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7429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学案.docx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学案.docx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学案

经济生活必修1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考点梳理

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价值量的计算)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3、货币的职能

4、纸币的含义;职能;发行规律(计算通货膨胀率、纸币贬值率;理解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5、外汇和汇率(汇率的变动及其影响)

二、重难点讲解

1、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幅度)=

*100%

原价

*100%=

2、纸币贬值率

*100%

纸币贬值率=

*100%

现价

=

例题:

假定2013年1月用100元人民币可以购买10件甲商品,此后物价一路仰冲,截止到2013年11月,用100元只能购买8件甲商品。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2、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比较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区别

原因

 是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

此外,还有经济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生产资料价格大幅调整、需求膨胀等因素

 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小于市场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金融危机也是引发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

危害

 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引起物价下降,在短期内对人民生活有利,但是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增长,导致经济低迷,劳动者失业增加

比较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区别

解决措施

 实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的供应量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加大货币供应量

联系

 ①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即由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纸币数量不平衡造成的

 ②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一般通过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

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实施条件

 经济滞缓、需求不足

 经济过热、供给能力不足

措施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目的

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增长

 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联系

都是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判定依据

判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具体方法

主体

 财政部:

财政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

货币政策

手段

 通过财政和税收调节属于财政政策,如果通过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则属于货币政策

货币量

 如果导致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如果导致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属于从紧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例题:

[2013·四川卷]2013年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正回购(央行向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430亿元,这是央行今年第九次开展正回购市场操作。

央行正回购的连续实施,其意义在于:

 A.调节货币供应,释放通货膨胀压力

 B.引导利率下行,激发企业投资需求

C.宽松货币供应,预防经济增速下滑

D.稳定利率水平,保障居民储蓄收益

4、价值量的计算

规律:

正比用乘,反比用除,加就加减就减。

例题:

2013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4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4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5、汇率的变动及其影响

例题:

2012年3月3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换6.2943元人民币,2013年3月4日1美元兑换6.2822元人民币。

(图中虚线表示变化后的状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这种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考点梳理

1、影响价格水平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短缺时,商品价格上涨;商品的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导致商品过剩时,价格下降。

(2)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影响价格的其他因素

①纸币的发行量: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市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如果少于市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降低。

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市场流通领域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从而平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从而平稳物价。

(4)稳定物价的措施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②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符合市场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③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①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②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①需求法则:

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向变动。

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

②需求弹性理论: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③相关商品价格变动与需求量的关系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目的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措施

 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遵循规律

 价值规律

 

例题: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大增,但市场没有相应扩大,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

下图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下图为甲、乙两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假设有一条是汽车需求曲线,另一条是某生活必需品需求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商品比乙商品更适合

“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

  B.甲商品为汽车,若汽油

价格上涨,曲线甲可能会向右平移

  C.乙商品为汽车,若购置

税减半,曲线乙可能会向右平移

D.乙商品为生活必需品,乙商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小

3.[2013•福建卷]2013年3月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家禽业受到很大冲击,禽类市场疲软。

对此,政府采取了种禽生产补贴和定点保护收购等政策。

政府制定这些政策基于的传导预期是(  )

A.需求迅速增加→互补品价格上涨→供给增加→市场活跃

B.需求迅速下降→市场失衡→替代品价格下降→市场均衡

C.价格迅速上涨→需求迅速增加→供给短缺→价高伤民

D.价格迅速下降→行业严重亏损→供给减少→价高伤民

4.汽油和汽车是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行车需求的商品。

汽油价格的变动不仅会引起汽油需求量的变动,还会影响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图示能够反映油价上涨对汽车需求量影响的是(  )

第三课多变的价格

一、考点梳理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以及如何扩大内需

因素

关系

措施

生产

生产决定消费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可支配收入

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未来收入预期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搞好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收入差距

加强宏观调控,维护社会公平,落实分配政策

因素

关系

措施

物价

物价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通过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消费

观念

影响消费水平与消费习惯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特点

评价

从众心理

仿效性

重复性

盲目性

 利:

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弊:

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态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心理

标新立异

 利:

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弊:

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态度:

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消费心理

特点

评价

攀比心理

夸耀性

盲目性

 弊:

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

不健康的心理

求实心理

符合实际

讲究实惠

 利:

理智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有利

 态度:

理智的消费,值得提倡

[特别提示] 攀比心理与从众心理的区分:

 

(1)特点:

从众心理强调仿效,攀比心理强调炫耀。

 

(2)原因:

从众心理受大众影响,攀比心理受个人炫耀心理影响。

 (3)表现:

从众心理表现为跟风随大流,攀比心理表现为向他人看齐。

消费心理

特点

评价

从众心理

仿效性

重复性

盲目性

 利:

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弊:

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态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心理

标新立异

 利:

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弊:

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态度:

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消费心理

特点

评价

攀比心理

夸耀性

盲目性

 弊:

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

不健康的心理

求实心理

符合实际

讲究实惠

 利:

理智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有利

 态度:

理智的消费,值得提倡

[2013·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指标

年份  

私人轿车保有量(万辆)

GDP

(万亿元)

人均收

入(元)

汽车工业销售

产值/GDP(%)

2004

600

16.0

6179

5.62

2006

1149

20.9

7668

6.70

2008

1947

30.1

10271

6.31

2010

3443

39.8

14394

7.54

2011

4322

47.1

16241

10.40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工具。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