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总结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9037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20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总结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总结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总结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总结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总结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总结资料.docx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总结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总结资料.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总结资料.docx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总结资料

信息技术(必修)知识点小结

第1章知识要点第1章知识要点

1.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

2.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控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4.信息技术的历史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次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略)

第2章知识要点

1.信息需求的确定

信息需求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字、声音、图、视频等。

所以,人们在确定信息需求时,可以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1)确定信息内容。

(2)确定信息的类型。

2.信息来源的确定

按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

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

这些信息来源有其特点,在考虑从什么渠道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一般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可用的信息来源有哪些?

(2)哪些是可靠的信息来源?

3.信息获取的方法

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图书、资料获取信息的阅读法;通过查阅专业文献资料获取信息的文献法;通过与人沟通获取信息的访谈法;通过广播、电视、影视资料获取信息的视听法;通过实验研究获取信息的实验法;通过亲临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获取信息的调查法;通过观察事物的属性和特征获取信息的观察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获取信息的问卷法;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网络检索法;通过遥感遥测技术获取信息的遥感遥测法……

4.网络信息检索

因特网上有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搜索工具——搜索引擎。

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有两种主要方式:

目录检索和关键词查询。

(1)目录检索。

目录检索无需输入任何文字,只要根据目录搜索引擎提供的主题分类目录,层层点击进入,便可查找到所需的网络信息资源。

(2)关键词查询。

关键词查询是指利用指定的关键词来查找信息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使用关键词查询可以准确地找到与该关键词匹配的信息。

用关键词查询法查找信息,需要先提炼关键词,恰当地组合关键词优化搜索结果,加快检索速度。

5.信息价值的判断

信息价值的判断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客观性◇信息的权威性

◇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适用性

第3章知识要点

1.信息的加工

所谓信息加工就是人们将获取的原始信息按照信息应用的需要,根据信息的内容和类型,对信息进行的分类整理、修改以及格式转换和存储等加工过程。

信息加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加工的需求确定◇文本信息的加工◇数据信息的加工

◇图片信息的加工◇声音信息的加工◇视频信息的加工

◇动画信息的加工

2.信息的集成与交流

将文本、图、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素材,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多媒体作品的过程称为信息的集成。

●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确定作品主题——规划设计作品——采集处理素材——制作加工作品——测试发布作品

●信息作品的制作

网页作品的制作,一般涉及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版面布局;二是根据布局插入各种素材,并对素材作适当的效果处理;三是建立页面间的链接关系。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信息发布与交流的目的,就是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让他人知晓。

信息发布与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面谈、演讲、书刊杂志、电视、广播、广告等方式发布与交流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邮件(e-mail)交流、会议演示、网站发布、在线交流等也成为了信息发布与交流的流行方式。

3.编程解决问题和智能信息处理

●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有两种基本方法:

一是利用现有的软件(已经编好的程序)让计算机工作,二是自己编制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为自己服务。

●编程解决问题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

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等。

程序是控制计算机动作的指令的记录集合。

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集合,可以被表述和实现。

●智能信息处理

人工智能是相对人的自然智能而言的,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研制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智能行为和“机器思维”,解决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问题。

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领域有问题求解、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智能数据库、智能机器人、博弈、自动程序设计、自动定理证明、智能代理等。

第4章知识要点

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信息是一种资源。

●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

在信息活动日益广泛的今天,不论是个人工作和生活,还是企事业单位的事务处理,都在不同程度的对信息资源进行着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2.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

人们经常用到的信息资源管理方式主要有手工管理、计算机管理等两种。

●手工管理方式

常见的手工管理有:

通信录的管理、书目卡片的管理、财务帐簿的管理等。

●计算机管理方式

常见的计算机管理有:

文件管理方式和数据库管理方式。

3.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数据库的组成

数据库是由若干个二维表组成的。

在数据库中,表的结构由字段组成,每一行中所有字段组合起来的数据,便是一个完整的“记录”,集合所有的记录,就形成了“表”。

●数据库的管理

对数据库的管理,包括建立和删除数据文件,检索、统计、修改和组织数据库中的数据等,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的。

◇数据的增加与删除

在一个数据库中,对所有符合条件的记录进行增加或删除的操作。

◇数据的查询

在一个数据库中,对所有符合条件的记录进行搜索,称为查询。

第5章知识要点

1.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

●信息技术对个人的影响

◇给个人带来了便利和实惠

◇深刻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对个人就业产生影响

◇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促进科技进步

◇加速产业的变革

◇创造新的人类文明

●信息技术引发的矛盾与问题

◇“开放”与“安全”

计算机病毒

病毒(virus)

是生物学领域的术语,是指能够使人或动物致病的一种微生物。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复制性、攻击性和破坏性等特点。

黑客

“黑客”(hacker)是指对电脑系统的非法侵入者。

尽管有些黑客只是为了好奇或表现自己的能力而非法地访问他人的系统,但也有一些别有用心之徒侵入他人系统后,会破坏文件或修改数据、盗窃内部信息,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公共秩序、个人合法权益造成极大的危害。

网络陷阱

网络陷阱是指一些别有用心之徒,利用因特网行骗的行为,如约在聊天室结识的“朋友”见面,然后见机行骗;利用填写个人资料机会,骗取他人的个人资料,以作非法之用……

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主要途径有三种:

立法途径、技术途径和个人防范途径。

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

2000年4月26日颁发了《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第51号令)。

1994年2月18日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新《刑法》第286条第3款也对实施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人作出了判刑规定。

◇“共享”与“尊重”◇“自由”与“规则”◇“虚拟”与“现实”

2.信息技术与青少年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

◇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不剽窃他人信息作品的内容;

不使用盗版书籍、软件、光盘等;

对于作者声明禁止使用的作品,要尊重作者的意见;

不能出于赢利的目的非法复制、出版他人的信息作品;如果出于学习、研究或欣赏目的,可以少量复制但不能出版,并应尽可能地通知对方并取得对方的同意;

如果需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他人的作品,应注明引用信息的来源、作者。

◇加强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和礼仪

使用电子邮件(E-mail)的一些礼仪要求:

发信时最好输入邮件主题,以便收件者了解邮件的主要内容;

信件的内容要尽可能简短明了,以便不浪费他人的时间;

如果用英语等外国语言写电子邮件,内容一定不要都用大写表示(全部大写意味着大喊大叫);

不要随意给他人发信,不能给他人制造垃圾邮件。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病毒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做好病毒的预防工作;

做好病毒的检测和消除工作;

还应该定期进行病毒检测。

◇保护自己的作品

建立保护自我作品版权的意识,学习、了解有关版权方面的知识;

保管好自己创作过程中的初稿、图纸等;

选择先正式出版、后网络共享的方式;

对于网络共享,还可以按照网络版权,如创作共用协议,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协议授权;

对于侵害自身权益的违法行为要勇于反击。

◇避免网络陷阱的伤害

◇警惕信息污染

养成随时对自己浏览的信息内容、网站展开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不断提高自己识别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

尽量只浏览那些正规组织的网站,如域名为org、gov、edu等的网站,和具有较好声誉的网站,如新浪、搜狐等;

远离有不健康内容的网站。

◇保护自己的心理与生理健康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总复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描述:

信息论的奠基人香农从通信工程的角度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我国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表征,它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从信息的发出方来看,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信息来源、信息载体、传播途径、接收方式

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什么是信息技术

目前信息技术(IT)主要包括: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核心

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更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和核心

2、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的五次历程:

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和使用

第二次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信息的存储和传递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首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第三次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得知识可以大量生产、存储和流通,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

第四次是电报、电话、电视及其它通讯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信息的传递手段发生了历史性得变革

第五次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目前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掀起了新一轮得信息革命浪潮。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一、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

1、确定信息需求

获取信息,首先要从分析问题开始,确定需要那些方面得信息以及最后希望达到怎样的目标

2、确定信息来源

3、采集信息

主要方法:

媒体、他人、事物本身(具体的方法示例)

采集原则:

主动及时原则、真实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全面系统性原则

采集工具:

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等

4、保存信息.DOC.PPTXLS

计算机中常用的信息存储格式重点:

文件名.扩展名abc.mp3.wma.wav

二、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1、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

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

2、搜索引擎的使用

搜索引擎的分类:

目录类搜索引擎、全文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的技术

3、搜索引擎使用技巧

技巧:

提炼搜索关键词、细化搜索条件、用好逻辑符号、强制搜索

逻辑符号与强制搜索:

”与“、”或“、”非“、英文双引号(P27-P28)

常见的逻辑符号有“AND”、“OR”、“NOT”以及“+”、“—”、“&”(或)、“∧”(与)。

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

常见下载文件类型和下载工具的使用

二、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应当从:

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信息的时效性来进行判断。

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一、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常见文本类型

日常文本信息、报刊类文本信息

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要点:

1)设置版面规格

2)确定文本正文主体样式

3)对需要强调的文本内容添加相应的显示效果,如果各级标题字的设定等

4)配合主题表达的需要,添加辅助图片、图案、背景等修饰,增强文本的表现力。

5)对多页文本添加页面提示信息

6)输出文本

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报刊一般制作过程

报刊版面设计要点

1)确定版面尺寸大小和页边距1.5CM

2)确定主、次版面

3)确定版面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4)确定版面结构

报刊的版面结构

①报头;②报眉;③标题;④正文;⑤图片;⑥装饰图案。

制作作品的常用技术方法:

艺术字的使用、文本框的使用、图形对象的组合

二、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

几种常用图表的用途及特点分析

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SUM(求和函数),Average(求平均值)

三、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什么是多媒体?

一个典型的多媒体作品可以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

任何几种信息的集成,多媒体作品的一个重要特性是交互性。

1、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常用多媒体制作软件有那些?

多媒体作品制作过程中有那些注意事项?

多媒体制作软件:

PowerPoint、Photoshop、Firework、Flash、

UleadCool3D、CoolEdit等

在多媒体作品中,声音、视频在PowerPoint中需要在幸运插件的支持下才能正常播放,他们是独立于多媒体作品之外的计算机文件。

因此在PowerPoint中使用这些文件必须指明它在磁盘的存储路径。

所以,当我们需要复制或发布该多媒体作品的时候,除了多媒体作品文件外,还要把其中所包含的声音、视频等文件一起复制或压缩成一个文件一起发布。

2、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流程

3、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程序设计语言是人们编程时与计算机沟通的桥梁,是把算法转换为让计算机执行的程序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构成程序的字符,通常总称为代码。

常见的信息智能处理工具有:

手写输入、语音输入、扫描仪及OCR软件、自然语言处理网站、翻译系统软件等。

智能工具研究的两个领域:

1)模式识别技术,如:

手写板输入、语音输入、扫描仪及OCR软件

2)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如:

自然语言处理网站、翻译系统软件

用手写板输入汉字的的工作流程:

4、信息发布的方式主要有:

类型

所用媒体示例

特点

视觉

报纸、杂志、书刊

  接收者可决定自己的速度,想停就停,不懂之处可重复看,其思索余地较大。

可自由支配地点和时间

听觉

广播

  接收者既不能控制播音员的速度,也不能要求播音员重复播放,还必须在声音所及的范围内听

视觉和听觉

电视、电影、网络

  视觉冲击较强烈,听觉处于辅助地位,而视觉所见的是一瞬即逝的图像,往往感性认识多,理性认识则是一个有待上升的过程,接受者使用时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

5、网上发布信息的常见方式主要有:

在因特网上发布自己的网页、论坛公告板(BBS)、电子邮件、网络技术论坛、新闻组服务、网络调查、即时通讯如QQ、网络会议、MSN、博客(blog)等。

6、在网上与人交流的方式有:

论坛公告板(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如QQ、网络会议、MSN、博客(blog)等。

第四章 信息资源管理

1、常见的网上信息资源管理方式主要有:

1)主题树方式(如搜索引擎的分类目录检索方式,如:

雅虎等网站)

2)数据库方式(如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检索方式,如:

XX,google等网站)

3)文件方式(以文件系统为单位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检索)

4)超媒体方式(超链接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以组织网上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的最佳组织方式是数据库方式和超媒体方式相结合,这也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的发展趋势。

2、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工作过程:

(1)组织和存储信息

(2)维护和备份信息(3)提供信息查询和统计功能(4)开发新的信息资源

3、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优势

⑴能够存储大量数据,且占用空间少。

⑵管理操作方便、快捷,数据维护简单、安全。

⑶检索统计准确、迅速、高效。

⑷数据应用共享性能好。

4、什么是数据库。

所谓数据库,就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

它是一个按一定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5、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

数据库结构中,最主要的是数据表,那么数据表又是如何同现实世界相联系的呢?

对于现实世界的事物(在信息世界中我们称之为实体),可以用数据库的一张表来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与事物的联系(在信息世界中我们称之为关系),也可以用数据库的一张表来反映。

表中的每一列是数据库的一个属性(称为“字段”),而每一行则是数据库的一个关系(称为“记录”)。

关系的集合可构成一个表。

第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

1、信息安全是指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

综合起来说,就是要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

2、信息安全的主要目标是:

保障信息的安全有效。

3、对于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体的信息系统,其安全威胁主要是两个方面:

对系统实体和对系统信息的威胁。

4、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措施有:

1)物理安全:

环境维护、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防电磁泄漏。

2)逻辑安全:

访问控制、信息加密。

5、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非授权可执行性;2)隐蔽性;3)传染性;4)潜伏性;

5)破坏性;6)表现性;7)可触发性

6、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1)不要随便复制和使用盗版及来历不明的软件,以杜绝计算机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

2)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病毒检查。

3)对数据文件进行备份。

4)当发现有计算机病毒侵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5)及时做好预防病毒的工作。

7、计算机犯罪主要包括以下行为:

P136

1)制作和传播计算机病毒并造成重大危害。

2)利用信用卡等信息存储介质进行非法活动。

3)窃取计算机系统信息资源。

4)破坏计算机的程序或资料。

5)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非法活动。

6)非法修改计算机中的资料或程序。

7)泄露或出卖计算机系统中的机密信息。

8、预防计算机犯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P137

1)开展计算机道德和法制教育。

2)从计算机技术方面加强对计算机犯罪的防范能力。

3)对计算机系统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4)建立对重点部门的督查机制。

5)建立健全打击计算机犯罪的法律、法规及各种规章制度。

9、网络信息活动中存在的四个问题:

1)不良信息毒化网络“空气”。

2)网上犯罪

3)虚假信息严重影响网络信息的可信性。

4)信息垃圾泛滥成灾

10、为维护信息安全,网上活动的参与者即创造、使用信息的人都要加强网络道德和素养,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具体来说要切实做到下面几点:

P140

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他人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

未经允许,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未经允许,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不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不做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其他事。

11、对于信息系统的安全我们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监督和管理,例如我们青少年上网就有相关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多媒体技术应用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多媒体技术

1、媒体在计算机领域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二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

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

2、通常媒体分为五种类:

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3、多媒体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组合。

4、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显示多种媒体信息,实现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文本的组合交互进行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的一整套技术。

5、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

可集成性、交互型、超媒体的信息组织形式、通信线路的可传播性

6、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

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大容量存储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专用芯片、多媒体同步技术、多媒体系统平台技术

7、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技术:

超文本域超媒体技术、多媒体网络与通信技术、智能输入输出技术、多媒体软件技术

8、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

电子出版、视频会议、教育培训、影视动画、视频点播、家庭娱乐、广告宣传等等。

9、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高速化(缩短处理时间)、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标准化(以便于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

10、多媒体计算机(MPC)是指具有多媒体信息处理功能的个人计算机。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多媒体硬件设备和多媒体软件组成。

①常见的多媒体硬件设备有:

光盘驱动器、声卡、视频卡、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

②多媒体软件根据它的应用层面可分为三大部分:

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多媒体创作和集成软件。

11、多媒体相关软件

(1)几种专用文字软件:

Windows记事本、Word、神笔、COOL3D等

(2)几种典型的图像软件:

CorelDraw、Photoshop、Fireworks等

(3)几种典型的动画软件:

GifAnimator、Flash、Directo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