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8757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重、难点梳理

第一章          电场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课标及其解读

1、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知道元电荷(①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②了解摩擦起电、感应起电,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③知道元电荷、电荷量的概念,知道电荷量不连续变化。

2、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①知道电荷守恒定律;②应掌握完全相同的两个带电金属球相互接触后,电荷间的分配关系。

3、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喷涂、静电复印、经典植绒、静电除尘等。

二、教学重点

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三、教学难点

起电的本质

四、教学易错点

1、在静电感应现象中,金属导体移动的是电子,而不是质子;

2、元电荷是电荷量,并不是某个实体电荷;

3、电荷量是不连续的,电荷的正负表示其带电性质。

五、教学疑点

1、对起电方式及实质的理解(①对物质部微观结构分析,说明部分物质部电子可以自由移动;②电荷守恒,说明起电的实质不是新电荷的产生。

2、电中性的解释,加深学生对起电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

(一)教材中重视的问题

1、关于静电现象方面的知识,初中已有介绍,而高中则更侧重于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去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如教材中提到的导体与绝缘体;

2、能用静电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课本P5第1题)。

(二)教材中重要的思想方法

1、各种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本节进一步突出守恒的思想;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教材中各种实验现象均未给出具体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学中要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

 

§1.2库仑定律

一、教学要求

1、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探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①了解点电荷;②明确点电荷是个理想模型及把物体看成点电荷的条件;③体会理想化物体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

2、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①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了解库仑定律的建立过程;②知道两个点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库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③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库仑定律中存在的极值问题。

3、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二、教学重点

库仑定律

三、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库仑定律的建立过程。

四、教学易错点

1、将库仑定律应用于非点电荷;

2、完全相同的两个金属带电球接触后,应先中和再平分;

3、库仑定律中的极值问题。

五、教学疑点

1、实验探究的方法;

2、库仑实验中解决电荷定量的思想方法;

3、带电体简化为点电荷的条件(类比于质点);

4、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计算方法类比于万有引力(区别)。

六、教学资源

(一)教材中重视的问题

1、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分配问题(如P11

(1)),帮助学生了解库仑实验中巧取不同电荷的方法,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

2、通过原子核核子作用力的计算,使学生对微观粒子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如课本例1);

3、库仑定律的具体应用,注重与力学的结合,注意矢量法则(如例题2,习题5)。

(二)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1、将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相类比,体现自然界物质规律的和谐与统一;

2、体验理想模型的研究方法;

3、通过对库仑定律的历史背景学习,体会科学定律的建立除了实验事实外,还需推理创新及在此基础上的猜想。

 

§1.3电场强度

一、课标及其解读

1、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①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②场与实物是物质存在的两种不同形式。

2、理解电场强度(①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②理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单位、方向;③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④认识匀强电场,点电荷的电场,能推导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并进行有关计算;⑤了解电场的叠加原理(电场的叠加只限于两个电场强度叠加的情形。

3、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①知道电场线的定义和特点;②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③经历用实验的方法模拟电场的过程,了解几种典型的电场线分布。

二、教学重点

电场强度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情况。

四、教学易错点

1、对电场的客观性理解不够,误认为E与F成正比,与q成反比;

2、将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应用到其它电荷;

3、电场强度的方向;

4、电荷在电场中运动轨迹问题(认为沿着电场线或与电场线重合);

5、对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情况不清;

6、对“电场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的理解不够。

五、教学疑点

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和电场强度。

六、教材资源

(一)教材中重视的问题

1、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及利用定义式进行相关计算(P16);

2、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问题(课本P177)这种训练为今后与力学知识综合运用,夯实基础;

3、电场中电荷运动轨迹问题(课本P174);

4、利用电场线分布情况判断电场强弱(课本P175);

5、力平衡问题。

(二)教材中重要的思想方法

1、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通过电场线的教学,使学生感悟用虚拟的图线描述抽象的物理概念的做法,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1.4电势能电势

一、课标及其解读

1、知道电势能(①经历电势能概念建立的过程,了解电场力做功的特点;②认识电势能的相对性;③知道电场做功与电势能改变的关系。

2、知道电势(①了解电势的定义方法及其定义式;②知道等势面的定义;③知道电场线一定垂直于等势面;④了解几种典型电场的等势面的形状与特点。

二、教学重点

电势的概念、电势能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电势、电势能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易错点

1、不能把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相联系;

2、正负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势能的变化情况分析。

五、教材疑点

1、建立电势能、电势的概念;

2、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的阐述方法——反证法;

3、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证明方法;

4、电场中的电势由电场本身决定,与试探电荷无关;

5、零电势点。

六、教材资源

(一)教材中重要问题:

1、对电势及电势能的定义理解(课本P221);

2、通过实验探究电荷在电场中的静电力做功,判断电荷电势能的变化;

3、通过电场线或等势面的分布情况,来判断静电力做功和描绘电场线(课本P223、7);

4、将电场与重力场类比,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课本P224)。

(二)教材中思想方法

1、类比法;

2、比值的定义方法。

§1.5电势差

一、教学要求

理解电势差(①理解电势差的概念,知道电势差与电势零点的选择无关;②掌握两点间电势差的表达公式,知道两点之间电势差的正负号与这两点的电势高低之间的对应关系,能进行有关计算;③知道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两点间电势差之间的关系,会应用静电力做功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④了解电势差、电势、电势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重点

静电力做功公式WAB=qUAB的推导和具体应用。

三、教学难点

静电力做功公式中正负号的应用与正负号的理意义。

四、教学易错点

1、忽略电势差的正负,平时不注重顺序UAB=φA-φB;

2、利用WAB=qUAB求功时,可以把q、UAB的正负号直接代入求出功的正负,也可代绝对值,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正负功;

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对应关系WAB=EPA-EPB。

五、教学疑点

WAB=qUAB的推导;电势差的绝对性

六、教学资源

(一)教材中特别重视的问题:

认识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关系,理解WAB、q、UAB三个物理量正负的应用,如书本P17例1是一个很好的例题。

(二)教材中思想方法

本节由电势概念为起点,再次用类比的方法,把电势差与高度差相类比引入。

§1.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一、课标及其解读

认识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进行有关简单计算(①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定性、定量关系,对公式U=Ed要知道推导过程;②正确理解公式的意义、适用条件及公式中d、U的准确含义;③能熟练应用U=Ed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公式U=Ed进行有关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电场强度描述的是电场力的性质,电势差描述的是电场能的性质,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对象,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我们也只有把握这个关系,对电场才能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所以本节容是前面几节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前面知识的升华和补充,对这个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理所当然地成为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公式的适用条件及公式中d、U的准确含义(①只有在匀强电场中,这个公式才能适用;②d是两点间在电场强度方向上的距离,U是所对应的两点间的电势差。

四、教学易错点

1、不看公式适用条件,盲目代公式(不是匀强电场的,有的同学也用它来计算。

2、不理解d的准确含义,就用两点间的距离代入计算;

3、不理解U的准确含义,就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代入计算。

五、教材疑点

课本在27页的说一说栏目中提到静电平衡问题,应该适当补充静电平衡、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有关知识。

六、教材资源

(一)教材中重视的问题:

静电平衡问题(课本27页的说一说栏目中提到)。

(二)思想方法:

类比法,讨论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时,可以举例说明从山顶上从坡度不同的两个方向下到同一水平面,坡度陡的方向,单位长度的水平方向上高度下降大,即高度下降快,再讲匀强电场中,沿不同方向,电势下降差值都相同时,沿电场线方向距离最小,即电势降落最快。

§1.7电容器与电容

一、课标及其解读

1、观察常见电容器的结构(知道电容器的结构、分类及相关电容器的特点,特别是电解电容器的使用、电容器的工作电压与击穿电压的关系);

2、了解电容器的电容(①知道电容器充电就是把电能储存起来,放电过程就是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②经历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只有电容器本身的ε、S、d能影响C的大小,而电容器是否带电、极板上电压多高对C都没有影响;③电容器的计算虽然不作要求。

但对电容单位的换算、利用C=Q/U,C=εs/(4πkd)以及E=U/d讨论平行板电容器上各物理量变化情况还应是要求的。

3、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如收音机、电视机等电气设备上的滤波电路,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等。

二、教学重点

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利用C=Q/U,C=εs/(4πkd)以及E=U/d三公式讨论平行板电容器上各物理量变化情况。

三、教学难点

利用C=Q/U,C=εs/(4πkd)以及E=U/d三公式讨论平行板电容器上各物理量变化情况。

四、教学易错点

1、电容单位不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容易搞错;

2、电容器带电量是指电容器一个极板上带电量的绝对值,学生容易理解成两个极板上带电量的绝对值;

3、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当有一极板接地时,改变影响电容的因素,电容器上所带电量不变,学生不易理解。

五、教材疑点

在电容器极板间插入金属导体、绝缘介质对电容器电容的影响

六、教材资源

(一)教材中重视的问题:

1、电容器中U、C、Q、E的变化

(1)若电容与电源断开,则Q不变,然后根据C的变化确定以上物理量的变化;

(2)若电容与电源相连,则U不变,然后根据C的变化确定以上物理量的变化(如课本32页第1、4题);

2、电容器的决定因素。

§1.8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一、课标及其解读

1、认识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讨论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只限于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度平行或垂直于场强的情况。

但也应注意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平衡类问题。

2、了解示波器的基本原理(包括示波器的结构、加速和偏转。

3、了解示波器面板开关与旋钮的作用,并会使用示波器观察直流电与交流电的波形(只要求了解示波器的基本原理,对示波器的工作原理不作要求。

二、教学重点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示波器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

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的侧移距离、偏向角的讨论,示波器面板上各旋钮熟练使用。

四、教学易错点

1、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同学会不分电场是否是匀强电场,而直接用牛顿定律求解;

2、对示波器面板上的扫描微调旋钮、外x、外界信号输入、同步开关等使用不清楚;

五、教材资源

(一)教材重视的问题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和平衡问题;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问题;

3、示波器的基本原、示波器的基本原理。

(二)思想方法

1、理想化方法;

2、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研究方法(带电粒子的中力。

第二章       恒定电流

§2.1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一、课标及其解读

认识电流(①了解形成电流的条件,知道电源的作用和导体中的恒定电场;②初步体会动态平衡的思想;③理解电流的定义,知道电流的单位、方向的规定;④理解恒定电流的含义;⑤经历金属导体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速率的推导过程,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电流的定义,能在具体环境中求解电流强度;

2、会用假设法推导电流强度与自由电荷定向移动速率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对通电导体中恒定电场的理解,体会动态平衡的思想;

2、会用假设法推导电流强度I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速率V定、导线横截面积S载、导体单位体积自由电荷个数n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易错点

1、导线中的电场分布

错误类型:

(1)认为也是静电平衡,部合场强为0;

(2)认为导线电场仅由正、负极产生,与导线上堆积电荷无关。

2、对恒定电场的认识

错误类型:

(1)电场分布稳定与匀强电场混淆;

(2)恒定电场中电荷相对位置不变,不能很好理解动态平衡;

3、将导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速率与电场传播速率等同。

五、教学疑点

电流形成的微观表达式是否作为一个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

六、教学资源

假设法求解电流的微观表达式,类似方法应用还有:

例:

风力发电中,知道空气密度为ρ,流动速度为v,风扇的半径为R,机械效率为η,求发电功率。

再如:

洗车时水枪出水速率为v,枪口横戴面积为S,又知水密度为ρ,求水对汽车的冲击力

 

§2.2电动势

一、课标及其解读

1、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电阻(①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②了解电源外部和部自由电荷在定向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和非静电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③了解电源电动势的基本含义,知道它的定义式④理解电源电阻。

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电阻(①知道测量原理及所需实验器材;②明白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③学会数据记录和处理;④懂得误差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外电路中自由点荷定向移动的原因,从而理解静电力做功与非静电力的存在;

2、从非静电力做功角度理解电动势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1、对电动势的理解;

2、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四、教学易错点

1、电动势

(1)认为电动势就是电压、电势差,反映了静电力做功本领;

(2)电动势与电池容量相混淆。

2、影响电源的阻及电动势因素

错误类型:

1、认为电池体积越大,电动势越大;

2、电池体积越大,阻越大。

五、教学疑点

科学漫步中关于电池的知识处理深度不明

六、教学资源

类比法应用

1、电源——水泵

2、电动势——类比于电势差

3、电动势、电池容量的应用

§2.3欧姆定律

一、课标及其解读

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①经历探究导体电压和电流关系的过程,体会利用U-I图象来处理问题、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的方法;②进一步体会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理解电阻的定义;③理解欧姆定律;④通过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掌握利用分压电路改变电压的基本技能,知道伏安特性曲线,知道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学会一般元件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用分压式电路探究导体电压和电流关系的过程。

2、能根据实验数据正确绘制U-I图象,正确分析图象中所隐含的信息。

三、教学难点

1、分压式电路的连接及优缺点。

2、对U-I图像中各类信息的判断

四、教学易错点

1、分压式电路的设计与连接

(1)      不看实验条件,直接设计成限流式电路;

(2)开关闭合前滑片P的位置随意。

2、实验数据处理

(1)绘制U-I图象时,坐标轴上一格习惯取1V或1A为一个标度;

(2)当U-I图线为曲线时,图线上某一点电阻值的计算方法与该点切线的斜率相混淆。

五、教学疑点

什么情况下考虑导体的电阻率ρ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六、教学资源

加强U-I图象绘制与信息判断,为后面的图表绘制继续做准备。

§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课标及其解读

1、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①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特点;②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的计算。

2、了解电流表中并联电阻的分流作用(了解电压表中串联电阻的分压作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分配关系;

3、电表改装的原理及计算。

三、教学难点

实验方法探索物理规律

四、教学易错点

1、并联电阻的计算;

2、复杂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3、电表改装的原理图及计算尤其是双量程;

4、伏安法测电阻,接法、外接法的选择。

五、教学疑点

1、省标要求:

了解电流表、电压表中分流、分压电阻的作用,而例题与习题中出现了双量程电表的计算;

2、改装电表的校正是否要讨论;

3、小量程电流表表头阻测量是否要讨论。

六、教学资源

1、教材中的重要思想方法

等效法

2、教材中应重视的问题

(1)课本P52思考与讨论,电表改装的计算及刻度。

(2)课本P53问题与练习

①伏安法测电阻外接法的系统误差分析,特别注意外接法的选择方法的归纳;

②理想电表的等效及实际电表阻对电路的影响;

③双量程电压表改装的原理及计算;

④双量程电流表改装的原理及计算;

⑤应把电表实物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分流(压)电阻的接法及大小。

§2.5焦耳定律

一、课标及其解读

1、知道焦耳定律(①知道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并进行有关计算;②认识焦耳定律,用其表达式进行计算;③知道电功和电热的区别。

2、了解焦耳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电功和电热的关系、电功和电热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纯电阻电路的判断

四、教学易错点

1、电功、电功率在纯电阻电路中推导出了几个计算式,选用时不注意条件;

2、在非纯电阻电路中,不注意欧姆定律的使用条件。

五、教学疑点

1、课本P54推导电功表达式,自由电荷在空间移动时实际是要和金属的离子碰撞,是否要引入自由程的概念;

2、混联电路是否要求;

3、焦耳定律的微观解释是否要求。

六、教学资源

1、教材中主要的思想方法:

能量转化与守恒的思想

2、教材中应突出重视的问题

(1)P56思考与讨论应突出欧姆定律I=U/R的适用条件

(2)P57问题与练习,突出物理与生活和生产的联系

(3)P57问题与练习灯泡额定功率与额定电压的物理意义,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灯泡亮暗的决定因素。

(4)应突出混联电路的处理方法,以及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用电高峰时为什么灯泡特别暗?

(5)热量计算与电功计算的综合题,应突出能量守恒思想及研究热效率的意义。

§2.6电阻定律

一、课标及其解读

1、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知道电阻定律(①知道电阻定律,会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计算;②知道电阻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和决定因素;③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对电阻定律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电阻率的物理意义

四、教学易错点

(1)I=V/R与R=ρ×(L/S)的物理意义;

(2)探究实验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外接法的选择,滑动变阻器分压、限流的选择,以及电表量程必须转换时而不转换;

(3)处理把金属丝拉长或折起电阻变化时,不能全面考虑L、S的变化;

(4)分析小灯泡的V-I图象时某一电流(电压)时电阻的求解。

五、教学疑点

1、课本P58图2.6-2原理图:

为什么变阻器用分压式;

2、ρ与温度的关系,对超导现象能否涉及;

3、P61金属的电阻率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吗?

六、教学资源

1、思想方法:

控制变量法

2、应重视的问题

(1)实验方法的讨论与制定

(2)P60表2.6-1几种导体材料在20摄氏度时电阻率要强调意义。

(3)P61说一说,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4)P61问题与练习

应突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2.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一、课标及其解读

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①了解电路和外电路,知道电动势等于、外电路电势降落之和;②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几种表达式,并用它进行有关电路问题的分析与计算;③会对电路进行动态分析;④理解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会用公式法、图象法分析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对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2、路端电压随负载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易错点

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几种表达式的适用围。

2、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对复杂电路中进行动态分析。

五、教学疑点

1、电动势意义的理解;

2、闭合电路中的电功率是否要讨论?

六、教学资源

1、重要思想方法:

能的转化与守恒思想。

2、教材中应重视的问题

(1)测电源电动势和电阻的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要充分利用P63图2.7-2;

(2)P64图2.7-4是测电源电动势和阻的另一种方法;

(3)P65做一做,可以和

(1)中结合到一起讨论;

(4)P66问题与练习,测串联电池阻的电动势和阻。

§2.8多用电表

一、课标及其解读

1、了解多用电表的工作原理,能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多用电表;

2、了解多用电表的基本结构,理解欧姆表的部结构及刻度特点;

3、会用多用电表测量电路中的交、直流电流、电压和电阻;

4、会用多用电表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和极性,能探索简单黑箱中的电学元件。

二、教学重点

欧姆表的原理、多用电表的使用、探索简单黑箱中的电学元件。

三、教学难点

欧姆表的原理、多用电表的使用,多用电表的结构分析。

四、教学易错点

1、欧姆表零刻度线位置;

2、欧姆表的黑表笔当成“负极”。

五、教学疑点

1、欧姆表刻度不均匀;

2、如何实现一表多用。

六、教学资源

(一)、重要思想方法:

1、采用转换测量的思想,把测量电阻转化为测量电流;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思想。

(二)、教材中引起重视的问题

1、对欧姆表要求较高,不仅要掌握其原理,而且从举例入手,对欧姆表进行剖析。

2、欧姆表使用中,要求掌握欧姆表的使用方法以及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并能用欧姆表探测黑箱的电子元件,在教材中安排了2个专门习题,P71页3、4题。

3、要求学生能灵活变换量程(档位)分别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在本节安排了4个相关的实验。

4、注重欧姆定律在多用电表中的运用,分别在教材中安排了“做一做”、“说一说”以提高学生对欧姆定律的应用能力和设计能力。

§2.9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阻

一、课标及其解读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