)加强修养,勇于实践

(4)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

(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16.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1)理解支持原则;

(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1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

(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   

(2)联想与原型启发;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个体的经验水平;

(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

(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18. 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

(1)气质与性格的联系:

有些性格特征在各种气质类型的人身上都可能形成;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发展的速度,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人的气质类型的改变。

(2)气质与性格的差异:

定义的差异;形成与影响的差异;稳定性与可塑性的差异;社会评价的差异。

 

19. 影响信息保持的因素有哪些?

答:

(1)识记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3)学习程度(4)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20.保持良好心境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

(1)消除过重的自私心理;

(2)保持适度的名利欲望;(3)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善于宽容别人和自己;(6)学会宣泄不良的情绪。

21.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

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具体表现在:

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2.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学校教育;④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知。

 

23.常用的品德教育方法有哪些?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判断;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六、论述题

案例分析

1.张明是某市一中学的学生,他身体健康,可就是有一不好的毛病,总爱与同学动手打架,每次打架过后,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并一再地跟老师和家长保证要改正这个坏毛病。

老师和家长为此做了许多工作。

可两个学期下来,张明打架的次数虽然有所减少,可还是时不时地犯打架的毛病。

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很为难。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于张明、老师和家长的做法加以分析,并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建议。

答:

(1)此案例可以从道德品质的形成上来分析。

 

(2)张明作为一个中学学生,身体健康,但喜欢打架,打完后知道不对,但改不了,说明从品德心理结构的四个要素,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上来说,他没有达到统一。

张明在对打架这个行为上,从道德认识上他能体会到打架不对,说明他能辨别行为的是非好坏善恶,但在道德情感上来说,‘他有所欠缺,没有从心理上体验到打架这个行为带来的厌恶感,相反可能他从打架上体会到了某种快感,导致他屡教不改,因此使得他知情意行不能统一。

老师和家长可能也只是从道德认知上对张明进行批评教育,没有从道德情感上予以感悟,因此虽然有所成效,但不能使张明改掉坏毛病。

(3)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道德品质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但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于核心地位。

只有当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成为稳定的、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构成了道德动机,从而形成人的稳定的道德行为方式。

(4)对张明的教育应从情感人手,使他从心理上体会到打架的不对,对打架的行为产生厌恶感。

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驱动力之一,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就成为道德动机,才能导致道德行为的产生。

2. 有一首名为《月光花朵》的歌在大学很盛行:

“我这年纪象当爹的人了,可我现在还是爸妈养活着。

我今年23了,狗屁都不会干,自私无聊爱慕虚荣人还挺贱,老妈说,你就在学校给我好好的念,我嘴上说这容易心里却在犯难。

我是社会养活的宠物还是废物?

苟且地活着是我的权利还是义务?

别看在学校人五人六,书到用时方恨少心里有数……我学的很失败我觉得很无奈,那个曾经充满理想的孩子在变坏;看着鲜红的65分激动不已(过了),这算不算堕落我不停的问自己……”这是一首反映大学生自我审视的流行曲,大学生经常会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

”、“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等问题。

请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并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教育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答: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我是谁?

”的困惑;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教育

(1)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2)帮助大学生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客观正确认识自我;

(3)帮助大学生调整目标以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

(4)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走出困境形成自我同一性。

以上要稍微展开论述。

 

3、咏梅是个非常用功的女大学生,学习刻苦,平时成绩不错,可往往遇到关键的考试就容易发挥失常。

最近期末考试还有一个月,她就开始紧张了,吃不好睡不香,生怕自己考砸。

为求心安,她甚至找到心理老师想要做一个智力测验,看看自己的智商如何。

请结合案例回答问题:

(1)结合案例,回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答:

一般而言,随着动机水平增加,个体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佳。

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但最佳的动机水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最佳动机水平随课题(任务)的不同性质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果有随着学习动机的提高而上升的倾向,中等偏高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果最好;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学习效果反而会由于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中等篇低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果最好;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学习动机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最好。

随着任务难度不断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随之下降的趋势。

 

(2)请解释咏梅关键考试容易考砸的原因。

答:

咏梅关键考试发挥失常是因为学习动机过强导致情绪过度紧张和学习压力太大,产生了考试焦虑。

在学习活动中,为使学习最有成效,就要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动机,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

过分强烈的学习动机往往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之下,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由此限制了学生正常的智力活动,降低了思维效率。

 

(3)如果你是老师,应该怎么帮助和咏梅有同样问题的大学生?

答:

①帮助学生设置适合的学习目标定向,端正对学习和考试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的意义与知识的价值。

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错误判断,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③根据学习任务难度,恰当控制学习动机水平,要让学生明白,适度的情绪紧张对于学习和考试成功是有必要的,但过高的学习成就动机反而使学习效果降低。

 ④避免学生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