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7644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围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围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围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围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围棋.docx

《围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围棋.docx

围棋

围棋七字口诀200句

1、金角银边草肚皮2、三线拆二有根基3、小目飞挂应尖飞

4、见机夹攻更有味5、小目高挂三线托6、托退定式记一记

7、星位一挂关或飞8、压长定式也可以9、布局关键抢要点

10、切莫贪吃走小棋11、分投定要位置好12、左右逢源最适宜

13、立二拆三搭配好14、高高低低合棋理15、定要扳住两子头

16、逃要关来追要飞17、扭十字要长一边18、对杀定要算好气

19、几子将死请暂放20、一旦走尽无余味21、棋筋再少要保护

22、轻子该弃就要弃23、宁失几子不失先24、先刺多数占便宜

25、莫压四路休爬二26、七子沿边活也输27、要走正着走大棋

28、不走废棋不撞气29、双单形见定靠单30、逢方必点逢镇飞

31、七死八活是常识32、滚打包收是妙棋33、连走三同四要变

34、左右同形中为宜35、拆逼都是宽处拦36、迫敌靠近我活棋

37、压强不要去压弱38、声东目的在击西39、出头舒畅争中腹

40、当心仅活被封棋41、虚镇实尖灵活用42、棋成愚形效率低

43、边攻击来边围空44、自己勿活要补棋45、能立则立曲则曲

46、多弃一子能出棋47、两二被打定要长48、金鸡独立有骨气

49、棋过一半要冷静50、判断形势定大计51、若是胜势莫贪心

52、稳扎稳打操胜棋53、若是败势别灰心54、乘早侵袭找弱棋

55、刺打断托点利用56、弃子造劫借借气57、挑起纠纷比智力

58、力争败局转棋细59、双先官子抢着走60、收官需慎莫大意

61、布局常形十二种62、中国流和二连星63、对角小目一三五

64、星三三和双三三65、同型小目错小目66、宇宙流和对角星

67、小林流和星小目68、各型特点要熟记69、布局掌握三原则

70、空守挂角是次序71、再占急所与大场72、借势开拆是大棋

73、选用定式看全局74、上下左右搭配齐75、自己已活可脱先

76、抢占要点别犹豫77、看准敌弱要搜根78、迫敌走成飘浮棋

79、挂星被夹点三三80、弃子活角两有利81、弃角取势争模样

82、飞封定式要熟记83、无忧角上两路托84、试探应手是真意

85、敌强欲削宜浅侵86、进退有路方为宜87、自己断点常记心

88、适时护断别忘记89、先活自己再杀敌90、一味贪杀反被欺

91、两块活棋不必断92、友邻浮子要联系93、断后敌孤定要断

94、该断不断勿成棋95、冲断扭断反打断96、挖断跨断寻战机

97、立断劫断打入断98、围歼孤棋反眼挤99、莫往攻击目标碰

100、宽攻大围收渔利101、逢碰必扳敢作战102、有时连扳妙无比

103、开劫先要看劫材104、棋补无劫要注意105、打两还一巧妙用

106、当心硬腿硬出奇107、一只大眼要分清108、是死是活规律记想

109、长三曲三可点杀110、长四曲四是活棋111、花四五六可点杀

112、方四不点也死棋113、刀五一点当然死114、普通板六是活棋

115、大猪嘴是扳点死116、小猪嘴是劫活棋117、盘角曲四劫尽亡

118、碰角板六看外气119、角上板八能双活120、断头曲四是死棋

121、围敌一块拟杀棋122、思考方法要牢记123、扳杀点杀扳点杀

124、迫敌走成撞紧气125、再想造劫做劫杀126、有时双活也便宜

127、要是条件勿成熟128、切勿乱动等时机129、三三肩冲要注意

130、已边长来敌方飞131、四四遇托需连板132、弃取定要想仔细

133、攻角须从宽处理134、天五山是必争地135、多子围空方胜扁

136、两翼张开形美丽137、小目飞挂一间夹138、高夹低夹有分歧

139、低夹飞压多两分140、高夹关或反向飞141、压退定式虽可走

142、抱吃一子稍不利143、也可托角求安定144、略有委曲还可以

145、小目高挂二间夹146、巧用妖刀很严厉147、对付妖刀有六法

148、最为常见是大飞149、大跳小跳是正着150、一般不宜用小飞

151、外侧靠是可以走152、内侧靠是小不利153、方朔偷桃一路尖

154、塞不进是最惹气155、龟不出头要挖打156、巧妙利用接不归

157、勿打有变及时打158、两打勿打等时机159、切莫凑着帮围空

160、切莫凑着帮补棋161、小目高挂选定式162、低夹外靠托退飞

163、雪崩内拐外里外164、镇消无忧是好棋165、虎口遇扳常单退

166、虎口遇打常滚打167、虎口切断常虚跳168、仙鹤伸腿能联系

169、棋向中腹争阳面170、两番收腹成效低171、下子要避车后压

172、棋高一路力无比173、棋逢难处小尖尖174、不好走处不走棋

175、敌之要点我要占176、常替敌棋多考虑177、敌棋知舞避其锋

178、我补厚实敌变弱179、穿过象眼要注意180、穿忌两行飞为宜

181、三路挖出先看征182、两子必长别忘记183、三路腾挪常碰撞

184、弃子发威能得利185、围棋四角顶有趣186、生生死死变化奇

187、拨钉子里有称砣188、老鼠偷油真有趣189、棋逢断处巧能生

190、下子先后讲次序191、两壹路上多妙手192、托夹扑劫尖挖聚

193、防闷成形宜单跳194、两子成形斜飞利195、四路被断常虚跳

196、一团气促鼻顶宜197、台象生根点胜托198、矩形护断虎输飞

199、不能用征可半枷200、送佛归殿送到底

围棋格言

纹枰对坐,从容谈兵。

研究棋艺,推陈出新。

棋虽小道,品德最尊。

中国绝艺,源远根深。

继承发扬,专赖后昆。

敬待能者,夺取冠军。

1 中央开花三十目:

在初盘阶段,如果能在高位线上拔一棵“花”,它对全盘的影响和威力是很大的。

2 棋从断处生  

 棋不断,事不乱。

棋的断点,是产生各种利用的好地方。

3 敌之要点既我之要点:

对方行棋的要点,就是我方应该走的要点。

在攻击对方时尤为重要。

4 逢方必点 :

   

点方,是棋形的要点,自己的棋点方是补棋,点对方的棋是有力的攻击。

5 滚打包收俱谨避:

 要谨防自己的棋被对方滚打包收。

  

6 二•一路上多妙着:

在边角走棋时,要特别注意二一这块,因为角的特殊性,所以经常有好棋。

 

7 七子沿边活也输:

在初盘阶段,如果为了在二路上活棋,就会影响全盘的棋,会“得不偿失”。

 

8 金角银边草肚皮:

 

在开局时,应先占角后占边,中腹只是双方战斗的地方,围地的效率最低。

  

9 攻击是最好的防御:

 

要时刻想着攻击对方,在防守时,也要找对方的毛病,利用它来自然补棋。

  

10立二拆三,立三拆四:

在拆边时,有二子竖立,就要拆三路,有三子竖立就要拆四路。

  

11象眼尖穿忌两行:

 

当对方的棋串象眼时,不能从两边压,那样自己的棋受损。

应用飞攻。

12七死八活:

  

在二路做活时,七个子能被对方两边扳点死,八个子被两边扳后是直四活棋。

 

13矩形补断虎输飞:

当曲折的棋形被对方要冲断时,用飞补棋比虎好,这是说重在棋形。

  

14凡尖无恶手,凡关无恶手:

走小尖和单关跳,一般不会有不好的时候。

一般都是好棋。

15左右同形走中央:

在棋形左右相同时,中央应该是棋形的要点。

  

16  精华已竭多堪弃:

对于跑起来很累,而且没有多少作用的棋子应该舍去,这样往后行棋就不用背上包袱。

对于要弃掉的棋子应该加以有效地利用。

17  取重舍轻方得胜:

当己方有两部分棋受到对方的攻击时,应该营救比较重要的一方,舍去不重要的一方,只有分清了轻重,取舍得当,才能获得全局的胜利。

 

18  三路之子送两个:

在三路的棋子,因为某种原因而要被吃时,一定要往下再多走一个子,这样可以通过多延长出一口气,来加以利用,一般是在外边打吃包收,形成外势。

  

19  二子头必扳:

当对方紧贴我方二子时,我方应毫不犹豫地扳住对方。

20  压强不压弱:

当对方夹击己方的棋子时,一般情况下应该压靠对方比较强的一块棋,以期望攻击对方比较弱的一块棋。

  

21  有眼杀无眼:

当两块棋对杀的时候,因为公气归有眼一方,其结果是有眼一方因此而气长,将无眼一方杀掉。

  

22  大眼杀小眼:

如果对杀双方的两块棋都有眼,则大眼一方对杀起来有利。

因为对杀时大眼的内气就多,另外公气还归大眼一方。

内气加公气俗称气长。

 

23  入腹争正面:

当棋局的焦点转移到中原时,应首先抢占通往中央的道路,这样四通八达,不易受攻。

同时要使对方不能畅通的进入中央,为攻击创造条件。

24  两处有情方可断:

在切断对方的棋以后,可以对其两块进行有效地攻击时,就要切断它。

反之切断之后,两块棋没有被攻的危险,切断的子就会成为负担,这样的切断不好。

25  三方无应莫存孤:

 

当棋盘上没有自己棋子的策应时,千万不要留下不安定的孤棋。

 

26  棋从宽处拦:

  

当对方在自己这边分投时,应该从自己发展潜力较大的一方——棋比较宽的一方拦住对方。

避免自己子力重复。

 

27  盘角曲四,劫尽棋亡:

  

盘角曲四在走成劫争前是曲三,对方如果吃了曲三就成了死棋,不吃则是双活。

当曲三一方在全盘补尽劫材后,再走出盘角曲四打劫杀。

被杀方因无处找劫而被吃。

所以一般“盘角曲四”棋局完了时,被判为死棋。

  

围棋十诀

一、不得贪胜

赢十目和赢一目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当你局势领先的时候,就不要再去生事了,只要把优势巩固下去就是胜利。

当你贪的时候,就会把局势搞复杂,这就让棋有了变数,容易被对手抓住机会翻盘。

二、入界宜缓

打入对方阵地的时候要注意步调和位置,一旦你进入敌人阵营太深,得不到外援,活下来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反而会让对手得利,就算最后你就地做活,或者跑回家了,都会付出极大的代价。

三、攻彼顾我

攻击对方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注意保持节奏,有急有缓,该补的棋要补。

同时,也可以利用攻击对方的机会,来借势强大自己。

攻击不是一定要歼灭,只要获利就是成功。

四、弃子争先

和《棋经》中“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是一个意思,不要因小处纠缠而丧失“先手”的主动。

一定要从全局出发,舍弃残子,抢占要点。

五、舍小就大

围棋中的每一步棋都会面临一次取舍,每一种选择都会各有得失,这就要选价值最大的那一步走。

六、逢危须弃

《棋经》上讲“善败者不乱”。

孙子兵法上也有类似的意思。

就是说当你的棋已经危险了,越逃可能死的会越多,或者逃出去对手的收获更大,这时候就必须弃掉,放弃得越早你的损失越小。

七、慎勿轻速

下棋要先将自己的棋形下好,切忌盲目争先。

也有解释说是指对局时的态度,不要轻易落子,考虑成熟了再走。

发动一场鱼死网破式的战斗时,要小心,考虑周到了再行动。

八、动须相应

下棋时要有全局观念,要掌握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你所下的每一步棋都要有配合。

九、彼强自保

你和对手作战的时候,如果对手的棋强大而你的棋弱,你就应该先巩固自己的棋,赶快求活或者将孤棋走畅,将棋走厚,这会儿不要去以弱击强,靠近对方的厚壁,一定要避实就虚。

十、势孤取和

当你的棋孤身处于对手的势力范围里的时候,应该避免战争,先保全自己,不要心图侥幸,寄希望于对手出错误,不损失、少损失就是胜利。

中国围棋史

第一编中国古代围棋

第一章围棋的起源和春秋至三国时期的围棋

 围棋在古代又称“弈”,“弈”字最早见于左丘明的《左传》。

 关于围棋的起源,历史上主要有“尧、舜造围棋”、“战国人造围棋”、“乌曹造围棋”、“容成公造围棋”和“异域传入”等说法。

但这些说法都不太可靠。

在下断语前,我们先看看围棋的特点和古人对围棋的认识。

 围棋首先和数学有关,其次与天文知识和哲学知识有关,第三,围棋还与军事知识有关。

正因为是在数学、天文学、哲学和军事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围棋具有高度的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和竞技性。

围棋显然是一个复杂的事物,不可能是一个人一蹴而就的,它应当是许多人长期实践造出来的产物,是众人智慧的结晶。

否定尧舜个人造围棋的说法,并不等于否定尧舜时期有出现萌芽状态围棋的可能。

尧舜时期距今有四千多年,相当于原始社会末期,其时,数学、天文学、隐阳学说和军事学的知识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围棋的萌芽是完全有可能的。

原始社会末期,宗教活动已成了社会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进行生产、收获、集会、打仗等活动时,掌宗教的巫士和巫师等为了形象地说明问题,他们可能在地上划出数道纵横线道,摆上代表人、星星的石头,进行解说和主持仪式。

应此,我们有理由说,很有可能是他们有意无意之中创造出了萌芽形式的围棋。

  如果说围棋的萌芽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那么它的正式诞生应当在殷商之前,至少不会迟于西周。

因为闲适的奴隶主阶级,为其子弟的文化启蒙和益智,为追求更多的文化娱乐,会很快将已具雏形的围棋改造成具有固定形式、有一定规则的围棋的。

第一位见于文字的围棋高手是战国时齐国的弈秋。

《孟子》上载: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两汉、三国时期围棋迅速发展,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不少的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都是围棋的爱好者,如刘邦、班固、曹操、孙策等。

其中,班固著有《弈旨》是历史上第一篇专门论述围棋的理论文章,孙策与吕范的“孙策诏吕范弈棋局”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棋譜。

  今天的围棋是19道,围棋在诞生之初是多少道呢?

据考证推断:

它不会超过13道或11道。

至东汉三国时期,已通行17道的围棋,三国时期,19道围棋可能开始流行。

到了南北朝时,19道围棋占据了主要地位,开始通行。

  古代围棋有座子制度,起源于何时很难考定,但东汉时期已经盛行了。

  三国时,已采用九品中正制评定棋手的等级:

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

  第二章 两晋南北朝和隋朝时期的围棋

  围棋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围棋地位大幅提高,围棋之风空前盛行,上至帝王,下至百姓,莫不风从。

围棋的艺术功用和艺术地位得以确认,与音乐、书法、绘画并列,开始成为衡量一个人的艺术才能和艺术修养的标准之一。

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棋艺理论著作,是敦煌写本《棋经》。

  第三章 唐五代时期的围棋

  到了唐代出现了棋官制度,有了棋待诏和棋博士。

最著名的棋待诏有王积薪等人。

王积薪著有《棋诀》,后人在其基础上概括为现在广为流传的“围棋十诀”:

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

棋待诏和棋博士制度,是古代专职棋官制度成熟的表现,对围棋棋艺水平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唐代,围棋爱好者数目空前,上至帝王,下至三教九流,在文人士大夫中,几乎没有会不会的区别,而只有嗜好的深浅和水平的高低的区别。

  西汉时期,中国的漆器、兵器等就传入了朝鲜。

围棋何时传入朝鲜很难考证,但时间不会太晚。

围棋传入日本的时间至多稍迟于朝鲜,传入的途径很大可能是经朝鲜而间接传入。

到了唐代,围棋在日本、朝鲜已是相当流行,甚至有朝鲜人到唐朝当棋待诏。

围棋的对外传播,扩大了中国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使各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四章 北宋和南宋时期的围棋

  北宋时期,棋艺理论的研究和著述出现了重大的突破性的进展,其标志是《棋经十三篇》的产生。

  

  《棋经十三篇》的作者是张靖。

全书十三篇,归纳起来,可分为几个方面:

  一、推本棋局和棋子的形制给以理论上的解释:

“万物之数,从一而起。

局之路三百六十一。

一者,生数之主。

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

分而为四,以象四时,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

  二、论述弈者应具备的棋艺修养和棋德。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博弈之道,贵乎谨严”,“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不思而应者,求败之道也。

三、论述对弈中的战略战术和基本要领。

“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宁输数子,勿失一先”,“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与势子相望,可以拆五”,“盘角曲四,局终乃亡。

直四板六,兼是活棋。

花聚透点,多无生路。

四隅十字,不可先纽。

  四、明确围棋的规则。

  《棋经十三篇》是一部划时代的棋艺经典著作,作者以渊博的棋艺知识和高度的棋艺修养,在前人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围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理论。

全篇语言精炼生动,充满辩证思维,对棋手特别是初入门径者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继《棋经十三篇》之后,宋代还有两部重要的棋艺著作,一是刘仲甫的《棋诀》,一是李逸民的《忘忧清乐集》,《忘忧清乐集》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棋谱集。

  在宋代,随着围棋观念的分化,形成了一种将艺术性、趣味性、娱乐性的围棋同竞技性的围棋从本质上区分开来的文人士大夫围棋观念,苏轼的“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成了这一观念的标志。

  第五章 元明时期的围棋

元代围棋发展的最重大事件,是《玄玄棋经》的出现。

《玄玄棋经》本名《玄玄集》,该书由严德甫、晏天章辑撰。

全书取古代六艺之名,分为礼、乐、射、御、书、数6卷。

以死活研究最为详尽,最为精妙,是全书的精华。

这表明元代围棋在局部攻杀上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玄玄棋经》约成书于元至正九年(1349),成书之后广为流传。

明代《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均收入,被历代棋家奉为典范。

该书于日本宽永(1624-1643)时代传入日本。

日本还出了《玄玄棋经俚谚抄》。

可见其影响之大。

明代的帝王大都喜好围棋,如朱元璋曾与刘基弈棋并作联。

朱元璋出以“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基对以“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对得十分工整。

明代围棋高手辈出,著作甚多,以过百龄最为有名,他著有《四子谱》、《受三子谱》、《官子谱》等。

元明时期的戏曲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金瓶梅词话》等都有下围棋细节的描写,可见围棋在当时社会的普及。

第六章清代前期和中期的围棋

清代初期和中期棋坛异常繁荣,著名国手有周懒予、汪汉年、周东候、黄龙士、徐星友等人,著名的大学者阎若璩(音同“渠”)将当时名望大、学问造诣高或怀有绝技的14人称为“十四圣人”,其中有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黄龙士亦在其列,而且是唯一的棋家。

作为一个著名棋手,能为文人士大夫和整个社会所如此推崇,这还是史无前例的。

到了乾隆时期,围棋活动开展的更加广泛,此时堪称古代围棋的鼎盛时期,这时出了两位中国古代棋坛的奇才,他们是范西屏和施定庵(字襄夏),他们都是十二、三岁即成国手,不到二十岁已是天下无敌,其棋艺都达到古代围棋的最高水平。

乾隆四年(1739),他们受浙江不湖(又名当湖)缙绅张永年邀请,前往课弈。

在张家他们对弈13局,留存下来11谱,人称“当湖十局”,这十局谋算深远,杀法精紧,气势磅礴,扣人心弦,其结果胜负相当,这是他们一生中最精妙的艺术杰作,也是清一代和整个古代围棋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钱保塘《范施十局。

序》曾说:

“寥寥十局,妙绝千古。

”后人更是将之视为经典。

黄龙士、范西屏、施定庵三人是后人公认的中国古代三大棋圣。

清代最重要棋艺著作有徐星友所著《兼山堂弈谱》、范西屏所著《桃花泉弈谱》、施定庵所著《弈理指归》等。

第二编中国近代围棋

第一章晚清时期的围棋

乾隆后期,自施定庵、范西屏之后,中国棋界后继乏人,呈现表黄不接的迹象。

从嘉庆、道光直至鸦片战争前后崛起的国手,一般被称为“晚清国手”,他们的棋力比盛清国手有大幅度的下降。

嘉庆、道光年间,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来看,“棋运”与“国运”竟不谋而合地先后下降;此种状况绝非偶然。

可以认为:

正是清代“国运”的不断衰落,才引起围棋活动的迅速走向滑坡。

晚清时期的著名棋手有:

陈子仙、周小松以及后来的“晚清十八国手”。

清代末年,当中国围棋节节下降的时候,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围棋活动正在蓬勃兴起。

中、日围棋的一衰一盛,正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

围棋自我国传入日本后,长期以来深受日本人民喜爱。

早在距今400年前,日本已完成了废除围棋“座子”的重大改革。

19世纪明治维新以后,“方圆社”、“本因坊”两大围棋门阀英才辈出,日本围棋水平已远远超过了中国。

中日两国棋手的真正较量始于高部道平的来访。

高部道平(1882-1951)生于日本东京,22岁获四段称号,27岁时他开始了足以辉煌弈史的漫游。

1909年间,高部来到中国,战胜了包括段祺瑞在内的所有中国名手,将对手纷纷降至让子,显示出日本职业棋手的先进技术和扎实功力。

此后,高部还多次访华。

高部道平的来访,揭开了近代中日围棋交流的序幕。

大量对局,将中日双方棋力悬殊的实况大白于天下,使中国棋手懂得了长期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促成了中国围棋(包括废除“座子”及“还棋头”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改革。

第二章民国时期的围棋

随着中日棋手之间的接触交流,在棋界掀起了一股学习日本棋艺的新风,所以,民国期间中国围棋水平比清末有所提高,但进步速度仍相当缓慢。

民国时期的著名棋手有吴清源、王子晏、顾水如、汪云峰等。

在这一时期,中日之间的围棋交流已相当频繁。

1926年8月,日本岩本薰(六段)、小杉丁(三段)来访,岩本薰在北京与年仅12岁的中国少年吴泉(清源)对局,吴在初让三子的条件下战胜了岩本,改让2子后,吴少年始以微差致败。

1927年冬,井上孝平(五段)来北京与已有“神童”之誉的吴清源对局,初由井上让2子,连弈2局,井上均因形势被动而打挂。

后改为让先,弈3局,双方1胜、1负、1打挂。

井上对吴清源的才华惊叹不已。

1928年9月,日本濑越宪作派遣他的弟子桥本宇太郎(四段)到北京,进一步考察吴清源的棋力,结果吴执黑连胜两局。

同年10月,吴清源终于东渡日本,后来终成为名满天下的大国手。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如朱德、李立三、陈毅、贺龙、薄一波、黄克诚、方毅等很多领导干部都会下围棋,而陈毅则是提倡围棋活动的代表人物。

陈毅元帅还曾为围棋杂志的创刊赋诗一首:

“纹枰对坐,从容谈兵,研究棋艺,推陈出新,棋虽小道,品德最尊,中国绝艺,源远根深,继承发扬,专赖后昆,敬待能者,夺取冠军。

第三编中国当代围棋

第一章建国初期的围棋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围棋主要在上海、北京等几个大城市开展。

经大家公议,以刘棣怀(1942年日本棋院授予四段)为标准定位,升段标准采用日本的升段制度,段以下设级。

195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个棋艺机构----北京棋艺研究社成立了。

第二章围棋运动发展基础的奠立

从1956年起,围棋正式定为国家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由国家体委直接领导。

从1956年至1962年,国家体委先后采取了若干重大措施,来推动围棋的发展。

这些措施主要有:

一、1956年举行全国围棋表演赛,从1957年起,定期举行全国的围棋比赛。

二、努力促成中日围棋交流。

三、制定围棋规则。

四、组建国家围棋集训队。

五、筹备成立中国围棋协会。

六、颁布《中国围棋棋手段位制条例》。

七、支持新闻报道和出版发行围棋书刊。

这些措施不仅在当时推进了围棋的普及和提高,更为今后的围棋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1年首次成立国家围棋集训队。

1962年11月11日中国围棋协会成立大会在安徽举行。

1957年第一次全国围棋比赛举行,北京过惕生获得冠军,1958年第二次围棋赛上海刘棣怀获得冠军。

此二人代表着我国建国初期围棋的最高水平,称为“南刘北过”。

1960年第一本围棋月刊《围棋》在上海正式出版。

第三章围棋新手的崛起

1960年、1962年的全国围棋比赛,出现了中青年棋手和老年棋手竞相争雄的势头。

1964

年,年青的陈祖德获得了全国冠军。

从此,以陈祖德、吴淞笙、王汝南、华以刚、罗建文等为代表的新中国培养出的年轻棋手担当起了中国棋坛的主力,并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