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6655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口语交际与习作一

教材简析:

这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走进西部”的有机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设计和讨论和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并开展活动,从而增进对彼此的相互了解。

这次活动是学生自己设计并付诸实践的活动,通过他们自己的策划与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际的能力。

随后安排的“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是与“手拉手”同学进行交往的开始,同时也是一次应用文的习作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开展一次策划交友活动的话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

1、利用书信开展交际活动,在信中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2、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情感目标:

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营造氛围激起活动热情。

2能够在表达中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一些遥远地方小学的情况及他们对交友的渴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

师:

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2.同桌间就近交流。

  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

要求:

口齿清楚,条理清晰,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充分参与交流。

教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教师可以点拔,引导。

  3.全班汇报。

  

(1)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

  组织学生评议。

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

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4.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

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5.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课时(习作)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

(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

(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②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开。

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玩赛车,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异想天开做傻事……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

(学生人手一份)。

  范文略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

有意思吗?

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

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

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

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五、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六、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

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

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教学后记:

 

回顾·拓展一

教材简析:

“回顾·拓展一”包括三个栏目: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交流平台是对本组四篇课文的内容的回顾与交流,本次交流应抓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西部的认识与感受;走进西部,要引导学生结合四篇课文和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对祖国西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西部大开发建设等方面的了解和感受。

二是文章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的交流。

这个交流的内容是两篇精读课文的表达特点,《草原》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白杨》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学习中的其他收获,如,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质疑、背诵、搜集资料等方面,只要有所收获,都可与同学交流。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目的是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本单元的趣味阅读主要讲了标点符号的妙用。

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能力目标:

1、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2、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教学重点:

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

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我们深深被感染了。

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

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

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我们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我们觉得写的就是我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如《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

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

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如果是自己将会怎么做?

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

第一句:

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

第二句:

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第三句:

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第四句:

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

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

  6.练习背诵。

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三、课外书屋

  1.师:

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学生互动介绍该书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

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时教学。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课文是以童年为话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

《在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童年的发现》写了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本单元还安排了与童年有关的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拓展让我们在学习中思考,在快乐中积累,在积累中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按要求掌握生字,能正确读记词语。

2、积累课文的精彩语段,背诵、默写相关的段落或课文,积累名人名言。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

2、通过读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口语交际,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进一步感受童年。

情感目标:

1、体会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2、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

11课时

5 古诗词三首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

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

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能力目标:

1、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情感目标: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教学难点: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

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

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

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

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明学生读,正音。

(注意读准“篙、棹”)

(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

(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特别提示:

看图理解是好方法。

(5)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

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要求:

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

(3)师生共同评析。

4.品评诗句,悟其感情

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

(喜爱)

5.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六、拓展活动

1.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

2.推荐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1.用学生熟悉的曲子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

3.板书题目,读题。

(强调“乐”的读法)

4.介绍辛弃疾生平。

二、读入情

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读准:

醉、相、媚、锄、媪、亡赖、剥)

3.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

正确、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读词,理解词语意思,准备质疑。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6.请学生自由谈所想象的画面。

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

四、议深情

1.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总结: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词也一样。

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

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

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而宋词则是这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

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3.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唱《清平乐·村居》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材简析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

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是那么朦胧。

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

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留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咀嚼”,领会“嚼”字在口语与书面语中的不同读法;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书空与练写结合的方法,牢记“嚼”字字形。

能力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2、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情感目标:

1、激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之情,学会珍惜生活。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难点:

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教学准备: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解课题,走近林海音

1.板书课题,请生念课题。

2.一个题目,三个关键词,这其中到底包含着什么呢?

我相信学了课文之后,我们一定能更明白。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林海音。

课后“资料袋”中有关于她和这篇课文的介绍,大家读读,看看,我们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解构文本,历数童年事

1.《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体小说,而《冬阳·童年·骆驼队》便是它的序言。

既然是自传,这文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其实就是林海音,而这文章就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林海音的回忆,随着她的思绪去感受小英子的生活。

2.请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看文中回忆了小英子的哪几个有关骆驼的片断。

生自读。

3.交流

三、沉浸往事,解读林海音

1、一件件往事,那都是林海音美好的追忆。

几十年来林海音一直念念不忘的往事中,你又能读到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读一读,并做上读书记号,可以是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标注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是写下自己一时的感受……

学生自读。

2、交流“学咀嚼”

(1)请研读了“学咀嚼”这件事的同学举手示意。

(2)请生读这个自然段,学生一起读读。

(3)请生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3、交流“谈驼铃”“念骆驼”

(1)这几段文字与“学咀嚼”这一段不一样,同学们发现没有?

(对话描写)

(2)既然是对话,我们就来分角色读一读好不好?

(3)学生同桌互练,指名一桌桌分角色读。

师点评。

(4)对于为什么系驼铃,爸爸的观点是——小英子的观点是——那你更喜欢谁的观点呢?

(5)从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呢?

(6)这就是童年的小英子,一个对所有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的小英子。

课文中除了讲她问爸爸驼铃的事,还讲了她问什么?

(7)指名生分角色读小英子与妈妈的对话。

(8)课文中妈妈怪小英子“总是问”,你猜小英子还会问些什么事呢?

(9)可是,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和爸爸——谈驼铃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问妈妈骆驼去向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4、交流“剪驼毛”

(1)课文中还有一件事——剪驼毛,谁愿意来读读?

(2)大家也读读,看看你们又从这段文字里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呢?

(3)交流:

天真、可爱、充满童趣。

说说从哪儿看出来的?

并读好相关句子。

(4)读着这段文字,我有一个疑问——文章中写“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的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你们说拉骆驼的人像谁一样?

(5)多么天真可爱的小英子呀!

可是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想给骆驼剪旧毛皮的想法,我也——不会再有了。

四、链接拓展,最念是往昔

1.可是,她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林海音已经42岁了,而且早已身居台湾,可是童年的一幕幕却依然清晰地在她的眼前浮现,同学们联系你们自己的童年,你们猜猜她或许还会想起什么事来呢?

能不能也像这篇课文的题目一样取一个名字?

交流。

师:

是呀,这些或许都会在她的脑海里浮现,她写这些景写这些人写这些事,又何尝不是在抒发自己的情呢!

2.同学们,虽然她早已身居台湾多年,可是50多年后的她,却依然固执地保留着北京口音,从来不曾有丝毫的改变,有朋友说她比北京人还北京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她怀恋的仅仅是童年吗?

交流。

师:

是的,她怀恋这个留下了她最美好时光的故土,怀恋那里的点点滴滴,有她的文章为证。

3.就这样,每一景每一物,只要是碰到与北平相似的,都会令她触景生情,勾起她对故土的思恋,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正如文中所说的:

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生读: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五、作业:

《城南旧事》记录了林海音在北京城南悠悠的回忆、淡淡的感伤:

那个惠安馆前可怜的“疯”女人——秀贞,那个儿时的好伙伴妞儿,那个厚嘴唇的年轻人……我把她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去读读。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祖父的园子

教材简析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自由、快乐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直接掲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

2、简介作者

3、再次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读三组词串:

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

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2、引导发现规律:

第一组:

动物第二组:

粮食第三组:

农活。

3、根据上面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三、品读课文

1、出声朗读课文,思考提示中的问题,划出有关的语句,写写批注。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

说说为什么?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

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

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

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