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7257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九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九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九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九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册音乐教案.docx

《第九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册音乐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册音乐教案.docx

第九册音乐教案

第九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朝夕

教学目标:

1、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

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5、学习竖笛的高音吹奏方法并进行实践。

教学内容:

聆听:

管弦乐《晨景》、筝曲《渔舟唱晚》。

表演:

《清晨》、《晚风》。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

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

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

本曲就是《培尔?

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

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

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

格里格(1843~1907)挪威作曲家,挪威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1862年毕业于莱比锡音乐学院后,回国创办挪威音乐学校,并从事音乐创作。

他立志发扬挪威的民族音乐,曾收集和整理过大量的挪威民歌,并在创作中体现了这种民族的传统和风格。

由于他对挪威音乐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成就,因此生前获得了很高的荣誉。

他的一生几乎是在和病魔作斗争中渡过的,但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伟大工作。

人民热爱他,死后为他举行国葬。

主要作品除《培尔?

金特》组曲外,还有《a小调钢琴协奏曲》、抒情小品10册以及歌曲60余首等。

2、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3、歌曲《清晨》。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

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

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

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随后,歌曲在“D?

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歌曲《晚风》。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

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

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

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

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

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

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教学重点:

1、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教学难点:

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表演歌曲《清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清晨》。

2、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和表演歌曲《清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能力发展目标:

运用各种形式的演唱,提高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清晨》。

2、通过表演,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

唱准旋律中的五度大跳。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校园歌曲,歌词4段较长,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打击乐伴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不需要包办代替,但要合理合情。

一、师生问好。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

(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

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使用口风琴、竖笛等吹奏乐器,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441664”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歌词4段较长,教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引导学生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6、小结:

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

《早晨》。

1、内容主题:

《早晨》,给学生留出充分的余地去思考,去创造。

2、师: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如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3、让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要求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聆听筝曲《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古筝这一民族弹拨乐器的相关知识。

2)熟悉筝曲《渔舟唱晚》的旋律。

2、情感目标:

通过聆听筝曲《渔舟唱晚》,体验人们丰收的喜悦之情。

3、能力发展目标:

学会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自觉融入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悉筝曲《渔舟唱晚》的旋律,通过聆听体验人们丰收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古筝这一弹拨乐器在表现特定主题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传统筝曲,通过欣赏要让学生了解古筝的外形和演奏方式,并且理解乐曲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认识古筝。

1、学生陈述对古筝的了解情况。

2、学生尝试上台演示古筝的演奏手法。

3、师补充。

三、聆听《渔舟唱晚》。

1、导入:

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2、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设问:

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跟琴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

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

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表演歌曲《晚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晚风》。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2、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和表演歌曲《晚风》,抒发赞美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能力发展目标:

通过训练,提高二部合唱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曲《晚风》。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6/8拍的节拍规律,二声部合唱做到各声部清晰,声部与声部间关系和谐、均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

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晚风》。

1、导入:

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

《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

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

——聆听范唱。

2、写在歌谱左上角的是拍号,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

2/4、3/4、4/4。

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

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分声部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须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唱好自己的声部)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三、下课。

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聆听管弦乐《晨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感受管弦乐《晨景》描绘的日出和清晨的景色。

2)了解格里格的生平。

2、情感目标:

通过聆听管弦乐《晨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3、能力发展目标:

在聆听中体会音高和力度带来的情绪上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了解乐曲表现的日出的内容。

教学难点:

在聆听中知道音高和力度在表现乐曲情绪和内容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主题音乐:

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

记录乐谱的形式很多,这三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被广泛动用。

专业音乐教育还运用五线谱等等。

在欣赏的时候要结合识谱,这样使学生把握旋律更深入。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晨景》。

1、歌曲《清晨》用声乐形式歌唱早晨,器乐又如何表现早晨?

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听《晨景》主题。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初听的要求:

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

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复听要求:

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通过文字再创作,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音乐表现的内涵)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三、下课。

 

第二课农家乐

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

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内容

1聆听《丰收锣鼓》

2聆听《快乐的农夫》

3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4表演《苹果丰收》

教材分析

  1.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

  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

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

  全曲可分四个部分。

  乐曲开始,在由慢渐快的鼓声中,整个乐队奏出雄厚、响亮的散板旋律:

这是乐曲的引子,高亢有力,气势宏大,把人们带入喜庆丰收的欢腾热烈的场面。

  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主题。

第一主题热烈欢快,节奏紧促,旋律的重复和模进描写了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进一步发展,但旋律回旋起伏,显得流畅抒情。

旋律先由笛子和拉弦乐器(板胡、高胡、二胡等)奏出,再用扬琴、琵琶、三弦及弦乐器重复,最后,前后两个乐句分别由笛子、唢呐和笛子、弦乐器重复,彼此呼应,表现了劳动中互相帮助、融洽无间的情景。

在这之后,第一主题作了变化重复,并引出了锣鼓,以十面锣为主奏乐器,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

  第二部分开始,以吹管乐器奏出富有号召性的音调,其它乐器奏衬托性短句,给人以一呼百应的印象。

接着,乐曲转入D宫调,弦乐器和管乐器、弹拨乐器先后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

接着,笛子与弹拨乐器交替演奏了一段轻快活泼的旋律,表达了人们舒畅、欣喜的感情。

随后通过再现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进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清澈明朗的竹笛声以散板的节奏描绘出明媚秀丽的田园景色,云锣则以柔美晶莹的景色使人联想起阳光下水库的碧波粼粼。

  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宏传场面。

一开始,潮州锣鼓的打击乐奏出气势磅礴的音响。

在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变化再现后,打击乐又运用京剧锣鼓中擅长表现紧张、急促、激烈场面的“急急风”、“马腿”和苏南吹打中的“螺蛳结顶”的点子加以发展,同时,音乐的速度增快,力度加强,使情绪不断地激越高昂起来。

  最后,第一部分中的第二主题变化再现。

乐曲在热烈沸腾的高潮中结束。

2.钢琴曲《快乐的农夫》

  这是德国作曲家舒曼(1810~1856)所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选自作曲家的《少年钢琴曲集》。

这套钢琴曲集是作曲家为大女儿玛丽过10岁生日而写的。

  这首乐曲情绪开朗,音乐语言简洁,弹奏技巧简单,旋律音调建立在分解和弦上,由上升而下行,起伏自然。

这是乐曲的A段(第一部分)主题,从后半拍起,附点音符与八分音符交替使用。

并用左手在低声部奏出,右手则用后半拍起的和弦为之伴奏,给乐曲带来活泼、轻松的情趣。

经重复后,右手在高声部演奏B段(第二部分)主题,左手在低声部与之相隔十度作平行进行。

八分音符的和弦伴奏音型仍在中间声部继续着。

这一部分仅有两小节,随即又出现A段主题,这一次左、右手用八度音演奏,使乐曲结束在热烈的气氛中。

  这首乐曲的标题仅是对音乐情绪的提示,而与“农夫”则没有必然的联系。

3.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

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

歌曲以  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第一乐段只有二个乐句,曲调中六度、五度、四度的大跳使音乐富有动感和舞蹈性,形象地表现了一群农家姑娘边跳、边唱的情景,唱出了她们对甜美生活的快乐和喜悦的心情。

  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部分,两个乐句在旋律上采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

音调均在高音区进行,在情绪表现上更加欢快、热烈。

句中出现“4”音使得曲调在调式上富有色彩的变化,句末的一小节在八度上移大跳后,全曲结束在主音上,把人们尽情欢唱美满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推向高潮。

4.歌曲《苹果丰收》

  这是朝鲜影片《金刚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

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

  歌曲的第一乐段共四个乐句,采用了齐唱的演唱形式,曲调方整,节奏型相同,只是在第四乐句中稍有变化,旋律以模进的手法轻快而富有舞蹈性,每一句在歌词上都作了重复的补充,增强了欢乐心情的语气表达,描绘了在风和日丽、彩虹满天、丰收的季节里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身背篓筐、载歌载舞,喜摘苹果的生动情景。

  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合唱部分,第一、第二声部三度、四度的对位和声进行使得演唱效果更为丰满。

曲调舒展而又热烈,旋律以四度的模进逐渐把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

把人们眼望着一片大丰收的景象而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在这里得到了尽情地抒发。

歌曲最后一句在下移八度跳进中欢快地结束全曲。

教学过程:

(本课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欣赏丰收锣鼓。

教学难点:

利用绳子扮乐器,并分声部听辨演奏。

一师生问好。

二课堂导入。

1师:

同学们看,老师带来几样乐器,谁能试着说说这些乐器的名字叫什么?

(老师拿来锣和鼓)

2生:

踊跃举手回答。

3师:

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

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

4师:

今天老师就带来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丰收锣鼓》请大家一起欣赏。

三欣赏《丰收锣鼓》。

1师:

在欣赏的同时,听一听乐曲分为几部分,哪一部分表达了人们丰收的喜悦之情呢?

2生:

师生共同分析乐曲。

3师:

老师再问问大家,谁知道音乐中都出现了那些乐器?

4生:

学生认真回答。

5师: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绳子,请同学们用绳子模仿各种各样的民族乐器。

在欣赏的过程中,同学们听到哪些乐器,你就要演奏出来。

老师来当指挥。

来,我们分一下声部,大家就可以成为乐队演奏了。

6再次欣赏《丰收锣鼓》。

四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欣赏《快乐的农夫》

教学难点:

跟音乐打击。

一师生问好。

二教师导入。

1今天老师带了很多筷子,这些筷子就是手中的乐器。

我们来一起玩一个游戏。

现在老师敲击什么,大家来模仿。

2生:

来模仿。

3同学们敲得真好。

下面老师要求大家不要跟老师模仿了。

老师打什么,不要跟老师重复。

4生:

有的学生还会模仿老师,有的能够自由想节奏打击。

5师:

老师现在要求临近的两个人一组,每组设计一个节奏,不许重复。

6生:

互相商量并打击。

7师:

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听候,每组的同学们设计一个节奏,给歌曲伴奏。

8生:

每个组都来设计。

音乐不断重复。

三课后小结:

第三课足迹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内容

1聆听《红梅赞》

2聆听《红星歌》

3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4表演《雨花石》

5表演《我怎样长大》

教材分析

1.歌曲《红梅赞》

  歌剧《江姐》描写了全国解放前夕,我地下党员与国民党统治者作殊死斗争,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

  歌曲《红梅赞》是歌剧中第一场的唱段,也是贯串全剧的主题歌。

它是江姐英雄形象的象征,每次出现都根据剧情的发展和刻画人物的需要而加以变化。

歌曲曲调明朗、刚健,高旋低回,起伏较大,既富有激情,又不失抒情。

歌曲以红梅报春的深刻寓意来赞颂江姐,具有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

  歌曲为单二段体结构,第二乐段(自“红梅花儿开”起)是从第一乐段变化发展而成。

旋律采用七声徵调式,舒展、亲切、明快、奔放,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特别是吸收了戏曲中的拖腔手法,使旋律更加优美、抒情,而装饰音的应用更细腻地表达了情感,增添了韵味。

旋律中频频出现的大跳与歌词的内容有机结合,如引子后第1、第8小节的“”、第6小节的“”等,都给人以挺拔、刚强、开朗、自豪的感觉,充分表现了革命者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风貌。

2.合唱曲《红星歌》

  这是故事片《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歌曲具有进行曲风格而又带有抒情性,它采用七声宫调式、2/4拍和A、B、A三段体结构写成。

第1-24小节为第一段,由六个乐句。

音调雄壮有力,上行的四度跳进“  ”好似前进的号角声,加上附点节奏“  ”的运用,增强了歌曲的动力,富于行进的感觉。

这一部分用齐唱与合唱形式演唱。

  第25-26小节为第二乐段,由四个8小节乐句组成。

节奏宽广平稳,旋律舒展,运用复调对比的手法构成二声部,亲切地唱出了小红军对红星的深情和对革命的无限忠诚。

这一乐段是以乐句模进和音调逐句上移展开的,由此将歌曲引向高潮。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

雄壮豪迈、铿锵有力的行进音调,再现了精神抖擞、斗志高昂的小红军队列的形象,最后的高音向人们宣告:

革命是不可战胜的。

  这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合唱,音调明朗、雄壮,富有朝气。

集中表达了红军后代跟着党永远干革命的坚定信念,以及对象征党的“红星”的热情赞颂。

3.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

歌曲采用叙事歌曲的体裁,叙述了一个悲壮感人的故事。

  这首叙事歌曲是在民间分节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用一个属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的旋律来咏唱多段歌词,颂扬了一个放牛娃大智大勇、诱敌就歼并为之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事迹。

  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歌风味,清纯、朴实,建立在羽调式上的旋律,气息宽广,婉转起伏,第一、二乐句进行比较平稳;第三乐句扶摇直上又突然回落,情绪比较激动;末乐句旋律则节节下落,结束在低音区,仿佛是人民群众对小英雄的绵绵哀思和深深叹息。

  歌曲虽用同一旋律反复演唱七段歌词,但因音乐优美动听,富有根据力,感情容量大,使人百唱不厌,回味无穷。

特别是在演唱中根据各段词意采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速度、力度等)进行表情处理以及多声部的和声效果,使这首合唱曲产生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4.歌曲《雨花石》

  这是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台》的主题歌。

旋律纯朴、委婉。

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这是一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歌曲为2/4拍,a小调,二段体结构。

第一、二乐句旋律重复,在第二、第四乐句“静静地”、“深深地”运用了两个切分节奏,寓意深刻,它表现了雨花石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脚踏实地而又满怀革命理想的崇高品质;亲切而又感人。

  第二乐段的乐句采用了同尾换头,把“”变为“”,五度、四度上下音程大跳,把激扬而又充满乐观的心情推向高潮。

尾声在高音“”的长音上结束,把人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中,鼓舞着人们沿着先辈的足迹奋勇向前。

5.歌曲《我怎样长大》

  这是影片《烛光里的微笑》的一首插曲。

歌曲的曲调优美抒情,词意简炼,它借“小树”这一形象抒发了孩子们不怕困难、不怕风吹雨打,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

歌曲为2/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第一平段共有四个对称乐句,第一乐句曲调平稳,并以亲切语气借物抒情,表现了孩子天真可爱的形象。

第二乐句以弱起进入曲中的八度大跳,更增强了孩子们快快长大的那种急切的愿望。

第三、第四乐句是前二个乐句的旋律模进。

  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合唱部分,曲调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

旋律基本以平行三度和声进行,特别是句中音程大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成长中坚挺不拔的精神面貌,突出了主题。

最后歌曲的扩充部分,在重复了第四乐句后旋律更加平稳舒展,表现了“这样就会长大”的喜悦心情,抒发了长大后的甜美幸福的情感。

教学过程:

(本课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欣赏合唱曲《闪闪的红星》、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难点:

观看历史影片感受音乐。

一师生问好。

二课堂导入。

1师:

同学们还记得在每周升旗仪式上,我们是唱着什么歌把五星红旗升上天空的吗?

2生:

国歌。

3师:

对。

谁还记得国歌中最后一句歌词是什么吗?

4生: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