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及答案全面.docx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及答案全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及答案全面.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及答案全面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及答案(全面)
一、课外阅读。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节选)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呢?
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生来就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
看着这些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词,怎能不诱发你调动这些语言的情绪呀!
在世界的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的确是异乎寻常的。
它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大国的存在,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的魅力却成了交响乐的总指挥!
面对着科学的飞跃,中国的汉字以其瑰丽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
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
在科学攀向高峰所出现的复杂思维状态中,古老的中国的汉字却焕发了青春,轻而易举地用原有的词汇构成了新的概念和术语。
真的,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单字的海洋。
在人们熟悉这种文字后,可寻求的新的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的宽广而简便。
啊!
像徜徉在夏天夜晩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迷醉,我真的是无限钟情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
我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文字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惜和喜爱。
1.根据给出的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1)不同于平常。
(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是指___________。
例如:
我们现在使用的“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就是这种情况。
3.选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方面谈了汉字的特点。
4.作者认为,汉字的前景是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我们的汉字还有哪些方面的美?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点读课外名篇。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那时侯,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
我在五里外的村小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
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
“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
”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
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
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一个。
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
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
咋办?
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
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
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当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
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过妹妹的眼神?
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
“平娃娘,平娃娘!
你家平娃带馒头来了吗?
你看我们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了来!
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
“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
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
“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
”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地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理解词语。
“故伎重演”的意思是__________。
短文中“故伎”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短的语言准确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再想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读文中描写娘笑的句子,再写出娘每次笑的原因。
第一次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画出短文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的两次心理活动描写。
6.娘似乎预料到我会将馒头吃掉,就蒸了五个馒头,并且还对二丫娘说了谎,她为什么这样做,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zhù)来,沉甸甸的不伏手。
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说道:
“这叉爬子比俺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
”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
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
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
”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
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探春饭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
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短文写的是( )的场面。
A.刘姥姥进大观园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C.林黛玉进大观园
2.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___,让大家开开心。
4.短文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人笑时的情形。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
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
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
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
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
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
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
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
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
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
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
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
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
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
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
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
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
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________)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用“___________”画出来。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短文第5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A.思乡
B.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对母爱的赞美
五、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①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母亲说:
“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②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③可是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1.认真读一读画“”的句子,分别用一个合适的词语表达作者的心情。
①:
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
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个句子中的“全年”说明了桂花香的_________________,桂花的香不受季节的束缚,不仅_________的时候香,而且_____________都香。
3.对句子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她说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B.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树长得不茂盛,也没有家乡水的浇灌和滋润,所以不如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C.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4.请描述一下生活中你迫不及待地想做的一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晏子使楚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回答:
“这是什么话?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
“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
“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
“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
“敝国有个规矩:
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
“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
他是哪里人?
”武士回答说:
“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
“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
”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
“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______次侮辱他,想_______,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_____的尊严的故事。
3.文中三次写楚王的“笑”,每一次分别反映了楚王怎样的心理?
A.不怀好意,笑里藏刀 B.蔑视晏子 C.掩饰自己的尴尬
①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____)
②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____)
③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
“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
”(____)
4.短文中晏子与楚王几次斗智,分别采用怎样的方法?
A.贬低自己,贬低对方。
B.举例比较,贬低对方。
C.将计就计,顺水推舟。
①第一次斗智(____) ②第二次斗智(____)
③第三次斗智(____)
5.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
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1)非常广阔,看不到边界。
(_________)
(2)指尽眼力之所及望向远方。
(_________)
2.“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
A.描写环境,暗示心情愉悦B.总结全文,点明主题思想
C.开篇点题,自然引出下文D.承上启下,过渡衔接
3.下列内容不能体现荷兰宁静、悠闲牧场风光的有( )
A.一条条运河在碧绿色的低地上纵横交错
B.安静的老牛、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和长毛山羊安闲地生活在草原上
C.傍晚时分,默默无言的挤奶人在安静地挤奶
D.动物沉睡、低地无声的夜晚还能看到灯塔射出的微光
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你知道每次都是在赞叹什么吗?
请选择。
第一次(____) 第二次(____) 第三次(____) 第四次(____)
A.夜晚安谧静美B.草原与骏马的和谐之美
C.牧场景致壮观D.动物们自由自在、悠然自得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星光
童年已成过眼云烟,回忆起来,只是一片迷惘,但我永远忘不了童年时候,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唉,童年的回忆中,母亲的怀里,似乎还有许多星光,一眨一眨地在闪烁呢!
第一次知道星星的名字,是在家乡的庭院里,菜瓜花棚下,母亲的膝上。
记忆中,月光像水中的冰块,泻了一地幽凉;星光在微风拂动的花丛间,忽明忽灭,好似含羞的眼睛;稀疏的花叶,投在母亲的脸上、身上。
回忆中,那是一幅不曾褪色的图案啊!
“妈妈,我要那星星,我要那星星玩。
”
多少个夜晩,多少次的愿望,我指着那天上的星星向妈妈说。
但妈妈总是轻轻地拍着我,笑着说道:
“只要你长大,要摘几颗就有几颗了。
星星是仙女的眼泪变的,谁也不能帮你摘,一摘就碎了。
”
今晚的星光还是昨夜的星光,星光明灭中,我不知不觉的,已经由母亲的膝上爬下来,背着书包上学校了。
学校离家很远,每次放学回家,常常已是黄昏,或者黑夜。
一路上尽是不知名的树,和高过人头的蔗园;每到夏天的晚上,树丛间、蔗园里,都有萤火虫来往穿梭着。
我第一次看到它,以为是星星,便放下书包,在树丛间、蔗园里,追呀追的,要抓一只萤火虫回家,告诉母亲,说我已经抓到星星了。
但抓到萤火虫时,已经在树丛间迷了路,我找不到出口,怕了,便放声大哭。
母亲和家里的人打着灯笼来找我,不知道是谁,找到我时,就是一巴掌,亏得母亲赶过来抱住我……
回到家时,我悄悄地跟母亲说:
“妈妈,我抓到一颗星星了!
”
拿给母亲看时,萤火虫已死在我捏紧的手里,母亲紧抱住我,没说什么。
但我看到母亲含在眼内的泪光,那么晶莹,那么清澈,我捏了一滴,但马上碎了。
“妈妈,你的眼泪像星星哩!
”
妈妈笑了,笑容渐渐扩大。
我沐浴在微笑的旋涡里,忘了留住童年,也忘了留住母亲的青春。
等到母亲的鬓丝渐渐变成银白,我才豁然惊觉,我已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1.作者用____________这件事串起了全文,并采用了第____人称的叙述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说明时光流逝的语句。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那是一幅不曾褪色的图案啊!
”“不曾褪色”是因为这件事刚刚发生。
(______)
(2)“我”非常喜欢星星,母亲也支持“我”去找星星。
(______)
4.对文中画“﹏﹏﹏”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母亲看到被“我”当作星星而紧捏在手中的萤火虫,想到她曾经说过的“只要你长大,要摘几颗就有几颗了”的话,非常感慨和激动,因此流了泪。
B.找到“我”时,有人打了“我”一巴掌,母亲赶过来抱住“我”,非常心疼,因此流了泪。
C.“我捏了一滴,但马上碎了”这句话与前面妈妈说的“星星是仙女的眼泪变的,谁也不能帮你摘,一摘就碎了”相照应。
5.作者最后说“我已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联系生活实际,你觉得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阅读。
芭 蕉
芭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芭蕉的茎高达三四米,不分枝,丛生。
芭蕉叶大,呈椭圆形,有粗大的主脉,两侧具有平行脉。
芭蕉叶的表面呈深绿色,有着对称而又细密、匀称的纹路,光滑得如同打了一层蜡,叶背呈浅绿色,略有粗糙感。
入夏,芭蕉的叶丛中便会抽出淡黄色的大花。
芭蕉的生命力很强。
我们学校的一角就有几棵芭蕉,它们虽然饱经霜打雨淋、风吹日晒的折磨,却依旧是那么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像健美的绿衣少女,在校园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自古以来,芭蕉就以孤独忧愁的形象出现在文人的笔下。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过: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清。
”她借芭蕉这一意象,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诉了出来。
芭蕉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芭蕉根捣烂涂抹患处,对消除肿毒有很好的疗效。
芭蕉的用途可真大呀!
我欣赏芭蕉那颀长秀美的身姿,欣赏它那素淡可爱的黄花,更佩服它那种昂扬向上、不畏风雨的精神!
(有删改)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春天的意味正浓。
(________)
(2)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来介绍芭蕉。
4.为了强化读者对芭蕉的认识,作者还引用了著名女词人__________的词句,使全文显得内容丰富。
5.作者为什么会欣赏芭蕉?
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芭蕉成为古人笔下咏诵的对象,你还知道哪种植物也曾经成为古人的情感寄托?
请写出两句与它相关的诗句跟大家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泰王,献上了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这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土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成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文段中画“”的句子是对秦王的_______描写,表现了秦王对和氏壁的_______,其中______一词表现了秦王的贪婪与不守承诺。
2.读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吗?
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
A.展示和氏壁是无价之宝。
B.赢得送和氏壁回国的时间。
C.使赵国完全占据主动地位,秦国理屈被动。
D.祝贺秦国取得和氏壁。
4.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商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课内阅读。
父亲说:
“你们爱吃花生吗?
”
我们争着回答:
“爱!
”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
姐姐说:
“花生的味道很美。
”
哥哥说:
“花生可以榨油。
”
我说:
“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
父亲说: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