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考点综合练3 古诗词鉴赏分题材突破训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8443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考点综合练3 古诗词鉴赏分题材突破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考点综合练3 古诗词鉴赏分题材突破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考点综合练3 古诗词鉴赏分题材突破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考点综合练3 古诗词鉴赏分题材突破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考点综合练3 古诗词鉴赏分题材突破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考点综合练3 古诗词鉴赏分题材突破训练.docx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考点综合练3 古诗词鉴赏分题材突破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考点综合练3 古诗词鉴赏分题材突破训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考点综合练3 古诗词鉴赏分题材突破训练.docx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考点综合练3古诗词鉴赏分题材突破训练

考点综合练(三) 古诗词鉴赏分题材突破训练

(建议用时:

45分钟)

一、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

54012108】

登望楚山最高顶[注]

孟浩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注】 这首诗是诗人孟浩然游越回故乡襄阳后作。

(1)诗歌的七至十句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结合这四句诗简要分析。

(2)诗歌最后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①想象。

七、八两句,写诗人登上望楚山,极目远望遥远的天际;九、十两句,写诗人想象云梦泽只有巴掌大小,而桃花源隐没在花丛中。

以此表现望楚山的高大。

②夸张的手法。

把云梦泽写成巴掌般大小。

③反衬(对比)的手法。

用云梦泽的小反衬望楚山的高大。

(2)诗歌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月夜山溪图。

诗人骑着骏马踏着银色的月光,从山上奔驰而下;月儿透过藤萝映照在深深的溪流上,宛如沉璧。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池上早秋

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1)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答案】 诗歌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荷花点点,菱芰点缀,秋风徐来,栏杆生凉,夕阳照篱的初秋荷塘图。

(2)请简要分析诗歌颈联的深刻含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

【答案】 颈联写了吃饱偷懒的蝉和衰老枯干的柳,实际上是诗人自比;诗人以蝉自托,表现了诗人不敢再随便说话了,害怕触怒当权者;以柳自比,暗指诗人此时已经年迈体衰。

颈联表达了诗人无限悲愁的情感。

二、边塞军旅诗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塞上赠王太尉①

宇 昭

嫖姚②立大勋,万里绝妖氛。

马放降来地,雕闲战后云。

月侵孤垒没,烧彻远芜分。

不惯为边客,宵笳懒欲闻。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作客边塞时,为王太尉出师攻辽大捷所写。

②嫖姚:

嫖姚校尉,指西汉大败匈奴的霍去病。

(1)“雕闲战后云”中有一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2)诗歌的首联和尾联是如何使用对比手法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闲”字用得好。

前文描写了激战的场景,但现在是宁静的气氛,战马散放在敌军缴械投降的地方,雕悠闲地盘旋在战后的云海中,表现出激战后战场的静谧。

(2)首联,写了王太尉立下战功,灭了敌人的威风,表达了诗人对王太尉的敬佩之情;尾联,写了自己因为不是战士,所以不习惯边塞,懒得听笳的声音。

首尾联通过对比,更加突出王太尉戍守边关的艰辛和取得胜利的可贵。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奉陪封大夫①九日登高

岑 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②。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注】 ①封大夫:

即封常清,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

②中军:

此处指代主帅。

(1)本诗后面两联,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请简要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能力。

解题时可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入手。

通过分析,诗歌后两联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从表达方式来看,使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通过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表现了欢聚佳节的愉快之情。

通过“征雁”“塞云”等景物描写,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

“幸”“荷”直接表达诗人心情,抒发了对边境安定的欣喜之情和对封大夫的爱戴之情。

【答案】 ①间接抒情。

颈联借欢聚场景的描绘间接表达边塞将士欢聚佳节的愉悦之情,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②直接抒情。

尾联“幸”字直接抒发了对边境安定的欣喜之情,“荷”字直接抒发对封大夫的爱戴之情。

(2)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将军形象相比,本诗中的封大夫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解题时可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如颔联写了封将军给人以“霜威”和“杀气”的感觉,体现了他的威严峻厉;颈联写他与将士们宴饮歌舞的情景,体现了他能苦中作乐的洒脱;尾联“边头幸无事”体现了他能征善战、威名远播,“醉舞荷吾君”通过士兵对他的爱戴侧面表现了他的魅力。

范词中的将军通宵不眠,发为之白,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无从谈起,空有思乡之情。

【答案】 ①本诗描写了封大夫特有的“霜威”“杀气”,突出了他能征善战、声威远震的特点;②将士们纵情醉舞、荷“吾君”,表现了他治军有方、深受爱戴的特点;③登高饮酒、聆赏笛歌,也暗示了他高雅的情趣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

三、怀古咏史诗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

54012109】

杨柳枝词

刘禹锡

其 一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枝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其 二

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

(1)赏析第一首诗“数枝残柳不胜春”一句中“数”和“残”两个字的妙处。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隋宫,距刘禹锡生活的时代,已有很多年历史了,其衰败可想而知。

此时,往日的繁华全然不见,唯见数枝残柳在风中摇曳。

“数”与“残”,都渲染了隋宫的衰败,是诗人愁情的触发点。

答题时要将“数”与“残”置入句子描写的景象与画面中,分析其表现的情思和隐含的情感。

【答案】 ①“数”说明数量之少,已不再是当年成林成片的样子;“残”写出了杨柳残败不堪,已不再是当年郁郁葱葱、浓荫蔽日的样子。

②“数”“残”从数量和状态两方面,写出了隋宫外面的杨柳残败的样子,从而映衬出隋宫破败、倾圮、荒芜的景象。

(2)历代评论家都认为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试从“异曲同工”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能力。

“异曲同工”即有异有同。

在表达技巧与表达效果上,两首诗歌都以写景为主,都是借景抒情,但在景与情的关系上有区别,一首诗中景象凋零,一首诗中景象葱茏,而对历史沧桑的哀叹却又是一致的。

【答案】 ①第一首诗中诗人极力渲染隋宫外杨柳残败衰颓的样子,借以衬托隋宫的破败,以哀景写哀情;而第二首诗中,诗人极写宫树的葱郁茂盛、景色迷人,以宫树的葱郁茂盛来反衬隋宫的破败荒芜,以乐景写哀情。

②这两首诗都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同样是写树,虽一残败衰颓,一葱郁茂盛,但都渲染了隋宫的破败荒芜,都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兴衰之叹。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萼红 登蓬莱阁有感①

周 密

步深幽。

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

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

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

磴古松斜,厓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

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

为唤狂吟老监②,共赋消忧。

【注】 ①本词是词人在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后流亡时所作。

②老监:

指自号“四明狂客”的唐朝诗人贺知章,他曾任秘书监。

(1)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现了词人哪些情怀?

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2)请简要赏析“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

【答案】 

(1)上片通过描写昏黄的云彩、鉴湖的寒沙、浓密的烟草、古老的苍松、厚厚的青苔等,营造了一种萧瑟、孤寂、悲凉的意境;表达了词人亡国后的抑郁沉重、孤独寂寞、抚今追昔的感慨之情。

(2)这两句使用拟人的手法极力铺陈祖国山河的美好,山像美女的云鬟,水像梳妆的明镜,如此美丽的景色,词人因为什么事情到现在才游览呢?

江山易主,故园不在。

这几句集中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痛苦。

四、托物言志诗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戏题牡丹

韩 愈

幸自同开俱隐约,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1)诗歌前四句表现了牡丹怎样的特点?

诗人使用虚词“同、俱、何须、并、偏”对牡丹的描写有何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能力。

牡丹的特点可从“隐约”“不语情”“轻盈”“新妆面”等词中总结。

虚词对牡丹描写的作用要结合虚词后面的词语一起理解,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去考虑其作用,可突出牡丹的美,暗含诗人的喜悦之情,照应题目等。

【答案】 朦胧含蓄、柔美清新。

突出牡丹竞相展示自己的美,照应标题“戏题”,暗示诗人的喜悦之情。

(2)与前两联相比,本诗后两联描写牡丹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颈联和尾联,无一语明写牡丹,却表现出牡丹的美。

颈联中燕于花中拂掠,蜂于花中经营;尾联中诗人为赏牡丹抛尽世事,观花而眼明。

这些均从侧面写出了牡丹的美。

【答案】 侧面描写,颈联通过描绘牡丹花开之后燕舞蜂忙的嬉闹场面来表现牡丹的美,尾联通过写词人见牡丹而心喜,忘却多年尘俗之事的愉悦之情来表现牡丹的美。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

54012110】

梅 花

左 纬

几度寻春信,空归及暮鸦。

试摇枝上雪,恐有夜来花。

望月穿深坞,迎风在浅沙。

若同桃李发,谁肯到山家?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的“几度”和“空归”体现的诗人的情感。

(2)诗歌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诗人探梅的?

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 

(1)“几度”表现诗人的希望和热情,“空归”体现了诗人的失望之情;“几度”“空归”结合,体现了诗人反复的希望与失望,表现了诗人的爱梅之情和对美好春天的渴望与追求。

(2)以动作描写的手法展现诗人探梅。

颔联,写诗人白天探梅的活动:

诗人每次探梅都会摇落梅树上的雪花,害怕夜里它们就要开花。

颈联写诗人月下探梅:

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穿过深坞,迎风站在岸边观察含苞待放的梅蕊。

五、送别怀人诗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浪淘沙·九日会饮分得雁字①

赵 鼎②

霜露日凄凉。

北雁南翔。

惊风吹起不成行。

吊影苍波何限恨,日暮天长。

 为尔惜流光。

还是重阳。

故人何处舣③危樯。

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

【注】 ①九日会饮分得雁字:

指在重阳节宴饮时写诗分到了“雁”的题目。

②赵鼎(1085-1147):

字元镇,南宋中兴贤相。

这首词是词人南渡后所作。

③舣:

停船靠岸。

(1)词人在上阕中是怎样描写“雁”的?

请简要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能力。

上阕中描写“雁”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中“南翔”“不成行”“吊影苍波”属于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展示了一只内心悲苦的孤雁形象。

间接描写主要是用写景加以烘托,如“霜露日凄凉”“惊风”“日暮天长”等,营造一种凄凉的秋天的氛围,烘托出雁的孤寂、凄凉、冷落。

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上阕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何限恨”,赋予“雁”以人的情感,直接表达“雁”的无限感伤的形象。

【答案】 ①直接描写动作和神态,写了大雁的“南翔”“不成行”“吊影苍波”的动作、形态,形象而有韵味;②烘托手法,用“霜露”“惊风”“日暮天长”等烘托大雁的孤寂、凄凉、零落;③拟人修辞,说雁“何限恨”,把雁人格化,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惜流光”表面是替“雁”感到惋惜,实则是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还是重阳”的意思是“又到重阳”,其中包含着时光的流逝,也包含着自己南渡又是一年,表达对国破家亡的悲伤之情。

同时,重阳在古代是“佳节”,是亲人们的日子,“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想到的是故人,想到他们此时不知漂泊在何处,就借“雁”带去自己的相思之情。

下阕把“雁”作为信使,让它带去自己的相思。

【答案】 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亲友的思念,对国家残破的痛惜。

光阴逝去,佳节又至,故人不知在何处漂泊,请大雁给漂泊在潇湘的故人们带去无尽的思念。

10.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阴 铿

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晚钓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①,江汉与城

【注】 ①相背远:

远别,各分东西。

城曲,指诗人回去的地方。

(1)诗歌的三至六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 ①视听结合。

诗歌的第三句写听不到行船时的鼓声,是听觉;第四句写看到船帆与云彩相接,是视觉。

②对比衬托。

五、六两句,用余鸟飞翔衬托船已远行,用人已散反衬诗人来迟。

(2)诗歌的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答案】 ①因朋友远离的悲凉之情。

诗人送朋友不及,看到秋风中的落叶、垂钓者回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独立苍茫,凄苦无着的悲凉之情。

②对诗人和朋友你去我返的相背命运的无奈和对朋友的关心、留恋之情。

朋友孤身一人远行,诗人一人孤单回城,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朋友的留恋、关心之情。

六、羁旅思乡诗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

54012111】

桂林道中作

李商隐①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余蝉嘒嘒②,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注】 ①李商隐:

晚唐诗人,河南沁阳人。

受牛李党争牵累,一生不得志。

写作本诗时,诗人为广西桂林观察使郑亚的幕僚。

②嘒嘒:

蝉鸣声。

(1)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能力。

“嘒嘒”表示蝉的叫声,“依依”是指依依不舍。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秋蝉以人的情感,它好像在对客居他乡的人发出依依不舍的鸣叫。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物象之上,这种艺术手法叫作寓情于物(移情)。

【答案】 运用了寓情于物(移情)的手法。

诗人将主观情感移置于客观物象,在秋蝉身上赋予人的情感;在诗人听来,秋蝉的鸣叫声好像在安慰、挽留客居之人,表达对来客的依依不舍。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注释中介绍了李商隐的不得志和写作背景,从中可以看出本诗的情感基调。

首联描写“无秋色”“有暮晖”之景,暮色夕阳自然引发诗人思乡之情。

颔联中的“客”点明诗人寄居他乡,颈联中“独归”体现客的孤独寂寞之感。

尾联“欲成西北望”直接表明思乡之情。

【答案】 表达了客居异乡的寂寞孤独和思念故乡的情感。

“无秋色”“有暮晖”隐含着一丝客居异乡的愁绪,“空余”“独归”等表现了难以排解的孤独寂寞之感。

尾联“西北望”“鹧鸪飞”则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江道中

廖行之

客里春愁万斛量,随身抖擞一奚囊[注]。

了无池草入诗梦,粗有山花供酒狂。

半载飞蓬成底事,几钩新月误相望。

夕阳又傍空山宿,杜宇声中入异乡。

【注】 奚囊:

诗囊。

李商隐《李长吉小传》: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1)诗中的“春愁”具体指什么愁?

首句是怎样写“愁”的?

这样写有何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全诗写诗人羁旅在外,思乡的愁苦。

从诗题“清江道中”,诗句“客里”“半载飞蓬”可以看出诗人羁旅在外的漂泊之苦,是对“春愁(春天的愁苦)”的最好解释。

从诗句“几钩新月误相望”“入异乡”可以看出诗人思乡的浓重之愁。

诗歌首句“客里春愁万斛量”将“愁”赋予体积,化抽象为具体,凸显诗人的愁苦,极似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类试题注意从诗句手法及其效果作答。

【答案】 “春愁”指漂泊之愁、思乡之愁。

写“愁”有体积,可以用斛计量,这样写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形象。

(2)尾联为何写“杜宇声”?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意象的能力。

“杜宇”即子规,此鸟又叫布谷,春末夏初,农民播种时出现,叫声凄苦,好似人言“不如归去”,所以诗歌中多用来渲染凄苦氛围,表达孤寂思乡之情。

【答案】 杜宇即子规,叫声哀怨动人,酷似人言“不如归去”。

用子规的叫声烘托自己入宿异乡的心境,以渲染凄苦悲凉的气氛,抒发深切的思乡之情。

七、爱情闺怨诗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南乡子

周邦彦

晨色动妆楼。

短烛荧荧悄未收。

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

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

欲绾云鬟又却休。

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

两点春山满镜愁。

(1)词的上阕景物描写的时空安排很有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能力。

本题需要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上阕的内容。

从时间上看,前两句写清晨来临,但室内的短烛还在燃烧,暗示蜡烛燃烧了一夜。

后两句写春天来临,冬天的冰已经融化,暗示等待又是一年。

从空间上看,前两句先写室外,再写室内。

后两句先写眼前,再写远处,眼前为实,远处为虚。

【答案】 ①从时间上看,前两句写夜尽晓至,后两句写冬去春来,具有明暗冷暖交替的特点。

②从空间上看,前两句由室外的晨光写到室内的残烛,后两句从眼前的风帘写到远处的融冰;内外、上下、远近,布置巧妙。

(2)词的下阕前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女为悦己者容”,但眼前“悦己者”并不在身边,闺中女子独守空房,孤单愁苦的心情折磨着她,“思君令人老”,女子“怯”是不敢看到镜中因相思而憔悴的面容,终于鼓起勇气正视自己,进行妆扮,却又觉得愁苦不堪而停止了。

【答案】 ①表现词中人物孤独苦闷的愁绪。

②是通过人物自身心理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的。

清早起来原本不想梳头,迟疑之后,刚刚打算绾起秀美的长发,却难以抑制内心的忧伤,精神有些恍惚,不觉又停了下来。

14.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双调】寿阳曲 夜忆(其二)

卢 挚

灯将残,人睡也,空留得半窗明月。

孤眠心硬熬浑似铁,这凄凉怎捱今夜。

【双调】寿阳曲 夜忆(其三)

卢 挚

灯将灭,人睡些,照离愁半窗残月。

多情直恁的心似铁,辜负了好天良夜。

(1)结合作品分析两首曲子中的“灯”“人”“月”等描写的内容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2)两首曲子中的“似铁”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1)用“灯”的“残”“灭”和“月”的“明”“残”点明时间已经是深夜,用“人睡也”表现抒情主人公苦思不得其解后的无奈之举,用“人睡些”表现抒情主人公不能入睡而勉强入睡的孤寂、哀怨之情等。

(2)①第一首曲子,“浑似铁”写抒情主人公孤枕难眠,难以忍耐,但又无可奈何,只能硬撑硬熬,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处境的凄凉。

②第二首曲子,“心似铁”是抒情主人公对远去的情人的责怪,责怪他心硬似铁,迟迟不归,以致这美好的时光被白白弃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