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docx
《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
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2.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教育规律:
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二、简答题
1.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
教育同社会发展的关系和教育同人发展的关系,即社会——教育——人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2.教育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几方面,每个方面主要研究什么问题?
答:
教育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总论部分:
主要研究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特点,产生发展,作用,规律,基本形态等问题。
②教学部分:
主要研究教师如何备课上课,运用教育教学方法和原则更好的教书育人等问题。
③德育部分:
主要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问题。
④学校管理部分:
主要研究学校如何办学,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等问题。
3.简要列举教育学创建时期的代表人物和著作?
答:
①夸美纽斯《大教学论》②洛克《教育漫话》③卢梭《爱弥儿》④康德《康德论教育》⑤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4.简要列举教育学多元化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和著作?
答:
前苏联:
①凯洛夫《教育学》②马卡连柯《教育诗》③赞科夫《教学与发展》④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美国:
①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②布鲁纳《教育过程》③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
中国:
①蔡元培的“全面发展教育”②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③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5.从个人的角度说明学习教育学的价值?
答:
①学习教育学是一个现代专业化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②学习教育学是教师确立科学教育观的基本途径。
6.为了学好教育学,我们要做到“四个坚持”,请问“四个坚持”指的是什么?
答: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理论去指导实际,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所学理论;
第三,坚持涉猎广泛的科学基础知识,拓宽学术视野;
第四,坚持实行古今中外法,做到学思结合、学问结合、学论结合、学用结合。
三、论述题(答案不全)
1.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与教育观的关系是什么?
P11
答:
2.论述教育观问题上几个值得重视的倾向?
P11—P13
答:
①教育万能倾向。
②功利主义倾向。
③技术主义倾向。
3.阐述一下教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
P7
答:
“培养人”是教育学的核心问题。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和谁来培养人,构成了教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学生的身心发展:
学生的身心发展包括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学生的身体发展是指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指认识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
2.儿童的年龄特征:
儿童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3.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生理剖析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4.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同一年龄期的学生在身心的同一方面的发展上,其速度和水平存在差异,以及同一年龄期的学生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和个性心理倾向上的差别。
5.二层次三因素说:
认为人的发展实质上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强调可能性因素和现实性因素是影响人发展的两大因素,即“二层次”,在“二层次”中含有三大类型的影响因素,即个体自身条件、环境条件与活动。
6.广义教育:
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7.学校教育:
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8.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受先天不变的遗传素质所决定,人的发展仅仅是先天素质的增长和量变,这些素质是在胚胎里已经具有的,是从祖先的遗传中承受下来的。
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只能延缓或加速那些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实现,而无法对它加以改变。
这种观点贬低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9.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社会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决定一切的意义。
它否定遗传因素的作用,否定人的发展的内部规律,把人的发展归结为人对社会发展的简单适应。
10.教育万能论:
教育万能论者认为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可以起到无所不能的作用,它超越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对教育的制约性,忽视了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否认环境对个体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
二、简答题
1.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哪些基本规律?
答:
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为什么学校教育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
答:
同下一题。
P94(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3.学校教育需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发挥主导作用?
答:
首先,学校教育要为个体的发展创造良性的环境。
其次,学校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再次,学校教育应精心设计各种有意的活动,促进个体的发展。
4.怎样正确认识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答:
首先,遗传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潜在的可能,这种可能的多样性完全能够满足个体后天发展的需要;其次,遗传因素对不同人群的作用不同;再次,遗传因素对不同性质的机能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最后,遗传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减弱趋势。
5.简述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
)
答:
宏观:
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活动。
围观: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包括①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②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③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④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6.教育作为特有的社会现象,具有哪些特点?
答:
教育的永恒性、教育的阶级性和时代性、教育的继承性、教育的生产性。
7.学校教育的产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
一,社会生产水平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物质基础;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其中一部分是老师;三,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四,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的形成,占支配地位的阶级迫切需要培养本阶级的继承人,并且企图通过教育手段从精神上愚弄被支配的阶级。
9.教育的经济功能是什么?
答: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4)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10.教育的政治功能是什么?
答:
(1)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3)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
11.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什么?
答: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
(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3)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
12.教育的人口功能是什么?
答:
(1)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2)教育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3)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13.教育的历史性指什么?
答:
指教育必然要受社会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它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而发展变化。
教育的历史性主要体现在阶级性和时代性两个方面。
14.怎样正确认识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答:
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也对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限制;也对人的作用的大小与环境本身的性质和变化相关,也与个体发展水平相关;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有正(积极),反(消极)之分,大环境和小环境的作用方向有多种组合的功能。
15.为什么教育具有生产性的特点?
答:
社会自从出现了机器大工业生产,社会生产力发生了根本变革。
科学技术渗入生产力之中,成为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于是,产生了对劳动者进行教育的迫切要求。
教育同生产劳动开始直接紧密结合,教育对生产的作用和规模大大扩大。
现代社会的教育具有生产性,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
16.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永恒现象?
答:
教育的特点中的永恒性包括:
一是教育与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会存在。
因为教育为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所必需,为人类的繁衍和个体的生存发展所必需。
二是任何社会都需要教育通过培养人来发挥维系,巩固社会制度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虽然不同社会培养人的目的和服务方向有着根本的差别,但都得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所需要的人。
所以,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永恒现象!
论述题:
1.试述教育怎样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促进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
答:
(85页)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及对教育的要求;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及对教育的要求;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对教育的要求;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及对教育的要求;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及对教育的要求;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及对教育的要求。
2.试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答:
(93页)学校教育指向特殊的个体;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活动。
3.论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
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与制约。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目的的制定;生产力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的结构;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
4.论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答:
教育为政治服务具有必然性。
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
5.论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是指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过程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2.应试教育:
是专指脱离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升学考试为目的,违背教育规律的一种教育训练活动。
3.全面发展教育:
指为了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而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
4.德育:
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5.智育:
是以系统得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教育。
6.学校体育:
是促进学生身心全方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和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活动。
7.美育:
是美学教育,又称审美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8.素质教育:
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照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注重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强调学生健全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9.素质(教育上的):
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的身心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是人们先天的自然性与后天的社会性的一系列基本特点与品质的整合体系,即可指人的个体素质,也可指人的群体素质。
10.人的全面发展:
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力的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统一的发展,还包括道德、志趣和意向的发展。
简答题:
1.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答:
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教育目的的确立还受到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2.教育目的的作用是什么?
答:
规范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目的是怎样表述的?
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实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这种新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其方法是理论与实际一致,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
4.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由哪几部分组成?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
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部分组成。
它们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整体,从各个方面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
5.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
基础性,全体性,主体性,全面性,发展性,普通性,协同性,内化性,实践性,成功性,开放性,个性,创造性。
6.个人本位论?
答:
它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决定。
它从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出发,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人,使人性得以完善化,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7.社会本位论?
答:
它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求来确立。
8.如何理解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按规律办学的体现?
答:
基础性,全体性,主体性,全面性,发展性,普通性,协同性,内化性,实践性,成功性,开放性,个性,创造性。
9.如何认识德育的重要性?
答:
133页
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我国教育目的的关系?
答: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学”中,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我国也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列为教育目的论中最重要的内容,作为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依据。
2.试述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答: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固有属性;科学主义的反思;传统应试教育的批判;时代发展对人的关注。
(137---141页)
3.如何正确理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答:
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固有属性,一直处于思想家的理想之中,在实践上从来没有占主导地位,其影响也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始终未能成为主流。
相反,与素质教育相对立的应试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历史和教育的现实实践中却长期处于统治地位。
应试教育是专指脱离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以升学考试为目的、违背教育规律的一种教育训练活动。
(139---141页)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经过选择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总和。
它包括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教育的内容。
2、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的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3、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4、又称课本,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的内容的教学用书。
二、简答题
1、教育内容有哪些特征?
答:
1、学校教育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和预定性2、学校教育内容具有高度的信息含量和科学的富于逻辑的排列组合3、学校教育内容不仅具有认识价值,还具有形成价值。
4、学校教育内容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纯洁性5、学校教育内容被两个处于不同地位而又密切联系的主体共同利用6、教育内容的构成具有连续性7、学校教育内容具有多种形式的载体。
2、教育内容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答:
1、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3、文化传统的影响4、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水平5、未来社会发展趋势
3、课程计划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1、课程设置2、课程开设顺序3、课时分配4、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4、课程标准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
1、前言部分2、课程目标3、内容标准4、实施建议5、附录
5、教科书的改革呈现出哪些趋势?
答:
1、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科书多样化政策2、教科书编写的内容呈现出时代的特征3、教科书编写正在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4、教科书编写的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三、论述
教育内容的改革和发展有哪些趋势?
答:
1、缩小教育内容与现代科技和世界性问题的差距2、教育内容取向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3、注重能力培养4、关注道德教育:
(1)加强基本的道德价值观教育
(2)注重弘扬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优良传统(3)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生活观(4)在国际新的形势下,拓展德育的内容5、重视个别差异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学:
是以知识为中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
2、基础知识:
就是指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为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及科学文化发展所必需的知识
3、基本技能:
就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需经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解决某一问题的或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
4、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
是教授法和学习法的统一。
5、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包括讲解、讲述、讲演等不同的讲授形式
6、讨论法:
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7、教育组织形式:
是指教学活动应怎样组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应怎样有效的加以利用等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
8、课堂教学:
又称班级授课,它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的。
即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规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9、教育途径:
是指教育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滴传授教育内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渠道
10、分组教学:
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1、课外活动:
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实施的多种多样的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12、社会实践:
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对学生施加各种影响的教育活动
二、简答题
1、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4、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
2、教学的意义有哪些?
答:
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讲授法有何优缺点》
答: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教师可以将文化科学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其缺点在于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及时对所学的内容作出反馈。
4、教育途径在教育过程中有何意义?
答:
1、教育途径是实现教育目的,全面完成教育任务的根本保证2、教育途径是提高教育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措施3、教育途径是教育活动进行的基本渠道
5、课外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答:
1、自愿参与2、自主活动3、形式多样4、内容开放
6、课外活动的作用是什么?
答:
1、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3、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礼让等社会交往能力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额社会责任感
7、社会实践的功能是什么?
答:
1、社会实践是实现教育“三结合”的中介桥梁2、社会实践是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环节3、社会实践活动是塑造和建构学习主体的重要途径
8、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
1、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2、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3、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4、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自主性与创造性5、加强领导与保障安全
9、选择社会实践内容的维度是什么?
答:
1、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或社会运作的基本方式选择活动主题2、围绕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所发生的重要事件选择活动主题3、围绕目前人们关心的话题选择活动主题4、围绕主要的社会角色选择活动主题5、围绕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选择内容
10、社会实践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
1、提前准备2、拟定方案3、实施活动4、交流总结
三、论述
1、请论述课堂教学
答:
P205
2、试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答:
P209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2、学制:
也称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他规定各级各类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和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是片面的。
4.双轨制:
主要存在于欧洲国家,这个学制把学校系统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
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属于精英教育范畴;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是为生产服务的。
5.单轨制: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
特点是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学习,可以由小学升入中学,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
6.分支行学制:
是20世纪上半叶在原苏联所建立的一种学制类型。
这是一种既有单轨学制特色又有双轨学制特色的新型学制。
7.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专门的教育机构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8.家庭教育:
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通过言传身教或其他教育形式、方法对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员实行的各种积极影响。
9.学前教育:
即幼儿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入小学前的幼儿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
学前教育是教育结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10.学龄教育:
指在学龄期所接受的学校教育。
它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11.继续教育:
是正规学龄期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只通过业余、脱产或半脱产的途径,是那些已经受过大专学校的学历教育,并在工程和技术工作岗位上工作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者继续接受知识和技术更新的教育。
12.职业教育:
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
二、简答题
1、教育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答:
(一)客观性
(二)趋向性
(三)历史性
(四)强制性
2、教育制度的类型有哪些?
答:
(一)双轨学制
(二)单轨学制
(三)分支行学制
(四)三个类型学制的比较及其发展趋势
3、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
(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与学制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结构与学制
(三)文化因素影响教育结构与学制
(四)人口因素制约着学校教育结构与学制
(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制约着学校教育结构与学制
(六)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及外国学制中的有益经验,也影响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
4、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变革有哪些趋势?
答:
(一)幼儿教育阶段
在当代,很多国家已把幼儿教育列入学制系统。
这是现代学制在当前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现代学者向终生教育制度法相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小学教育阶段
近数十年来,发达国家的普及教育已达到了初中和高中,小学已不是结业教育,小学已成了普通文化科学基础的初级阶段。
(三)初中教育阶段
由于义务教育早已延长到了初中阶段,而且很多国家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十一年一年地逐步延长,另外,在当代,初中阶段已成了科学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初中的科学基础教