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项工程各节点工序施工技术交底.docx
《分项工程各节点工序施工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项工程各节点工序施工技术交底.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项工程各节点工序施工技术交底
各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一、基础工程
1、本工程基础形式为人工挖孔桩及筒体笩基基础,桩端支承于中风化岩层,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为8.36Mpa,承载力特征值为2.926Mpa.
2、施工顺序
(1)1#、2#楼住宅楼基础挖孔桩→车库独立柱基。
(2)桩施工工艺:
定位放线→砖砌井圈→人工开挖第一阶桩孔土石方→检查桩孔中心与半径→绑扎护壁钢筋→支护壁模板→浇护壁砼→拆除模板→重复前工序直至达到基岩层→凿打基岩到设计深度→桩中心线与半径复查,清理井内杂物、积水、封底→验收→检查、安放校正钢筋笼→原槽浇灌桩芯砼
3、挖孔桩施工操作要点
(1)桩开挖之前,用MU10页岩砖M5水泥砂浆砌240㎜厚,砖砌井圈,高度120㎜,表面抹1:
2水泥砂浆抹面,将桩中心线标于其上,便于桩孔直径和垂直度的检查,
(2)挖土由人工从上到下用镐进行,遇页岩用空压机破碎,开挖次序为先中间厚周边,按设计桩直径控制挖截面,桩孔挖至1.00M米深时,班组先自行检查、校核,然后报请施工员、质检员一道对挖孔桩及轴线进行校核,准确无误后扎筋、支模、浇护壁砼,直至设计嵌岩深度,挖孔桩采用跳挖施工。
(3)挖孔桩有关质量标准允许偏差如下表: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桩位中心轴线
±10
拉线和尺量
2
桩孔垂直度
5‰l(L为桩长)
吊线和尺量
3
桩径
20
尺量
4
桩顶标高
﹢30,﹣50
尺量
5
护壁砼厚度
±20
尺量
4、砼护壁施工
(1)若地质较差,如土层部分,挖孔桩施工采用一段即浇一段砼护壁,每段深度为1000㎜,护壁厚度按设计施工,护壁厚度不计入桩径,上下两段搭接100㎜,护壁挖至支模深度后,及时支模浇筑砼,依次循环进行直到设计深度。
(2)护壁模板采用3㎜厚圆弧形工具式钢模拼装而成,模板间用U型卡连接,上、下各设一道环形支撑,圆形桩孔护壁未用全钢模板,好防止浇筑砼时模板受力变形,横加楞应加强,椭圆桩直段护壁模板采用18厚光面胶合板与圆弧钢模板组合安装,并加设支撑。
(3)护壁砼配合比按设计要求配合,护壁砼浇筑采用人工灌注,并用30型振捣器振捣,保证砼的密实度,待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再进行拆模。
(4)为保证桩的垂直度,每浇筑完一节护壁拆模后必须进行一次桩孔中心位置及垂直度的校核,准确无误后再进行下一节施工。
(5)若挖孔桩护壁砼浇筑时爆模、移位,必须拆除重新支模校核浇筑。
(6)挖孔桩施工至设计深度后,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有关要求对挖孔桩桩底取岩芯送检,其单轴天然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由地斟、设计、业主、监理、质监站等共同验收,合格后及时按设计要求进行桩底封底。
5、钢筋笼制作安放
(1)钢筋笼制作与堆放
A钢筋笼制作场地选择运输和就位较方便的场所,设置在施工场地内。
B钢筋的种类、尺寸规格应符合要求,如有代换应按规范要求代换,并经设计、监理签证并作好记录。
C钢筋绑扎顺序,先把主筋的间距布置好,待固定住加劲箍后,再按设计要求的间距绑扎箍筋,箍筋、加劲箍、主筋之间的接点采用电弧焊接固定,主筋采用点焊搭接连接。
D桩深、组装精度、控制变形要求以及起吊与等综合因素,钢筋笼不作分段。
E钢筋笼堆放应考虑安装顺序、筋笼变形和防止事故等因素,最多只能堆放两层。
(2)钢筋笼安放
A钢筋笼采用塔吊吊装安放
B为了确保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不变形,在钢筋笼成型过程中除按设计每隔2米加设Φ14加劲箍一道,加劲箍与主筋采用焊接连接加固处理,经检查合格的钢筋笼,由塔吊送到桩孔内,就位时应对准桩孔,吊直扶稳,缓慢下放,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的保护层厚度采用Φ14钢筋加固、校核。
6、砼灌注
(1)桩钢筋笼安装就位后,经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砼浇筑。
(2)砼灌注前应复查桩底沉渣情况,桩底沉渣应清干净,否则重新清底。
(3)砼浇筑方法
A桩砼采用商品砼泵送料浇筑。
B成孔质量检查合格后,浇筑砼,砼下料采用浇筑应离孔底3米以内,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高度不超过500MM,连续浇筑,不保留水平施工缝,直至桩顶标高砼浇灌完毕后,在砼终凝前,检查钢筋位置及桩顶标高并及时进行养护。
7、地梁、筏基施工
(1)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节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
(2)技术要求
A浅条形基础土层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从开挖端部送向倒退按踏步型挖掘,页岩类先用镐翻松正向挖掘,逐步挖掘至设计深度。
B开挖放坡的坑槽时,应先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以此线为准进行坡度。
(3)质量要求
A基槽、筏基基底岩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及时按设计要求进行封底
B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标高
+0-50
水准仪
2
长度、宽度
0
拉线和尺量
3
边坡偏陡
不允许
观察或用坡度尺
(4)地梁、筏基钢筋绑扎
A、工艺流程
放钢筋位置线运钢筋到使用部位绑底板及地梁钢筋
安装墙柱钢筋
B、划钢筋位置线
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让靠近底板模板边的那根钢筋离模板边为50㎜,弹出钢筋位置线:
a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设计施工图决定下层钢筋哪方向钢筋在下面,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b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保证钢筋不位移。
c砼保护层用成品花岗石垫块,按每1000㎜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
d地梁根据梁位置线绑扎成型,主筋保护层采用成品花岗石垫块,钢筋直径<Φ16采用绑扎接头连接,钢筋直径≥Φ16采用机械连接,其接头位置及长度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e绑扎底板双层钢筋时,绑扎完下层钢筋后,摆放中心马凳@≤1500MM,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绑扎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
f底板钢筋采用绑扎接头,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
g由于基础底板及基础梁受力的特殊性,上下层钢筋断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h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伸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其上端应用钢管、扣件夹住钢筋,保证竖筋垂直、不歪斜、倾倒、移位,墙柱钢筋采取点焊与地梁或底板筋固定,伸出的墙柱插筋至少采取三道封闭箍绑扎固定。
C、质量要求
a钢筋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b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c直螺纹接头必须按钢筋直螺纹规范施工。
d绑扎钢筋的缺扎、漏扎数量不得超过绑扎数的10%且不应集中。
e弯钩的钩向、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f用Ⅰ级钢筋制作箍筋,其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弯钩角度和平直段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
(4)允许偏差项目如下表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网眼尺寸
±20
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2
骨架宽、高度
±5
尺量检查
3
骨架长度
±10
尺量检查
4
箍筋、构造筋间距
±20
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5
受力钢筋
间距
±10
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排距
±5
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6
钢筋弯起点位移
10
尺量检查
7
焊接预埋件
中心线位移
5
尺量检查
水平高差
+3
尺量检查
0
8
受力钢筋保护层
基础
±10
尺量检查
梁柱
±5
尺量检查
墙板
±3
尺量检查
(5)地梁、筒体及集水井模板制作安装、拆除
A模板采用18厚光面胶合板,50*100木枋,Φ12高强拉杆及钢管架支撑。
B模板在现场加工制作,加工量按需用量进行制作,为防止漏浆,模板接头处贴双面胶。
C模板安装工序:
弹模板就位线钢筋隐检安放模板
安装空墙螺杆校对模板垂直度支撑加固检查验收
D在基槽及筏基上放出墙边线,模板边线300MM控制线,模板拆除注意事项:
拆模时,砼强度按照砼施工规范要求,不得提前松动对拉螺杆,不得使用大锤,以防止模板碰撞墙体及开裂及损坏模板,拆模程序一般是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拆向两端。
E质量要求
模板制作安装允许偏差表
断面尺寸
±5
垂直度
≤5
相邻两板高低差
2
表面平整度
5
预留洞中心位移
10
预留洞截面尺寸
+10;0
轴线位移
5
(6)地梁、筏板砼浇注
A浇注方法
砼的初凝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上,为上采取“一次浇筑一个坡度,薄层覆盖,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方法,
B振捣
根据砼泵送时自然形成坡度的实际状况,在浇筑带的前后各布置两台振捣器,第一台布置在砼卸料台主要解决上部砼振捣,第二台布置在砼的坡角处,确保下部砼的密度,好防止砼集中堆集,先振捣出料口砼,形成自然流向坡度,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时间和插入深度.
C泌水处理
大流动性的砼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砼坡面流到坑底,然后进入集水坑,最后通过集水坑内的潜水泵向外排除。
D表面处理
浇筑2-8小时后,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槎反复搓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在初凝前用铁板压光。
E养护
养护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法,先在砼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覆盖时间以砼初凝时间为宜,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两层草垫,掌握好时间及时浇灌水养护
二、钢筋工程施工方法
本工程采用Ⅰ级钢筋、Ⅱ级钢筋、Ⅲ级钢筋、冷轧带肋钢筋。
1、施工工艺
(1)钢筋制作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下料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连接:
竖向结构钢筋的连接:
剪力墙及剪力墙柱钢筋12≤直径≤20采用电渣压力焊方式连接;直径<12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方式连接;水平结构钢筋的连接:
梁钢筋直径22均采用直螺纹方式连接;钢筋直径≥14、≤20采用对焊连接,钢筋直径<14的钢筋均采用绑扎搭接方式连接。
不能与主体砼结构一起现浇的过梁、构造柱、卧梁、补浇预留洞钢筋等及砌体拉接筋均采取后植筋方式与主体砼结构连接。
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成品细石砼垫块。
垫块的设置间距:
板:
钢筋直径6mm—10mm,垫块间距@=500mm;直径14mm及以上的钢筋,垫块间距@=800mm。
梁:
钢筋直径12mm—16mm,垫块间距@=600mm;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8mm时,垫块间距@=900mm。
截面高度≧600mm梁两侧垫块的设置,应视侧向架立筋布置而定,其间距根据架立筋的直径进行选择,但垫块不宜布设在箍筋位置。
柱:
柱的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垫块,宜设置于柱的受力主筋上,垫块间距为@=1000mm。
并应注意防止柱的受力筋向内倾斜,致使垫块失去作用,造成保护层厚度增加。
如发生此类现象,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确保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要求。
墙板:
垫块间距@=800mm。
应布置于混凝土墙体两侧的受力主筋上,采取梅花状布置。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先充分了解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
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A、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
B、钢筋调直,采用机械调直。
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用钢筋截面减小5%。
C、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钢筋弯钩或弯曲:
a、钢筋弯钩
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
钢筋弯曲后,弯曲外内皮收缩。
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外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b、弯起钢筋:
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c、箍筋: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箍筋调整值,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皮尺寸而定。
d、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2、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形状是否与下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采用20#铁丝绑扎直径12以上钢筋,22#铁丝绑扎直径10以下钢筋。
(1)剪力墙、柱
1、剪力墙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1)、无暗柱
在顶板上弹墙体外皮线和模板控制线→调正纵向钢筋位置→接长竖向钢筋并检查接头质量→绑竖向和水平梯子筋→绑墙体水平钢筋→设置拉钩和垫块→墙体钢筋验收
2)、有暗柱
在顶板上弹墙体外皮线和模板控制线→调正纵向钢筋位置→接长竖向钢筋并检查接头质量→绑竖向和水平梯子筋→绑扎暗柱及门窗过梁钢筋→绑墙体水平钢筋→设置拉钩和垫块→墙体钢筋验收
3)操作工艺
a、接长竖筋,根据“七不绑”的原则对钢筋工程进行预检,第一根水平筋距地面50㎜。
b、墙筋为双向受力钢筋,所有钢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牢固,钢筋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及错开要求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c、在墙筋外侧应绑扎上带有铁丝的细石砼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d、为保证门窗洞口标高位置正确,在洞口竖向钢筋划出标高线,门窗洞口要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绑扎过梁钢筋,锚入墙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过梁箍筋两端各进入暗柱一个,第一个过梁箍筋距暗柱边50㎜,顶层时过梁入支座全部锚固长度范围内均要加设箍筋,间距150㎜。
e、各连接点的抗震箍筋的加密范围和间距,弯钩和直钩要求及锚固长度,均应按设计及抗震规范要求进行绑扎。
f、剪力墙水平分布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
同排水平分布筋的搭接接头之间及上、下相邻水平分布筋的搭接接头之间沿水平方向的净距不宜小于500㎜,竖向分布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
g、①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在端部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
做成暗柱或加U型钢筋,详见下图:
②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在“丁”字节点及转角节点的绑扎锚固,详见下图:
③剪力墙的连梁上下水平钢筋伸入墙内长度e′不能小于设计和规范要求,详见下图:
④剪力墙的连梁沿梁全长的箍筋构造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在建筑物的顶层连梁伸入墙体的全部锚固长度范围内,应设置不小于150㎜的构造箍筋,详见下图:
⑤剪力墙洞口周围应绑扎补强钢筋,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i、全现浇内外墙钢筋连接绑扎构造,详见下图:
j、修整:
墙体浇注砼时派专人护筋,砼浇注完后,立即对伸出的钢筋(甩筋)再进行整理》。
2、柱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弹柱皮位置线、模板外控制线→清理柱顶浮浆到全部露石子→清理柱筋污渍→修整底层伸出的柱预留钢筋→将柱子箍筋叠放在预留钢筋→绑扎(焊接或机械连接)柱子竖向钢筋→在柱顶绑定距框→在柱子竖向钢筋上标识箍筋间距→按标识的间距将箍筋从上到下与柱子竖向钢筋绑扎
1)、操作工艺
a、套柱箍筋: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子箍筋数量(注意抗震加密和绑扎接头加密),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
b、柱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铁丝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绑扎搭接的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c、柱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
d、柱箍筋端头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
e、柱基、柱顶和核心区(梁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抗震规范要求。
f、凡绑扎接头,接头长度内箍筋应按5d,≤100㎜(受拉),10d,≤200㎜(受压)加密。
当受压钢筋>25时,应在搭接接头外100㎜范围内各绑两箍筋。
3、梁钢筋
1)、工艺流程
画主次梁箍间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2)、操作工艺
a、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b、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处。
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c、梁筋的搭接:
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时,采用机械连接接头。
小于22㎜时,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搭接长度、错开百分比、错开长度按设计要求施工。
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域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25%.搭接长度的未端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未端应做弯钩。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受拉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d、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在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
梁剪力墙(柱)节点处钢筋穿插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留有25mm,要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e、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箍筋的接头设置梁受压区,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
4、板钢筋
(1)、工艺流程
1)、单层钢筋
弹钢筋位置线→铺设顶板下网下层钢筋→铺设顶板下网上层钢筋→绑扎顶板下网钢筋→水、电工序插入→放置细石砼马凳、垫块→绑扎顶板负弯矩筋→安墙柱水平定距框→检查调整墙、柱预留钢筋
2)、双层钢筋
弹钢筋位置线→铺设下网下层钢筋→铺设下网上层钢筋→绑扎顶板下网钢筋→水、电工序插入→放置细石砼马凳、垫块→铺设上网上层钢筋→绑扎顶板上网钢筋→安墙柱水平定距框→检查调整墙、柱预留钢筋
(2)、操作工艺
1)、根据图纸设计的间距,算出顶板实际需要的钢筋根数,在顶板模板上弹出钢筋位置线,让靠近模板边的那根钢筋距离板边为50㎜。
2)、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
单向板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方向,放在下层。
分布钢筋布置在非受力方向,放在上层。
双向板在板中双向都配受力钢筋,在受力大的方向受力钢筋布置在下层。
3)、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在板根部与端部必须加设砼垫块,确保负筋的有效高度。
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板面筋采用50㎜细石砼垫块@600纵横布置,绑扎固定。
3、直螺纹连接
本工程梁纵筋的连接接头直径<14的钢筋采用搭接连接,直径≥22的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宜相互错开,连接区段长度应按35d计算(d为被连接钢筋中的较大直径),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在同一连接区段内Ⅲ级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25﹪,Ⅱ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Ⅰ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纵向受压钢筋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1)施工准备
①材料准备
钢筋所有检验结果均应符合现行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连接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一般为低合金钢或优质碳素结构钢,其抗拉承载力标准值应大于或等于被连接钢筋的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20倍。
套筒表面要标注被连接钢筋的直径和型号。
运输、储存过程中,要防止锈蚀和玷污。
②翻样
钢筋翻样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接头位置要布置在受力较小的区段;邻近钢筋的接头宜适当错开,以方便操作;防止在钢筋密集区段,造成套筒间横向净距离难以满足大于25要求。
针对待接钢筋的实际情况选择套筒型号、丝扣方向,并及时调整因下料、加工丝纹、随机切断抽样检验中被切短了的钢筋及镦粗所预留的长度。
(2)工艺流程
切割下料→加工螺纹→安装保护套→安装套筒→做标识→分类堆放→现场安装。
(3)接头施工
①切割下料
对端部不直的钢筋要预先调直,切口的端面应与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刀片式切断机和氧气吹割都无法满足加工精度要求,通常只有采用砂轮切割机按配料长度逐根切割。
②加工螺纹
钢筋的端头螺纹规格应与连接套筒的型号匹配,加工后随即用配套的量规逐根检测,合格后再由专职质检员按一个工作班10%的比例随机抽样检验,发现有不合格的丝头时,应全部逐个检验,并切除所有不合格丝头,重新镦粗和加工螺纹。
验收合格后,再及时用连接套筒或塑料帽加以保护。
③钢筋连接
对连接钢筋可自由转动的,或不十分方便转动的场合,先将套筒预先部分或全部拧入一个被连接钢筋的螺纹内,而后转动连接钢筋或反拧套筒到预定位置,最后用扳手转动连接钢筋,使其相互对顶锁定连接套筒。
对于钢筋完全不能转动,如弯折钢筋,或还要调节钢筋内力的场合,如施工缝、后浇带,可将锁定螺母和连接套筒预先拧入加长的螺纹内,再反拧入另一根钢筋端头螺纹上,最后用锁定螺母锁定连接套筒;或配套应用带有正反丝扣的丝牙和套筒,以便从一个方向上能松开或拧紧两根钢筋。
(4)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工程中应用直螺纹接头前,应具备有效的型式试验报告,并对工程中将使用的各种规格接头,均应做不少于3根的单向拉伸试验,其抗拉强度应能发挥钢筋母材强度或大于1.1倍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应重视对切割下料、液压镦粗和螺纹加工的外观检查验收工作,严格把好自检、交接检和专职检的过程控制关。
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别、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1个验收批进行验收。
对接头的每一个验收批,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抽取3个试件做单向拉伸试验。
当3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值都能发挥钢筋母材强度或大于1.1倍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时,该验收批为合格。
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如仍有1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为不合格。
4、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
电渣压力焊是利用电流通过渣地产生的电阻热将钢筋端部熔化,然后施加压力使钢筋焊合。
电渣压力焊接工艺
电渣压力焊接工艺分为“选渣过程”和“电渣过程”,这两个过程是不间断的连续操作过程。
a.“选渣过程”是接通电源后,上、下钢筋端面之间产生电弧,焊剂在电弧周围熔化,在电弧热能的作用下,焊剂溶化逐渐增多,形成一定深度渣地,在形成渣地的同时电弧的作用把钢筋端面逐渐烧平。
b.“电渣过程”是把上钢筋端头浸入渣地中,利用电阻热能使钢筋端面熔化,在钢筋端面形成有利于焊接的形状和熔化层,待钢筋熔化量达到规定后,立即断电顶压,排出全部溶渣和溶化金属,完成焊接过程。
5、电渣压力焊施焊接工艺程度
安装焊接钢筋安装引弧铁丝球缠绕石棉绳装上焊剂盒装放焊剂接通电源,“造渣”工作电压40-50V,“电渣”工作电压20-25V造渣过程形成渣池电渣过程钢筋端面熔化切断电源顶压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